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江扎西仁波切:细解念珠
昂江扎西仁波切:细解念珠
——昂江扎西堪布仁波切因某种因缘的再次阐释
对于现代人来讲,电子、高科技产品已然渗透到生活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从这场铺天盖地的创新过程中,似乎赢得了很多很多,而在经历着这场迅猛的科技变革洗礼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对此已付出了太多不可挽回的代价。
陈腐破旧的事物期待变革,但文化传承中的精髓人类必须要继承,可惜这场科技变革正悄然登上传承文化的舞台。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抛开事物的细节表象,那些真正蕴藏着的精神和力量是我们万万不可以篡改的。因为一旦盲目地加以篡改革新,我们所缺失的不仅仅是事物的细节表象,而是传承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佛教通过八万四千法门教导众生了脱生死,出离轮回,门门都有其深邃之道。所以作为希求解脱的佛教徒,切勿忽视佛陀及传承祖师大德们所延续下来的心髓,特别是传承教言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依教奉行、如理如法行持,方可早成菩提。
今天因某种因缘,再次跟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佛教念珠的话题。念珠,在佛法修行过程中,看似无关轻重,却又跟行者形影不离,看似微不足道的念珠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近几年佛教文化借着一股网络之风,潜移默化了人们时尚的潮流,很多人把富有浓郁佛教文化的佛珠当成手珠饰品来佩戴,也有很多佛弟子念佛持咒时,习惯使用计数器或感应器代替的佛珠。如今市面五花八门的念珠琳琅满目,但是怎样的念珠才算是如理如法的呢?怎样的念珠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殊胜的功效呢?在此,我将从念珠的来历、念珠的组成、念珠的材质与表意、串珠的要求、念珠的计数方法、念珠的携带方法、不如法的使用、念珠的开光与功德以及念珠的誓言等方面,系统的为大家做一个讲解。
一、念珠的来历
念珠作为佛教中最便易之佛具,通常被随身携带着,主要用于记录所持之佛菩萨名号或本尊心咒的数量。念珠最早起源于印度的毗琉璃王,是他向释迦牟尼佛祈请如何能消除烦恼法门的产生。当时,佛陀教他用木槵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以此消除烦恼。
《木槵子经》中记载,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零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佛经中有关佛珠最初起源的记载,如今依然有史可查。从最早木槵子制造的佛珠,直至佛教七宝“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以及各种菩提子所制作的佛珠,乃至现今各种材质制作的佛珠,无论是用来随身携带以求庇护,还是用来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号、心咒,以期清净自心消除烦恼。总之,念珠早已在佛弟子,乃至佛教爱好者之中广泛运用着。
二、念珠的组成
了解了佛珠的来历,我们再来看看佛珠的组成。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佛头”只有一颗。隔珠,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通常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三颗。弟子珠,用来计数,其体积比子珠要小,对称的系附在母珠两侧,各十颗。“十”代表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记子留,是指母珠所附之珠粒或者饰物,用以防止串珠的滑落。
