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菩萨成道得大自在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菩萨成道得大自在

 

  每一天,还是同样一句话问大家,心是不是静寂清澄?有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吗?这是我们每一天、每一时间的功课,叫做修行者。修行者的功课就是要顾好自己的心,要静寂清澄如净镜。我们的心镜,有再去污染到尘埃、骯脏否?要时时照顾,若有,就赶紧擦掉。

  人生难免,日常生活中言语动作、人我之间,难免会有小小的摩擦。赶快反省一下:[抱歉,刚刚的形态……。]或者是稍微无明动心,要赶紧改过,这是我们每天每天的功课。修行,没有什么很奥妙的,只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前面《无量义经》所说,就是要自己清净了我们的心,我们的明镜清净,才能够照耀别人。法的道理甚深微妙,我们要先入心,才能够在人间,人与人之间、人群中互相游戏。彼此之间,我们要用很认真,但是用游戏的态度。

  认真,就是在道理上,道理甚深微妙,很深、很广,不是能够测量,但是它很微妙,是在人与人之间,所以道理是那么微妙,我们要认真。但是,在人群中,我们就要用游戏的态度,要好好演好我们的角色。我们现在扮演的是修行者的角色,修行者对人,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度化众生。

  度化众生,我们必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机。众生根机不整齐,不是只用一种态度就能够通通适应,所以,我们必定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机,这样也是游戏。

  前面所说的是这样,现在又是这样说:[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

  ⊙[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无量义经》这段文都是在说心灵的境界。神足,这个[神]就是精神。精神是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精神理念能够与外面的境界契合,我们能够很了解,所以叫做[神境智证通]。

  [证],我们都会听到志工在说见证——今天在医院看到人生无常、生老病死等等。看到了,体会到佛法的真理,什么叫做无常的人生,怎么知道病的苦根,苦的根源。走入那个境界去体会人生的苦,所以见苦证知,能够体会、了解。[证]之后,我们通达了,体会之后,我们通达了,所以叫做[神境智证通]。

  ⊙[神足],又曰神境智证通,或曰心如意通。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间,十方国土同时遍达,变化无穷。

  又说,这就是[心如意通]。[或跃飞腾]就是很自由,这种心如意。我坐在这里,向你们说[大爱电视台],我的脑海中已经浮起了在关渡的周围环境。看,这个心已经到了台北了,这就是[跃飞腾]。[跃]就是起来动作,[飞]就已经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了。相信大家若有去过那个境界,我在描述时,你们应该也会想到。只要你们走过、去过那个地方,一点即通,你们的心与我一样,同样已经如意通。你们也坐在这里,我也坐在这里,但是我们各别都能到同一个地方,这就是[心如意通]。

  [随念即至],只是一个念头一动,我们就到达了。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内心与外面的境界能够通达无碍,这叫做[或跃飞腾现神足]。

  ⊙[出没水火身自由]。自由,意指自在,所谓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称为得大自在。

  接着[出没水火身自由]。[水火],那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器世间不离开水、火,还有地与风。刚刚是说心,现在说的是身。

  这个自由,应该也就是自在。有一句慈济人都会背,[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善解,我们若能善解,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好令我们烦恼呢?世间,什么让我们最欢喜?我们做得到的事情,我们最欢喜,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就很懊恼。所以,福,就是每样我们想做的都做得到,所以叫做[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意思就在这里。自在,就是我们懂得善解。

  这个地方说,[见性之后,纵横尽得]。我们若能够体会佛的道理,将我们的慧眼反观自性,将智慧之光回向过来看自己,脏污的地方赶紧擦一擦,有错赶紧改,让我们的心清净,这叫做[见性]。见性之后,就[纵横尽得]。不论要直的、横的,过去、现在、未来,或者是此处、彼处,一切境界都不会障碍我们。所以,菩萨成道称为[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自由的意思。

  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来体会,人生的境界到底是什么,佛的境界是什么,凡夫境界又是什么。所以我们能够时时用心。

