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医方明修真不废俗法物二药实相示范课
世出世医方明修真不废俗法物二药实相示范课
(五分之四贪嗔痴五分之一风痰冷大病示范课)
世出世医方明人学院依止混俗不忘真,修真不废俗以世出世医方明《世出世人学标准学基础普及教材》与《三张处方草稿》实证教案,预选出三体系、七师禅医学科、十二级别出徒标准缘起出处筛选出了命终为期常住四类学徒亦是预科世出世医方明老师。
永宁禅寺住持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管理委员会主任释延慧法师;妙果寺方丈、安福寺住持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规矩戒律委员会主任释达照法师;借住永宁禅寺常住藏经楼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委员会主任释新贤法师。三法师领众陈积勋等诸居士与永宁禅寺、五明堂、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经典与养生培训基地世出世命终为期的四类学徒,竭诚恭敬同步发下实相教育全过程誓愿是为了世出世四众与社会百姓未病预防、已病临床治疗、高危疑难大病、暴死病、烈性传染病、仁术救助、死亡前后卧床仁术救助及仁术救助后康复者将息调养及饬终追思荐亡等实相仁术救助全过程实相。让老百姓生死不花钱。使十方受苦众生远离诸病苦难。
永宁禅寺住持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管理委员会主任释延慧法师
(妙果寺方丈、安福寺住持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规矩戒律委员会主任释达照法师)
借住永宁禅寺常住藏经楼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委员会主任释新贤法师
《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一风为大患。二痰为大患。三冷为大患。然有三良药治。风患者酥为良药。及酥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饮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三大患有此三药治。如是比丘亦有三大患。一贪欲。二瞋恚。三愚痴。然有三良药治。一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二若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三若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思惟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有此三药治。
贪嗔痴是障正理事日用人财物不偏废正道的无上理障无明大病,五分之四必用戒定慧三无上正法法药训治彻底扶正祛邪,贪嗔痴所致的地水火风空四大病,四百四病,五分之一致身劳损的风、痰、冷病苦用酥、蜜、油等百姓日用、习用、常用药食在世出世医方明文化仁术指导下在斋堂厨房对未病预防、已病临床治疗、高危疑难大病、暴死病、烈性传染病、仁术救助、死亡前后卧床仁术救助及仁术救助后康复者将息调养及饬终追思荐亡等实相仁术救助全过程实相。让老百姓生死不花钱。使十方受苦众生远离诸病苦难,知病苦实相是无上大药恳切用方外方功德利益巨大。
酥、蜜、油等药食百姓日用及古籍记载如下,师父现在祁州识别真假药食基地除指导、炮制137种古方应环境用药食外,还将指导制作酥蜜油系列药食,酥谷丸、酥蔬丸、酥果丸三种,蜜谷丸、蜜蔬丸、蜜果丸七种,油谷丸、油蔬丸、油果丸十三种。
酥,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黄牛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水牛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山羊分布于全国各地。绵羊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具有养阴清热,益气血,止渴润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失音,吐血,消渴,便秘,肌肤失润。
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唐本草》又称《新修本草》记载是“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
《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本师释迦牟尼佛正苦正戒求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而致身劳损,天人供养九转乳麋用之。本师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
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曾对食用乳糜制品有开示: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
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
出山以来,浴于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麋。
何谓九转乳麋,盖先从千牛榖乳,以饮五百牛。次榖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次榖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榖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榖六十牛乳,以饮三十牛。次榖三十牛乳,以饮十五牛。次榖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
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佛成道之事也。
腊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后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故西域以乳麋为上供。佛在世,多以乳供佛者。及佛灭后,有一居士以纯乳煮粥,供养一大德。大德啜之而叹。居士问故,答曰,居士之粥,虽为美味。然不如佛世饮水。以我福薄,众生报劣,是以叹耳。佛福德厚,水胜乳味。众生福薄,乳不及水。
——《印光法师文钞》•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节选)
用酥的规矩戒律惜福增慧如下:
酥用于体力过劳失营之劳苦,今时百姓少数大病、久病用之即可。世人若真为正道修持规矩戒律,与本师正苦正戒求道日用生活相应或应环境大病虚损卧床者或饬终者可用或不浪费钱财市场购买,随缘食用亦可。
若阳气体魄强盛,生活富裕又不是高寒风冷少阳气之地,切勿食。若贪其味美,慕其功效,市场购买,又不知惜福,随意食用,食必得三高或肥胖等营养过剩的大病,其身劳损加重诸病苦难无量苦,禄尽人亡悔已迟的过患奇祸。余诸众尤真释子,更应审慎用,免遭奇灾横祸。蜜、油等食用亦依此规矩戒律次第实相示范。
若食用必深入藏地宗祖家传师承与藏医加工炮制酥的过程及食用功效等次第。酥之功效,炮制等次第历代记载余下:(蜜、油亦依此次第深入求学生产加工炮制实相全过程,及产地百姓日用内用外用方法)
酥(《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
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制法: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不断摇动,使油和乳分开后,取其油脂即成。
《臛仙神隐》云,造(酥)法,以乳入锅煮二、三沸,倾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锅内,即成酥油。一法以桶盛乳,以木安板,捣半日,焦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凡入药,以微火溶化,滤净用之良。
性味:①《别录》:"微寒。"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味甘,微寒,无毒。”“牦牛酥,甘,平,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牦牛酥,入肝、脾、肺、肾、大肠、小肠六经。”
酥能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
①《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
②《千金·食治》:“沙牛及白羊酥,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牦牛酥,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
③《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腕跌血瘀。”
④《日华子本草》:“牛酥,益心肺,止渴、嗽,润毛发,除肺痿、心热并吐血。”
⑤《纲目》:“挲牛、白羊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
⑥《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内服:溶化冲,0.5~1两;或入膏、丸。外用:涂摩。