佛珠的组成就珠数而言,有百八颗、也有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的念珠,但使用最广泛,功德最为殊胜者,当数百八颗之念珠。因为百八意指摧破百八烦恼障。如《大智度论》卷七云:“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所谓“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惛沈、忿、覆等;“九十八结”,即三界之八十八见惑与十修惑。《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九等佛经记载,六根以六尘之境为对象时,各有好、恶、平(非好非恶)三种分别,合为十八种,又各有染、净之分,合为三十六种。复配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佛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中云:“其数珠者要当须满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五十四。或二十七或但十四。此乃数珠功德差别。” 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亦云:“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
详解了念珠的殊胜功德,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首选百八颗之念珠,作为我们修行的“伴友”。
最后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念珠上有一对用来计数的记子珠,其挂件上分别系有金刚铃和金刚杵。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金刚铃则具有本尊面相,佛在下续部中说这代表毗卢遮那佛,上续部中说表示金刚瑜伽母。因此,它代表的是佛陀的身相。另外,金刚铃上的莲花中有八个文字,是八大佛母(四空行与财神四母)的真实种子字。玲金刚发出清脆的响声,代表佛陀说法的妙音。可见,金刚铃已完全具备佛陀身语意三所依的象征。尤其是金刚乘的文武百尊坛城,其象征性在金刚玲上都已全部具足,所以它同样也具有不共誓言的标志。
三、念珠的材质与表意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念珠不同材质的意义,及产生的相应的缘起功效。关于不同材质的念珠,诸经有许多记载,如有菩提类、宝玉石类、竹木类、果实(核)类,还有用头骨、象牙等等材质制作的佛珠。
关于不同材质念珠的功效,则根据自心的信心的大小来决定。虽“诸法由心生”,若具足信心,任何佛珠都有着同样的功效。但相对而言,作为佛珠的材质,首选菩提子最为殊胜。
1、凤眼菩提
当年,佛陀为报母恩,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并带回菩提子种在人间。所以,菩提子具有特别殊胜的来历和不共的功德。佛在《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中云:“然其珠体种种不同。若以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宝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亿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亿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时掏念或但手持。诵数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计难可校量。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又在《金刚顶续》中云:“复诸殊胜者,持命菩提子。”佛陀还在《守护经》等中开示,所有不同种类念珠中菩提子的功德最为殊胜,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
