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如何是般若体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7日
来源:   作者:黄炳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如何是般若体

 

  24、如何是般若体

  临济宗海印禅师上堂:“若识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不识般若亦被般若缚,识与不识,拈放一边,却问诸人如何是般若体?”

  这是有关《金刚经》的话头。《金刚经》在说般若正智时曾引用佛说:“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涅磐而灭度之。”(这段经文与前录“良马鞭影”案例中西天外道“不问有无”同属一种推理方式)禅师上堂所说之“识”与《金刚经》这段文字有关,甚至句法结构亦很相近。他说的“识”包括八识在内,并非专指第八识。依佛法:真妄和合乃名为“识”,所以,佛学中在谈识时,参学者应该先要对真如或普通常识有透彻的了解。《六祖坛经》中记载能与智通论道时即曾很深入地比较剖析佛学之“识”,但一般参学未必可以完全领悟。由于牵涉到佛学几个基本课题如:有为法与无为法,世间法与有为法,转识成智的双遮双照方法,因此,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大乘修为增加判断力,而八识中之分别心(六识)与执我(七识)正是最不易“判断”的“识心”。识得是识,不识也是识,识或不识都有一个妄执作崇。从《金刚经》思考(观照正智)方法言,都嘱“靠边站”。禅门主张“即念即离”,当然不能接受任何一种两端论点。至于所说“体”,大乘说空,无我无法,般若在法自亦不能在法空大前提下独存。般若只不过是研究佛法一个思维流程,当然不能住,不能定,不能被缚。佛法是活水,用世俗逻辑看佛法,等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禅门更懂得这等道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