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昂江扎西仁波切:“利美”(无宗派)运动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6日
来源:   作者:昂江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昂江扎西仁波切:“利美”(无宗派)运动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西藏,在这个全民信佛的辽阔圣土上,原本的圣洁被一股“阴霾”所笼罩,随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利美”运动。这场运动有效地遏止了当时佛教界的不正之风,以其圆融、无碍的威慑力,迅速将所有偏见、矛盾、冲突的乌云吹散,让佛法的光芒再度璀璨。

  所谓“利美”是指不偏执的心,这种精神理念正是佛法的究竟所在。“利美”运动即无宗派运动,也就是不分宗派、打破偏执的运动。”利美”运动在近代佛教史上的影响举足轻重,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历史意义更是无限深远。

  正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人类历史的悲喜剧总在周而复始的上演着。而今,佛教界宗派偏执的问题又悄然抬头。在此,重新翻开“利美”一扫宗派偏执的圣举,再次为大家详细解读利美的始末。因为大多数人对“利美”运动和”利美”精神只是一知半解。希望大家能真正了解“利美”运动,深入的学习“利美”精神,从历史中借鉴经验与教训,从前辈那里吸取成功的窍诀,以此滋养、壮大我们的心灵,使之百毒不侵,堪为法器。

  然而,深入剖析宗派偏执的弊陋,高举“利美”精神这面真理的“照妖镜”,势必会得罪某些显赫人物,伤害到他们强大的利益团队。同时,还很有可能会招来众人的不理解,甚至谩骂。正如布顿大师所说:“在普通人群中,撒谎比说真话更有人听,耍猴戏比讲真理更吃香。”多识仁波切也曾讲到:“很多人听惯了假法,看惯了邪说,就容易以假当真,以邪当正。”所谓忠言逆耳,真话、实话往往很刺耳。然而,实话不吐不快,真理不道不白,哪怕只能利益一个众生,末学也在所不惜!

  我坚信,只要人们本着开放、和谐、共进、圆融的“利美”精神,事实和真理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呈现。因为佛法一如的无上智慧和无缘慈悲,必将唤醒所有痴人的昏睡!我们唯有充分实践“利美”精神,代代发扬“利美”精神,才能避开悲剧的重现,不走弯路,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之上,迅速、圆满地成办自利利他的佛陀事业!

  一、“利美”运动的代表人物

  利美运动的倡导人是伟大的第十四世DB法王噶mb德丘多杰。主要发起人有三位,萨迦法脉下的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噶举法脉下的蒋贡康楚仁波切,以及宁玛法脉下的大伏藏师秋吉林巴。他们是融大学者、伏藏师于一身的大行者,以各自的法脉传承,齐聚于第十四世噶mb旗下。

  三位大师的前世都是莲师首席二十五大弟子之一,其中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是赤松德赞的转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是贝若扎那的转世,而秋吉林巴则是赤松德赞之子牟如赞普的转世。

  正是由于那一世的缘起,万物悉知而又任运威猛的莲师所赋予的重托,以及他们三人共同承诺的誓愿。在佛法危难之际,以噶mb的感召而机缘成熟。三位大师再聚一堂,共同发起这场无宗派的运动。此后,他们终其一生,不论艰辛万苦都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利美”运动的发展,是“利美”运动取得巨大成果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在这场匡扶真理的佛教复兴运动中,有来自各大法脉传承的诸多高僧大德。其中,宁玛法脉主要以佐钦仁波切、噶陀信雄仁波切、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为代表;格鲁法脉主要以图登曲吉扎巴仁波切、拉尊•顿珠坚参仁波切等为代表;萨迦法脉主要以沃•罗爹旺波仁波切、俄尔•贡嘎旦增仁波切、噶•阿旺列巴堪布等为代表;噶举法脉主要以达隆玛仁波切、班扎达噶玛俄顿仁波切、噶玛堪布等为代表;苯波法脉主要以夏扎巴尊者(虹身成就者)、达瓦扎巴尊者(虹身成就者)、第二世泽尔青•旦贝坚赞仁波切等为代表。

  这些人物在当时都是威震一方,且德高望重的修证者,他们的加入为“利美”运动竖起了一面面锦旗,为“利美”精神的传播助威、扬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利美”运动的缘起

  当我们对崇高的利美精神报以无比的敬重和赞叹时,不得不从“利美”运动的缘起说起。利美运动的倡导者——第十四世DB法王德钦多杰,对当时佛教的内部情况忧心忡忡,为了打破佛教内部的门户之见,摒弃宗派偏见和矛盾,倡导和谐与共进。第十四世DB法王德钦多杰力挽狂澜,力携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和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以及大伏藏师秋吉林巴。这三位大师虽然都有殊胜的转世身份,但在当时的佛教界影响还不是很广大。正是由于威仪无比的噶mb的强烈推崇,加上他们各自愿力与功德的完美结合,最终成就了“利美”运动,拯救了当时处在危难之中的藏传佛教。

  此殊胜因缘起自八邦寺的一个普巴金刚法会,当时主法的DB法王噶mb正要将会供后的食物放入口中,却突然停顿下来,目光直视着座下的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和蒋贡康楚仁波切,突然大声问道:“你们可否忆起?”他浑厚有力的声音伴随着犀利的目光,顿时唤醒了两位大师往世的誓言。噶mb打破片刻的寂静,继续说道:“忆起来了,你们三人就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使命,快快一起去成办吧!去领受更多的法脉传承,让脆弱的教证传承迅速复兴起来吧!”一席话在三人间心照不宣,“利美”运动也正是从那一刻正式开启了。

  噶mb所指的三位,除了当时在场的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和蒋贡康楚仁波切,还有一位当时并不在场,他就是年轻有为的大伏藏师秋吉林巴,他是莲师亲自授记的百余伏藏师中举足轻重的一位。这三位大师累世因缘所演绎的,即臣即友、即师即徒、即父即子的感人故事非常之多,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下面就讲叙一段他们在那一世再次重逢,共同开启“利美运动”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八五二年,二十四岁的秋吉林巴第一次拜见康楚仁波切。他们一见如故,彼此对前世的关系早已心知肚明。世人在迷乱中流转于前世、今生,而对于这些成就者而言,前世、今生的穿越只不过犹如换装后的再次出发。众生随自身业力、因缘在六道中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只不过迷者梦中痴妄,悟者随缘智戏罢了。

  康楚仁波切的前世是赤松德赞的国师,而秋吉林巴的前世正是赤松德赞之子。赤松德赞与国师贝若扎那(即莲师二十五大弟子中的上首弟子,同时也是伟大的大译师)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友谊广为人称道。

  “故人”重逢,一番亲密交谈后,康楚仁波切关切的说道:“你的‘父亲’就在德格的宗萨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若想见他,我写封信你带上,可方便你拜见!”秋吉林巴非常欢喜,怀揣着引荐信,很快与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见面了。此世父子重逢彼此心生无限欢喜,相互间的缘分无需言语,却明观如指。