这里针对佛经中所提及的菩提子做一个说明,其实,佛经中所提及的菩提子都特指凤眼菩提子。如今种类繁多菩提子念珠,皆源于凤眼菩提衍生而来。凤眼菩提子是生长在尼泊尔的凤眼树所结的果实,很多人都误以为菩提树之果实。它才是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及,佛陀为报母恩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并带回人间的菩提树的果实。
凤眼菩提的独到殊胜之缘起,自然给念珠带来了独具一格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它得名之特征---凤眼。每颗凤眼菩提子上有两道天然的纹线,看上去宛如半合半睁的眼睛,这是浑然天成的慈悲之眼、智慧之眼,蕴含的慈悲消除了我们的贪嗔痴,隐射的智慧遣除了我们的无明。
至今尼泊尔、藏地等地依然沿袭着参照凤眼菩提之凤眼来给佛像开眼的传统。另外,凤眼菩提意表智悲之愿坚不可摧,尽管它乃植物之果实,但因其具有如钻石般坚不可摧的体性。事实如此,一串上千年的凤眼菩提子,虽然经历日久天长的搓捻,凤眼菩提子丝毫不会有半点磨损,依然坚硬如初、无法击碎。
最后,凤眼菩提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护身、辟邪、增福慧的功德。佛在《数珠功德经》云:“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所以,近代汉传佛教净土宗大德黄念祖居士,他持用凤眼菩提,而且这串念珠在他往生后化为念珠舍利的故事广为流传。非典时期,因佩戴凤眼菩提念珠,在疾患人群之中而不染的故事也曾经在网络上成为传奇佳话。以上均为凤眼菩提念珠不共之殊胜特征。
2、沉香
其次为沉香,《楞严经》记载:“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可见,香严童子就是由于闻沉香味而发明无漏,证得罗汉果位。莲花生大师云:“上等珍宝,中等为树果,下等为木头 土石与药物。”所以,使用沉香念珠也十分殊胜。
3、六度木
此外,据古藏文《五台山记事》中记载:“文殊菩萨从印度归来时所带的拐杖,长有六个枝节和六条划纹,后在五台山种下,长出来的枝节都有六卷纹路。五台山原本是一座草山,没有树木,从此渐渐长出很多树,文殊菩萨说可以用此树制造念珠,念念不忘修学佛法,行持六度,断除烦恼,以此度化六道众生,故称为“六度木”。现今很多人称之为“六道木”,应该是常识的错误。
4、念珠之表意
念珠的各种颜色也有各自不一的意义,在成办佛陀之息、增、怀、诛四业上,隐含了其不共之道。《红大威德续》等续部中宣说道:“息业为白色,增业为黄色,怀业常用红,黑色为极诛。”因此,修持各部不同本尊法时,其相应色彩之念珠无疑能为行者创造更好的缘起。
修息法(金刚部佛菩萨)用白色佛珠,持珠以月亮菩提子、五眼六通菩提子、白菩提根、天台菩提子、千眼菩提子、雪禅菩提子、佛眼菩提子、珠贝﹑水晶﹑苛子、青金石、芙蓉石、海螺以及偏白色的沉香为圣。
修增法(珍宝部佛菩萨)用黄色佛珠,持珠摩尼菩提子、天竺菩提子、麒麟眼菩提子、金﹑银、天珠﹑象牙、蜜腊、黄玉、黄水晶、六度木、玛瑙、金沙石、橄榄石以及偏黄色的沉香为最圣。
修怀法(莲花部佛菩萨)用红色念珠,持珠太阳菩提子、莲花座菩提子、莲花菩提子、元宝菩提子、缅茄菩提子、铁莲子、紫铜、珊瑚﹑红檀香木、红紫檀木、琥珀、石榴石以及偏红色的沉香为最圣。
修诛法(事业部佛菩萨)用绿色佛珠,持珠为龙眼菩提子、金刚菩提子、天意菩提子、阿修罗菩提子、陀罗尼菩提子、通天眼菩提子、仙桃菩提子、铁或绿松石、人骨、金刚子、东陵石、木变石、孔雀石以及偏绿色的沉香为最圣。
具体说来,比如修持阿弥陀佛时使用红珊湖,修释迦摩尼佛时用黄玉,修金刚萨埵时用白色的水晶,修观音菩萨时用砗磲,修文殊菩萨时用蜜蜡,修度母时用绿松石,修作明佛母时用琥珀等等。凤眼菩提因其独到的殊胜缘起,可适用于任何本尊法门的修持。如《金刚空行续》中所云:“息增怀诛业,菩提子普作。”
除此之外对于“母珠”亦有相应的要求,莲花生大士云:“如此之母珠,息业白而圆;增业黄疙瘩,犹如暂效形;怀业为红色,形如半边月,体性为修长;诛业为黑色,三角或碟形,角边网状纹,极粗糙尖锐。”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本尊法门都必须在上师面前获得了灌顶和传承后,方才可修持。
四、串珠的要求
人活在世上都图个吉利,都希望与人相处时有个好缘分,做事时有个好运气。一串念珠的因缘聚合是否也需要好的缘起呢?这是必然的,好的缘起不仅能增上我们的信心,无疑也会给它的持用者带来一个好运气。好的缘起不仅是人们的期望,而且在佛法中,特别是在密续中历代祖师大德们也是特别关注的。所以,当对念珠的材质有所了解后,我们应该对念珠在串制时,最好对基本缘起略作深入的了解。
