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妙法莲华经》的前世今生
《妙法莲华经》又称《法华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大乘经典之一,被誉为“众经之首、经中之王”,是“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对佛教,尤其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影响,极其深远。
《法华经》传入之初,就受到了众多僧俗弟子的欢迎,随着各种译本的出现,形成了自魏晋到隋唐,长达数百年各宗派竞学法华的热潮。也惟其如此,《法华经》也成为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宗经。
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宗舜法师、浙江温州达照法师、浙江普陀山礼贤法师、浙江普陀山净旻法师、浙江月悟法师、上海中观法师等。包括末学,虽德薄慧浅,但也一直在讲《法华》。可以说:通过传讲《法华经》,复兴大乘的契机,在汉地已然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近有藏地大德堪布索达吉,依藏文版《妙法莲华经》,对照《添品妙法莲华经》序目,将罗什本《妙法莲华经》重新校勘成本,并依之讲演。
堪布讲演《法华》,这是极其欢喜的大事业,十分随喜赞叹!且《法华》并非一宗之经,历史上除了天台,其余各宗,都分别有其各自对于《法华》的阐述,如三论宗吉藏大师作《法华义疏》、法相宗窥基大师作《法华玄赞》等。但末学有幸拜读了堪布勘定版的《法华经》及文字版的讲经记录稿后,甚为惶恐。本来按照堪布的影响及大悲心,作为佛教的末学晚辈,问难耆德有如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但《法华》经法本问题,事关源流及四众慧命,不可不慎。
事实上,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与索堪布之间的隔空问答,已有一轮,尤其是昨晚微信发出后,通过各种渠道留言甚多,不外几种观点:
1、堪布大慈悲,影响遍及海内外,你算个啥?有什么资格提问?
2、攻击弘扬《法华》的大德,是没啥好结果的;
3、你自己没本事讲《法华》,讲了也没人听,这是嫉妒堪布讲,属于典型的搅屎棍心态啊!
4、堪布在回答你们时说了:“辩论可以,但有些观点会暴露自己智慧不足。”这句话就已经告诉你了,好好自己想想,别再不自量力。
如是种种,我个人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堪布的影响力在那儿,作为弟子们,护师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不瞒诸位说,在这件事情之前,我也算半个索粉!即使是这样,我对堪布,仍然是十分敬重的。
因此,我也有必要再次重申我的观点:
1、自始自终,我并非攻击或者阻止堪布讲《法华》,这部经不是哪一个人的,是可以摄受一切众生的万善同归之成佛之经,谁都可以讲。以堪布这样大的影响力,肯讲《法华》,我等欢喜还来不及,但重新勘定法本,并依之讲演、倡印、流通,事关佛法命脉,我有责任提出问题;
2、至于堪布网络课程中提出“复兴大乘八宗”的说法,别说八宗了,堪布就算要统一汉藏南,我也没意见。这是每个人的愿力,历代祖师做不到的事情,不等于堪布不能。但既然公开讲法,别人提问题总是可以的吧?且提出问题,堪布如正面有公开合理的回应,不但对《法华》流布有利,还能促进宗派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3、既然堪布重申是依照鸠摩罗什本《法华》,那就请依照罗什译本,现在汉传流通的罗什7卷28品本,已经汉传祖师大德公认并历代传播,是成型的版本;如果堪布认为罗什大师本不完善,而依照藏本讲,那就请按照古时候译经的规则,组织佛学院的大德们,一起藏本汉译。当然,藏本的源流、译者等,也得清楚,鸠摩罗什并没有直接译过藏文法本,我相信,以堪布所在佛学院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汉本传到藏地,现在再译成汉本,也没问题,还可以对照起来看;如果堪布觉得《添品法华》比罗什本更合理,事实上历史上这样认为的祖师也有,那就用《添品》;既非罗什原版,又不属于藏本,又不是《添品》,而是以罗什版为基础,各家对照,最后勘定删增,重列品序,流通出一个冠名鸠摩罗什的法本,堪布还为之亲自作序说明,末学智慧有限,就在这里,只能理解这是会集本!且这一法本中,汉字简繁转换、标点符号等,都不算严谨。难道并非堪布本意,也是临时工出品?