  三位大师亲密无间的情义和相互间默契的互动,在整个”利美”运动中,乃至在他们一生的交往中,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三、“利美”运动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的西藏,佛教内部出现了很多偏执的弘法者,他们有意、无意的将圆融、一如的佛法宗派化、门户化。那些有意偏执的弘法者,由于内心深处固守自我的堡垒,不能完全放下一己之私心,他们排斥其他传承法脉,甚至对同门中的其他善知识都不认可。其目的就是为了树立唯我独尊的个人崇拜主义。他们以垄断寺院及信众团队为手段,以此巩固、扩大自己的利益团队;那些无心偏执的弘法者,则出于对其他法脉传承没有深入的了解,或断章取义,或妄自尊大,以偏执的心诠释一如的佛法,误导门徒。

  每个偏执的弘法者似乎都很热衷于编著、创立属于自己门户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蓝本,竭力加以传播。他们固守己见,对其他法脉传承持有强烈的纷争,忽视祖师大德们的教言,甚至置佛法经论于不顾。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以去我执、降伏自心为本。而那些偏执的弘法者,不论他们是无意还是有心,一旦偏执的引导信众,不但不能削弱众生心中惯有的我执,还会制造出更多偏执的借口,无形中激化出更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

  在那样的情况下,门户主义愈发分裂,信徒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广大的门徒盲目追随,疯狂地捍卫着自派、自门。各法脉、传承及门户间各自为营、相互排斥。门户主义日益猖獗,寺院、门户之间分歧、矛盾愈演愈烈。

  当时,这种状况在宁玛、格鲁、苯波传承中尤为严重。恶性事情从寺院之间为了领地主权而发动群殴,乃至寺院之间暗地里相互修习诛法。宗派斗殴、宗教迫害随处可见,正法危在旦夕。

  那段时期,修行人中的成就者也骤然减少。真正的实修者对此非常痛心,他们伤感、无奈之余,厌世的情绪顿然生起。大批实修者纷纷放下弘法利众的事业,隐没于僻静山野,独自修行。因此很多珍贵的传承都濒临灭绝,“利美“运动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应运而生。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法脉、传承、门户之间的偏见与矛盾,迅速挽救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传承法脉,最好的办法就是增进各传承之间的深入了解,以佛法一如的无缘慈悲和无上智慧,打破彼此间隔阂与对立,促进彼此间的互动,重新树立佛法精神本具的开放、和谐、共进、圆融的风范。

  凭借噶mb的高瞻远瞩,三位大师挺身而出。他们迅速的行动起来,以开放、尊重的态度,广泛收集、领受了各传承教法,并吸纳、总结各传承教法中的精髓,以此彰显佛法之一如。藉此,打破了人们内心的我执,摧毁了你、我私心堡垒,打消了各宗派间的隔阂与矛盾。同时,“利美”运动使得濒临灭绝的诸多传承重返世间,再放光芒,承接不断地继续造福更广的众生。随着各种传承法脉大力地弘扬推广,培养出一大批承续着诸多法脉传承,具诸多善巧方便,且通达圆融的弘法者,全面的实现了佛法的复兴,这就是著名的“利美”运动。

  四、“利美”运动主要整治的对象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无宗派的利美运动并非是针对广大佛子与信众的运动。其主要整治的对象是当时具有偏执言行的那些所谓“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以及善知识们”。

  利美运动之所以将整治的矛头直接指向那些“德高望重”的偏执弘法者,就是因为他们的名气越大、地位越高,门户偏执的所误导的恶劣影响就越广泛、越严重。

  我们知道,像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和蒋贡康楚仁波切这样的成就者们,并不需要额外接受其他的任何法脉传承来成就自己。如果仅仅为了追求个人的解脱,任何一位行者都没有必要去接受太多的法脉传承。所谓佛陀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通向解脱。但身为引导、教化不同根器之众生的弘法者,就一定要尽可能的去领受更多的法脉传承,了解、学习其他法脉传承中的精髓与窍诀,以便具备更多调伏众生之方便。

  倘若身为弘法者,不仅偏执自己师承的一法一门,而且对其他法脉传承持有抵触的情绪、排斥的言行。那么,不论他是活佛、仁波切、堪布或普通的上师,也不论他的名声多么显赫、身份何等尊贵、学识多么渊博,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弘法者自身一定有问题。对于这样的弘法者,我们必须谨慎观察。

  为什么说这些具有偏执言行的弘法者一定有问题呢?在此,我们从三方面进行观待。

  其一,从戒律方面观待,对其他法脉传承以及其他弘法者,持有偏执的言行都属于破戒的行为。这样的言行不仅直接失毁了皈依戒成办学处的第二条“皈依法的学处”,(即皈依法后,我们不但不可诽谤和不敬佛陀所传讲的任何经教,而且应该广泛闻思。)而且还会导致舍法罪、谤法罪;

  其二,从智慧方面观待,持有偏执的弘法者缺乏智慧。因为他们对佛陀三转*轮所宣讲之成佛不同阶段的不同方法和手段(即九乘次第之分、善巧方便之说)没有深入通达,故而产生偏执的言行,即为缺乏智慧的表现;

  其三,从慈悲方面观待,是伪慈悲。因为他们有意排斥其他法脉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信众禁锢于自己的利益范围。打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旗子,内心深处却暗藏私心。他们故意误导众生,严重的阻碍了正法,这样偏执的弘法者是伪慈悲。

  佛法的根本是智悲双运,倘若缺乏智慧和慈悲,甚至连佛子最基本的皈依戒都不能守持,这样的人又如何堪称佛法的弘扬者?又如何堪称心灵的拯救者和众生解脱的导师呢?噶玛乔美仁波切曾这样讲:“讲法定当无误说,若无通达讲解法,如杀三界之众生,罪障比愚者讲法,更为深重世尊说。”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利美”运动对弘法者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在理论闻思方面有高水平的要求,而且在实修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为理论是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见地,而佛法的真谛唯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真正了悟、通达。

  作为弘法者,倘若不具备实修的功德,即便无心造下偏执的过失,但由于自身智慧、慈悲证量的欠缺,很难避免、克服这类问题的发生。米拉日巴尊者曾对弟子惹琼巴这样说:“理论闻思已通达,若无实修现证得,一切贪执烦恼因,我慢偏执立宗派,虽像利益于众生,实为堕入八法网。名旺势强眷属多,一切皆如水中泡,无有实义惹琼巴。”

  当时,康楚仁波切明确指出:“倘若不是转世乘愿再来的行者,即便已具备格西、堪布的学位,也必需至少闭关修行《六续》七年,否则无法真实利益他众。”华智仁波切也曾这样讲到:“倘若不具备开悟的功德,就不能真正的利益众生。”可见,“利美”运动为了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当时的不正之风,对弘法者实修者提出了非常严格要求。

  一个真正寻求解脱的行者,唯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实现觉悟。大家应该好好学习“利美”运动三位发起人的传记。尽管他们都是乘愿再来的行者,担负着广大而繁重的弘法事业,但他们均以长达数十载闭关实修的经历示现世人,通过身体力行向佛子们展示着实修的重要性。

  尽管利美运动整治的对象主要是弘法者,但作为希求解脱的广大信众而言,面对宗派偏执、排斥、甚至相互攻击的现象,倘若不能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严峻性,任其继续蔓延,自利利他的事业都将遭受严重的障碍。正如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一次专访中所说:“所有的佛陀教法就称做"利美",意为不排斥的心,当你掉入一个(偏执)知见中,便开始失去平衡,修法也不清楚。佛说不论你在做什么,即使是佛法的修持,如果以贪、嗔、痴来进行,一切都徒劳无功的。”

  现在,网络上宗派之间相互诋毁的现象已非常严重,汉与藏之间、显与密之间、净与禅之间等相互诋毁,口舌之战已是铺天盖地、不堪入目。广大信众似乎已熟视无睹,真的可悲啊!难道就没有一点警觉性吗?难道连基本的主观思辨能力都丧失了吗?