禁忌:①《本经逢原》:“脾胃虚滑者禁用。”②《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附方:①治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焙干,炒令黄黑色),酥一鸡子许,大枣七枚。上三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日二。(孟诜《必效方》)。②治气嗽: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酥三合,白蜜三合。以水三升,研滤杏仁,纳铜铛中,煎可减半,纳酥、蜜,煎二十沸,纳贝母末四分,紫菀末三分,甘草(炙)末一分,更煎搅如稀糖,一服一匙,日三、夜一服,以咳嗽止为度。忌蒜、猪肉,(《延年方》杏仁煎)③治蜂螫:酥涂之。(《圣惠方》)④治恶虫咬:酥和盐涂之。(《圣惠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会编》“酥、酪、醍醐,大抵性皆润滑,宜于血热枯燥之人,其功亦不甚相远也。”②《本草经疏》:“凡一切药用酥炙者,取其淘燥,兼能益精髓,补血脉,又有渗入骨肉使骨易糜之功。”
牛酥饮的别名:牛酥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九、牛酥散(《普济方》卷三五六)
组成:牛酥半两,冬葵子(净淘,微炒)1合,滑石3分。
功用:数日不产,胎上冲心欲死。
牛酥饮的用法用量:每服半盏。1-2服如未下,更服之。
炮制:上3味,以2味为末,和牛酥置生绢袋内盛之,用酒1升,煎至7合,去药袋子,令温。
茯苓酥
白茯苓1440g,蜂蜜2400ML,白酒3000ML。
炮制:(1)、茯苓去皮薄切,曝干蒸之。(2)、以汤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当甜,乃曝干筛末,用酒、蜜相和,置大瓮中,搅之百遍,密封勿泄气,冬50天,夏25天,酥白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极甘美,作掌大块,空室中阴干,色赤如枣。饥时食1枚,酒送之,终日不饥。(僧人、居士、佛弟子用醋代酒,若醋浓度高可用白开水稀释,其它方剂遇酒用苦酒(醋)、油、蜂蜜皆可应环境因人而异替代)
茯苓酥功用健脾利湿、宁心安神、脾虚、湿盛、肥胖、腹泻、浮肿
粟酥粥缘起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九○
方组:粟米1升(淘净),酒1升,酥(无好酥,以熟油1两代之)、葱白1握(细切)。
用于:小便不通。
炮制:上用浆水5升,煮米为粥,候粥将熟,下酒、酥、葱,更煮取熟,令病人空腹恣意食之。腹痛无害,但行30-50步即通。
蒸牛蒡方缘起出粗《圣惠》卷九十六
方组:牛蒡嫩叶1斤(洗如法,秋冬用根,春夏用叶),好酥不拘多少。
功效:解丹石诸毒。用于风热
炮制:以酥炸牛蒡叶熟,更洗去苦味,重以酥及五味焦炒。食之,兼堪下饭。
方组:肥皂荚2挺(去黑皮),好酥1两。
炮制:上取皂荚,于慢火上炙,以酥细细涂之,仍数数翻覆,以酥尽为度,炙令焦黄,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药食用于咳嗽喘急,喉中呀呷作声。
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造草酥缘起出处:《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千金翼》卷十二
方组:杏仁1斗(去皮尖两仁者,以水1斗研,绞取汁),粗肥地黄10斤(熟捣,绞取汁1斗),麻子1斗(末之,以水1斗研,绞取汁)。
此药食延年强身。
炮制:上3味汁凡3斗,著曲1斤,米3斗,酿如常酒味是正熟,出以瓮盛之,即酥凝在上。
每服取热酒和之,令酥消尽。
酥粥《圣济总录》卷一九○
方组:真酥1两,滑石3两(捣如麻子粒大),白茯苓2两(捣如麻子粒大),葱白3-7茎(去须叶,细切),生姜1两(湿纸裹,灰火煨,细切)。
此药食用于小便淋痛。
炮制:上先以水4升,煮后4味至2升,以生绢滤去滓,取清;更入浆水1升,添入粟米3合(净淘)煮作粥,候粥将熟,方入酥搅匀取熟。空心任意食之。
真酥粥《圣济总录》卷一九○
方组:真酥1两,粟米(净淘)3合,淡浆水3升。
此药食用于热淋,小便不通。
炮制:以浆水煮米作粥,候粥将熟,下酥,更煮取熟。适寒温,空腹恣意食之。
蜂蜜
蜂蜜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又称:“岩蜜”“石蜜”“石饴”“ 蜂糖”。《 本草纲目》:“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辟,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匿,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药性论》:君。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浆,顿服一碗止,又生姜汁,蜜各一合,水和顿服之。
《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虽无毒,多食亦生诸风。
《本草衍义补遗》:甘,喜入脾。其多食害必生于脾。而西北人得之有益,东南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亦气之厚薄不同耳。虽然,东南地下多湿,宜乎其得之为害也。西北地高多燥,宜乎其得之为益也。《本草》云石蜜除众病,和百药。
《本草纲目》:蜂采无毒之花,酿之大便而成蜜,所谓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止痛;和可致中,故能涸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和营卫润肝脏,通三焦,调脾胃。蜂蜜生凉熟温,不冷不澡,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湿热虫匿,小儿尤当戒之。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微温。无毒。益气补中,润燥解毒。养脾胃,却痫 ,止肠癖,除口疮,心腹卒痛即驱,五脏不足俱补。补阴丸用,取甘缓难化,可达下焦;点眼膏搀,因百花酿成,能生神气。蜜导通大便久闭,蜜浆解虚热骤生。食多亦生诸风,七月忌食生蜜。
《本草乘雅》:其房如脾,谓之蜜脾。俨如胃,形受盛水谷,酝酿以成精血也。甘平色黄,当判入脾,故补中而益中气。盖万物莫不资始于脾,故主诸不足耳。设土大顽颓,则木无所倚,遂成惊骇痫痉。蜂蜜敦土化用,厚德载物,则上逆下陷之气,旋归于本位矣。安五藏者,安五藏之形。有形归土,脾所司耳。心腹居中,为邪所薄,则右宫不安,安中所以逐邪。未有中不安,而能剪除外侮者。和百药解毒者,以甘性能缓,则无躁暴骠悍之峻。脾藏志,故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总属脾土事耳。
《本经逢原》:蜂采无毒之花,酝酿而成。生则性凉清热,故能治心腹之邪气;熟则性温补中,安五脏诸不足。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以去急,故能主心腹肌肉疮疡之痛。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用蜜煎导法,取其能通结燥而不伤肠胃也。凡滋补药,俱用炼白蜜丸,取其和脾润肺也。
赤蜜味酸,食之令人心烦,惟降火药用之。白蜜虽补脾肺,然性凉润,脾胃不实,肾气虚滑,及湿热痰滞,胸痞不宽者,咸须忌之。故琼玉膏用糖霜,枳术丸用荷叶裹饭,左金丸用米饮,牛黄丸用蒸饼,黑锡丹用酒曲,磁朱丸用神曲,虎潜丸用酒,香连丸用醋,茸珠丹用红枣,滚痰丸用水泛,各有所宜。今人修制丸剂,概用蜂蜜,殊失先哲用方之义。
《本草崇原》:草木百卉,五色咸具,有五行之正色,复有五行之间色,而花心只有黄白二色,故蜜色有黄白也。春夏秋集采群芳,冬月退藏于密,得四时生长收藏之气,吸百卉五色之精。主治心腹邪气者,甘味属土,滋养阳明中土,则上下心腹之正气自和,而邪气可治也。诸惊痫痓,乃心主神气内虚,蜂蜜花心酿成,能和心主之神,而诸惊痫 可治也。安五脏诸不足者,花具五行,故安五脏之不足。益气补中者,气属肺金,中属胃土,蜂采黄白金土之花心,故益气补中也。止痛解毒者,言蜂蜜解毒,故能止痛也。除众病,和百药者,言百药用蜂蜜和丸,以蜂蜜能除众病也,久服强志,金生水也。
《本草求真》:[批]蜂白蜜和胃润肺通结;赤蜜性惊降火;蜂房清热软坚散结,解肠胃毒。蜜专入脾、肺、兼入肠、胃。本花木精英,春生露气嘘得酿而成。生则性凉清热,熟则性温补中,为至纯至粹之味。凡人五脏不足,燥结不解,营卫不调,三焦失职,心腹急痛,肌肉疮疡,咳嗽热痢,眼目眩花,形色枯槁,无不借其润色以投。如仲景治阳明燥结,大便不解,用蜜煎导,乘热纳入谷道。取其能通结燥而不伤脾胃也。滋补药俱用白蜜为丸,取其和胃润肺也。至于赤蜜食之使人心烦,以其味酸者,故惟降火药用之。白蜜虽补脾肺,然性凉质润,若脾气不实,肾气虚滑,及湿热痰滞,胸痞不宽者,咸须忌之。
《得配本草》:忌与生葱同食。(禁五荤与腥臭秽诸品)(释子必禁)。
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润燥生津。除心烦,通便闭,能缓燥急之火,并解者般之毒。
得姜汁,治初痢;和生地汁,治心腹刺痛;拌薤白,涂汤火伤;入牙皂,通便结。将蜜煎膏,入牙皂末少许,作锭塞粪门,便自下。
《本草经解》:蜂蜜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心腹,太阴行经之地也,气味甘平,故主邪气。
诸惊痫痉,肝热而气逆也,惊者平之,痫痉者缓之也。甘为土化,土为万物之母,五脏诸不足,补之以甘也。
蜜乃采白花酿成,而地至甘之正味,所以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也。
《神农本草经读》:蜂蜜气平,秉金气而入肺;味甘无毒,得土味而入脾。
心腹者,自心下以及大小腹与肠肋而言也;邪气者,六淫之气,自外来。七情之气,自内起,非固有之气,即为邪气也,其主之者,甘平之用也。
诸惊痫痉者,厥阴风木之为病也,其主之者,养胃和中,所谓“厥阴不治,取之阳明”是也。
脾为五脏之本,脾得补而安,则五脏之安,而无不足之患也。
真气者,行于天,而充天谷也,甘味益脾,所以益气而补中也。
止痛者,味甘能缓诸急;解毒者,气平能胜诸邪也。
诸花之精华,按取不遗,所以能除众病;诸花之气味,酝酿合一,所以能和百药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石蜜,野蜂于崖间石隙中采花所作也,疑古时未有养蜂之法,则以崖蜜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今人养蜂收蜜,其法最良,功同石蜜也。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养胃和中。诸惊痫痓,定心平肝。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百花之精,脏腑经络皆受益也。止痛,甘能缓痛。解毒,香能辟秽恶之毒。除众病,诸花之性俱全。和百药。诸花之性俱化。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精神充足故也。
