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成加参仁波切:光明之旅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二、四出离心修法(三)因果不虚
慈成加参仁波切:光明之旅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二、四出离心修法(三)因果不虚
有关因果的概念已经在前面第一章详细解释过了。
我们之所以在一天之中不知不觉地造下那么多的不善业和无记业,就是因为对业力因果不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也没有重视或者即使重视也没有深入内心。如果我们对因果缺乏正见,身口意的行为就很难从根本上转变;相反,如果我们在懂得了业力因果的规律之后反复修习,对因果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清楚,从而生起决定的信解,逐渐身口意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因此,首先我们要学习业力因果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长时间反复熏修串习,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
米拉日巴尊者说:如果对佛法不能生起极深的信仰,仅仅了解一些道理,是没有用处的,因为这样很难不被八风所动。所以,学佛第一要相信因果,那些对因果报应都不相信的人,嘴里虽然谈论一些与圣理二量相合的空性,可是实际上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实的价值。因为空性这件事,非常微妙,难解难信。如果对空性能生起决定的信解,就一定可以体会到空性并不离开因果,即因果而显空性。因此对因果的取舍和去恶行善,一定会格外注意,比一般人更为谨慎。所以,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相信因果,努力行善去恶,这是学佛最要紧的事。
业的运作规律
业决定
业的运作规律遍及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情器世界,精确得丝毫不差。《百业经》中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种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
比如夏天的草原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草,这些花草不是有人安排的,也不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长出来的,而是有各种不同的种子,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长出来的。雪莲花的种子不可能长出菊花来,草的种子不可能长出花来,辣的种子不会结出甜的果实来,一定是地下埋藏了什么样的种子才能长出什么果实来。同时,如果没有合适的生长条件,即使有这些种子也不会长出任何东西来,就像到了冬天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也长不出来。还有,如果有种子,又有合适的外缘,该长出什么来就一定会长出来,挡也挡不住,就像你想用石头把这些花草压住也没有办法。可是,如果把某种花的根挖掉,把种子烧掉,从此以后,即使生长条件合适,也长不出这种花来了。或者种子还在,但是使它的生长条件不具备,也可以拖延它开花的时间,如果某年雨水多又寒冷,还会缩短它开花的时间。
情器世界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因、缘、果”的运作规律,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就像空谷回音一样,传出什么就回应什么,传出多响就回应多响,丝毫不会错乱。
业会增长变大
