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网文摘:从职业观的变迁看世道人心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网文摘:从职业观的变迁看世道人心

 

  《净土》2013年第1期

  作者:游牧

  我们在职业问题上的认识偏差

  对于任何领域的问题,佛法都有完整和清楚的解释。这是因为佛法是“究竟的智慧”,而不是“彻底的知识”。佛法指导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建立所谓的世界观,还指导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建立所谓的人生观。在选择职业、认识职业和发展职业方面,佛法其实也有完整清楚的解释。当然,我们作为凡夫,是不是真的能够领悟佛法的真谛,则是另外一回事。

  之所以这样说,有个缘故。就在前几天,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位十分虔诚的老居士跟我半夜通电话,谈论他儿子念书的问题,并且委托我在北京搞清楚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以便于他儿子选择。我就问,你儿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呀?他说,儿子念高三了,成绩十分不好,他非常苦恼。而且,因为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能力也很差。

  我当时给他的建议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放弃所谓“最好的专业,最好的大学”这样的妄想,考虑让他儿子去念一所职业学院,学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技术,先有能力养活自己,然后再考虑发展。他听了,十分忧虑,说,我怎么可能让儿子去做体力劳动、蓝领工人呢?那实在对不起儿子啊。我说,那你想让他做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应该呆在办公室,做些管理工作比较好吧。

  我还可以引证两件最新发生的稀奇事情,来说明我们在看待职业问题上,有时候会陷入怎样糊涂的境地。这都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新闻。

  第一件事是:好几百人争先恐后地报考哈尔滨的环卫工人岗位。其中有很多是正规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其中的秘密在于,这个环卫工人岗位是事业编制的。很多新闻记者采访,得出来几个结论:本科生去做环卫工人,是浪费人才;环卫工人竟然也是事业编制,是浪费编制;大学生为了事业编制而屈尊去做环卫工人,是一种自轻自贱。这些结论背后,都说明了现在的人心是如何被侵蚀而变得愚昧和腐败的。

  第二件事是:河北一个研究生,苦读三年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到村里种地。街坊邻居议论纷纷难以理解。还有村民以之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他父亲觉得自己儿子作为一个研究生竟然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自己也搞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竟然服毒自杀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佛法,他对职业问题的认识,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他基本上就像海面上漂浮的一片鹅毛,随着这个世道起伏,随着职业的变换忽喜忽悲,就像个演员,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虽然信仰了佛法,但不努力在自己的职业中实践,也不能从佛法中得到真实的利益。因此,我常常觉得,讨论讨论我们对职业认识的偏差,是有必要的。这个具体而微的问题,也是引领我们深入佛法的一个契机。

  古代人的职业观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职业观的发展变迁有一个基本上比较明晰的脉络。早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和战争。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战争则是夺取、侵占更多土地的主要手段,因为古代的买卖关系和工商业不发达,战争比买卖所获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和快捷。

  在《罗马史》一书中,作者就感叹到:在所有的职业里,没有比农民更加崇高、贵重而且优雅的职业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农民掌握土地,通过种植亚麻和棉花,决定了人们能够穿什么衣服;通过种植谷物,决定人们可以吃什么东西;通过种植葡萄和果类,决定人们喝到什么酒和饮料。

  同样,在古代的斯巴达国家,战士则是最尊贵、最受敬仰的职业。一般的人,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是没有机会去当兵作战的。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上战场。因此每次战争结束,都有巨大的收获,包括金银珠宝和奴隶。这些士兵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财产地位。

  中国其实也差不多。不过在秦朝之后,战士不再是受人敬仰的职业,而汉朝之后,读书人则取代了战士,成为社会上最受看重的职业。其实,读书人并不是因为有可能当官才被人尊重的。因为大多数读书人,可能是没有机会去做官的。读书人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为他们可以免除赋税,而且在公堂上只作揖,不下拜。这背后,读书人究竟是因为知识还是特权与经济利益受到尊重,就很难说了。

  在三百年前的法国,贵族掌握国家政权。但是,因为农业庄园的没落,他们所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少了,很多贵族已经变得很穷,从而使得国家财政开支都变得困难。同时,曾经一直被人轻视的工商业者却因为巨大的海外贸易而发了大财。因此政府不得不向商人借贷,维持开支。最终,商人借助自己的金钱势力,打败了贵族,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

  从那以后,商人就开始从被人轻贱的职业,变成了受人尊重的职业。中国在大概一百多年前,也走过了完全相同的道路。商人和企业家,从贱民变成了国家栋梁。有个美国商人曾经在法庭上说过一句话:“我不是米斯特先生,我也不是约翰逊先生。我有一百万美元,所以我就是一百万先生。因此,我的话,你们要认真听!”