蜜者,采百花之精华而成者也。天地春和之气,皆发于草木,草木之和气,皆发于花。花之精英,酿而为蜜,和合众性则不偏,委去糟粕则不滞。甘以养中,香以理气,真养生之上品也。但其性极和平,于治疾则无速效耳。
凡天地之生气,皆正气也。天地之死气,皆邪气也。正则和平,邪则有毒。毒者,败正伤生之谓。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气之所聚,生气旺,则死气不能犯,此解毒之义也。
《本草新编》:味甘,气平、微温,无毒。益气温中,润燥解毒,养脾胃,却痫痉,止肠癖,除口疮、心腹猝痛,补五脏不足,通大便久闭。此采百药而酿成,自然补益。但可丸药中用之,入汤剂内,止润大肠也。
或问蜜有黄、白之分,其功用同乎?曰:世人以白蜜为上。不知采黄花则蜜黄,采白花则蜜白。黄胜于白,而世人未知也。盖花黄者得中州之气,花白者得西方之气耳。
《本草分经》:甘滑。生性凉,清热;熟性温,补中润燥,解毒,调营卫,通三焦,安五脏,通便秘,止诸痛,和百药,与甘草同功。滑肠,同葱食害人,食蜜饱后食葱令人暴亡。
《本草思辨录》:蜂蜜,生性凉能清热,熟性温能补中。甘而和故解毒。甘而滑故润燥。甘缓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诸痛。甘润可以泄泽养正,故通三焦除众病和百药。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出自《名医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本草拾遗》:主牙齿疳疮,目肤赤障,杀虫。
《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
《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名医别录》: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陶弘景: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碱,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又木蜜呼为食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树空及人家养作之者亦白,而浓厚味美。《本草拾遗》:按寻常蜜亦有木中作者,亦有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士中,南方地湿,多在木中,各随土地所有而生,其蜜一也。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苦,主目热,
【别名】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沙蜜、蜂糖。
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渭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功用: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肺; 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冲调,15~30g;或入 丸剂、 膏剂。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附方:
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挑,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九,日三服。禁一切 杂食。 《千金方》
治阳阴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鞭。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庭即止。《金固要瞅·甘草粉蜜汤》
治疗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疗出,后以热醋汤洗去。 《济急仙方》
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肘后方》
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疯痂欲落不落者: 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预自落,且无疤瘢,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治热油侥痛:白蜜涂之。《梅师集验方》
治黯: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
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咳嗽:早晨、中午、晚上均用温开水冲服,3天可见效。
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为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
产后口渴。用炼蜜不限量,熟水调服即止。
隐疹作痒。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调服。
五色丹毒。用蜂蜜调干姜末敷涂。
龟头生疮。用蜂蜜煎甘草涂搽。
热油烫烧。用蜂蜜涂搽。
疔肿恶毒。用生蜜与隔年葱研成膏。把疔刺破涂上,半小时后,以热醋洗去
大风癞疮。用生姜二斤,捣取汁,拌入蜂蜜一斤中,微火煎浓,收存。每日清晨服枣大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在次,忌生冷醋滑等物。
脸上斑点。用蜂蜜调茯苓末敷搽。
目生珠管。用生蜜涂目。仰卧半日再洗去。每天一次。
古籍记载:
《金匮要略》:“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
《本草新编》:“蜜有黄、白之分,其功用同乎?曰∶世人以 白蜜为上。不知采黄花则蜜黄,采白花则蜜白。黄 胜于白,而世人未知也。”
不同功效:
丹参蜜:凉血消肿、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清心除烦。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养颜美容。
葵花蜂蜜:扩张血管、软化血管、降血压血脂胆固醇。
冬蜜:调理肠胃,养气润肺。
桂花蜜:消肿止血,润喉通肠。
龙眼蜜:补脑益智,增强记忆。
柑桔蜜:生津止渴,润肺开胃。
荆条蜜:益气补血,散寒清目。
山花蜜:养肝,治便秘。
桉树蜜:抗菌消毒,预防 流行性感冒,治疗喉咙发炎。
洋槐蜜:清热解毒,养颜补气。
枣花蜜:补血安神,健脾养胃。
益母草蜜:调经美白,日常保健。
椴树蜜:清热利尿,养肝明目。
按功效分:
美容养颜的:雪脂莲蜜(苕子蜜)、野玫瑰蜜、益母草蜜、洋槐蜜
去火的:黄连蜜、枇杷蜜、荆花蜜、紫云英蜜
对肺有好处的:枸杞蜜、柑橘蜜、枇杷蜜
对胃有好处的:桂花蜜、五味子蜜、枣花蜜、柑橘蜜、芝麻蜜
对失眠有好处的:龙眼蜜、五味子蜜、枣花蜜,最好是蜂王浆(不可残害生命物我同胞,可用枣树蜜或是加生熟枣仁)
《神农本草经》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等都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外用还可以治疗烫伤、滋润皮肤和防治冻伤。
保质期:蜂蜜由于浓度极高,渗透压大,进入其中的细胞会严重脱水死亡,所以蜂蜜不会变质,无需添加防腐剂。191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发现了一坛蜂蜜,经鉴定这坛蜂蜜已历时3300多年,但一点也没有变质,至今还能食用。可见,真正成熟的蜂蜜久置后完全能食用。
蜂蜜能改进血液的成分,推进心脑和血管功用,因而常常服用对于心血管患者很有好处。
蜂蜜对肝脏有维护效果,能推进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食用蜂蜜能迅速弥补膂力,消除疲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蜂蜜还有灭菌的效果,常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影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灭菌消毒的效果。
蜂蜜能医治中度的肌肤损伤,特别是烫伤。
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内),能够加快进入梦乡速度
蜂蜜还能够润肠通便(只要是天然老练的真实蜂蜜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注意:酒精过敏的人慎用!
现代科学认为:蜂蜜可护肤美容,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处理伤口时,将蜂蜜涂于患处,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促进消化,蜜依阴阳增减通利气血促进消化蜂蜜加减提高正气。