《功德藏》中说:“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一增一由旬34,善来果增不可喻。”好比无忧树的种子,细如芥子,可是每年果子成熟时,它的树枝可以增长到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二万米,一厘米变成二万米,增长倍数是二百万倍。众生心相续中善恶业的增长能力比这还要强大得多。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有一个故事:佛陀过弶伽河后,来了五百个饿鬼。他们全身饥瘦黝黑,如同烧焦的柱子,头发蓬乱,腹大如山,咽喉细如针尖,全身燃烧。他们合掌恭敬地请问佛陀自己前世造了何种恶业,以致今生沦落到这种地步?佛陀以神力为他们施水,饿鬼们喝得腹部胀裂而死,命终往生天上,乃至证果。比丘们来请问这些饿鬼的因缘,佛陀说:“在往昔迦摄波如来的时代,佛和声闻众四处行乞。有一次,有五百位居士在一户人家集会,碰上许多行乞比丘来到这户人家乞讨,这五百居士心怀嗔恚地说粗恶语:这些迦摄波的沙门弟子,常常乞求,行如饿鬼。那五百居士就是现在的五百饿鬼,他们讥说迦摄波如来的声闻众像饿鬼,以此业力,五百世中都感受饿鬼的果报,直到现在仍受饿鬼身。但由于他们命终之前对我发起了清净心,所以转生天上。又因为他们曾在迦摄波如来的教法中修习梵行,所以今生得见真谛而证果。”
这里的五百居士只是讥说如来的声闻众为饿鬼,不到一分钟的一句粗恶语,却感招了相当于二百五十万人间年饱受饥饿的漫长剧苦。这种业的增长程度,的确以无忧树枝的增长程度也无法比喻。
除了无心作的业或经过对治忏悔的业以外,带着善恶的动机所做的一切业都会增长变大,不管是因怒火中烧而杀生,还是出于慈悲而救了遭恶运的人,业都会无数倍地增长,即使是动机最微弱的善恶言行,也会不断的累积直至增长一百倍或一千倍。
未作的业不可能结果
没有种下种子是绝对不会长出相应的果实来的。我们常听说,某某自然灾害或车祸中死了多少多少人,唯独某个或某几个人生还。一般人都认为这是奇迹,事实上从因果的角度来讲,没有种下产生某种果报的因就绝不可能感受相应的果报。
已作的业不会消失
业经过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失去它成熟的力量,因为事物无法自行生起或消失,就像一颗种子,只要让种子的生命力继续存在的因缘具足,没有坏死、变质、被虫吃掉等各种破坏因缘的干扰,种子的生命力就会一直维持下去,一旦土壤、水、阳光等各种适合生长的因缘全部聚合时,它就会破土发芽。《毗奈耶阿笈摩》中说:“假使经百劫,诸业无失亡,若得缘会时,有情自受果。”即使经过了百千劫的漫长时间,已经造下的业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失,只要这些业没有经过忏悔,一旦因缘聚合时,造业者一定会丝毫不爽地感受果报。
《杂宝藏经》中有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一次,波斯匿王在睡觉时听到两个内官在争论,一个说:“我是靠大王生活的。”另一个说:“我是依自业,不是依靠大王而活的。”波斯匿王听了觉得那个说“依王而活的人”很好,应奖赏他。于是派人向夫人传话:“我会派一个人来,你要重赏他。”然后派“依王而活的人”送酒去给夫人。这人刚出门鼻子就出血,他就委托“依业而活的人”代送。夫人一见来人,便赐给他许多的钱、服装和璎珞。这人回到波斯匿王这里,国王很吃惊,找“依王而活者”问话才知事情经过。波斯匿王感叹道:“佛语真实不虚,确实是自己作业自己受报,别人无法夺走。”
由此可见,三界有情的一切苦乐唯一取决于自己所造的业,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主宰者。
导致业力轻重不同的四种力量
1.对境的力量
上师、三宝、菩萨及父母是我们的功德田,对功德田作极细微的恶业,比对普通众生作大恶业的果报还要严重。比如,佛经中说:将十方众生关在牢狱中的罪过,不如扭过头来不愿看菩萨一眼的罪过大;以欢喜心看菩萨一眼的功德,大于善待一切众生的善行。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谁是菩萨的化现,所以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极小的不善业而给未来世累积下极大的痛苦果报。
2.持戒的力量
受了戒与未受戒作业的力量相差极大。佛经中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有情都趣入大乘,而且拥有转轮王的地位,他们各自都以大海那样宽广的灯器、须弥山那样高大的灯柱来燃灯供养佛塔。同时有一位出家菩萨在微小的灯烛上涂上油脂,在佛塔前燃灯供养,则前者所得的福德比不上后者的百分之一。一个受了不杀生戒的人和一个没有受不杀生戒的人什么也不做地坐在一起一个小时,虽然两个人都没有杀生,但受了不杀生戒的人积累了一个小时的不杀生的善业,而没有受不杀生戒的人只有一小时的无记业,没有一点善根。同样,以受戒身作恶业比不受戒身作恶业的罪过也要大得惊人。
3.行为本身的力量