对于串制念珠的人是有讲究的,如果念珠的使用佩戴者为男性,最好请同门中,在数量上已圆满完成了本尊法的女性师兄来完成念珠的串制;如果念珠的使用佩戴者为女性,则最好请在同门中,在数量上已圆满完成了本尊法的男性师兄来完成念珠的串制。
串珠前,所选用的珠子需加以清洗,清洗之后再以香熏之。串珠过程也很有讲究,如《文殊根本续》中云:“污垢清澈之,净河水洗珠,随后而取出,以牛净物洗,涂抹清净香,搓洗净后念。”所以串珠者串珠前要净身、净语、净心,口中持诵缘起咒将串珠完成。
另外,四业相应的串珠绳线也有相应的颜色要求,其中四业可通用的颜色是蓝色或五色线,息业为白色,增业为黄色,怀业为红色,诛业为黑色。串珠的绳线相对于珠孔不宜过粗或过细,绳线过粗会有修行违缘之嫌,过细则有无力成办之嫌。绳线相对于整串念珠亦不宜太长或太短,太长会有延误悉地之嫌,太短则有损伤寿命之嫌。如果串珠绳线断了,就必须重新换线串连,不可采用旧线打结的方式。
《集密意续》中云:“种种事业之数珠,母珠印证身语意。”讲的是在母珠,也就是记子留的地方,应该有三个大小的珠子,或者在形状上具备三层,以表身语意三门之虔诚以及三根本之加持。若按密续的严谨要求,则上层为蓝色、中层为红色、下层为白色。
五、念珠的佩戴与持用
当我们如愿以偿的拥有了一串念珠,如何如理如法的佩戴和使用,让它真正的发挥功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接下来,针对念珠佩戴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区域以及习俗等做个讲解。
念珠佩戴方式因区域,各各地方习俗略有不同。汉地有一种说法,除了方丈之外,凡普通出家人或在家居士不得将佛珠挂在颈上,否则视为对佛珠的不恭敬。而在印度、尼泊尔、不丹、藏区等地方,一般都将佛珠挂在颈上以表示对佛珠的恭敬。这些均为各地习俗各异所造成,并无经典记载。虽说藏汉各地说法不一,但目的无非是要表达人们对佛法的恭敬之心。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有云:“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臂,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执著佩戴方式,更无需为此而互相攻击。可以沿用自己习惯的方式,亦可“入乡随俗”,在不同地方遵循当地习俗即可。无论以何种方式佩戴念珠,心存恭敬才是根本。
另外,在家人不得使用较大颗粒的珠串,只有一些活佛、方丈、堪布、法师等高僧大德方可使用,这点汉藏两地均无分别。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修行人虽知道佛珠是不可缺少的修法之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只将它当作平常的用品,而不认为是三宝所依,这样不恭敬的态度,是有一定过失的。所以,佩戴念珠时,心存敬畏自然调柔,所展现出来的言行自然也就如法了。这样,佩戴念珠的功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念珠是佛门中最为方便之法器,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讲,它不受时间、地点等任何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协助我们念佛持咒,可谓现代佛子的最佳伴侣。 其持用最基本的方法要求是将念珠挂在手掌食指之上,以大拇指向内捻拨念珠用以计数。至于是左手还是右手持珠之说在佛经上并无记载,其他细节亦可随顺个人的方便。正如《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云:“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因此,我们随身佩戴的同时,要尽量不让念珠接触到不净之处所。所以,在去洗手间、洗衣、做饭等有可能接触不净之物的时候,应将念珠贴身挂于颈项之上为宜。
六、念珠的计数方法
