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G 七、伽弥尼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G 七、伽弥尼经
七、伽弥尼经
说法地点:摩揭陀国的那难陀园
参加人员:阿私罗天之子伽弥尼
本经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伽弥尼天子讲说黑白的果报。如行不善业的人,为之黑,而有黑报,身坏命终之后,自然会趣下,必至于恶处;如行十善业的人,就为之白,而有白报,命终之后,自然会升上,必至于善处。并以石、油之一沉一浮来譬喻;又说八支圣道为围观、升进、善处之道。
这位伽弥尼,是一位天神之子,他的父亲名叫阿私罗。这个阿私罗究竟是哪路神仙,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却并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答案。料想这位阿私罗,在天庭中多少也担任着一点官职,用现在的话叫,也算是天庭中的中层以上干部吧。
阿私罗的儿子名叫伽弥尼。由于天神寿命很长,一般都能活上个几万岁应该是小菜一碟,与我们人类昙花一现般的寿命相比,二者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位天神之子也十分了得,佛经中称他的形象很好,“色像巍巍,光耀炜炜”,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岁。但是这位天神之子很有善根,从天庭大老远地跑到佛陀面前,向佛陀请教问题。他到佛陀所居的那难陀园是什么时间呢?佛经中说是“夜将向旦”,也就是黎明的前夕。如果大家稍作思考,便知黎明前是一夜之中最为黑暗的时刻,再过个把时辰,东方就要泛出曙光了。而我们若联系到其他的一些经典,便可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天神们下凡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夜晚(初夜、深夜或后半夜),大白天是很难见到天神们的。为什么天神们不在白天现身呢?这倒是一个颇有兴趣的话题。
伽弥尼来到佛所,面对佛陀恭敬稽首,然后退坐一边。
既然是后夜来访,肯定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于是佛陀就问:“伽弥尼善男子,你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深夜造访我,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的吗?”
那么这位伽弥尼,是为何事而来?原来他有一事不解,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对那些外道梵志们所持的言论持怀疑态度——那些梵志们自视甚高,他们各自都事奉着各自的天神。这些梵志们对信仰他们教法的信徒宣称:只要信奉他们的教法,命终之后,就能够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善处,而且还可以保证每一个信徒都上生到天界。
伽弥尼的意思很显然,他一方面怀疑这些外道梵志们的言论,另一方面也建议佛陀保佑弟子们都能够死后得生善处,也就是往生于天上。
佛陀静静地听完了伽弥尼的叙述,其实他并不赞同伽弥尼的建议,但是佛陀并没有立即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而是与伽弥尼将有关善恶的果报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下面是有关探讨的具体内容。
佛陀向伽弥尼提问道:假如有些人整天不作善事,坏事做绝,也就是十恶之行无一遗漏,那么在这种人临终之时,外道梵志们就对天祈祷说:上天啊,请你们行行好,让这些广行十恶的人死后都得生天上吧!
世尊的问题是:“这些多行十恶的人,外道梵志有办法让他们得生天上吗?”
伽弥尼听后如实地回答说:“这些人是不可能得生天上的。”
世尊听了伽弥尼的回答后,称赞不已:“伽弥尼,你回答得真好,看来你很有慧根啊!”
世尊为了更好地把这个道理向伽弥尼阐说清楚,于是就作了一个譬喻:在距此不远的村落旁边有一个大水池,有一个人举起一块巨大的石头,然后将石头投掷于水中。在把扔完巨石以后,他就把村里面的村民们都召集到池边,然后请外道梵志对着池子祈祷作法:“天神啊,请你允许大石头快快从水底飘浮上来吧!”可是任凭梵志如何地呼天喊地,巨石依然是不见踪影……
世尊接着又问伽弥尼:假如现在有很多人都勤修十善业,远离杀生偷盗等事,这些人在临终之前,外道梵志们就对天祈祷说:天神啊,你让这些人死后下生地狱吧!
世尊的问题是:“这些广修十善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中吗?”
伽弥尼回答说:“世尊,这些人命终之后是不可能堕生地狱的。”
佛陀在此又作了一个譬喻:在距此不远处有一个村落,在村外有一个大水池。有人把一只装满酥油的瓶子敲碎,然后连瓶带油都扔到池子里。此时,瓶子碎片沉入池底,而酥油却飘浮在水面。于是外道梵志又对着池子祈祷作法:“上天啊,请你慈悲,务必让这些酥油沉到水底下去吧!”可是梵志对着池子呼喊了半天,酥油依然飘浮在水面。
那么,经中的“重石”、“酥油”有何深意呢?其实我们稍加思索,便会明晓:佛陀用重石来比喻十恶,用酥油来代表十善,而“深水渊”就代表着我们死后的去处。如果我们多行恶业,就会像重石那样永沉于渊底;而倘若多行善业,则会像酥油那样飘浮于池面,即上生至天上,不会在恶道沉沦。
在这部经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下,佛陀将恶业与善业,分别称之为黑业与白业;将恶报与善报,分别称为黑报与白报。其中的“黑”、“白”,我想也有着很多的划分。黑,是指不净的恶业;白,即指清净的善业。当然,关于黑白业,也有四业的说法,如《大毗婆沙论》卷114称:“四业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此中,不善业称为黑,色界的善业称为白,善与不善相杂称为黑白,无漏诸业称为非黑非白。即黑业感得不可意黑报,故称为黑黑异熟业,白业感得可意白报,故名为白白异熟业,黑白业感得爱非爱相杂之果报,故称为黑白黑白异熟业,无漏业不招感果报,故称为非黑非白无异熟业。
世尊在经典的结尾,阐述了人为四大假合,固有一死的论点。人的死法有多种,死后无论是焚烧,还是掩埋,还是其他方式,都免不了灰飞烟灭的结局。但是,虽然我们色身的最终结局是相同的,但是我们的死后灵魂去处去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有的人上生天庭,有的人深堕地狱。
那么如何才能得生天上而避免堕入地狱呢?佛陀再一次给我们开出了药方:
广修十善,远离十恶,并勤修八正道。
如此一来,我们便处于园观之道、升进之道以及善处之道,而不用担心地狱恶道之虞!
(第三卷至此全部写完 定 2008.12.4.草就于普陀山佛教协会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