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之人 常常乐做“无名”善行
有德之人 常常乐做“无名”善行
学诚法师
我很希望别人称赞自己,真的。当我做一件好事的时候,就会想,别人看到了,会怎么夸我呢?甚至我会想象夸赞的镜头和话语,想得自己很美。总把自己放在一个舞台上,四面有聚光灯照着,很多眼睛看着,无形中,自己的言行都在作秀——虽然长期以来以为自己是很低调、不凸显的人。
别人若是说我好,我心里就飘飘然、美滋滋,似乎自己一切都好。若是说我不好,我就很难过,想去满每个人的意。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名声,让自己受多大的委屈都心甘情愿。真正的弟子相是可以受委屈去承事善知识,而我是在承事我的好名声。
如此过着依赖他人赞扬而获得快乐慰藉的生活,没有安全感,也迷失了自己的路。一个人,怎能靠讨好别人而生活?虽然嘴上说“为利众生愿成佛”,但自己的心却如同浮萍,随着外境飘荡,很苦。
师父在近期的早斋开示中提到:“一天到头,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慢慢慢慢,人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所以这个修行就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不要说外在别人怎么看自己啊,全都没有关系。那些全部都是世间法。你这些做到了,你在佛门中就会有大成就。做不到,今天很风光,明天后天不行了。”师父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何会很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
因为对信仰没有信心,对所走的路没有把握,内心虚弱、混乱、狭小,有烦恼、没目标,心里没主。不知道自己这样对不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内心模糊,就会寻求外在的肯定。
修行就要在这里用功!无论是闻思还是承担,都要培养信仰。对自己信仰的佛法道理,对善知识带自己所走的路,非常的笃定。不论别人毁誉,内心坚定不移,念念相续增上,无散动、无疑虑,就会力量无穷。由于这种不变的力量,内心依照善知识的教诫,依照佛法的要求做起事情来,就会非常踏实、安心和自在,自然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讲。
若是能够对内心现起观照,知道自己的心,知道心里的起心动念,逐渐能够把握,动机明确。同时心地清明后,对外在因缘也容易观照,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此事怎么办,目标明确,智慧主导。此时造业,内心非常充足、饱满,不需要别人知道,更不会考虑要别人称赞。
因为心念明确笃定,所以不图虚声,不欲人知。什么是“虚”呢?就是靠不住。即便今天很风光,大家都说你好,跑来问你佛法,自己却说不出来,大家请求帮助,自己也无法帮助到别人。那这“风光”不仅很快没有,还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甚至更大的屈辱。古今中外,有哪一个人是靠虚名生活而得到快乐的呢?
或许我们会想,若大家都对我评价好,那我结的善缘多广啊,会有更多人愿意帮我的忙,拥护我。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错觉:名声是有必要追求的。但仔细想来,并非如此。我们广结善缘,乃至得到他人的帮助,靠的是自己对别人的付出,是善业,而不是以恭维讨好的烦恼心去拉关系。“好名声”本身没有错,但它是我们为别人付出的副产品,而不是真正要追求的。
即便别人赞叹自己,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满足自己六根的感受罢了,没有任何实质的结果。如果听到赞叹的当下,自己起的是贪名的烦恼心,又怎能带来好的果报呢?
所以,真正实在的是内心的佛法。有智慧就能够把握自己的生命,有利他心就能甘愿勤恳老实地天天工作,为众生付出,造善业。其他的,都是过眼烟云。
“为善不欲人知”,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常说师父很忙很累,其实师父很洒脱自在。只要是对众生有益的、契合因缘的事情,师父就去做,至于别人怎么看,从来不在乎。
作为师父的弟子,要想了解师父到底为我们付出了什么,若非特别用心,根本察觉不出来。其实龙泉寺的每一个角落,师父几乎都去过好多遍;每一处的建筑设计、布局,师父都亲自指点规划;每一项事业的进展,师父都密切关心,适时指导。虽然做了这么多,但师父从不声张,丝毫也感觉不出师父有任何要讲给大家的意思,问也问不出来。
培养人才,更是如此。弟子们得到师父的帮助,更多是讲堂里的讲法。但师父要帮助一个人,还要促成他成长的因缘,排除他前进的障碍。有些事情,跟此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师父为弟子做了,也从来不提。
有德之人,常常乐做“无名”善行。在龙泉寺建设初期,贤佳法师常一个人默默地扫地、擦地、整理垃圾,做很多这样的事情。照法师自己的话来说是:“想到是承事僧众,所以做起来既卖力,又欢喜。”
几年过去,法师这样纯善的等流依然。在寺里迎接朴老逝世十周年的活动前夕,我们在见行堂准备工作,只见贤佳法师一个人在见行堂门旁,两栋建筑相夹的小空地里认真收拾场地。法师干的轻松、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令人不禁想要随学,自己心中也被这份纯净深深打动。
小乘佛法视“名利”如粪土,厌患至极。但大乘佛法对名利的态度,是在发心上去着力,是在对终极信仰的追求中去超越的。我们有时学的既不像小乘,也不像大乘,以“不求名利”为借口,甘于平庸。遇事躲在人后,没有主见,不敢担当,畏畏缩缩,拖拖拉拉,还觉得自己很修行,不贪名,其实是懒惰、没出息。
若真要出名,就要出“大名”,像太虚大师那样名声普闻。至今听闻大师的名字,犹若闪烁着人间佛教的智慧,展现出独领风骚的广大胸怀。这样的名声,本身就可以度化众生,但更需要佛法上面真正的成就。否则一时出点小名气,自己就晕头转向,不知所以,更是可怜。
所以,想要做到“为善不欲人知”,并不是非要模仿别人去扫厕所,而是要培养对终极信仰的坚定,对自己所走修行路的笃定。若能如此,无论一生是默默无闻,还是名垂青史,都是因缘所现,并不是我们要刻意去追求的。唯一要用尽生命去努力的,就是对每一个当下心念的高度观照,对每一个造作的自我担当。
为善不欲人知,心内用功,莫向外求。
常随佛学微信公众号: fjdh66
用佛法智慧提升生活品质。陪伴您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关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