  佛法强调是智信,拒绝盲信。倘若自身不具备正知、正见,就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若以愚见成办解脱事业,则如铁链锁虚空,毫无实意!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利美”精神,严肃对待这类问题,谨慎杜绝自身参与其中。

  广大的信众在学佛之初,一定要广泛、多方的闻思。唯有建立起自身的正知、正见,才能具备睿智的思辨能力,从而避开修行道路上的种种陷阱,顺利的成办二利的事业。

  总之,“利美”运动不仅打倒了当时诸多伪善知识,还彻底打破了门户的狭隘和宗派的对立,有效地遏制了这股不正之风。与此同时,培养出一批开放、圆融,承载诸多传承法脉,具各种方便、善巧的真正弘法者,从根本上唤醒了疯狂而盲目的信众。匡复了正法,在近代佛教史上举足轻重!

  五、“利美”精神

  “利美”运动是佛教内部无宗派的运动。通过消除各传承法脉之间的对立、偏执、隔阂,积极倡导开放、和谐、共进、圆融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佛法智慧和慈悲的充分体现。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正确无误的体悟真谛、诠释佛法。

  事实上,“利美”精神所倡导的正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开放、和谐、共进、圆融的精神。这一无上伟大、无比崇高的精神正是建立在“佛法一如”的基础上。

  所谓“佛法一如”是指佛法为人类揭示了生命的究竟实相和宇宙的终极真谛一如;“佛法一如”是指众生皆具一如之佛性,若能自净其意,最终便可回归的一如。

  一如的实相、一如的真理,实为不二的法门。正如《六祖坛经》慧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倘若在这不二的法门中,还存在你我之分别、彼此之对立的现象,就可以准确的断定,我们的见解已偏离了佛法的方向。

  离苦得乐,解脱成佛,回归一如是所有追随佛陀的佛弟子们共同的希求。但要回归一如,就必须破除我们内心中所有的对立与分别。“利美”所倡导的开放、和谐、共进、圆融的精神,正是消除对立、回归一如的精神,它就是佛法的究竟所在。

  佛法本源一如,而每个众生通达一如的过程却是千差万别。归结起来有两个差别,即次第之别和方便之别。所谓殊途同归,千万不可将这两个差别作为宗派偏执的措辞。以下,我们将从佛法一如的角度,对这两个差别进行详细地阐述。这样,我们就能更深入体会到“利美”精神之所以能立竿见影,有效地遏止宗派偏执,迅速实现佛法复兴的奥秘了。

  1.佛法一如,本无派别之分,只有次第之别。

  既然佛法一如,何来派别之分、门户之别?当今有一种说法,认为“宗派之分”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宗派之分”,产生宗派彼此间的辩论和相互的印证,可以有效地增强行者的思辨能力,促进佛法的发展,这种解释在理论上非常完美。可惜现实中,这样的“见地”只能说是正人君子的美好愿望罢了。

  现实是残酷的,纵观佛教的发展史,无论是藏区还是汉地,亦或是古老的印度,影响佛教发展,甚至导致佛法湮灭的原因,无不是源自于佛教内部的宗派之争。世尊对末法、灭法的授记更是一语道破天机。

  事实证明,强调宗派之分对佛法的弘扬和发展弊远远大于利,我们不得不承认,凡夫的心是分别、执着的心,而宗派之分的形式自然会催化凡夫的偏执,更将成为那些利益熏心之人的借口。反观历史、放眼当下,宗派之分对个人的解脱、佛法的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特别在这个崇尚自我的年代,宗派之分的隐患更是愈发严重。所以身为佛子,当我们面对宗派之分的任何言行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惕性,千万不要让偏执的思想染污我们正在趣入觉醒的心。

  既然佛法一如,本无派别之分。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拿“宗派之分”大做文章呢?其实他们是在有意无意地混淆“佛法一如”与“次第之别”的两个概念。所谓“次第之别”是佛陀所传讲,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针对于不同根器的众生,在不同阶段,所运用的不同方法。

  不同根器的众生在不同的次第阶段,与其相应的法当然是有差别的。佛陀以其无上智悲,为无量众生开显佛法之“九乘次第”。在此,关于“九乘次第”就不展开具体解释了,详情大家可以参照“细说九乘次第”一文。

  这里,我们就从“佛法三乘”的角度来观待修行成佛之次第。佛陀分三次大转fa轮分别宣讲了声闻缘觉乘、菩萨乘和金刚佛乘,其目的就是为了调伏不同根器之众生。三乘法,依次第而宣讲,其内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修出离心,受持别解脱戒;修四无量心,受持菩萨六度;修生圆次第,受持三昧耶戒。

  佛法一如,没有大小之分,只有次第之别。三乘佛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佛体系。倘若不具备小乘的出离心,就成就不了真正的大乘菩萨;而不具备大乘的菩提心,就不可能现见光明如来藏。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前前的因,就不可能呈现后后的果。次第的道理很简单,就如同读完小学再读中学、高中,接着才能上大学一样。佛法强调实修、实证,没有脚踏实地去实践理论和窍诀,没有圆满资粮道、加行道,就幻想能凭空一步见道成佛,那只是愚者的痴心妄想罢了。

  三乘法依次第而宣,所授之对象亦不相同。佛陀最后一次转*轮,传授的对境都是像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八地以上的菩萨,连阿难尊者都没有资格领受。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佛陀不慈悲,而是因为金刚佛乘中有极其深邃、成佛最后阶段的秘诀,唯利根者方可受用。另外,部分金刚乘的法与当时烦恼相对较轻的众生根器并不相应。但金刚佛乘这部分法,对于当今末法浊世、五毒深重的众生来说,则犹如一剂猛药,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密法正如雨后春笋破竹之势迅速在全世界繁盛。正如莲师所授记的那样,“当铁鸟在空中飞行(即天空中有飞机飞行),当铁马在地上奔驰(火车和汽车)的时候,就是正值五浊恶世时,这个时候金刚乘佛法将会兴盛并且弘扬至全世界。”

  身为佛子,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成佛的次第,深刻领悟次第中的精髓,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以此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建立自身坚固的正见,这样才不至于做人云亦云的井底之蛙。可想而知,倘若声闻乘行者因未曾从佛陀那里领受到菩萨乘和金刚乘的教法,而去诋毁那些法;菩萨乘行者因未曾从佛陀那里领受到金刚乘的教法,而去诋毁它,那岂不是愚昧、荒唐至极!

