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五)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7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五)

 

  破我品第十

  现在学习的是后八品的“方便生胜义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在前面的第九品中,大家学习了“总说甚深缘起真实性之瑜伽”,接下来要具体、深入地学习甚深缘起的真实性,即“别说无我空真实性之瑜伽”。

  乙二、别说无我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

  因为众生的无明妄执,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无我空的真实性瑜伽,也就相应地分为人无我与法无我两部分。首先来学习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也就是第十品的内容。

  丙一、人无我真实性之瑜伽分三:一、破除计我;二、于无我义断诤;三、结成远离常断。

  修习人无我真实性瑜伽,最重要的是破除计我的分别,所以这部分是本科的重头戏。然后是断除对无我义的争议。最后以远离常断来结束本科,也就是第十品的引导。

  丁一、破除计我分三:一、分破所许我相;二、别破计彼为作者;三、摄要而破。

  破除计我之中,最主要是破除所承许的各种我相,其次破除我能起作者的作用,最后是以归摄要义的方式来破我。

  戊一、分破所许我相分三:一、破胜论派所许之我;二、破数论派所许之我;三、破尼也耶派所许之我。

  大家知道,古印度很多外道虽然也承许有三世——就是有前世、有现世、有后世,也承许有业,也承许有苦乐果报,但是和内道完全不同的是,他们还承许有一个“我”,而且各个外道所承许的“我”还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本科里要破的这三种。

  总体来说,他们说的这个“我”,从前世到今生,从今生到后世,都是常住不变的。虽然享受的东西,感受的东西,以及我的形象、我的性格、我的态度、我的各种苦乐命运等等,这都是会变的,可是这里头有一个“我”,它是永远不变动的,它来承载这个业,它来感受这个果等等。其实不仅仅是外道,大家也都会有这样的执著。譬如说,你的少年时代是过去,你的青年时代是现在,你的中老年时代是未来,你会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身心都在发生变动,可是这个“我”从过去走到现在,一直走到未来,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个“我”。大家现在想想,这是不是就是你的观点?但其实这样的“我”是没有的、不存在的,只是由于大家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才牢固地执着有这样一个“我”,从而产生了种种的烦恼,造下了种种的业,使得一直沉溺在生死苦海之中。所以外道当作如意宝,当作归依处,非常珍惜的“我”,在内道中,恰恰是盗贼,是怨敌,是要破除的。

  己一、破胜论派所许之我分三:一、总破所许我相;二、别破有我之能立;三、破具思等特相。

  在以胜论师为例进行遮破时,紧紧抓住我的自性为常这个邪分别,先来总破我相,然后破除我的能立因,最后根据胜论师的回辩,进一步破除我的特相。

  胜论外道说我有两种:一种是内我,好比现在世间人说的灵魂深处的我;一种是外我,即外现的我,他说这是我的两个层面。

  那内在的我是什么呢?他说身体里头肯定有个我,它在根上活动,以根为行境,去了别各种境界。根呢,则是做一个给它摄取信息的一个信息员。这是内在的我。

  外在的我就是外现的这一个相,身体和身体里头的根,合在一块了,这是外现的我。

  内我是司令,他就在根上活动。比如说眼根有看到山上牦牛的功能,然后在根上活动的我就会知道:哦!对面山上有三十三头牦牛;或者正在吃一个奶油面包时,首先是舌根在跟面包接触,然后这个内我就在这个舌根上活动,接着就知道了:哦!这个奶油过期了,不大好,不新鲜了。

  下面就具体来破。

  庚一、总破所许我相

  内我实非男,非女非非二,

  但由无智故,谓我为丈夫。

  难词释义

  非二:指既非男人,也非女人,也叫做黄门。

  丈夫:指男人,同时也指代女人、黄门。

  颂文直解

  内我实际上不是男人,不是女人,也不是黄门。只是因为外道等的众生没有智慧的缘故,才妄认我是男人、女人、黄门等等。

  释义

  胜论师执著身体里头有个实有的内我。如果这位胜论师是男的,那就问他:“你是男的吗?”他当然得回答说:“是。”他的意思是,他的内我就是男的。但是这样就出大问题了,因为胜论师说这个我是常的、有自性的,那么既然我又是男性,于是男性就永远不能变了。这样这位胜论师的所有前世都应该是男的,所有后世也只能转世为男的了,因为变了的话,怎么还能叫常的、有自性的实法呢?而实际上呢,连胜论师也承认在轮回中,众生是不断在变的,一会转世变成女的了,再转世变成黄门了,再转世又变成男的。因此胜论师所说的常性的内我,就和轮回的事实相违了。这就是“内我实非男,非女非非二”的意思,就是说:胜论师所谓的内我,是根本不可能具有现实中的性别的。