  现代中国人职业观的变迁

  其实不必说几百年、几千年的职业观的变化,就是短短的五十来年,中国人对职业的认识也已经够让人晕头转向了。

  在五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民生凋敝,工厂和农村都生活得比较艰难。而军队因为特殊原因,必须首先给予优先的保障。所以,当兵,就成了最被人器重的职业。军人能够固定的领到生活费用,还能结余一些补贴家用。不仅是生活最有保障的职业,也是很多姑娘寻找对象的最佳目标。

  但到了六十年代,形势又有了变化。战争已经结束,军人这个职业的热度降下来了,不再是人们追捧的目标。因为生活依旧艰难,人们购买任何东西,都是依靠票证。而在人们所需要的物品里,食物,尤其是副食品,成了最珍贵的东西。即便是能够吃上一颗糖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能够在副食品商店做个售货员,甚至是营业主任,就变得炙手可热了。

  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因为大学生稀缺,只要大学一毕业,立即就可以进入政府或者大型企业。因此,大学生就成了最受人看重的职业——大学生本来应该不是一项职业,但是在那个时代,因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很多人都三四十岁才去考大学的,因此读大学几乎也成了一个职业。但谁能想到,再过短短的三十年,大学生会成为连工作都难以找到的一个群体呢?在七十年代,没有机会去读大学的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去摆摊做点小生意糊口,他们从事着最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但谁又能想到,二十年后,这些人成了中国第一批富人,而且头上有好多圈的光环呢?

  八十年代,国企改革。国营企业的工人、干部纷纷下岗。谁家的闺女要是嫁给了国企员工,真是倒霉,连亲戚都不愿意登门,怕被借钱。但是,谁又能想到,再过短短的十几年,国企的职员又成了香馍馍,人们苦苦追求而不得呢?

  如果问,现在的中国人,最看好的职业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两个字——做官!但是,如果再问,现在中国人最尊重的职业是不是做官呢?恐怕答案就很难说了。职业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农民还是打理田地,收获庄稼;工人还是在流水线作业,生产产品;官员还是运筹管理,调配资源。唯一剧烈变化的,只是人的心——是人们那颗随着“名利”两个字而转动的心。我想,职业追求的变迁,其实就是人心的变迁,甚至可以说,是人心变得越来越残酷的变迁史。

  职业有底线无贵贱

  为什么说一部职业追求的变迁史,就是一部人心越来越残酷的变迁史呢?

  以我自己为例子来说。我以前就想,一个人依靠自己天生的亲戚关系,为自己谋求一些正当的利益,有什么不妥呢?比如在七十年代,如果我姑妈是一个副食品商店的经理,我就可以吃到糖果,你们有钱,但也未必能吃得到糖果。谁让你们没有我这样一个姑妈呢?

  后来我接触了佛法,就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依靠自己的姑妈,吃到了更多的糖果,而别人却吃不到。这并不是什么幸运的事情。因为当我吃两颗糖果的时候,自然就有另外一个孩子连一颗都吃不到。虽然我并不认识这个孩子,也没有见到他伤心失望的眼神,但是,我的欢快,的确是建立在别人的伤心失望这样一个基础上的。

  现在的人,最向往的就是做官,或者做管理工作,说白了,就是手里要有一些权力。而想要权力做什么呢?其实就是想多要几颗糖果罢了。当人心淳朴的时候,你多吃几颗,还要偷偷的,因为你不忍心看到别的孩子伤心失望,觉得愧疚。但现在,谁又会因为自己多贪多占,看见别人一无所有而愧疚呢?

  很多人心安理得地占有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房子,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自己赚到的财富,而是因为他的权力。别人连房租都付不起,更别说买房。而他们看到这些,却一点都不觉得愧疚。他们认为弱肉强食乃是这个世界天然的法则,谁让你自己不努力呢?谁让你自己没有权力呢?

  实话说,弱肉强食不是人的法则,而是禽兽的法则。一个人,如果在职业追求中,信奉了弱肉强食的法则,他自己离禽兽也就不远了。所以说,现在人们追求的职业,大多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希望自己的职业能够垄断更多的资源,不惜以牺牲其他人的应得为代价。

  所有我们说,职业选择是有底线的。虽然没有贵贱,但却有善恶。一个大学生,为了事业编制,而去考环卫工人岗位。他贪占了国家财政,也就是纳税人的血汗。因为他在考取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扫大街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就是一种恶。

  因此,一个真正的佛子,职业选择是需要谨慎的。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人心向恶,稍不留意,就会犯下恶行。善恶虽是细微的,但善恶的果报却是丝毫不爽的。善就如同鲜花,花朵败谢之后,余香仍然弥散;恶就如同鲜血,就算努力擦拭,腥臭也不能彻底消除。给自己寻找借口是徒劳的,因为因果不虚。

  我们究竟能不能选择职业?

  职业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谁说博士就要去教大学,而当不了幼儿园老师呢?谁认为农民就比官员低贱呢?