念珠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在念佛持咒时计数。我们通常所用的计数方法是:在108颗念珠的“母珠”旁边挂一个计数夹,左右各10颗处分别挂带有铃、杵的弟子珠。计数之方法就如同算盘的十进位制一样,计数时先念108遍佛号或咒语,然后把带有金刚铃挂件上的弟子珠拨上一颗。如此,当拨完10颗带有金刚铃挂件的弟子珠后,也就是计数已满1000遍,再把这10颗全部拨回原位。然后把带有金刚杵挂件上的弟子珠拨上一颗。如此,当拨完10颗带有金刚杵挂件的弟子珠后,这时计数已满10000遍,再把这10颗全部拨回原位。最后将母珠旁的计数夹移开母珠一颗子珠……这样计数,可以直到计数夹在整串念珠上移动完108颗子珠,总计就是念完108万遍。108颗念珠中100代表圆满,为避免遗漏之患,8为补数。谈到计数的数量,我们必须避免因一味追求念佛持咒之数量,而忽略了念佛修行的质量。唯有以三殊胜摄持下的持咒念佛,才能真正调伏我们的心。
至于在持珠的过程中,可否越过“母珠”也就是越过“佛头”这一问题,在佛经中涉及到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越或不越其实是众生依自心的认知定的。关于“可越”母珠的观点认为,念珠的循环性隐喻着轮回,轮回现象是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因缘相接、流转不息的,当我们循环转动子珠时是有其特殊的表法意义,“可越”意指越过轮回获得究竟解脱,可见其表法意义具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和意义。另一种“不可越”的观点认为,“佛头”隐喻为无量寿佛,表法意义为:如果我们心存恭敬,在微细的持念过程中,视“佛头”为无量寿佛,谨慎持念,藉此规摄我们的心,这样是会获得无量寿佛加持的,这对于具足信心者而言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缘起。所以他们认为越过佛头(母珠)就是犯了越法罪,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其实这都是因为地域习俗和认知差异而造成,行者当以恭敬心为根本,不必执着和争论。这两种观点既然都是佛经里说的,用法上入乡随俗或 随顺自己的认知习惯,只要心恭敬哪种持珠方式均可。
七、不如法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断创新的电子计算器以及感应器,正普遍地在佛弟子中广泛使用。从上文“念珠的来历、念珠的组成、念珠的材质与表意以及串珠的要求”中,我们显而易见,用所谓的“电子计数计”来替代一串经过如理如法制作、具备良好缘起的念珠,对真正的行者而言是何等的损失!因此,作为佛弟子,应该依照经典,如理如法使用传统念珠,方为正道。对传统念珠的任何“革新”,无疑都将会损失其中所蕴含的殊胜精髓。
我们除了修法持诵时手持念珠外,其它时间切不可随意拿在手上,当玩具或手镯一样玩耍,这也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另外,也不允许将佛珠等直接放在地上,从佛珠上跨来跨去,或者随手放置于不净之处等。所有这些不经意的不恭敬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罪过,切勿轻视这些所谓“不经意的过失”,因为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不经意”,才真实的反射出我们当下修行的心。
还有一种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现在很多念珠上刻有佛菩萨的像、佛菩萨的种子字、十二生肖属相等,这些做法是很不如法的。念珠作为计数用的法器,经常被我们用手来搓捻,若将三宝置于其上用手反复搓捻,当然是很不恭敬的行为。再则,佛、法、僧三宝及三宝物各具有其不同的级别与用意。而念珠作为我们求佛修法时的助用品,怎能在其上刻佛像或法呢?这些都是不如法的。我们应该杜绝一切不如理如法的使用方式,让念珠在我们的修行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助缘功效。
八、念珠的开光与功德
念珠作为佛教的主要象征及表法之物,是每个佛门弟子不可或缺之物。当我们手持念珠时,就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对佛珠产生如同对佛陀一样的恭敬心,会情不自禁的念佛持咒。心存一份恭敬心,自然就得一份的功德;心存十分的恭敬心,就得十分的功德。正因为念珠可以与行者形影不离之方便,能起到时时监督鼓励行者之功效,所以,其是佛教中最为普及并广泛使用的法具。