善恶行为本身有不同的力量,比如,法布施与财布施的力量就有不同,在一切法中,圣法是最上稀有的,对圣法做善业超过其他一切世间善法的功德;相反,谤法、破坏法的罪过也远远超过一般的恶业。
4.心的力量
作任何一种业,由于用心的力量不同,感受善恶的果报也不同。比如,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礼佛一拜的功德远远大于为求个人解脱供养几千万块钱给寺庙的功德。完全发自内心、一心一意地、慈悲心深切地做善业的力量非常猛厉。
曾经佛陀在世时,有一位贫困老母见到阿阇世王在佛前供灯,从宫门外一直点到祗园精舍,心里非常感动。因此她也想供养佛,于是她拿着靠乞讨得来的仅有的两文钱到油店去买油供灯。老板说:“你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为什么不买点食物呢?”她说:“佛福田难遇,我要为后世作福。”她去佛前点灯时,因为考虑到油少,灯燃不到半个晚上,她便发愿:如果我后世得道如佛,愿这盏油灯能通宵不灭。果然,这盏油灯一夜长明。第二天清晨,目犍连尊者熄灯时,唯独这盏灯以神通力也无法扑灭,而且灯光一直照到梵天。以此善根佛为老母授记将来作佛。当时阿阇世王问耆婆:“佛陀为什么不为自己授记?为什么自己所做的功德反而不如一个穷乞丐的功德?”耆婆告诉他:“你所做的功德虽然很大,但不如老母一心专注于佛。”
这是以清净心回向无上菩提而对佛所做的供养,由其心清净广大而力量猛厉,所以立即现前殊胜果报。
同样,以强烈贪嗔所做的恶业也比一般贪嗔所做的恶业力量强大得多。
业的善恶取决于动机
业的善恶果报取决于心的动机。如果是出于善良的动机,尽管表面上好像是造恶业,实际上却累积了善的福德。
从前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曾经有一世转生为大悲商主。在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的途中,遇到一位名为短矛黑人的凶残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想:“这五百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杀害了他们,他将会在地狱中感受无量劫的痛苦。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他就不会堕入地狱。我自己堕地狱也是没办法的。”这样想了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业大悲商主不但没有堕入恶趣中,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就是“善”的动机而“恶”手段的业。
而如果是出于贪心、嗔心的动机,虽然表面上行的是善业,实际上却是造恶业。比如为了出名而建庙、为了竞争而做供养、怕尴尬而假装是好的修行人、口头上随喜他人功德内心却嫉妒等等,这些都是“恶”动机而“善”手段的业。尽管口头上随喜,但如果内心的动机是嫉妒,也将为此而感受投生到阿修罗道的果报。尽管表面是个好的修行人,内心却贪心很重,也将因为贪心而感受投生到饿鬼道的果报。只要是“恶”动机,无论表面行多大的“善”都会让你感受痛苦的果报。
因此做任何善业之前,先检查内心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业成熟的时间
我们一生中做过许多善与不善的业,出于业的轻重、大小完整与否以及所作业的时间先后等的不同,衍生出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细微的因果,唯有遍智的佛陀才能一一看清。其中,无心作的业、有心作的业或者有心但却没有付诸行动作的业,其果报都各有分别。在各种各样的业力中,重业首先成熟;如果各种业轻重平等,就按临终时何业现前,即何业先成熟;如果临终时种种业同时现前,就按何业生前串习次数多,即何业先成熟;如果各业的串习力也平等,就按造业次序,何业先造,即何业先成熟。在业力成熟的时间方面也有许多可能性,有些业在今生便开始受报,有些业会在下一生开始受报,也有些业会延续到更后面的未来世。
导致轮回的业
一切众生身口意所造作的无非是“不善业、善业和非善非恶的无记业”这三种业,就是这些业力推动轮回事实的产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够支配轮回中的任何一个生命。
《俱舍论》中说:“种种诸世间,皆由业力生。”无论曾经造作善、恶业的人躲到什么地方,始终不能摆脱业力的束缚,它就像影子一样生生世世跟着我们。就好像一个杯子打破了,把杯里的水装到另一个杯子里,虽然杯子改变了,但水不会改变。业力就像这杯子里的水一样,永远不会改变,善、恶业在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一定会得到恰如其分的苦乐果报,绝无丝毫错乱。