  但是,因为我们的妄想,常常把职业这个简单的东西,披上一层十分可怕的外衣。它里面还隐藏了欲望、雄心、权力和妄想。这些东西,都不是职业本身具有的,而是我们强行赋予它的。职业无贵贱,是人心有贵贱。

  正是因为职业里面,被我们无端地赋予了欲望和权力这些肮脏的东西,所以,我们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就会被搞得十分躁动不安。我们真的是认为高级白领就比蓝领阶级更高贵吗?我们真的认为官员就比百姓更聪明吗?不是!我们只是渴望更大程度地满足我们的贪婪,渴望更大程度地实现我们的瞋恨,渴望更大程度地扩张我们的愚痴。所以,我们就有了职业选择这一说。

  的确,有一些职业,正好是你喜欢的,而且也不是很累,相对轻松。同时,有一些职业,你正好不怎么喜欢,因此做起来,十分勉强,感觉很疲劳。所以,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去改变现状,谋求所谓更好的职业。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一种极大的误解。

  如果深入佛法,我们会真正地发现,我们之所以从事某种职业,承受愉快或者不愉快,疲劳或者不疲劳,其实根本原因,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缘故,而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在驱使我们走到了这个地步。其实,这并不复杂。真正的佛子都知道,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业力所致,是在因果循环的铁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都是毫无选择余地的,更何况是职业呢?

  如果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他能够知道,职业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已。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关注职业外衣里隐藏的欲望、权力和瞋恨,而是关注这个职业是否能够更多地提供给我们行善积福的机会和空间,关注这个职业是否隐藏这行恶积祸的陷阱。这才是最重要的认识。

  安于当下

  正如刚才说过的,别说过去的几千年、几百年,人类的职业观发生了那么大的变迁。就是过去的几十年里,不知道有多少职业从被人羡慕,沦落到被人鄙视,又有多少职业,从被人鄙视,上升到被人羡慕。世人忙忙碌碌地看东望西,追南逐北,眼珠子总是围着一个叫做职业的东西打转。这个叫做职业的东西,表明上看,是一根骨头,实际上,里边是包裹着剧烈的毒药,那就是欲望和权力。所以说,不懂得佛法的人,总觉得自己吃不饱,非要寻找更加果腹的东西。我们了解了佛法,就应该深入领会佛陀的慈悲,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职业认识。

  我们再回到那位老居士关于他儿子职业未来的话题上。我发现,很多人都曾经想过类似于“我想要……”这样的问题。我想要读博士,我想要当官,我想要发财,我想要开办企业……诸如此类。但是,又有几个人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时候,曾经想过:我不要……呢?

  所以,我认为一个佛子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时候,先要思考“我不要”的问题,然后才是“我要”的问题。因为我们普通所受的五戒律是属于禁止含义的,都是“不能”。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淫,不能妄语,不能喝酒。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凡是违背了这些戒律的,就属于“不能”的行列。

  说简单,其实做起来却也未必简单的。比如有些著名演员,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还做高档白酒的代言人。这就是在从事职业的时候,忘记了“不能”两个字。再比如说,受过五戒的网络黑客,靠一点计算机技术入侵别人的电脑,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高明,其实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盗戒。

  在做了这些排除工作之后,排除掉那些“不能”的职业,我们应该从业力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更应该从菩萨行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任何职业,只要是不触犯杀、盗、淫、妄、酒,能够让我们自力更生,养活自己,都是正当的。但是,正当的职业,未必就是善的、好的,有可能是恶的、坏的,或者带着一些恶的、坏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佛教徒提高警觉。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做是菩萨行的实践机会,这个世界上,几乎就没有什么不好的职业了。一个律师,如果能够平息纷争,劝人宽容谅解,而不是激发诉讼,那么,即便他损失了一点诉讼代理费,却赚了巨大的福报。这就是在律师这个职位上行菩萨行了。如果一个农民,诚信地种植绿色粮食、蔬菜,而拒绝撒农药。因为撒农药不仅杀死了虫子,也潜在地是在杀死消费者。那么,他也是在自己的职业上行菩萨道。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叹的。

  所以我想,安于当下,在职业这问题上,也是行得通的。当我们仰望别人的职业,比如当官、比如企业家,而大加羡慕的时候,其实内心就已经开始中毒了。因为我们就开始被名利的烈火烧灼了。当我们认为某些职业低贱而不能从事的时候,比如环卫工人、农民、体力蓝领,我们内心也开始中毒了。职业,虽然可以说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但同时,它也是检验我们内心的试金石。

  因此,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先用“不能”两个字来培养戒心,然后安于当下,在现有的职业岗位上努力实践佛法,来培养定力。最后,如果在佛法的启迪下,能够在当前的职业里开蒙智慧,也就是开慧。于是,戒、定、慧三者皆备,这不是最上善之选吗?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