研究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常服用蜂蜜,也有辅助作用;可提高免疫力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血管,蜂蜜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营养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肌功能,对血压有调节作用。患心脏病者,每天服用50~140克蜂蜜,1~2个月内病情可以改善。高血压者,每天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也有益健康。动脉硬化症者常吃蜂蜜,有保护血管和降血压的作用;国外常用蜂蜜治疗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4匙鲜柠檬汁,每天服用3~4杯。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蜂蜜适宜肺燥咳嗽、干咳无痰之人食用;适宜肠燥便秘,尤其适宜老年人、体弱者、病后、产妇便秘时食用;适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食用;适宜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肝脏病人食用;适宜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食用;适宜神经衰弱、失眠患者以及肥胖者食用。
油类
《天工开物》记:“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莱菔子(莱菔即萝卜)、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汉书》所说,芝麻乃张骞从西域带回的种子,所以芝麻初名“胡麻”。《齐民要术》记有“白胡麻”、“八棱胡麻”两种品种,注明“白者油多”。陶弘景《本草》:“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灯耳。”芝麻油在唐宋成为极普遍的烹任用素油。唐孟〔言先音:sheng〕《食疗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
宋·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认为诸油之中,“胡麻为上”。庄季裕记,当时河东食大麻油,陕西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油。另外还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乌桕籽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
《天工开物》说,用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莱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芸台子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苋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黄豆得九斤。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才始记花生油:“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用者最广。宋元间,与棉花、蕃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呼棉花曰‘吉贝’,呼红薯日‘地瓜’。落花生日‘地豆’……落花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落花生油。”檀萃所记之时乃清乾隆年间。
清·嘉庆《调疾饮食辨》《油》篇中,却只记植物油四种: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台油(菜子油)、吉贝油(棉花子油),并无花生油。李调元《粤东笔记》《油》篇记,“榄仁油(橄榄油)、菜油、吉贝仁油、火麻子油皆可食。然率以茶子油白者为美,曰‘白茶油’。黑色炒焦以为小磨香油名曰‘秧油’”。
《调鼎集》亦有《油论》:“菜油取其浓,麻油取其香,做菜须兼用之。麻油坛埋地窨数日,拔去油气始可用。又,麻油熬尽水气,即无烟,还冷可用。又,小磨将芝麻炒焦磨,油故香,大车麻油则不及也。豆油、菜油入水煮过,名曰‘熟油’,以之做菜,不损脾胃,能埋地窨过更妙。”
世出世医方明药食不分现日用斋堂厨房预急、救急所用十三种油:
麻油:麻油甘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补益肝肾。麻油性冷,善解诸毒,百病能治,功难悉述。
麻油,是芝麻油,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亦称胡麻、油麻、巨胜、脂麻、香油等。也有部分地区的麻油定义为炸或者浸过花椒的芝麻油。
《神农本草经》芝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
《抱朴子》:耐风湿,补衰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中华传统医学认为芝麻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通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高血压、高血脂、咳嗽、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
临床还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
《中国药典》记载:功能主治: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敷用,如烫伤、烧伤、疮等,用麻油和(拌)药(粉状),敷在患处,不干不裂,好的快。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7~68ml。
现代科学认为:
1)延缓衰老:纯麻油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衰老的功能。
2)保护血管:纯麻油含有非常丰富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 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
3)润肠通便:习惯性便秘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纯麻油,能润肠通便。
4)减轻烟酒毒害:有抽烟习惯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纯麻油,可以减轻烟对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肺部烟斑的形成,同时对尼古丁的吸收也有相对的抑制作用。饮酒之前喝点纯麻油,则对口腔、食道、胃贲门和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保护嗓子:常喝纯麻油能增强声带弹性,使声门张合灵活有力,对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6)治疗鼻炎: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于鼻腔患处,有很好的效果
芝麻尊称为“油料作物皇后”,把芝麻油尊称为“植物油脂国王”。
花生油:花生油平,黄疸肝病,润燥滑肠,食少乏力。
①《本经逢原》:"长生果,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者宜之。或云与黄瓜相反,予曾二者并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
②《本草求真》:"花生,按书言此香可舒脾,辛可润肺,诚佳品也,然云炒食无害,论亦未周。盖此气味虽纯,既不等于胡桃肉之热,复不类乌芋、菱角之凉,食则清香可爱,适口助茗,最为得宜。第此体润质滑,施于体燥坚实则可,施于体寒湿滞,中气不运,恣啖不休,保无害脾滑肠之弊乎仍当从其体气以为辨别,则得之矣。"
《本草求真》:"入脾、肺。"润肺,和胃。治燥咳,反胃,脚气,乳妇奶少。
①《滇南本草》:"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治一切腹内冷积肚疼。"
②《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
③《本草备要》:"补脾润肺。"
④《医林纂要》:"和脾,醒酒,托痘毒。"
⑤《药性考》:"生研用下痰,炒熟用开胃醒脾,滑肠,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
⑥《纲目拾遗》:"多食治反胃。"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脚气及妇人乳汁缺乏。"
【用法用量】内服:生研冲汤或煎服。
【注意】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
现代科学认为:止血作用用于缓解血友病患者出血症状。菌痢、肠梗阻、肝炎、结膜炎等疾病效果明显,含抗衰老成分,有延缓脑功能衰老的作用。花生油还具有健脾润肺,解积食、驱脏虫的功效。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中老年人食用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棉籽油热,消疮除癣,恶疮湿疹,金疮出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棉籽【性味归经】辛,热。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用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汁缺乏,胃痛,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3~5钱。
葵花籽油,内服外敷,痈疖脓肿,血脂能收。
现代科学认为:
1、葵花籽含脂肪可达50%左右,其中主要为不饱和脂肪,而且不含胆固醇;亚油酸含量可达70%,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益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2、丰富的铁、锌、钾,镁等微量元素,使葵花籽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它也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