一般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现在感受的烦恼和痛苦是某人的伤害、自己不小心或者运气不好所致……事实上,今世的一切显现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业在因缘和合时果报成熟了,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不同导致今世的感果也不同。由于过去世业力不同的缘故,我们现在来到人间,有一个人的身体,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男女、贫富、美丑、聪愚等等……同样,我们现在心所想的、口所说的、身体所做的一切决定了我们后世的去处,相应的因必定产生相应的果,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这是指没有忏悔的情况下)。
一切业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业所形成的果报分为异熟果、等流果(包括领受等流果和造作等流果)、增上果。总的来说,不善业感得轮回痛苦的果报,比如嗔恨的业带来地狱的痛苦果报,嫉妒的业产生阿修罗的痛苦果报;十善业则感得轮回快乐的果报,比如行善积德带来天界的快乐果报,修行正法带来往生净土或成佛的果报等等。
众生所做的一切善、不善及非善非恶的无记业都是由身口意三门造作的,其中有十种不善业和十种善业对众生的命运影响最大。
十不善业
十不善业包括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语四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意三业(贪欲、嗔恚、邪见)。(后面编注有详细解释)
有关十不善业的果报,分别而言:杀生业中,杀已发心的菩萨恶业最重;偷盗业中,以盗取三宝财物恶业最重;邪淫业中,以逼迫已证果的阿罗汉与之行淫的恶业最重;妄语业中,以欺骗蒙蔽自己的师长或已成就者的恶业最重;两舌业中,以破和合僧的恶业最重;恶口业中,出言令僧众不快的恶业最重;绮语业中,扰乱僧众或修持不二止观者心境的恶业最重;贪业中,以贪求谋取三宝资财的恶业最重;嗔业中,犯五无间罪的恶业最重;邪见业中,轻蔑了义法的恶业最重。
依烦恼而言:由起嗔心造业者堕地狱;由起贪心造业者堕饿鬼;由起痴心造业者堕畜生。依对境而言:对胜境造业堕地狱;对常境造业堕饿鬼;对劣境造业堕畜生。
如果我们想要快乐不想痛苦,就必须断除这十不善业。导师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如果你害怕痛苦,那么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都不要造恶业。如果已经造了恶业或者将来造恶业,那么在业力成熟时,即使你急于奔逃也不可能逃脱恶业的苦报,无论你躲藏在什么地方,绝对没有业所不能到达的地方。虽然现在造恶业时不一定像刀割般地受苦,但这个恶业在后世决定会现起惨烈的苦果。
痛苦果报出来的时候,打卦算命都是没有用的,这种痛苦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忍受!导师佛陀曾说:佛的甘露水洗不掉你的业障,佛亲手加持没有办法消掉你内心的业障,不是佛不慈悲,而是你自己的业果必须由你自己来承担。
十善业
十善业是指断除十不善业并修持与十不善业相反的善业。也就是:不杀生而爱护生命;不偷盗而行布施;不邪淫而护持清净戒;不妄语而言语诚实;不离间语而平息因两舌而起的争端;不粗恶语而谈吐文雅;不绮语而精进念诵;不贪欲而随喜他人的福报;不瞋恚而饶益他人;不邪见而具正见。
行持十善业获得什么样的果报依行持十善业的动机而定:如果动机是为了解脱轮回中一切众生的痛苦而证悟涅槃,将会获得佛菩萨的功德;如果动机是为了自身解脱轮回痛苦而证悟涅槃,将会获得声闻罗汉的功德;如果动机是为了求取人天福报,将会得到轮回中相应的人天福报。
十善业的造作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爱行善,不断增上善根。十善业的领受等流果分别是:离杀生,健康长寿;离偷盗,资财丰裕,不遇盗贼;离邪淫,夫妻和睦、妻子贞良;离妄语,不受诽谤、众人称赞;离离间语,眷属和合贤良;离粗恶语,闻悦意声;离绮语,语言威肃;离贪欲,知足少欲、凡事顺心如意;离嗔恚,远离恼害心、也不受他所恼;离邪见,相续中生起善妙之见。十善业的增上果是在外境上吉祥圆满。比如:投生于舒适富足、人民和睦、风调雨顺、繁荣昌盛的地方。