  ⊙[佛说是法华,令众欢喜已,寻即于是日,告于天人众。]《法华经序品第一》

  接下来就是《法华经》,[佛说是法华],现在日月灯明佛说是法华,[令众欢喜(已)],开始出定了就讲《法华经》,当中很多很多人,听了之后很欢喜。

  过去所接触的,就是教如何将[四谛法]认清楚,接下来,若要知道身的来去,是怎么来、怎么去,你要去探讨[十二因缘]法,这是过去所讲要真实用功。到了这时候,佛就要告诉他们,你为自己而修行,明白道理,现在你要去实行菩萨道,要自觉而后赶快觉悟他人。这是《法华经》的道理。这种觉悟他人,有很多很多的法已经说了,所以大众欢喜,既然自觉,还可以觉悟他人,当然令众欢喜。

  [寻即于是日,告于天人众]。日月灯明佛看到大家都能接受了,能自觉,也能觉他了,听了这个法这么欢喜,所以佛也安心了。就在那期间,《法华经》讲完的期间,那一天告于天人众]。

  佛陀是人间导师、四生慈父,过去的日月灯明佛是这样,现在的释迦佛也是这样。所以,已经到达觉悟的大觉者,都能堪称四众称佛为师。

  ⊙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

  同时天人也来皈依以佛为师,魔王、外道,甚至[释梵天龙],释提桓因、梵天王。释提桓因还在欲界中,梵天王是在色界。总之,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所以,所说的[告于天人众]是包含这些。[悉皆归命],这些人都已经来皈依大觉者了,依教奉行,所以这是一个很圆满的道场。[俱作(弟子)],俱作,都一样,以佛为师。这叫做天人师。

  ⊙[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今于中夜,当入于涅槃。]《法华经序品第一》

  所有的诸法实相的道理都跟你们说过了,除了人间、天人,三界之内连魔王都来归投了,这是非常圆满的道场。所以佛陀就向大家说,[诸法实相义],这个[实相]的意思就是[非虚妄之义],是真实,不是虚妄。[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

  ⊙诸法实相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

  [相]真的是[无相]。到底是什么相呢?常以木料来比喻。木料从哪里来的?那粒种子。种子要俱诸因缘,土、水、空气等等,所以从幼苗而成树、成大树,几十年后,这棵树就被人砍下来了,开始在我们人的生活中被使用。

  我们的境界,头顶着也是树(天花板),墙壁围着的也是树(室内隔间),地上坐着的也是树(木质地板),你们大家眼睛所看到的,这张桌子也是树(木桌)。但是,总名称是[树],这些是不是都叫做[树]呢?窗户也是木料框起来的,壁也是木料围起来的,不过它叫做[窗框],它叫做[墙壁],它叫做[地板]等等,各有名相。

  这个[相]其实是虚妄啊!这不是它的真实名,也不是它真实原来的相。世间没有一项是它原来真实的相。你说那朵花,同样的,它有花种,花种的[相],但是,花种从哪里来?花种就是从那朵花长成之后、开花之后,花谢了,里面有种子。种子又再因缘和合,又是花了。所以说,真正的我们说的实相,那就是[慧],不是看了之后结果的[相],是它真实道理的源头,这就是叫做[实相]。

  实相,[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万有本体],所有的万理的本体里面的法,这叫做法性。

  ⊙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

  佛陀所说的法,都是从名相中说出里面源头的法性。所以,实相就是法性,法性的名称叫做实相,所以[曰真如];[法性]也能够称做[真如]。[真如]就是回归我们人人的本性来。

  所以说,我们这辈子是长成这样子,我们上辈子长成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来生又是要长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是不很清楚。但是,同样我们的不生不灭,本性真理,还是称做真如本性,也就是叫做实相。

  [其体同一],真正的实体是一项,不论什么法,都有它的真如实相存在。[真如]就是道理,所以[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所以叫做[法性],法性称做[实相]。

  ⊙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

  总而言之,我们能够了解万法,无不都是从相而显,相的当中含有真实微妙的道理存在。所以说来,佛法深奥,需要我们的大圆镜智的智慧好好去体会、了解。要不然,越说越深,越听越茫。所以要回归我们的本性,真如体会,这样才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道理存在我们的心中。

  所以,甚深微妙,我们要认真,这个道理在我们的心里。人与人之间,我们要用随顺众生,游戏人间。总之,人人要很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