  时下,内地佛教团队中不乏如此荒谬之徒,他们仗着自己读了一些佛书,听了几句教言,就夸夸其谈在网络上公然发表自己的“高论”,诽谤正法、攻击他人。有的人因为自己学汉传大乘,就诳言密宗不是佛说,是喇嘛教。试问《乾隆大藏经》中的《密教部》可曾研习过?《密教部》中到底讲的又是什么?

  有的人因为自己学藏传佛教,就胡言汉传显宗不能成就佛果,试问就读小学、中学的人,就注定大学毕不了业吗?金刚乘的行者哪一个不是由显入密,才能最终成就佛果的呢?

  有的人因为自己学大乘,就说小乘不能解脱,不能成就菩萨。试问没有小乘戒律以及出离心的基础,怎么可能生起真正的大乘菩提心?没有出离心基础的菩萨六行,最多只能成就有漏的人天福报而已,想成就菩萨的果位是万万不可能的。诸如此类的偏执之见,五花八门,还有小乘行者说南传非佛所说,大乘行者说金刚乘非佛所说等等。

  面对这些极端偏执又极其狭隘的邪说,身为佛子的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些什么?是跟着点赞,还是冷眼旁观?是半信半疑,还是熟视无睹?难道我们就是这样捍卫我们崇高的信仰吗?难道这是身为佛子的本分吗?当今著名的佛学大德多识仁波切这样说道:“佛法无高低之分。分高低大小,争强好胜,是世俗的无明心态。”因此,做一个真正希求解脱的佛子,应该怀着一颗无比敬畏的心,广泛闻思,深入研习,并通过实修建立起自身稳固的正知、正见,才能抵御浊世中种种邪见的侵袭,正确无误地实践佛陀自利利他的事业。

  下面,我们再从“显”、“密”的角度,来观待佛法在修行成佛之次第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别。

  所谓“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意指“显”为现象,“密”为实相,“密”为“显”之了悟。一“显”一“密”,“显”就如同人的身体外相,而“密”就是外相内的五脏六腑。我们五根能观察到的是外相,从外相的显现可以窥探到内在的玄机,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倘若我们不能抓住本质,就很容易被现象所迷惑,而落入形式。所以,“密”为命,“显”为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佛陀慈悲,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有显入密,次第引导。莲花生大士《心要建言》中讲“若不能达知见之显著处,则无以通达法之本性。”倘若我们不能了知佛经中的“显”和“密”意义,就不能正确的闻思,闻思都不正确,又何谈正确的实修呢?

  很多人由于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偏执的心随即而生。当我们执着“此为我们的显宗经”、“彼为他们的密宗经”时,这无形中已经造成了根本性的错误。佛经中所谓的“显”,意指经文中通过文字就能直接理解,无须实修就可了达的部分。比如律部等有关理论上的经律;而佛经中的“密”,意指文字里蕴含的甚深密意,必须通过实修现证才能通达了悟的部分。

  大乘和金刚乘的经典均为“显”“密”的结合体。“显”为体,“密”为命。其中“密”又可分为“隐密”、“保密”和“深密”三种。

  “隐密”,顾名思义,隐含着的密意,仅仅通过阅读文字是无法理解的。必须由他人解说,方可明了其中所蕴藏的密意;

  “保密”,即秘而不宣,保密的部分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指经文中的真言咒语,在大、小乘的每一部经中都含有。真言咒语必须通过口传,并结合实修,才能了达其中的密意。咒语之所以要“保密”,并不是像玄奘那样伟大的大译师们没有能力将它翻译出来,而是不可译。因为若不具备口传,是无法真正了悟其中的密意。另一种保密是对密续经典的保密。密续经典属于金刚乘,需要通过口耳传承的真传,以及自身具备相应的实修功德,且机缘和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传承者那里得到真传。真正的密续经典不可能广泛普及,更不可能在市面上找到。我们或许能从上师们的开示中听到一字半句,但其密意依然不可显露。之所以对密续经典保密,主要是为了保护与其根器不相应的众生。因为当行者的福慧资粮不够具足、机缘不成熟的情况下,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利益他们,反而会造成他们因不得要领而心生邪见的过失。所以,对他们保密正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善根;

  “深密”,即甚深密意,唯有通过行者自身的实修体证,获得心印传承后,方可真正彻悟的密意,这种无上甚深的“深密”无疑让人类的语言显得苍白而浅薄。

  在此,为了加深大家对“显”、“密”的理解,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作为例子,说明一下“显”、“密”在经文中的概念。

  比如“观自在菩萨”,为“显”的部分,一听就明确了此乃该经的主人公;“菩提”,为“隐密”的部分,包含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有五种智慧,而世俗菩提心又分四无量心,即愿菩提心和六度,即行菩提心;《心经》最后的咒语为“保密”部分,只有在获得口传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了悟其中的密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偈是“深密”的部分,倘若没有自身的实修与证悟,以心相印,任你倒背如流、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也毫无实意。

  以上是有关“显”、“密”的概念,目前还有一个概念混淆着人们的认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密法”与“金刚乘”,二者并非同一个概念。“密”的法是泛指佛经中所有的“密”部分,在很多经中都有出现。但并不是所有“密”的法都具备金刚乘的见地。金刚乘针对利根者,机缘不成熟的行者是无法领受其中殊胜密意的。

  以上内容,是为了帮助大家从三乘的次第角度,以及“显”、“密”的次第角度来观待佛法之一如。千万不要把成佛的修行次第作为分宗别派、自我偏执的借口!如果以自我的偏执、愚昧,或者居心叵测地去评判三乘佛法的孰是孰非,必将造下自招下堕的舍法、谤法之罪,到时悔之晚矣!

  2. 佛法一如,本无派别之分,只有方便之说。

  佛法所呈现出来的差别除了在次第之外,还体现在佛法善巧方便上的差别,即众生所依之方便。不同的众生皆以各自不同的缘起,依不同的本尊、依不同的传承、依不同的上师,遵循一如之佛法而修行成佛。

  所依之方便皆为佛陀善巧所开显,各具其传承特点与窍诀,目的是为了对治不同根器众生。《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翻遍佛陀的经典,根本找不到所谓这个“派”,那个“派”,以及“显宗”、“密宗”、“禅宗”等宗派的字样。虽然佛经中有“净”、“密”、“禅”的字样出现,但其意义是完全一致。倘若没有了悟佛法的“密”意,就不可能生起“禅”定的功德,倘若没有禅定的功德,就无法清“净”自相续。

  那些强调门、派的学说,皆由偏执之门徒,以一己之私心、愚见、邪见,强加给祖师们的子虚乌有。对此,遍知竹巴白玛噶布在给一位萨迦大学者的回信中这样写到:“开创树立宗派之说法,罪过祖师头上吾强加,吾等不孝不忠之愚子,三宝尊前惭愧羞见颜。”

  莲师岂知自己创立了一个宁玛派,昆•贡却杰布岂知自己创立了一个萨迦派,玛尔巴大师岂知自己创立了一个噶举派,宗喀巴大师又岂知自己创立了一个格鲁派。关于这一点,从当时的史料记载以及各传承祖师的自传和教言中,根本找不到任何有关自立宗派的字样。原因很简单,因为祖师大德们宣讲的是同一个佛法、同一个真理!