导师佛陀赞叹十善业道如同大地一般,是圆满一切人天声闻果位、佛菩萨功德的根本依处,离开了十善业道的修法将不会有任何成就。
非善非恶的无记业
一般不修行的人往往以打麻将、看电视、逛街、闲聊等来打发时间,这属于非善非恶的无记业。这些业虽然不会形成好或坏的果报,但却会浪费宝贵的暇满人身。
修行的人平时心里空空荡荡的,既不作恶也不作善,自己觉得很清净、很安祥,但是没有正念,这也是一种非善非恶的无记业,
实质上是一种无明的懈怠,这种无记状态必须调整为禅定的正念,或者调整为对众生的慈悲心,或者调整为对轮回的出离心。
还有一种禅修的人常见的无记业(也称不动业),就是执著世间禅定的空、乐、明觉受而长期安住其中,这种有执著的禅定会导致转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享受较长时间禅定的快乐,还没有超出三界六道,所以不是究竟的解脱。
遵循因果规律
仅仅学习业力因果的规律还远远不够,还要广泛闻思有关讲解因果方面的佛经才能逐渐对因果生起定解。祖师堪布昂琼仁波切说:“若不以无垢佛经作为引证,我等仅依前行中十善业与十不善业诸名相略述而抉择,则谁亦难以对因果心生定解。如《百业经》、《念住经》、《富楼那传记》、《贤愚经》乃佛陀教诫之因果四经,故应阅读思维,励力而行之。”
遍知的佛陀以大智慧彻见宇宙万法的因果关系后教诫我们:
“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莲师也说:“若欲未来不受剧痛苦,当依无欺因果修。”
如果生前没有累积善业,那么无论你今生多么聪明、漂亮、有钱、有名、健康……后世你的命运一定会很悲惨。如果你生前有断恶行善,那么尽管你今世贫困、多病、没有福报,你后世的安乐一定会增长广大。
在对因果生起了定解之后,我们就要经常提醒自己:今生一切的苦乐都是自己往昔的业力所感召。受苦时知道这是恶业的果报,坦然接受并勤修忏悔;发现自己造了恶业,马上忏悔,这样微细的恶业种子可以完全清净,粗大的恶业种子可以阻止增长。享乐时知道是善业的果报,对行善生起欢喜心并且鼓励自己多多行善;同时,经常随喜自己和他人的善业,促使自己的善业不断增长。一切行为心念都要遵循因果的法则,不管别人是不是在看着自己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小心检讨自己每一个身口意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甚至对微小的善恶业也不要忽略,尽量避免粗心大意地犯小错,因为即使是最小的错误,错的次数多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一直错下去——只要是毒药,即使是少量的也会要人的命。相反,反复串习善业,最后也会习惯成自然而形成稳定的贤善性格,就像米粒虽小,多了也能塞满口袋一样。即使对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去承办,这样才能积累往生善趣或解脱的因缘;对微小的恶业也要尽力去断除,这样才能避免堕入恶趣的因缘。
作为一个渴望通过修学佛法来断除烦恼的大圆满法修行人,更应该将因果的取舍放在主导地位,见解和行为不相脱离地实际行持,千万不要以高深的见解来轻视因果,无论自认为修行有多高,都要细致入微地取舍因果,随时随地小心谨慎。莲师说:“见解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比粉细。”堪布昂琼仁波切也说:“因果之胜解信于上中下三士道之初行时皆十分重要。现今有者,心续中执受不切实际之断见,根本未见彼等重视因果,故当于因果细致抉择,慎之!慎之!”
像大恩上师阿秋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大成就者都对因果的取舍非常小心微细,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呢?他老人家从始至终守持过午不食戒,从不任意受用众生供养的任何贵重物品。喇嘛仁波切常常告诫弟子们说:“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一个修大圆满法的金刚乘修行人,如果对因果抱无所谓的态度,戒律不清净,誓言不清净,而总是一味地去追求高深的空性、大智慧等等,后世连人天乘的福报都得不到,最后一定会修到三恶道去的。
善恶二业异熟之果报,
无欺因果黑白业相随,
有漏因果业报生定解,
愿证无漏如空胜密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