4、堪布在讲《法华》之初,就说过,按照藏本将《嘱累品》放为最后一品。唐初窥基大师也这样认为的,但天台宗荆溪大师,也据此在《法华文句记》中,提出“八不可十相违”来论证罗什本《嘱累品》放中间的合理性。堪布第一讲时就说,通过学习《法华》来带动大家弘天台,但法本却不按天台祖师所勘定的,请问天台法脉传承在哪里?(《嘱累品》问题,我将另文详述)
5、目前我仅且就版本问题,将相关事实罗列出来,以供参考。
一、《法华》初传汉地有哪几种译本?
《法华经》的汉译本,根据先后,原为六家:
1、《法华三昧经》, 吴 支疆良接译
2、《萨芸芬陀利经》, 西晋 竺法护译
3、《正法华经》, 西晋 竺法护译
4、《方等法华经》, 东晋 支道根译
5、《妙法莲华经》, 姚秦 鸠摩罗什译
6、《添品妙法莲华经》隋 阇那崛多、笈多 共译
以上六本的记载,出自《开元释教录》,但保存下来的,止有其中的三本: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遝,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叙历,故所非述。” ——唐 道宣《法华经.弘传序》
这段文字,出自于唐代的道宣律师,详细说明了汉译三本
以及最终大家一致认可罗什本《法华》的情况。其中,“三经重遝,文旨互陈”虽仅有八个字,但却概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有关《法华经》几百年的传译和比较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古时候译经,不像我们今人想的那么简单,一个译场,通常由主译的大德、助译的大德和证译的大德们,共同组成,不是哪一个人随便自己查查资料,就可以完成译经的。而且,译出来的法本,还要经历社会各界(包含同时代和后世的高僧及帝王士大夫)的广泛讨论。可以说,罗什大师译本能被大家认可和流布,是真正的通过法义、时间和事实全方位检验了的,非自说自话,也非一人之力。
二、汉译三本之间,同异在哪里呢?
那么三本之间,同异大约有哪些呢?笔者自己未学过文献学,也从未详细考据,但所幸目前这方面做研究的人不少,研究成果也很可观,如:方广锠先生曾作《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史桂玲先生曾作《关于梵文写本<法华经>》、业露华先生曾作《关于<法华经>的几个问题》......这还不包括近年来日本佛教、韩国佛教的一些研究成果。
三本之中,竺法护的《正法华经》与罗什本的《妙法莲华经》出入最大,根据方先生的研究,具体表现为:
1、《正法华经》之《药草喻品》第五有两组长行与重颂组成。而《妙法华经》 之同品只有前一组长行与重颂,缺失后一组。见《大正藏》,第九卷,第85页上19 行至第86页中17行。
2、《正法华经》之《授五百弟子决品》首部有一段长行与一段重颂,内容为 导师带人入海采宝。可见《大正藏》,第九卷,第94页下第11行至第95页中第28 行。但《妙法华经》相应之《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无此内容。
3、《正法华经》之《药王如来品》第十由三组长行与重颂组成,但《妙法华 经》相应之《法师品》只有后两组,缺失前一组。参见《大正藏》,第9卷,第99 页上第25行至第100页中第13行。
4、《正法华经》在《七宝塔品》第十一中有佛陀论提婆达多的内容,参见《大 正藏》,第9卷,第105页上第27行至第106页上第25行。而《妙法华经》相应 之《见宝塔品》中则无此内容。
5、《正法华经》把《嘱累品》作为第二十七品,置于全经之最后;而《妙法 华经》则把《嘱累品》作为第二十二品,置于经文中间。
《正法华》已先译出,《妙法莲华经》后译出,但《妙法莲华经》比《正法华》缺漏之处甚多,却反而得到大家的认可。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两者所依梵本不同。“考验二译,定非一本。护似多罗之叶,什似龟兹之文。余检经藏,备见两本。多罗则与《正法》符会;龟兹则共《妙法》允同。”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也就是说,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区别,主要是源于两者所依的梵本不同,《正法华》所依是梵文贝叶经,也就是“多罗之叶”;而龟兹之文,指的是《妙法莲华经》所依的梵本从龟兹传来。现代人根据研究,分布各地梵汉版本有40余种,梵本不同,译本不同,这也可以理解;