  谈到这里,难免有人会说,那些用来代表各传承法脉之名相,因其不同出处或地域而安立,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后人将难以辨别。当然,我们对以不同名相区别不同传承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倘若加以“门”、“派”这样过于偏执的字样,无疑会催化读者、说者的偏执情绪。

  因此,呼吁大家尽量使用“传承”替代“门”之说,“法脉”替代“派”之说,相信通过这种名相上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将会淡化信众对门派分别、偏执以及排斥的情绪。

  反观目前的实际情况,远远不仅仅是名相上的用词不当。据统计,当前佛教内部较有影响的宗派已达到七十多个。看看当今各传承、法脉之间形形色色、明目张胆、公开诋毁的行为,连一个普通人表面的礼貌和尊重都做不到,表面上潜心修佛,护持佛法、护持寺庙或道场,但却道貌岸然的以“护持佛法”为由,到处拉帮结派,游说甚至毁损其他的传承或上师,这样的“佛弟子”内心难道就没有半点羞愧之心吗?

  第十七世DB法王在宣讲《菩提道灯论》时这样说:“恶友不一定是青面僚牙、头上长角、还长尾巴的人。恶友就是破坏僧团和合的人,他们喜欢分别说:‘我们噶举,他们宁玛、萨迦、格鲁或者觉囊、苯波’。如此制造分裂的人,就是恶友。”

  我们这个崇尚个人主义、追逐潮流效应的时代,真的太需要“利美”精神了。唯有依循“利美”的开放、和谐、共进、圆融,才能彻底唤醒我们狂燥、麻痹的心,才能彻底摧毁门、派、你、我间的排斥和对立,从根本上真正地实践佛法的无缘大悲和无上智慧。

  归根结底,“利美”精神正是佛法最深邃、最究竟的精神。它展现着人类颠覆不破的终极真理,引领我们觉醒无上智慧。正如宗喀巴大师所云:“若知异宗无相违,一切经论和窍诀,则易证悟佛密意。”身为佛子,倘若不解“利美”精神之真谛,将终不能成佛!

  六、正确解读“利美”精神

  要想正确的理解利美精神,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侧面进一步解读:

  1.“利美”运动并非是佛教的改革运动。

  “利美”运动并非是佛教的改革运动。佛法揭示了生命的究竟实相和宇宙的终极真谛。终极真理是亘古不变的,它不存在任何创新,也无需任何改革。佛为觉悟者,因觉悟了究竟实相和终极真谛而成佛。世尊以觉悟者自称,并非以创立者自称。身为世尊的追随者,又怎敢如此狂妄自大的自立门派,以创立者而自居呢?

  其实,“利美”运动是佛法的复兴运动,恢复其本源一如,使之真正圆融无碍地兴盛于世。堪布益西彭措曾这样讲到:“知道圣教都是佛顺应众生的根机从大智慧大慈悲中流出来的成佛方便,就会发起皈依一切法、普赞一切法的心,从此会远离狭隘的宗派之见,息灭一切舍弃佛法的罪行。”

  2. “利美”运动并非是创立于佛教的一个新的宗派。

  “利美”运动并非是创立于佛教的一个新的宗派,而是一场拨云见日的运动。利美精神教导佛子们遵循自己的法脉传承努力修行。同时,要具备一颗不偏执、开放、圆融的心,承认其他传承的同等价值,并予以尊重,不眨人褒己,也不贱他尊我。

  “利美”精神在打破宗派偏执的同时,更强调弘法的善知识们,应该尽可能接受其他法脉传承,掌握、吸纳、总结各传承的精髓,以便更好的成办二利;对于普通修行者来讲,就不应该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到四处接受法脉传承、或者研修各种传承之上。应当树立圆融的见地,了知所学方便之中的精髓,做到融会贯通。以遵循传承法脉,依教奉行为自己的当务之急。倘若不依教奉行、一门深入,到处猎取不同的传承和上师,就如同花花公子般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自然无法找到自己心怡的上师,更无从成就佛法的终极幸福。如此行为,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浮躁、迷乱不安,白白虚耗闲暇人身罢了。

  所以,要准确的解读“利美”精神,做到有的放矢。“利美”精神并不是让行者一味的去追求更多的法脉传承,使之变得繁杂而肤浅;而是升华行者,让他们不仅精深而且广博。

  3. 谁是“利美”精神真正受益者?

  谁是“利美”精神真正受益者?“利美”之一如精神是无我的。它最大受益者不是任何一个体或团对,而是广大的众生。“利美运动”的弘扬者以服务大众为本,完全抛开自我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团队。不搞自我崇拜,不贪图个人任何现实的利益。唯以弘法利生为己任,不仅自身以开放、圆融、希求的心承接各种法脉传承,而且随喜、赞叹并协助其他如法的弘法者。他们鼓励自己的追随者多方闻法,打开思路,开拓思想,以此帮助行者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打消行者内心偏执的条条框框,使之从内心变得调柔通达,如此才能堪为法器。所以,具备“利美”精神的弘法者才是真正的弘法者,他们的品格无比崇高,他们的功德无可限量。

  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有意排斥、拒绝利美精神的所谓弘法者,是缺乏慈悲的伪善知识。他们不以信众的解脱为己任,有意排斥其它法脉传承,所运用的手段极富“善巧”和“智慧”,有的采用投其所好的愚民政策;有的则采用以一法套一法,法法不深入的方式耗着信徒、圈着信徒。从而使自己最大限度的享受名利。其谋利的手段与当今百禁不止的传销同出一辙。他们有意误导了信众,阻碍了信徒的法缘,甚至不惜断送信徒的慧命。虽得到了一些世间利益,但所造下的罪业却无法比拟。

  通过对以上两种受益者的解析,我们能更加体会到“利美”精神之崇高伟大。

  七、缺失“利美”精神之过失

  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美”运动所倡导的精神理念,以及“利美”精神所带来的利益。接下来我们反思一下缺失利美精神的过失。缺失利美精神就会产生宗派偏执的言行,而宗派偏执的言行不仅会造成破戒,还会导致舍法、谤法的过失,其果报严重、甚至万劫不复。

  1. 所有宗派偏执的言行不仅会造成破戒,还会导致舍法、谤法的过失。

  佛陀在世时,虽然没有任何宗派之分的现象,但为了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佛陀将其纳入到佛法之最基本戒规之中。皈依戒成办学处的第二条,“皈依法”是指皈依佛陀三转*轮所传讲的所有三乘法,不可诽谤其中的任何一种,否则就是破戒。

  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绝不单单是“显”或是“密”,是“汉传”或是“藏传”,是“净”或是“禅”等。正如《授教王经》中云:“引导众生之三乘,必是世尊所宣说。”皈依法后,我们不仅应该恭敬顶礼佛陀所有的经教,还应该广泛闻思,万万不可妄加评判,诋毁其中的任何一个法脉传承。皈依戒乃一切戒的根本,是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放下世俗的分别心,尽量避免宗派评判的无稽之谈。一定要谨守誓言,守持好皈依戒,走好迈向解脱的第一步。

