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寿命长短的不是饮食运动,竟然是这...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让人的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以使人体的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目标”能激发生命活力
个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长范绪箕教授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他至今仍然每天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英国的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死或是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再则,医学早就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的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果有目标呢?
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科学家还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再则,『目标』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战胜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他的病突然好了,因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动机、新的目标,即他得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
还有,目标实现了,会让人非常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们之所以长寿,有个原因就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了身心的巨大愉悦。
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是切实可行的,否则会起副作用。再则,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个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暂的享受财富积累带来的快乐后,身体每况愈下,深刻反省后,他决定把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并想方设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这让他心情格外轻松,同时,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也日渐好转了。
个案: 107 岁离世的邵逸夫,乐于助人是他高寿的一个原因。多年来他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为何会如此?
美国有位医学研究员想了解这个问题,他做了个研究:将 106 名未满20岁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
10个星期后,义工组的学生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
助人,为何会产生医疗作用?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付出友善”会“收获友善”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的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为何个案的抑郁症会好了?
因为,“付出友善”,哪怕是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就会增加,这种抗体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美国有一位生命伦理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回声』的本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