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佛身如金,清净无漏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2日
来源:中国投资网   作者:明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迦牟尼佛见解脱等身像

  不了解佛教的人,通常会将佛陀当成基督教上帝一样的“神”来看待,也因此将佛教信仰看成是对一位称为“佛”的“神”的崇拜。事实上,佛陀既有不同于凡人之处,也非一般意义上的“人格神”。

  佛陀降生在我们的世界,在人间修行成道,原始佛教对佛陀的认识便是基于这一由凡转圣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一理解中的佛陀是“大觉者”、“修行人”,作为一位完满的人出现在世人面前,更有着超越常人的品格。佛陀曾说:

  诸比丘,像荷花生长在水中,立于水面之上,不被水所淹没,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生长在世间,住于世间之上,不与世间同。

  佛身如金不受尘

  南传佛教《梵摩经》记载,佛世时有位梵摩婆罗门对佛陀的盛名颇为怀疑,便派弟子优多罗到佛那里,看释尊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他们的经典认为:具备三十二相的人如果出家就必定会成为等正觉者,度化世间。梵摩婆罗门就让弟子去观察佛是否具备这三十二相。

  优多罗来到佛弘法的地方,形影不离地观察了七个月。他对佛的相好与威仪叹为观止,发现佛不仅圆满具备三十二相,就连行住坐卧的生活细节也都极具威仪。优多罗把这些情况告诉了老师。后来,释尊游化至梵摩驻地时,梵摩婆罗门带领众弟子拜见佛,闻佛说法而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后来还证得了三果。

  当时,优多罗对其师描述释尊的相好时,其中之一便是“佛身如金不受尘”:

  彼尊者瞿昙为金色。彼尊者瞿昙有拟似黄色之皮肤,肌理甚细。肌理细则尘埃不着身。

  在佛法中,“威仪”乃入道方便,藉由观照行为和语言的威仪,使内心日渐清明微细。优多罗描述佛陀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正是佛陀内在证悟的显发于外。优多罗还说,佛的威仪远非自己的能力所能描述:

  佛行走时,迈的步子既不会过长也不会过短,既不过快也不过慢,也从不会出现身体摇晃或双腿磕绊等情况。

  佛就坐时,手脚永远摆在最合适的位置,神情泰然,绝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佛也从不“跷二郎腿”,用手撑着身体或支头而坐。

  佛用钵盛水或饭时,量总是恰到好处,吃完饭后也会感谢施主,并为大众开示,令众人普尝法喜。

  佛的法衣在身上总是不高不低,不松不紧,风吹过来时不能把法衣吹乱,灰尘也不会染到佛身上。

  佛的声音有八个特点——玲珑、明了、美妙、和雅、充满、分明、甚深、广博,对众人讲法时声音不会传到会众以外,总是令弟子得到教导、激励与欢喜……

  佛身清净无漏

  佛教使用“有漏”描述六道众生。“漏”在梵语里是“流失、漏泄”的意思,在佛教中特指烦恼。众生的烦恼如流水般,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漏泄,流注不止,所以用“漏”来称呼非常形象。“有漏”在大小乘佛教的解释不尽相同,简言之,与烦恼相关的便属于“有漏”,反之则是“无漏”。如《杂阿含经》云:

  天龙乾闼婆,紧那罗夜叉,无善阿修罗,诸摩喉罗伽,人与非人等,悉由烦恼生。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我虽生世间,不为世间着……究竟生死除,故名为佛陀。

  凡夫皆因烦恼而陷六道轮回,历经无数生死大苦,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但佛诸漏已尽,生于世间而不执着于世间,就像莲花长于水中却不被水所缠缚。断除了所有的妄惑,离开烦恼的染污,了生脱死,证得圆满正果,所以称为“佛”。又说:

  如来诸漏已尽……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