  “利美”精神之所以严厉破斥宗派偏执,就是因为所有宗派之分、门户之别的言行不仅会造成破戒,还会导致舍法、谤法的过失。这并非小题大做、或者危言耸听。下面引用部分经论及祖师大德的教言对此佐证:

  《遍摄一切研磨经》中说:“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

  《般若八千颂》说:“舍利子!若以舍法心云:‘此法非为汝与吾等应学,因此法不应理,此法非能调伏,此法非本师之教,此法非佛说之语。’如是说已,自己舍法,令他人不起信,毁坏自他之心,扰乱自他之心……舍利子!吾不愿闻彼人之名,况复与其相触。”

  《大方广总持经》中说:“佛言:弥勒!如汝所说,我从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间所言所说,皆悉真实,无有虚妄。若有愚人不解如来方便所说,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毁谤正法及佛菩萨,我说是辈趣向地狱。”

  莲花生大士云:“佛说三转法,皆以次第行,若人舍其一,我说谤法也。”

  密勒日巴尊者云:“佛法岂有好坏别,执着宗派即谤法,是为斩断解脱根。”

  宗喀巴大师云:“一切佛言或实或权,皆是开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义者,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遂判好恶、应理非理及大小乘,谓其菩萨须于是学,此不须学,执为应舍,遂成谤法。”

  刚夏让卓尔尊者说:“大手大圆中观等,智者之前同密意,愚者对此舍法也。”

  竹巴昆烈尊者说:“大圆大印中观等,智者眼前皆一如,愚蠢心狭谤法者,分别立派我见知,竹巴昆烈我道来。”

  法王晋美彭措说:“切莫偏袒执着各宗派,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修持有缘本尊之法门,净观一切他宗我心语。”

  十七世DB法王也曾语重心长地教诫每一个佛子:“宗派和传承间的纷争,是所有一切争斗之中最重大的罪过。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皆应懂得自己所修的法是非常殊胜的,而且还要同等地去赞颂并随喜其他的法也是同样殊胜的法门。如果你去贬低其他教法,希望其他教法可以衰败的话,那么你就有问题了。佛教内部的分别及争执,会成为佛教最终灭亡的因素。”

  明朝汉传佛教著名的莲池大师对宗派偏执的现象也做了如下生动的描述:“析理不得不严为辨别,入道不得不务有专门。然而执己为是,概他为非,又不可也。此在昔已然,于今尤甚。执一家者,则天台而外无一人可其意,而执简便者,又复诋天台为支离穿凿非佛本旨。执理性者,则呵念佛为着相。而执净业者,又复但不念佛人便目之曰外道。乃至执方山者(方山:唐朝李通玄,山西方山人。著有《华严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华严经决疑论》),病清凉分裂全经(清凉: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唐德宗皇帝赐号清凉国师。著有《华严疏钞》)。执持咒者,疑显教出后人口。如斯之类,种种未易悉数。矛盾水火,互相角立,坚壁固守,牢不可转,吾深慨焉。奉劝诸仁者,何若各舍其执,各虚其心,且自研穷至理,以悟为则。大悟之后,徐而议之未晚也”。

  总之,所有片面、极端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而宗派偏执的言行给自他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害,所导致的舍法、谤法过失其果报更是万劫不复。对此我们应该警醒自心,以杜绝后患。

  2.舍法、谤法之过失

  接下来,我们继续引用经论及祖师大德的教言,详细阐述因宗派偏执、诋毁的言行,所造成谤法的严重后果。

  佛在续部中说道:“何人偏执自宗派,轻易毁谤诸他宗,罪障之中最深重,彼人不得诸果德,死后堕狱受痛苦,此乃等同无间罪。”

  《毗卢遮那菩提续》中也有云:“将来诸未证心性而迷乱者,或云:‘此法并非佛说之语,乃由臆造者所造。’秘密主,彼等愚人,将入二道,一为地狱,二为傍生。秘密主,吾言彼等无有稍许善根也。”

  弥勒菩萨《宝性论》云:“若由数近恶人故,具有恶心出佛血,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若能思惟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若人恶心谤圣法,此人焉能有解脱?”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比丘喜斗争,共相骂詈,彼此诤言,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是为疾灭正法”。

  唐朝的玄觉禅师亦说:“欲得不造无间罪,莫谤如来正法论”

  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护持自宗破除他宗者,虽思辩论清除教法尘,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禁止自语即是吾忠告。”

  布顿大师云:“自欲得胜毁他宗,狡诈行为恶心语,种种绮语焚他续,今此辩论地狱因。”

  学诚大和尚说:“我们学佛之人,不仅彼此在所学宗派、法门等口头上不应起争执,更要从心中淡化宗派门户观念,因为善恶之源皆起于心,所以要从根本上下手。为什么要从内心淡化宗派观念上下手呢?若我们心中执着、或说了某法门法类的好坏优劣、应不应学等,就是造了谤法重罪,及今后修法的违缘。”

  下面引用经论及祖师大德之教言对毁谤三乘之法,乃至诽谤外道之过失进行详细阐述。

  其一,毁谤声闻缘觉乘法之过失:

  《地藏十轮经》云:“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

  其二,毁谤菩萨乘法之过失:

  《大智度论》云:“毁呰般若波罗蜜,则为破十方诸佛一切智,一切智破故,则为破佛宝;破佛宝故,破法宝;破法宝故,破僧宝;破三宝故,破世间正见;破世间正见故,则为破四念处,乃至破一切种智法;破一切种智法故,则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罪;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罪已,则受无量无边阿僧祇忧苦。”

  《涅槃经》云:“迦叶,世间众生有三种病,极难消除,一谤大乘法,二造五无间罪,三生邪见。此三病,於此世间,极难对治,声闻、缘觉及菩萨亦不能除之。”

  《入大乘论》云:“毁谤大乘法,决定趣恶道,此人受业报,实智之所说。生堕地狱中,大火炽燃身,焚烧甚苦痛,业报罪信尔。炽燃大铁犁,具满五百数,而耕其舌上,遍碎身苦恼。若从地狱出,复受诸恶报,诸根常缺漏,永不闻法音。设使得闻者,复生于谤法,以谤法因缘,还堕于地狱。”

  其三,毁谤金刚乘法之过失:

  《空边平等续》中说:“若于胜密之密法,何人舍弃并诽谤,则彼舍弃佛胜密,永时远离解脱道。”

  《智慧深圆续》中说:“心违密法造恶者,定堕地狱真可愍。”

  《意护续》云:“若谤普贤密意法,乃至虚空之边际,死后堕入金刚狱。”

  《眼珠续》云:“浊时众生增盛烦恼及邪见,以嫉妒心舍弃佛法,尤其诽谤密法者,尽管此人已对轮回生厌离心,趣入佛门并恒时修法,然以彼舍法罪,堕入无间地狱、金刚地狱等无边恶道,受大苦楚。”