  所以说“但由无智故,谓我为丈夫”,实际上是没有这些实有的性,只是由于你们没有智慧,才认为有实有的内我,而且还是个男人、女人、非二而已。

  胜论师的观点代表了世间大部分凡夫的观点。大家正是因为无明愚痴,才在这无常变异的种种相中,妄想了一个我出来,并说我是男人、我是女人、我叫某某名字等等。因此众生也才在轮回中流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从现在起,大家每次说起我的时候,都要提起正念,要知道真实的我是没有的,所谓的我,都是对五蕴相续的一种假名安立,不能认为是真实、常有存在的,否则就像胜论师那样,被自己以无明导致的执著欺骗了。

  下面进一步以男女等相非实有,来破我。

  若诸大种中,无男女非二,

  云何诸大种,有男等相生。

  颂文直解

  如果如你所说,在大种之中,本来没有男、女、黄门等相,那怎么可能依靠诸大种,有男等相生起呢?

  释义

  这一颂前两句是引述胜论师的观点,后两句是进行遮破。

  前面破了内我有男女等相后,对方又回答:那不对啊,性别不是建立在内我上面,内我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男性、女性、非二性,一切差别相都没有的。男性、女性、非二性,这些都是外我的相,内我仍然是常性不变的。

  那就在外我上接着观察,外我的身体上,男女等相是不是真实有的。观察后知道,身体与根其实都是地水火风,除此不可能再有其它的东西。而地水火风四大种上,哪个地方都不会见到有男女的性别。具体来说,这个地大呢,它是个坚硬的东西,它上面没什么男性的地大、女性的地大等;水大呢,它只是湿润的性,也没有男和女的;火大是成熟的,它也没有;风大只是一个动转的东西,这上面也没有男风女风的。那么地水火风四个上面都没有,它们合在一块,怎么会有实有的男女非二的性呢?根本不可能。所以说:“云何诸大种,有男等相生。”而且,如果外我有实有的男女等相的话,那就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了。但是在入胎的最初的阶段——羯逻蓝位,那个时候也是外我,而那个时候是根本分不出男性、女性、非二性的。

  那么内道对此是怎么说的呢?内道说男相、女相、非二相都是因缘和合之后呈现出来的假相。四大种上没有男女等相,可是四大种这么一和合,以众生各自业力的缘故,就出现了男女等相,但这个相不是实有的,转世就变了,有的人甚至在当世的时候就变性了。因此众生纯粹是因为无明愚痴,而认为我是真实的男性、女性、黄门而已。

  所以世尊说:“坚性不说女,也不分别男,诸法无生故,寻找将不见。”坚性是菩萨的异名。偈颂的意思是说:菩萨不分别男女相,因为诸法无生的缘故,所以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男女相都不可见。因为男女相都不可见,因此我也不可见。这就像如果没有火的热性,那么就不可能有火一样。

  汝我余非我,故我无定相,

  岂不于无常,妄分别为我。

  难词释义

  无常:这里指无常的五蕴身。

  颂文直解

  你的我执所依的我,不是我的我执所依。因此,我并不是以自性成立,所以没有确定之相。如此缘故,就像将花绳虚妄分别为蛇,岂不是将多体、无常的五蕴,虚妄分别为我吗?

  释义

  “汝我”——你的这个我,“余非我”——对其它人来说,并不是我。不论是外我还是内我,倘若是实有的,那应该人人见到你时,都必须说是我了,就像火的热性在大家面前没有差别一样,或者说,大家看到白色的雪山,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那是白的。可是为什么只有你自己说“我”呢?你的父母会说那是我儿子,你的老板会说那是我员工,还有的人说你是朋友、仇敌、老乡、居民、学佛人、凡夫、好人等等,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呢?而且你死了之后,再看着那尸体也不会叫“我”了。这些过失,就证明“我”不是自性成立的,所以我无有实体,是增益的、假立的,必须要舍弃。

  如果无我,那么我执及我爱等是怎么生起的呢?下面继续说道:“岂不于无常,妄分别为我。”就是说,以如上所说之理,可见蕴以外的这个异体我,它以自性成立的实有体,一切时处根本不可得故,只是随众生各自多体、无常的五蕴身,虚妄分别为一体、常性的我,并颠倒的认为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造者、受用者等等。实际上我跟五蕴没有一体、异体等的方式存在,仅仅是依于五蕴假立的。

  这里对于我见的所缘与它的施设基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不能混淆。我见的所缘是我,我的施设基是五蕴。我与我见也不能误解为是一个,我是所缘,我见是心的执著状态。

  庚二、别破有我之能立

  能立是外道安立常我、实我的理由。破了理由,那么所安立的我也就破了。

  我即同于身,生生有变易,

  故离身有我,常住理不然。

  颂文直解

  如果我是轮回、涅槃的所依,那么在生生世世中,我应该随着苦乐等身受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我就像身一样,应该是无常性。因此,离开身还有一个常住的我,这并不应理。

  释义

  对方就说:你看我们现在在生死里头流转,由往昔我先造种种善、恶、不动之行业,后面才领受种种果报,而换了一个又一个的身体,我们有时候做人,有时候做天,有时候做鬼,有的时候是苦,有的时候是乐,我们在流转。那么同时我们修解脱道的时候会得到还灭,可以证果,可以得到涅槃。那么这里头就一定是我在做为主体的,如果没有我,那是谁在流转,是谁在还灭呢?正是由于存在有实我,这些事才有可能。所以对方认为说,有流转和还灭的缘故,是有一个我存在的,这就是他的理由。

  其实呢,正是由于这么多的流转等,刹那刹那都不一样,不断的在变动的缘故,所以根本没有常我,那你们怎么还执著有一个常有、不变的我呢?