3、每天吃一把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
4、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5、具有治疗失眠、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对癌症、高血压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预防功效。
6、除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叶酸、铁、钾、锌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葵花籽中有大量的食用纤维,每7克的葵花籽当中就含有1克,比苹果的食用纤维含量高得多。
7、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葵花籽中铁的含量是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所以也可预防贫血的发生。
8、葵花籽的蛋白质中含有精氨酸。精氨酸是制造精液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处在生育期的男人,每天食用葵花籽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① 美国生物学、医学的专家们,对葵花籽的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证实葵花子能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症及各种心因性疾病,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② 另外,葵花籽对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缺铁性贫血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采用低温榨油先进技术,将葵花籽加工成蛋白粉,可供食用。这种蛋白粉色泽白、口感好、营养高、易吸收。用这种蛋白粉可制成滋养面包、人造肉、香肠、罐头等保健食品。
③ 葵花籽和南瓜籽富含锌,人体缺锌会导致皮肤迅速生皱纹。因此,每天嚼食几粒葵花籽或南瓜籽,可使皮肤光洁,延缓皱纹的形成。同时维生素E能够防止细胞遭受自由基的损伤,具有柔嫩美白肌肤的作用。
在冬天,太阳的光照相对来说比较少,使人们的心情受到了影响,非常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经常进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将大有裨益,而葵花子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8。美国生物学证实葵花子能辅助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症等,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可见,经常吃点葵花子,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让心情充满阳光。
火麻油:火麻油平,三高宜服,孕妇慎用,多食有毒。
别名: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冬麻子
1、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2、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3、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秘要》)
4、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用法用量:10~15g。
炮制方法:1、火麻仁:除去杂质及果皮。2、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有香气。
火麻仁油食之有润肠胃、滋阴补虚、助消化、明目保肝、祛病益寿之功效,现代研究:对便秘、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杏仁油:苦杏油温,风寒喘嗽,润肠通便,多食有毒。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2.孙思邈: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3.《本草拾遗》: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
4.《养性要钞》: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烦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蓝青汁服之。
5.《本草图经》:杏核仁,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汉帝杏,今近都多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药,今以东来者为胜,仍用家园种者。山杏不堪入药。五月采,破核去双仁者。
6.《名医别录》:杏核仁,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生晋山川谷。
7.《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8.《名医别录》:主惊癎,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9.《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10.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11.《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12.《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13.李杲: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故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用桃仁、陈皮;所以俱用陈皮者,以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14《长沙药解》: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调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蚭,除刺,开耳聋,去目翳,平胬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皆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17.《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冯楚瞻论杏仁、栝萎,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
18.《药征》: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19.《本经疏证》: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
20.《本草便读》:凡仁皆降,故(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考杏仁之性似无辛味,似乎止有润降之功,而无解散立力,但风寒外束,肺气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气顺而表方得解,故麻黄汤用之,亦此意耳。桃仁、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经血分,一入肺经气分。至于解毒杀虫,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21.《本草新编》:杏仁,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小毒。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除胸中气逆喘促,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逐痹散结。
1)麻黄汤(《伤寒论》),用治外感风寒。
2)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感受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绻,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3)大青龙汤(《伤寒论》),用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火,壅遏于肺的喘咳证。
4)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用治风湿在表的风寒表湿证。
5)治疗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备急千金要方》)
炮制方法:
1.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2.炒杏仁:取净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杏仁油在国内外化妆品应用的很广泛,膏霜、奶蜜、香皂都用它做天然添加剂。它为产品增加了润肤和抗衰老效果,也为产品增加了温馨的芳香。
杏仁油可以软化修护指甲周围干皮非常好的保养品,洗完澡或是修剪完指甲时,用画圆的方式加以按摩滋润,可以强化指甲并防止干皮周围变硬!