  《文殊根本续》云:“此乃殊胜最妙法,胜者所供之法藏,世上若人舍此法,则彼堕入无间狱”。

  《金刚萨埵灌顶续》云:“曼殊室利,未来有诸恶业深重之有情,于此理不起深信……彼云:‘此法非佛陀之说’,彼等损毁自他二众,吾言彼等之人,定无密宗之成就也。”

  其四,毁谤外道之过失:

  不仅佛陀所传讲之三乘法不可毁谤,哪怕是对外道,如果没有特别密意的情况之下,我们亦不可随意诽谤。其原因有二,其一,佛陀因地时曾多世示现外道形象度化众生。并且,佛陀也曾授记,诸菩萨未来世为方便利益众生,亦会显现外道形象度化众生。可见,外道中一定会有佛菩萨的化身;其二,因为一旦诋毁对方,对方必然生起嗔恨心,继而诋毁佛法,从而造下谤法的过失。所以,即便是面对外道,我们也不应妄加评判。

  《毗卢遮那菩提续》云:“不能诋毁外道宗,若人诋毁外道者,远离毗卢遮那因。”

  《月灯经》云:“世上其余外道者,不应于彼起嗔心,而应发起大悲心,此乃第一忍耐法。”

  综上所述,无论是经论,还是祖师大德的教言,都反复强调宗派偏执所导致谤法过失的严重性。所以,身为佛子,我们一定要护持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谨小慎微,万万不可视佛子之根本戒律而不顾,造下罪业深重的舍法罪、谤法罪,损人亦毁己!。

  八、“利美”运动的贡献

  “利美”运动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拯救、收集、弘扬传承法脉方面的贡献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利美”先驱们毫无分别的拯救、收集、弘扬各传承法脉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法脉、传承、门户的偏见和排斥,迅速挽救濒临失传的诸多珍贵传承法脉。弘法者们积极地领受各传承教法,总结各传承教法中的精髓,藉此不仅能打消各自宗派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促进各传承法脉间的互动,还能兼容各传承中的善巧方便,更好更广的造福于众生。

  在噶mb的高度倡导下,蒋贡康楚仁波切、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两位大师积极地行动起来。他们走遍了藏地,先后依止了近两百位上师,接受了宁玛、噶举、萨迦、苯波、觉囊、息结等各种传承法脉,挽救了很多濒临湮灭的珍贵传承。而另一位大师—秋吉林巴,这位莲师亲自授记的百余伏藏师中的最后一位,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取出了诸多珍贵的近传承仪轨宝藏,为“利美”运动再添光彩。三位大师以及众多“利美”大德们拯救、汇集了诸多传承法脉,并毫无保留将这些珍贵的法脉广泛的弘扬开去,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佛法盛世。

  2.历史文献方面的贡献

  让人无比钦佩的蒋贡康楚仁波切不辞烦劳、用其毕生精力,亲自收集、整理,最后编写成一套西藏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巨著,称为“利美”《五巨宝藏》。所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西藏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各个层面。仁波切无分别的收集了各传承、法脉的历史以及仪轨、窍诀,其中还收集了大量濒临失传、或不为人知的珍贵传承教法仪轨。

  针对收集内容中深奥的实修窍诀,仁波切以常人无法具备的智慧和毅力一一亲自注解。该巨著主要以辅助实修为编著目的,贯串了各传承的历史背景,与实修相关的天文、时间历算,以及实修过程中身体调养及健康方面的相关藏药治疗等等,

  《五巨宝藏》为康楚仁波切亲手完成,连文字的校对工作都亲力亲为。整部巨作以其无与伦比的实修窍诀汇集,加之无可挑剔、严谨文字的表达,充分向我们展现了康楚仁波切就是贝若扎那大译师再来的事实。该巨著包含五部共九十余册,其中:

  内容之一,为《仁青谛组》(Richen Terdzo)即《大宝伏藏》,共六十三册,涵盖了历代伏藏师所取法教的精髓部分,其中包含了数百位本尊修法仪轨、灌顶仪轨及修持窍诀。

  内容之二,《噶举那组》(Kagyud Ngak Zod)即《口耳密藏》,共三册三卷论文,包含了玛尔巴等心意传承所涵盖的生圆次第的口传密藏及其精髓。

  内容之三,《旦那组》(Dam Ngak Zod)即《心密藏》,共十册,涵盖了西藏各传承的精要窍诀,并做了相关的注解。

  内容之四,《细萨组》(Sheja Zod)即《全知宝藏》,共三册,其中收藏了诸多鲜为人知,但精要而简短的散法,其覆盖的内容包罗万象。

  内容之五,《嘉千卡组》(Gyacchen Kazod)即《教诫广藏》,共十二册,涵盖了康楚仁波切针对《五巨宝藏》中所有传承法脉的相关杂著和文章。

  “利美”《五巨宝藏》是部划时代的巨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这部巨著被当时的德格印经院制作成雕刻印木板,至今完好保存。康楚仁波切一生的著作有上百函,与利美精神无关的其它文献均未被纳入该部巨著中。

  总之,“利美”《五巨宝藏》汇集了各法脉传承的仪轨和精髓,无分别地延续了各大传承垂危的法脉。经过康楚仁波切孜孜不倦的多方求证和精细入微的注释,重现了这些法宝的活力与生命力。现今,《五巨宝藏》以利美教材的形式广泛的被利美智士所推崇。

  这部巨著并不涵盖律、论、经、续,这是因为在该书之前,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已亲自主持汇编了《大藏经》》(即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正是由于大司徒仁波切的伟大愿力和当时的德格土司的大力发心,才顺利完成了这部人类最珍贵的宝藏。

  所谓因缘巧合,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正是第一世康楚仁波切的祖师爷。两部伟大的巨著就在这一脉三代圣者中完成。这两部巨著的印制也在同一所印经院完成。

  借此机缘,特别介绍一下曾为佛教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德格印经院。这座古老的印经院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德格,萨迦传承的更庆寺内。1729年,在八邦寺的大司徒仁波切的鼓励下,经历了两代德格土司的大力支持,共同捐建而成。那里藏书极其丰富,且门类齐全,其中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组织编集的《大藏经》最早就收藏于此。

  另外,蒋扬钦哲旺波仁的著作也有十三函之多,其中包括了诸法仪轨集之《修法总集》等。这些“利美”著作都是“利美”运动杰出贡献的见证,亦是“利美”精神永垂不朽的象征。

  3. 扭转不正之风,培养新生力量的贡献

  因噶mb的高瞻远瞩,以及三位大师的深谋远虑,康楚仁波切和蒋杨钦哲仁波切先后分别接受了近两百种法脉传承,三位大师互为师徒。在这股强大的感召力下,很多高僧大德都积极响应利美运动的号召,纷纷投入到这场无宗派的运动中来。

  三位大师奉献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奋斗在利美的最前沿,直至圆寂从未停止过弘法、传法的事业。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信众以及各处的高僧大德都慕名而来拜师求法,宗派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就在这种开放和圆融的互动中消除了。

  正是这股强大的影响力,迅速扭转了当时藏地佛教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藏地,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大德们,也纷纷投到这场如火如荼的运动之中,为佛法的复兴起到了全方位的推进作用,其影响之广遍及全球。利美精神在前辈大德们的不懈努力下,一直延续至今。它将永远的流传下去,与真理同在,与佛法同辉!