  具体来说,偈颂中前面两句是能破的一个因,后面是结论。“我即同于身,生生有变易”,这个身就是五蕴,不能单指一个肉身。就是说,五蕴身一世不同一世,在生生世世中很多的变动。那么既然身是如此的话,我不也就如此吗?比如前一世是一头猪,再前一世做一个天人,再前一世又做一个饿鬼,再后一世又变成一个天人,又变成一个声缘罗汉、菩萨等等。这里头变动就很多的。那么你自己就承许说:身是在不断地变动,不然就不能说有流转和还灭。流转和还灭本来就是一个变动的相,这流转就是前面是这样后面是那样,这才叫流转,都一模一样怎么能叫流转?

  这五蕴都是在变动的。你的色——你这个长相,身体的这种相状也在变;你的感受肯定也都在变,前面有一点苦后面有点乐,后面又不苦不乐;同样想,你这取相,你取不同不同的相,不断地在变;你这个行,有心所在造作的时候,也是不断不断在变;识在了别,也是不断不断的在变动的相。

  把这些五蕴集合起来,你会说:啊,这是猪,这是天人,这是人。那人里面又是前面命运不好,后面命运变好了等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有。如果都不变动的话,有一个不变的我的话,那么假使某个众生前一世是猪,这一世是人,后一世是天人,那个做猪的我、做人的我、做天人的我,这三个你说能相同吗?要是相同的话,那前生做猪的那个我到今生还是做猪,到下一世还是做猪,那做猪的我就永远都是做猪,为什么做猪的我会变成做人的我、做天的我呢?这已经说明“我”的内容根本不一样了,根本不一样还能说是一吗?不能说是一。所以你既然说身是在不断不断地变异,那这个我不也就在不断不断地变动吗?既然这个我是不断不断地变动的话,你说离开这个身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就根本不能承许的,毕竟不应理。

  其实我是依蕴假立的,就是对于这个蕴安上一个叫做“我”的假名,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我。就这个五蕴,为了容易称呼、容易辨别,大家就都取名叫“我”。说话的时候,所提到的“我”、“他”、“张三”、“李四”、“王五”,这都是安立起来的名字,不安名字就不好辨别。其实除了这个名字之外,决定再没有一丁点的东西。所以你们说离开身有常住的我,这个是决定不可能的。

  为避免我失去常性,但是又要让我发挥作用,胜论师就让我退居幕后,提出身体有屈伸、行走等等的种种动作,就必定有一个驱动者——这就是我,这就像司机能让车开起来一样。对此,圣天菩萨说:

  若法无触对,则无有动摇,

  是故身作业,非命者能造。

  难词释义

  触对:触是接触,对是对碍、质碍,触对就是能接触、有质碍的意思。

  命者:胜论师说命是身、我、意三者的和合。

  颂文直解

  如果常我没有触对,就不会使身体产生屈伸等动摇的作业。是故无常的身体动摇等作业,是常性的命或者我根本不能造的。

  释义

  如果我直接参与造业,就会失去常性,那么它间接发挥作用,就可以保住常性了吗?这就要来观察它是如何间接发挥作用的。偈颂的前两句是说明一个法要发挥作用要具备的条件,但是我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后两句破我能驱动身体造业。

  破的关键是无触对。既然我是一个无触对的法,那就不可能引起另外一个法的动摇。譬如说我们的手去推一个车子的话,我们的手有触对,我接触这个车子往哪个方向推,就有触对,就造成车子的动摇。如果我的这个手就跟车从来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没有任何的对,决定不可能造成车的动摇。如果没有任何触对都能产生动摇的话,那就虚空也能成为能动者,可以推动车子了。

  前两句说,一个法要驱动对方,发挥作用,必须要与对方相合,不相合又怎么能把作用传递到对方呢?而要相合则两个法都必须要有触对,要有触对,就必须有方分。但是所执的我,是一体的,根本没有方分,这样就没有触对,也就无法去与所依身相合,因此就无法发挥驱动的作用。

  后两句是说,身体能造业,并不是我的作用。因为我纵使存在,纵然有强大的力量,也根本无法与身体发生任何的连接,所以不能动身体的一毫,所以说身体所造之业,根本不是我发挥的作用。这句同时也包含这样的意思:我既然不是造业者,当然也无法受果,所以一切的果报,也不是我在承受。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