2、罗什的译经风格。据说《正法华》译出后,虽然学习的人多,但总的感觉是:
“译者昧其虚津、灵关莫之或启、谈者乖其准格、幽踪罕得而履。” ——僧睿《妙法莲华经后序》
也就是说,由于翻译的文辞幽涩,导致讲的人也没法把握重点,听的人更加不知所云了。将军姚嵩,读《正法华》时,“每寻其文,深识译者之失”,所以他启请鸠摩罗什大师重译并宣讲《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大师译经,不仅严谨,且开创了从直译改意译的先河。他为使佛经真义得到广泛流传,他运用了达意译法,使诵习佛经者能易于理解接受,但由此带来的,就是原经字句的损失。比如,竺法护本《正法华》有:“大众团团坐,努目看世尊”,罗什则译为:“瞻仰世尊,目不暂舍”。这样一来,虽然字句有删减,可文辞优美,义理通达。所以时人谓之:
“其新文异旧者,义皆圆通,众心惬伏,莫不称赞” ——梁.慧皎《高僧传》
正因为依照的梵本不同,又因为罗什大师更注重意译的译经风格,再加上法本传播过程中的诸多疑惑,(例如有人认为现行7卷28品罗什本中,《提婆达多品》及《普门品》的重颂是后人所加,但罗什弟子僧睿在《妙法莲华经后序》中,明确说罗什本有28品。)所以经文有缺漏的问题,大家开始重视了。隋仁寿元年,阇那崛多与笈多两位法师,根据印度的梵文版本,在鸠摩罗什译本《妙法莲华经》的基础上,重新校定,并译出罗什本没有的部分,加以补足,借用方先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1、从梵文本《药草喻品》中译出罗什本所缺的内容,补足之。
2、把已经单独立品的有关提婆达多的内容,仍然按照梵文本的结构方式归入 《见宝塔品》中。
3、按照梵文本的次序,把《陀罗尼品》改为第21品,放入《如来神力品》 之后。
4、把《嘱累品》改为第27品,按照梵文本的次序,放到全经的结尾。
这一法本谓之:《添品妙法莲华经》,一般简称为《添品法华经》,但实际只有7卷27品。方广锠先生认为,虽然现在大家都称《添品妙法莲华经》是崛多、笈多两人完成的,但实际还应该加上那位不知名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序》的作者,疑或为彦琮。
《添品法华经》与《妙法莲华经》相比,除了结构有所变动以外,略微增加了一些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由此可见,《添品法华》就是《妙法莲华经》的修订版,如果要加译者,笔者以为,从这里,也应该加上鸠摩罗什大师的名字才是。
这也就意味着,堪布等大德,很可能在1500年后,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事情,堪布在他依讲的《妙法莲华经》序中提到的几个变化,可以对照看《添品》一下。罗什大师本如果存在问题,在隋代,已经有祖师根据梵本,补足校定过了!莫非堪布也跟汉地祖师一样,对崛多、笈多二位译师的《添品法华》并不认可?那如果认可罗什版,为何又要按照藏本和《添品》、《正法华》重校呢?
另:堪布的藏本,不知从何处传入,是罗什本传入,还是梵本直接传入,还希望借此机会求教一二。
不过,历史有时候就是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起来,《添品法华》比罗什版《妙法莲华经》更完善、更合理,可流布最广,最受汉地历代祖师大德认可的,却恰恰是鸠摩罗什的法本,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末学一个出家人身份,说因为罗什本的更符合圣言量,恐怕并不符合学者治学的严谨态度,所以姑且不论,留待其他法师或学者研究吧。
末学衷心期望,借这次向堪布请教法本的机会,促成大家重新认识《妙法莲华经》,真正起到复兴大乘、振兴天台的作用,岂不美哉?
备注:此文章不代表佛教导航观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