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进取,但也说随缘
据说有这么一句佛家偈语:“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穿透几多难,猛然撞得来时路,始信平生被眼瞒。”人也是这样,不知碰多少壁,吃多少亏,待到回头一看,才有不堪回首的感觉。东奔西走一辈子,日夜盘算过一生,到头来,其实仍然应一句老话,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天的家庭,往往孩子还很小,家长就为其教育上火着急,这中间“树立志向”又在教育的首位。为学做人,先立志向,无非是趁孩子还很有可塑性,赶紧灌输“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最好的情况下是要小孩有点抱负,将来想做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总之,这样那样的专门家,以后才在社会上有能力与地位,才能生活得风风光光。再普通一点务实一点的,则是想为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比如要求儿女制订出个人生活的制度来,严格自律。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做看书,写得清清楚楚。逢年末岁首,再来一次检阅,做得好的再接再厉;做不好的,深自忏悔,痛下决心,发誓赌咒,一切从头再来。虽然往往流于形式,但也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了理想与目标。但好事总会有另一面,十几二十年下来,因为总是说在前头,随后便落空,也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性。轻则凡事无所谓,戏看人生、戏看社会,结果一切成为游戏;严重一点的,也就会成为个人的心理负担,长期积累,成为强迫症。自怨自艾,自我责备,或者焦躁不安,愤恨自己,由失望而失落,由失落而厌世。
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多少能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吃干饭能受几碗,跑路能行几里。知道世间不是人人都能做将军,总得有人当兵;知道高管CEO不是想做就做,总得有人做打工仔,总得有甘当蓝领和白领。因为不再眼高手低,所以也就不需要再与自己为难,硬让自己做不可能的事。由于对自己可以看得平实,看他人多半也能够宽容。对自己不做好高骛远的事,也就不再与他人争强斗狠。见了比自己活得舒坦的人,甚至不会联想自己。无形当中,逐渐养成了另外的一套人生观和生活观,遵循了另外一套与往昔不同的生活节奏与规律,接受了另外的一套人生的理想与标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人言人殊,不能整齐划一。要按佛家的话说,总是随缘最好,任心自在为胜。其实仔细想想,早年可以不那么“目光远大”,后半生也不必如此自我消沉。人生可以努力,也应该努力,但不用那么执著。该撒把就撒把,有的事即令非常想成功,也可以回念一想,失败了其实并无大碍。古人说,人生一世,有骞有达。人生世间,决定性的,是时也、运也、命也。佛家不说命定,但时运总还是与福报和往世的功德联系在一起的。人生本来就充满各种偶然机运,或天时或环境,都有可能影响当下的结果。因缘无尽,果报无穷,世事变化万端,老子才说福祸相倚。人的某一际遇,并不会只是一句话,一件事的作为前因就能解答的。凡事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正面看、侧面看、反着看,几经比较,你就会明白。坏事未必坏,好事不如无。到了这样的境界,待人接物,你便不会怨天尤人;对待自己,也就可能不再事事刻意完美,同时也不至滑稽玩世,善恶不分。这样一来,生活当中,豁达中往透出智慧,随缘里还有点清高。
我们学佛的人往往将随缘挂在嘴边。其实那中间的用意不过是让人凡事顺势随缘,不要自寻烦恼,作茧自缚;不要自我困扰,人格分裂。对人皆所欲的东西:不管是事业、感情、名声、地位、财富……,不必期待过高,也不必故意躲避,这样才能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付出如果是出于自然,没有那么强烈的企图心和要求回报,那种付出反而比较快乐。你可以朝那个方向推进,但结果却不能完全由你自己操控,发展并不一定如你所期望的,如果不抱着那么强烈的期待和算计,人生的态度就能比较潇洒,不会因为“一定要怎样”或者“一定不要怎样”而吃苦受累,得失既然看轻,心理压力也就不会大,包袱不重,其行自远。
天地之间,人生的“输赢”总是两面,西人说的“当你赢得什么时,你必然会失去什么”(Whenever you win, you lose at the same time)。这也是另外的一种能量守衡,这也是一种定数。年轻的时候,一心求胜出,一心争第一,只能接受成功,拒绝承担失败,那是自己与自己较劲。没有弹性的人生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人到中年,知道凡事都有极限,明白自己不可能是什么都赢,时刻都是优胜者。学会了“盈亏”有数,成败互补的道理。今天我做这事输了,明天我做另一件事就可能就会赢。老天这一次亏待我,下一轮就会厚待我。每一次失败好比在银行里存钱;每一次成功,就整个人生而言,就像中取出存款、甚至像是透支你的养老保险。
当我们年少的时候,应该多想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等我们活到中年,应该知道祸福寿夭、得失穷达,其实并不是人生快乐与否的唯一原因;人若过了中年,我们就应该懂得选择、懂得放弃、懂得死心,更懂得爱惜当下,珍惜今天……。人生是一个悲壮的旅程,但也可以是悠闲的远足。有的人一生如暴风骤雨,惊涛骇浪;有的人一辈子如暖风春日,或如秋夜清风。人的际遇看起来像是宿命,其实还是自己的选择。人生遭遇其实是性格的延伸,说到底,又是内部心境的外化。如果我们相信心作天堂心作地狱的话,那就应该能够懂得:恬淡而平静的人生,来源于内心的快乐泉源。这才是是佛陀的真智慧的实现。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