任何一件法器在没有开光之前,仅是一个具佛法形象的物件。“开光”是凭借开光者虔诚的祈请与禅定的等持力,将诸佛菩萨无处不在的大悲加持力注入到这些具有表法的物件之中,等同于赋予了它精神与力量,使之具有一定加持能量的生命力。
开光后的物件才称得上法器,因此真正具备了正能量的威力,这样携带和使用才能使行者增定力、辟邪魔、增精进、长智慧。所以,一串新的念珠最好在祈请具德上师或善知识开光后再佩戴使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开光时,加持者需持诵《马头明王驱邪仪轨》三遍,及念修各自本尊的开光仪轨加持,并在其基础上加念缘起咒三遍,以此圆满加持。
倘若暂时找不到善知识,自己也可按以下方式对念珠开光。
首先,祈请观想马头明王,念诵驱邪咒三遍:
嗡 松巴呢 松巴呢 吽 嗡 哲哈那 哲哈那 吽 嗡 哲哈那巴呀 哲哈那巴呀 吽 嗡 阿那呀 吙般嘎弯 呗呀然匝呀 吽 呸
然后,对念珠吹三口气,心中观想驱除了念珠上的不净之物;接着念诵念珠加持咒(至少27遍以上):嗡 惹则惹玛 札尔哇 达呐 耶梭哈
边念诵边观想着皈依、发心,并祈祷诸佛菩萨加持念珠。
最后,念诵三遍:嗡 班匝 RA洽 RA洽 吽吽 呸呸 梭哈
并观想诸佛菩萨之加持已置入念珠,念珠所在处不被邪魔所侵害,以此圆满加持。
念珠在行者长期持咒念佛的过程中,被反复地搓捻的同时,累积的磁场效应赋予了它相应的力量。它是行者的增上缘,起到帮助和护佑行者的功能。对于修证有一定正量的行者而言,则可以藉此帮助和护佑他众,这就是很多上师们都喜欢用自己的念珠去加持弟子和信众,帮他们祈福消灾的缘故。
九、念珠之誓言
念珠作为法具有它特定的表法意义,特别是在接受本尊法及本尊灌顶后,我们必须守持誓言戒。其中念珠之誓言包括根本誓言和分支誓言两个方面。
根本誓言有二:
其一, 接受灌顶及本尊教法的行者,必须形影不离贴身携带念珠。念珠可离身的时间,以不失人体体温为标准。因为按密法的要求,有护持密咒和手印不间断的誓言,所以铃杵不可离身。但由于金刚铃杵太大,携带不方便,而念珠弟子珠上之小铃杵,则可作为象征和标志。因此,携带念珠就成了不毁坏誓言的标志。
其二,不可以让毁坏誓言、诽谤上师的人触摸自己的念珠。
分支誓言有七:
其一,不佩戴没有开光及加持过的念珠;
其二,不可以把自己的念珠当炫耀品去展示;
其三,接受本尊法后,不可以让誓言不同,即非同门师兄触摸自己的念珠;
其四,不可以将念珠做佛法之外的计数之用;
其五,不可以将念珠当作饰品;
其六,不可以随意将念珠放置于不净之处,或跨越其上;
其七,如有个别珠体破损,或者缺失的情况,需更新补足后方可佩戴使用该念珠。对于破损的珠子必需放入火供供品之中,供养智慧本尊。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念珠的九个方面,对佛珠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如需做进一步的了解,敬请详读佛珠的有关经典,诸如《木槵子经》、《陀罗尼集经》、《守护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
在此想强调的是,一方面,我们应该如理如法,谨小慎微地佩戴使用念珠,让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助缘增缘的效应;另一方面,一定要搞清楚,念珠作为我们修行的助缘工具,让它能发挥效应的并非是那些细节,而是我们的心。无论念佛也罢,持咒也好,若离开专注而虔诚的心,一切作为都将形同虚设。正如“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在文章结束前,最后就从事生产、销售佛珠及佛教产品是否有过失,这一富有争议的话题做一个阐述。很多人都认为从事有偿生产、销售佛珠及其他佛教产品的人是有罪过的,认为他们违犯了皈依戒。包括很多从业者本人都自认有过失,往往在人前抬不起头。其实,这个结论不能一概而论。
正确地说,如果从业者如理如法的生产和流通,合情合理的收费,不仅不会有任何过失,还会有传播佛法之功德。而真正有过失的,是那些不如理如法生产,不合理定价,想从中谋取暴利的从业者。希望看到此文章的念珠生产者和推广流通者,一定要如理如法的生产,合理的定价,为自己、后代以及更多大众集福、造福!
以上所有观点不依循个人观念,皆以经典及传承为依据。
昂江扎西初稿完成于2014年元月短期闭关前,定稿于2014年正月初一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