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信力坚固达诸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信力坚固达诸法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身轻心安,得大自在;非信难入,微妙境界。』
这一段文就是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人多数都是在周围境界里,和周围的境界人事物这样缠着,缠不清。其实,我们人人本具如来的本性,只是我们的烦恼、无明缠着我们的心。我们若能心静寂清澄,这个境界我们能通彻了解,自然那个缠住的烦恼就完全抖擞掉,就全都丢掉了,不再有这些烦恼缠心,这样自然我们就是身轻心安得大自在。
唉,谈何容易啊!大家的内心应该会这样想。是啊!谈何容易啊!因为,我们还无法将烦恼透彻,完全放下,『放下了』,我们就是还没有办法。
有了烦恼,法要能坚定信解就没那么容易。而我们若无法坚定地信解,微妙的境界就无法入心,所以说『非信难入微妙境界』。所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境界,我们若不是很坚固的信,绝对无法进入这个微妙的境界。
因为我们前面就说过了『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这是在佛陀修行过程的境界,所以『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是那时候修行的时候,非常深入具足行诸佛所教法的道,所以那么深的妙法,这是修行者才能体会得到。一句话说:『斯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所以,修行要自己修,才能体会到。
佛陀他是讲他的经验让我们知道,第一要我们知道的就是,我们与佛有平等的佛性;第二项要让我们知道的就是,他已经亲近过了百千万亿诸佛,奉行诸佛的道法,这要让我们知道。而且,第三要让我们知道的,诸佛道法全都在他的内心,他彻底觉悟、了解了。所以说起来,『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这在佛的本心、本怀里全都透彻了解,但是一般人『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意思就是说,凡夫啊凡夫,听佛所说的法,时间毕竟是今生此世。过去生中当然我们也与佛有结过缘,我们有佛缘,才能再来听佛法。不过,我们缺少下那一分的决心,没有身体奉行,我们欠缺那一分坚固的信心,所以『非信难入微妙境界』,这若不是很坚固的信心,无法进入。
所以说来,我们只是生生世世结佛缘、闻佛法,我们那一念坚决的心,『志玄虚漠』我们还未建立起来,我们如何能体会到『静寂清澄』的境界呢?静寂清澄的境界,必定要有志玄虚漠,要立大志、发大心,我们才能通达诸法。
所以这里说『道场』,因为他经过亲近很多很多佛,吸收来的法,所以一直到二千多年前,迦毗罗卫国出生的太子,发心立愿去修行。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后来悉达多太子感觉到,以大自然来体会才能通彻人间事,所以因此放弃了苦行,才来到尼连禅河,洗掉他身体的垢秽,之后就是体力不支,所以就昏倒在那个地方。然后牧羊女供养羊奶,让他恢复体力之后,回过头来,找到这个菩提树下,选择一个角度,石头上,他就在那里发愿,坐下来开始,一定要在这里能体悟天地宇宙万物真理之后,才要离开这个道场。
这叫做『道场』——是他修行的心,要向觉的道路铺路出去的地方,叫做道场。内心内修,与外面大自然的境界要接合,这个用功、用心的场所,叫做道场。
⊙『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因为在这里静坐,十二月初八那一天,在静寂的当中,眼睛向天空看过去,与那颗天星这样接触到,心境与大宇宙的世界接触到,所以叫做『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就是在那个剎那之间与宇宙的世界接触到,所有宇宙万物真理全都知见,世界的一切,佛所知见,都知道了。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这种种的性相,就是『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个与宇宙万物真理接触到那个境界,那个性,清净的本性,在那个时间里忽然间开启出来了。这里的『我』,就是释迦佛的自称:『我释迦佛与十方佛,才能知道这个境界里面的形相,它的事物道理,唯佛与佛才能究竟了解。』
所以『道场』,刚刚说过,就是释迦牟尼佛他苦行之后,他放弃了苦行,定下心来,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那就是他的道场。
⊙道场:佛成圣道之处,中印度摩竭陀国,尼连禅河侧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也。
所以,修行需要道场,过去诸佛是这样,现在我们修行也一定要有道场。我们要好好稳住内心和身外的道场。身外的道场,僧团就是我们的依止处;心内的道场,法,就是我们的依止处。所以道场是我们身心依止的地方,我们要如法修行,这就是我们的道场。
下面再说『性相』。
⊙性相:相者形相,现于外可分别者相。则无为法谓性,有为法云相,而有为、无为皆有性相。
性相,我们应该要知道。我们要有相,就是有形的相,『现于外可分别者』叫做相,这叫做我们依止的道场,这都有形相。
无为法叫做『性』,有为法叫做『相』。无为法,我们与生俱来,我们在无始无始以前和我们的性,就是这样生生世世跟着我们一直过来,这叫做性。这个性,清净叫做佛性,染着叫做凡夫。所以,性是无为法。不只是人有性,其实天地万物宇宙都有它的性,原来的性。
外形的造作叫做『相』。而『性』是长什么样子呢?其实叫我们拿出来,拿不出形相。但是看人,人的形相看得出来。这个人的形相是这样,他走路,看背影就知道他是谁,因为他走路的习惯就让人看得出来。所以说『表相』,外面的形态和他的表态,这都叫做『相』。但是这个『相』都有人人本具有的『性』,所以『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人人的性与佛的性其实是很相近,就是因为我们一念无明,漏落凡夫。而凡夫有凡夫不同的习气成熟,所以因缘果报和性相都有关系。所以,有为法就是相,无为法,很自然的,这叫做性。所以『有为无为皆有性相』,这是我们要很透彻了解。
接下来的(经)文说:『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我们就能更加了解,『是法不可示』,这个无为法那就是让你看不到的性,这个性,一乘的实相,这个法是完全在说我们的性。天地万物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性来造一切相,所以一切的形相我们看得到。但是,真实法是说在内心里,所以『是法不可示』,无法拿东西让你们看。这是看不到的东西,要如何向你们指示,真的是看不到,只好就用种种方便来比喻。所以真实的相无法让你看,用比喻的方式让大家了解。
所以『言辞相寂灭』。这『静寂清澄』将它变成言辞,让大家听得懂,将种种世间的有为形相来比喻,只好就是用言辞与相,其实,它的真实就是寂灭。就是要这么寂静清澄的境界,化成了言辞、相。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还是要告诉我们,凡夫很难了解。『除诸菩萨众』,除非是菩萨,菩萨他的信力坚固,这样的人才能了解。
下面说什么叫做『寂灭』。『寂灭』就是涅槃,涅槃就是寂静清澄的境界。寂静清澄那个世界,也叫做寂光土。这种静寂清澄的世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所以『其体寂静』,这个涅槃的意思,那个体是寂静,那就是离一切相。
我们将一切的相,能化整为零,所有的东西,我们能一样一样归纳在它原来的性。每一件东西都有地、水、火、风。木料就是来自树,树木不能离开土地,不能离开水分,不能离开阳光,不能离开空气,是四大会合,这是树木。水泥也一样,也是在山里的石矿提炼等等。我们若懂得将这些相都将它归纳、归纳,归纳到它原来的性,若这样就是性。这种性,离开一切的相,化整归零,所以叫做寂静。
⊙寂灭:寂灭为涅槃,其体寂静,离一切相,故云寂灭。
各位菩萨,只是要说这个了解的『寂静』境界,我们实在还离很远。所以,刚才开始和大家分享,『非信难入微妙境界』,所以我们必定要建立真正坚定的信仰,我们才有办法入微妙境界,才能身轻心安,得大自在,才真的能体会到『静寂清澄,志玄虚漠』那种的心境。总而言之,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