适用于各种肤质。它能有效地减轻皮肤骚痒现象,消除红肿、干燥和发炎。可刺激内分泌系统的脑下垂腺、胸腺和肾上腺,促进细胞更新。
甜杏仁油能使肌肤恢复光滑柔细,如果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妊娠纹。由于甜杏仁油极为温和,因此连婴儿都可以使用,此外对于运动过度引起之肌肉疼痛,若以甜杏仁油按摩可加强细胞带氧功能,消除疲劳与碳酸累积,具有镇痛及减轻刺激的作用。
杏仁油护发:先把头发洗干净,擦干吹干后慢慢一层一层的上杏仁油,要等头发干了上。防皱纹:对眼角纹、细纹、鱼尾纹或者眼部细纹
豆油:豆油辛热,润燥解毒,肠道梗阻,扶助正气。
黄豆:
《食疗本草》:“益气润肌肤”。
《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瘀之真候。”
《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
经发酵加工后的种子(淡豆豉):苦、辛,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
豆油:
1、《食物考》:“肥滑调食,厚胃益气,润肠解结。”
2、《随息居饮食谱》:“润燥,解毒,杀虫。”
功效:润肠通便,驱虫解毒。
主治:肠虫梗阻,大便秘结,疥癣。
内服:炖温,15-30g。外用:适量,涂搽;或调他药敷。
现代研究:治疗肠梗阻。
菜籽油:菜籽油温,行气补血,消肿散结,诸火烫伤。
芸苔子: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行气祛瘀,消肿散结。用于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
1、《千金·食治》:“主梦中泄精。”
2、《安徽药材》:“治血痢,腰脚痿痹,瘭疽,乳痈,痔疮,汤火灼伤等。”
3、《四川中药志》:“能消虚胀,清肺,明目。治腹胀,大便,外用敷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
《食物本草》并谓菜油“敷头,令发长黑。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菜籽油始见载于《天工开物》:“凡油供馔食用者……芸苔子次之。”
传统医学认为菜籽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现代科学认为:认为芸苔子(也就是油菜籽)对于褥疮护理具有临床上的积极效果。
《中药大辞典》、《中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芸苔子及稞子能吸收高温汗气,具有防治小儿惊风、成人脑风、颈椎痛、抵抗和消除赤火丹毒、清肺明目、行血祛瘀、消肿散结等功效,久服,增强记忆力,保护头部及颈部皮肤,还可以预防颈椎扭伤,胸部肌肉闷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肌肉结实发达。妇女使用,对偏头痛、瘭疽乳痛、补血破气均有功效。
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的功效。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菜籽油的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所以怕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适用量:每天30克。
苏子油:苏子油温,明目养颜,降压降脂,滑肠通便。
《神农本草经》: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
《名医别录》: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开宝本草》: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开宝本草》: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若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本草衍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人不觉。子,治肺气喘急。
《本草经疏》:苏,紫苏也。得天阳和之气,故温。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则善散,温能通气,故主下气,除寒中也。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气也。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孟诜谓其除寒热,治一切冷气。日华子谓其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苏颂谓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时珍谓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鱼蟹毒。
《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无毒。发表解肌,疗伤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胀满易差。脚气兼除,口臭亦辟。梗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子研驱痰,降气定喘。润心肺,止咳逆,消五膈,破癥坚。利大小二便,却霍乱呕吐。
《景岳全书》:味辛,气温。气味香窜者佳,用此者,用其温散。解肌发汗,祛风寒甚捷;开胃下食,治胀满亦佳。顺气宜用,口臭亦辟,除霍乱转筋,祛脚气,通大小肠,消痰利肺,止痛温中,安胎定喘,解鱼蟹毒,治蛇犬伤。或作羹,或生食俱可。苏梗 能顺气,其性缓,体虚者可用。苏子性润而降,能润大便,消痰喘,除五膈,定霍乱,顺气滞。
《本经逢原》:苏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升中有降,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快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和营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中;同杏仁、菔子,则消痰定喘。然不宜久服,泄人真气。单用煮汁服蟹毒。若脾胃虚寒人过服,多致滑泄,往往不觉也。其梗能行气安胎,但力浅薄,难于奏效。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苞最佳。本乎天者亲上,取其包含子气,且气味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本草求真》:紫苏专入肺,兼入心、脾。背面俱紫,辛温香窜,五月端午采用。凡风寒偶伤,气闭不利,心膨气胀,并暑湿泄泻,热闭血衄、崩淋,喉腥口臭,俱可用此调治。取其辛能入气,紫能入血,香能透外,温可暖中,使其一身舒畅,故命其名曰苏。苏与稣同。同以时珍谓其同橘皮、砂仁,则能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能快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能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则能和营散血;同木瓜、厚朴,则能散湿解暑;同桔梗、枳壳,则能利膈宽中;同杏子、菔子,则能消痰定喘。要皆疏肺利气之品,虽其气味浅薄,难以奏效,但久服亦能泄人真气,虚寒泄泻尤忌。即安胎和胃药中,用之不过取其辛香,暂调胃寒气滞之症,岂可概用久用,以陷虚虚之祸耶。宗奭曰:紫苏气味香散,今人朝暮饮紫苏汤,无益。医家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觉。梗[批]苏梗。下气稍缓。子[批]苏子。降气最速。《务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取油、燃灯甚明。弘景曰:苏子下气,与橘红相宜。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药,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痰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但性主疏泄,气虚阴虚喘逆者并禁。
《得配本草》: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温中发表,散寒,去风,行气和血,止痛安胎。湿热滞而泻痢者,少佐三四分疏解其气,亦颇有效。
得香附、麻黄,发汗解肌;得橘皮、砂仁,行气安胎;得枯梗、枳壳,利膈宽肠。配藿香、乌药,温中除痛;配杏仁、萝卜子,消痰定喘;配木瓜、厚朴,解暑湿脚气。佐川芎、当归,散血。捣罨伤损出血及蛇犬伤。作羹,解鱼蟹毒。
痘前干热者暂用。
气虚自汗,脾虚滑泄者,禁用。
苏梗,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去节用。
《神农本草经读》:紫苏气微温,秉天之春气而入肝;味辛得地之金味而入肺。
主下气者,肺行其治节之令也。
杀谷除饮食者,气温达肝,肝疏散而脾亦健运也。辟口臭、除邪毒、辟恶气者,辛中带香,香为天地之正气,香能胜臭,即能解毒,即能胜邪也。
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胃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经关窍脉络。
愚按:紫苏配杏子,主利小便、消水肿、解肌表、定喘逆,与麻黄同功,而不走泄正气,故《本经》言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列于上品。
