一念随喜无量功德:希阿荣博堪布
一念随喜无量功德:希阿荣博堪布
七支供的第四支是随喜功德,对治的是嫉妒心。对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所有的功德悉皆随喜。讲到三世诸佛,大家要知道,这包括五类有情:六道众生、声闻、缘觉、如来和菩萨,也就是“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五类有情“所有功德”具体来讲包括一切六道众生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等的功德,一切声闻缘觉次第修行、证果的功德,一切如来从初发心到修十波罗蜜多、证入十地直至成佛的功德,一切菩萨从初发心到十地之间的功德。这种随喜横遍竖穷,平等广大,没有局限,没有取舍的偏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随喜方式。
现在的人嫉妒心重,整个社会环境也鼓励攀比、竞争,几岁的小朋友就知道自赞毁他,然而嫉妒所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随喜,强烈的嫉妒心带给人压力和不安,精神总是处于过度用力的状态,这样活着很累,少有安宁、快乐的时候。人们想追求幸福,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幸福,做出的很多事实际上都是在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善根和精力,一方面直接造成现在的生活质量不高,因为心态不好,外在的物质条件再好也鲜有安乐可言,另一方面身语意造作的恶业使整个生命的相续呈下堕的趋势。
《楞严经》等经典中详细讲到何种身心行为导致何种生命形态,我们对比一下自己平常所为,就该知道自己在六道中是在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如果不借助佛的愿力和慈悲,很明显绝大多数众生的身语意业都是下堕。我们学佛就是学习改变自己无始以来最为习惯的那些思想和行为模式。为什么要改变呢?因为正是这些想法和行为使我们困于轮回,持续感受苦恼。若没有佛陀开示,我们颠倒轮转而不自知,苦而不明白其原因。
佛经中有很多都是讲佛菩萨从初发心到证果之间旷世精勤修行的功德的,我们不要把这些内容当作一般的传奇故事匆匆看过,不要觉得佛菩萨发愿也好、苦行也好,跟自己都没有太大关系,又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凡事只关注自己,只关注眼前,总是以这样的心去看待事物去做事,生活的路会越走越窄,心越来越枯涩。读一读佛菩萨的事迹,看到他们的心量是多么开阔广大,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福报会这样小。如果能心怀欣乐地去了解佛菩萨曾发下怎样的大愿,是怎样修行的,成就了怎样的功德事业,心里因此而充满了欢喜和感动,这样的随喜能帮助显发我们内在的佛性。
随喜功德还包括随喜一切声闻缘觉的功德。这一点自认为学大乘的人要特别注意。虽然声缘乘在发心和究竟见地上存在局限,但声缘乘修行人在解脱之路上所行一切善法功德是值得随喜赞叹的。发出离心,少欲知足,勤修戒定慧,直至伏断生死根源。不要一说自己是学大乘的,就瞧不起声缘乘,不知天高地厚,仿佛声缘乘学的不是佛法。或者不敢随喜二乘的功德,害怕一随喜自己也就成了“自私自利的小根小器”。其实不用担心,对于初学者,大小乘的区别不在别的,只在发心。阿底峡尊者说“大小乘以发心别”,正是为了遣除初学者心中的疑惑。只要发心正,发的是菩提心,就没有偏离大乘,缘的就是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释迦牟尼佛为接引不同根机而宣演八万四千法门,有情随学任何一个法门所付出的努力、积累的功德,都值得随喜赞叹。二乘圣者部分或全部断除了烦恼,具大功德,堪为众生福田。
我们常常说“随喜三世诸佛的功德”,又说“愿一切众生悉皆成佛”,然而落实到行动中,却总是忘记众生将来都是要成佛的,或者说众生即是未来佛,所以随喜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佛菩萨的功德,似乎比较容易做到,很少有人会嫉妒佛菩萨的,而随喜六道众生布施、持戒等功德却比较难。
别人做得比自己好,比自己精进,比自己慷慨大方,理解佛法比自己深入,就会觉得不舒服,即使表面上不表现出来,心里也会想“其实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根本没那么好”。这样做实在很不聪明,你的嫉妒损害不到别人,只会损害自己的善根,而如果真心实意随喜的话,你本来可以得到对方的功德。随喜一种善能显发自心同类的善根。
佛法的善巧方便使积累资粮变得多么容易,只要一念随喜就能积累无量功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