  九、当今的“利美”继承者

  当今,佛教界泰斗,中梁砥柱,诸如观音上师、DB法王、萨迦法王、贝诺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等都是“利美”运动忠实继承者。虽然他们都分布在异国他乡,但他们利美精神的影响遍布全球。

  目前,国外佛教团体在他们的直接引领和感召下,圆融和谐的“利美”精神尤为突显。弘法者们互授传承、团结和睦、共享资源、共同利众;信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大德们以身作则,信众们纷纷效仿,佛教大家庭呈现出一团和气。

  相对而言,“利美”精神在藏区,尤其是在内地,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仍然有很多坚忍不拔的“利美”精神继承者,正坚持不懈地弘扬、奉行着“利美”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利美”勇士会如春笋般涌现,一定能止息佛教内部所有的宗派偏执与对立,让佛法更深广的饶益众生。

  提到“利美”继承者,就不能遗忘两位佛教功勋,一位是恩师阿秋喇嘛仁波切,恩师是“利美”精神的捍卫者。众所周知,喇嘛仁波切最早于萨迦寺院出家后,一直虔诚而不分宗派的各处求学。因其博大而开放、慈悲和善巧,越来越多的实修者慕名而来,奔赴喇嘛仁波切所创建的“亚青邬金禅修圣地”求法实修。有一次,一位求法者很认真的向喇嘛请教:“亚青寺到底是属于宁玛派,还是属于萨迦派?”喇嘛严厉的回答道:“亚青寺既不属于宁玛、也不属于萨迦,而是属于佛教。我依止过很多不同传承的上师,为的是有更多的善巧和方便来引导不同根基的求法弟子。你们切勿以一己之愚见,将我置于宗派之偏见中啊!”

  另一位则是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恩师晋美彭措,恩师御制门派的态度是非常坚决,其无门派的思想在他的教言里随处可觅。恩师经常传讲各传承的经教,常常赞颂“利美”运动是回归佛法本源的运动,在藏地得到了僧众们广泛的认可。他兴建了著名的大幻化网坛城,其内设立了包括宁玛、苯波、噶举、格鲁、萨迦、觉囊等各传承祖师的祖师殿,以及汉传、南传祖师殿。恩师对自己的作品《怀业时语》有这样的评价,“我所有的实修经验与窍诀都蕴藏于其中,它是我所有作品的精华。”他老人家在《怀业时语》这样讲到:“切莫偏袒执着各宗派,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修持有缘本尊之法门,净观一切他宗我心语。”

  由此可见,佛教界的不朽功勋和泰斗们,皆以毫无偏颇的心弘扬着各个传承法脉,他们一生身体力行,兢兢业业捍卫着正法,是名副其实的“利美”继承者。

  十、深刻自我反省

  恩师们的言传身教历历在目,先辈们的艰辛劳作依然铭心,而如今汉藏两地宗派之分、门户之争的现象频频发生,大到寺院,小到地方道场,相互排斥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同师之师兄间都彼此暗设阻碍,更谈不上对后继弘法人才的培养。一切唯我独尊,这种状况大家都看在眼里。试问,倘若同门之间都不能和谐圆融,携手共同弘法,又如何成办佛陀之无缘大悲和无上智慧呢?

  可恨如我这般不忠不孝之辈,至此仍然揣着贪图名望的私心不放,守着固执狭隘的小我不舍。嘴上挂着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殊胜,实际引导弟子时又排斥诋毁其他传承;嘴上谆谆教导弟子要观察上师、观察因缘,实际上又千方百计的控制弟子,这些矛盾的现象一再发生,眼看着“利美”精神在手中退色,宗派对立的思潮再度抬头。此番境况怎不叫明眼人忧心如焚!历史的前车之鉴如此沉重,而先辈们的经验教训更是无比珍贵。倘若我们,这些肩负佛陀大悲无私、智慧圆融之事业的续法命者,都不能放下内心的小我与偏执,岂不是愧对上师们的教导,愧对众生们的重托,又何以堪为真正的弘法者呢?

  蒋贡康楚仁波切曾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点穿了持宗派偏执者的死穴,他这样讲到:“持宗派偏执者,不离两种原因,一无明,二贪图。因无明而持邪见,因贪图而搞私利。若陷入此二种误区,皆会障碍实相的现前。又因实相不能现前而心生重重烦恼虚妄,最终会导致对三宝、对实相丧失正信,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

  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亦是异口同声的呵斥道:“仅固守自己的一块领域,将其它教法都判为他宗,武断认定他宗不合理,继而开始批评;只认定自己所依止的那位上师,将其他上师都判为他人之师,从而开始诽谤。这样的狭隘心理会造成严重的舍法罪,将因此堕入无间地狱。”

  时下正处佛法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的时代,身为传承者、弘扬者的我们,必须时刻反观自心,深刻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务必斩断内心所有偏执的杂草,铲除深藏于内心自私的根苗,彻底消除宗派之分、门户之别的隔阂,唯有这样,佛法一如的真言密意才能在人们的心中涓涓流淌,滋养万物,天地彭辉!

  在此,衷心地恳请当今所有高僧大德、善知识们,呼吁当今所有“利美”勇士、佛子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效仿先师前辈,发扬“利美”精神,让佛法以其开放、和睦、共进、圆融的风范感召世界、净化世界、温暖世界!

  十一、“利美”精神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将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进一步阐述“利美”精神的伟大与殊胜。

  “利美”精神作为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英明的政界首脑,超凡的科研达人,还是卓越的成功商人,乃至于那些就在我们身边,受朋友们推崇、受学生们尊重、受人们喜爱的平凡男女。他们身上一定或多或少的具备了“利美”精神的品格。

  “利美”精神的无上圆融智慧,造就了他们开放、包容、豁达的人格魅力,使他们无论在家庭、事业、生活中都散发出调柔、谦逊的亲和力,使他们所在之处无不温暖吉祥。可以这么说,你具备的“利美”精神有多崇高,你就能赢得多大的世界。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执政党固守偏执,大搞本位主义,就会出现不虚心采纳其他党派的意见,更不可能纳谏人民的声音。其结果必然偏离人民的意愿,无疑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退出历史舞台。

  倘若高科技研究者、学术专家们大搞个人本位主义,不仅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会阻碍人类科学的发展进程。

  商业同行间若不遵循行业规范,激化彼此间的矛盾,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口水战、价格战一旦上演,拉锯式的恶性竞争就会迫使很多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当大型企业迅速扩张,逐渐形成垄断格局的时候,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消费者。

  因此,打破本位主义,消除你、我间的对立,谋求共同发展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美”精神。佛法的宗旨就是为了谋求众生终极的福祉,而实践“利美”精神就是在实践我们的幸福生活,因为“利美”精神会让我们的家庭社会更加安定团结,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繁荣昌盛,让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

  昂江扎西定稿于二零一四年正月五台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