《本经疏证》:紫苏茎叶味辛有甘,辛胜甘劣,以二三月种,八九月收成,而采其叶,则于五六月当未吐花时。夫以大火之令,而采味辛之物,岂不以全火之用金乎?金为火用则气化,以火原出水中,而金固为水母,阳不得阴不能化也。故其为用之大概,曰下气除寒,中正以其色赤入心,心火固气之灵,味辛入肺,不特取其宣发,且有藉其宣摄者,其义亦甚精当。盖肺为阳中之少阴,阳不得阴,则气不化,金为火用则气化,气化则极其宣发,此易知也。惟阴为阳守,阳无阴则火僭而气亦不宣,金为火用,则宣中有摄,究之摄亦所以成其宣耳。是以外而六淫可藉宣而驱,内而七情亦可藉宣而开,谓之温中达表,讵不然欤。此仲景于厚朴半夏汤用之以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确取其能宣气也。
《本草新编》:紫苏叶梗,味辛,气微温,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脚气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癥,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或问苏叶表散风邪,古人加人参同治,奏功如响,何也?曰:苏叶不得人参,建功不大。今人一见用人参以祛邪,辄惊骇不已,宜乎医生之不敢用,往往轻变重,而不可救。夫邪初入人体,正气敢与邪战,用参以助正气,则正气旺,而又得祛邪之便,则群邪自行解散,此用参于苏叶之内,大有深意也。至于风寒已感三四日,则不可轻用人参,当看虚弱壮盛而用药矣。
或又问苏子定喘,有喘症用之而不效者,何也?盖喘症有虚、有实,未可谓苏子定喘,而概用之也。苏子止可定实喘耳,虚喘而用苏子,增其喘矣,岂特不效而已哉。
或疑苏子正是治虚喘之药,先生反谓虚喘用苏子而愈增喘,其义何乎?盖虚喘者,乃气虚也。苏子虽能定喘,而未免耗气,气耗则气愈虚而喘更甚。故治虚喘者,必须大加人参、熟地之药,而不可增入苏子,以增其喘也。
或问苏叶散风邪之圣药,用之以发表中之风邪,尤为相宜,乃用之以散里中之风邪,往往不效,其必有义存焉。先生既深知《本草》之微,愿备有以教我。曰:苏叶之义,不过散表邪耳,原不深入于里。既不能深入,又何能散在里之风邪哉。然而以所不能深入之故,予则可宜也。苏叶性轻而味厚,性轻则上泛,味厚则下沉,宜乎可以通达内外矣。然而,性轻而香,味厚而辛,辛香则外弛易而内入难,故但散在表之风邪,而不散在里之风邪也。
或问宗奭有言:脾胃寒人,食紫苏多滑泄。果有之乎?曰:紫苏乃风药也,善能平肝。土为木制,则人多滑泄。肝木既平,则脾土得养矣。况紫苏辛温,辛能祛湿,温能祛寒,脾胃寒之人,宜无所忌,何致滑泄耶。惟是辛香之味,能散人真气,暂服无碍,而久服有伤,亦当知忌也。
《本草分经》:辛温而香。入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发表祛风,宽中利肠,散寒和血。
现代科学认为:(1)护肝养颜;(2)抗血栓、降血脂;(3)改善记忆,保护视力;(4)缓解过敏反应;(5)延缓衰老
胡麻(亚麻)油:胡麻性温,养血祛风,抗衰生肌,排脓润燥。
具有平肝,活血。用于肝风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1、《滇南本草》:“叶:治风邪入窍,口不能言。根:治头风疼痛。”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种子及根:平肝,顺气,润肠。治睾丸炎,疝气,慢性肝炎,肝风头痛,便秘。”
1、治跌打损伤:亚麻根加香附或细辛,同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2、治刀伤出血:鲜亚麻叶捣烂或干叶研粉,加少许冰片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采收加工: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橄榄油:橄榄油平,清肺利咽,解毒生津,咽喉肿痛。
橄榄:橄榄子、余甘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谏果、青橄榄、白榄、黄榄、甘榄
晋代·嵇含编撰。《南方草木状》。此书记载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其中记载:“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舌香,(鸡舌香即丁香,古代“沉檀”的一种,出大食(现阿拉伯地区),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故古时以此治口臭。)吴时岁贡,以赐近侍,本朝自泰康后亦如之。”
橄榄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用于咳嗽痰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
1、治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橄榄、生芦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2、治酒伤昏闷:用橄榄肉十个,煎汤饮。(《本草汇言》)
3、治河豚、鱼、鳖诸毒,诸鱼骨鲠:橄榄捣汁,或煎浓汤饮。(《随息居饮食谱》)
4、治牙龈溃烂,诸药不效者:用盐榄二、三个,连皮带核,火中煅过存性,加冰片半分,搽之。(《幼幼集成》)
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
现代科学认为:1、防皲裂 2、预防妊娠纹3、治疗便秘
1、促进血液循环、2、改善消化系统功能、3、保护皮肤
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有护肤护发和防治手足皴裂等功效,另外用橄榄油涂抹皮肤能抗击紫外线防止皮肤癌。
4、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健康人食用橄榄油后,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可降低。所以目前橄榄油已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最好食用油。
5、对骨骼系统的益处
有助于保持骨密度,减少因自由基(高活性分子)造成的骨骼疏松。
防癌作用使癌细胞的细胞膜更为不饱和,变得易于破坏,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肿瘤发病率。因此它能防止某些癌变 (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子宫癌)
7、防辐射作用
橄榄油还有防辐射的功能,因此橄榄油常被用来制作宇航员的食品。经常使用电脑者更视其为保健护肤的佳品。在长时间使用电脑之前,可以用橄榄油按摩面部及眼角,也可以通过使用富含橄榄油的沐浴品来达到相同的作用。
8、抗衰老
加速伤口愈合。还有助于美化人的外表,减少皱纹的产生。恢复人体脏腑器官的健康状态,能防止脑衰老,并能延年益寿。
9、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橄榄油它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炎症发生,减少对动脉壁的损伤。降低血压。降低(坏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液凝块形成的速度。
10、橄榄油与血压
在膳食中添加橄榄油(不改变任何其它形式)确实有降血压的作用。经常食用橄榄油会降低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
11、抗菌消炎:它还有消炎的作用,对血管和关节都有好处,而且富含有防癌作用。
并具有滋养肌肤,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去除细小皱纹,常用于日常护唇、护肤、护发、沐浴:防裂止痒,长期坚持涂抹,可去除妊娠纹或使之变浅。
茶油:茶油味苦,护发除皱,痘疹疱疹,烫伤外涂。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中国就开始栽种油茶,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其果实可提炼重要的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茶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茶油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明朝朱元璋将今江西茶油封为“皇宫御膳”用油。
“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又云“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
山茶油提炼于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果实中,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中国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
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
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中国的特产。古代传统洗头用茶籽饼。长期使用有止屑、止痒、去油、杀菌、修复受损发质的功效,还有明显的乌发生发作用。
《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茶油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
【药名】茶油;别名:楂油、茶子油。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杀虫
【主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功效分类】润下药
【性味】甘;凉;苦
【用法用量】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g。外用:适量,涂敷。
【出处】《中华本草》
在台湾等地,常用茶油拌饭及面条,作为妇女产后最佳的补品。南方素有“月子油”之称。孕妇在孕期食用,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及儿童食用,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骼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
中、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
在中国传统的中药常以茶油调制各种药膏、药丸。
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
现代科学认为:
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是目前食用油中最高的。食用油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人体内不能自己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
茶油的另一显著优点是:烟点高。(烟点是指加热时能使油脂冒烟的最低温度)茶油的烟点在200-215℃,而一般食用油的烟点只有100℃左右。这样,在使用茶油高温煎炒时极少产生油烟雾凝聚。
茶油不含可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食用。茶油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一定的功效,在国际上被称“长寿油”。
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也优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75%-90%,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则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对抑制癌细胞也有明显的功效。同时,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要细,所以食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油腻。
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经常服用,延缓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长期服用,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阴塞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
茶油能抗紫外线,直接搽用有防止晒斑及去皱、防止头癣、体癣、头屑、脱发的功效。
茶油可做洗发剂和护法素中的配剂使用,能防止皮肤瘙痒、慢性湿疹。
蓖麻子油:蓖麻子辛,吸出滞物,涂顶肠收,涂足胎出。
蓖麻子: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内服:入丸剂,1-5g;生研或炒食。
【注意】孕妇及便滑者忌服。《本草经疏》: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①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厘米) ,外加纱布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摘录】《中华本草》
②中毒与解毒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方组:
1.治疔疮脓肿: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瘰疬:蓖麻子炒热,去皮,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本草衍义》)
4.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5克。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医准》)
5.治 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医学正传》圣烟筒)
6.治诸骨哽: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篾子挑10~15克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7.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蓖麻50克(去皮),黄连50克(锉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药水, 平旦时一股,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动风食。(《医准》)
8.治汤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涂。(《养生必用方》)
9.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袖珍方》)
10.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纲目》)
11.治小儿颓疝:蓖麻仁三枚,棘 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匕,麝香(研)半钱匕。上五味捣研匀,稀面糊和丸,如 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圣济总录》蓖麻丸)
12.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热,拣甜者吃,多服见效。(《卫生易简方》)
13.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海上集验方》)
14.治子宫脱下:蓖麻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摘元方》)
15.治暴患脱肛:蓖麻子50克。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活幼心书》蓖麻膏)
16.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饼,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妇人良方》)
上述所描述部分民族医药现在所用全面整体实相全过程,若要深入求学各类民族、民间医药必须依止世出世医方明人天乘五分之一主修、选修、辅修教材与五分之四声闻、缘觉、菩萨、佛出世四乘圣法主修选修辅修教材后再深入人类各民族、宗教、各国医药食器械劫史、历史缘起出处,自会学会自治自救,互助互救,只有彻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贤人善人乃至世出世圣人必能依止内方、外方、方外方仁术救助实相示范全过程。更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带业往生西方,做永恒不退转圣人。这是佛所介绍的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亦是禅教密律净依个人宿业因缘因果报应进入五乘正教法的门路。径路是戒律,戒律是根,净土法门是归宿。
印光大师1938年为弟子朱清泰开示: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
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
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
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绩,其为治保也大矣。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
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
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亦只得其自身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何捨,祈自择焉。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祈世出世传统优秀文化的儒释道或高僧或大德或老师或医生或内方家或外方家或方外方家者自学自治自救有缘起出处的内方、外方、方外方依缘起出处增减,最终达到让四类学徒彻知未病预防、已病临床治疗、高危疑难大病、暴死病、烈性传染病、仁术救助、死亡前后卧床仁术救助及仁术救助后康复者将息调养及饬终追思荐亡等实相仁术救助全过程实相。让老百姓生死不花钱。使十方受苦众生远离诸病苦难,知病苦实相是无上大药恳切用方外方功德利益巨大。死则可,不可不报佛恩,报佛恩必深信因果,信愿具足,执持六字洪名,求带业往生西方(方外方,所谓方外方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度九法界众生,又治疗十方受苦众生业力,此愿力是方外方家,是佛弟子,是释子,是实相沙门),一生混俗不忘真,修真不废俗所学奉献国家、服务社会、救助百姓诸苦乃至病苦,助同修早成道业。
此示范课由永宁禅寺仁术救助会师父口述,净语领众正理事日用人财物不偏废命终为期四类学徒等编发。
回向忏悔偈: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回向愿生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向:
教学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白门永宁寺世出世医方明仁术救助会
白门永宁寺世出世医方明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委员会
农历:戊戌年二月二十二
洋历:2018年4月7日
佛历:二五六一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