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同一句佛号 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文:净界法师) 编辑:妙若 责任编辑:李蕴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净土宗修行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要你能够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在净土宗当中,不管你是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观想,你的所观境都是弥陀的功德,因为这个法门的重点是你要跟弥陀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的功德甚深广大,谁又能够代表阿弥陀佛的功德呢?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名以召德,以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圣号,来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故弥陀圣号又称作万德洪名。所以印光大师讲得好:我们在忆念佛号的时候,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在念佛的时候,他的功德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句佛号,在不同的心态所表现出来的功德其实是不同的。
 
    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念佛分成二种:
 
    第一种:为获得现生的安乐而念佛有些人念佛他只是追求一种离苦得乐的心情,他现在有痛苦;或者他追求健康、长寿、富贵的安乐:他以离苦得乐的心情来念佛,他不想求往生的。这样子佛号对他产生的力量,是一种灭恶生善的力量,但是不能产生往生不退的力量。如果是这样的心情,你念阿弥陀佛跟念持大悲咒、念观世音菩萨,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这万德洪名的特质、一个特殊本愿加持的力量,就表现不出来了,所以这样的念佛叫作成就世间的福报。
 
    第二种:为成就往生、成就佛道而念佛。这样一个信愿具足的心情,跟佛号接触的时候,就启动了弥陀的加持力,不但能够现生业障消除,更重要是能够往生不退,它能够刺激弥陀本愿的摄受,产生一种救拔的力量,这样的念佛,就变成出世间的一种功德。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讲,同样一个月亮映在不同的水中,这个月亮的光明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道理,同样是万德洪名,每一个人在念佛的时候,名号对你的加持力,是世间的福报、还是出世间的圣道,那就因人而异了。
 
    这个关键点在于信愿是否具足。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这个佛号对我们的加持力,是一种能够带业往生的、能够超越三界的力量,那我们在念佛之前,就要好好的培养我们心中的信愿,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你没有把心理准备好,你突然间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很难把佛号的功德全部开启出来。
 
    能与弥陀感应道交,最主要的就是你那个真诚的心,一心归命。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相信你离开了阿弥陀佛,你就是一无所有。但我们有些人把佛号当作是可有可无的。
 
    不知道佛号在大家心中是什么分量?你认为你没有佛号,你还可以活得很好,那就完了。善导大师讲到归依的标准,就是说:我自己是一个业障凡夫,我完全没有能力做到,而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我,这个叫作一心归命,也是跟弥陀感应道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如果你太相信你自己,你认为说,有佛号也不错,没有佛号也可以,那这个佛号我保证你很难抓得住,你很难跟着佛号走,很难。因为阿弥陀佛对你是可有可无嘛!因为阿弥陀佛在你心中的地位不是那么高嘛!所以你与佛号,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是说,你离开了佛号,你就完了,你就不敢离开佛号。这个时候,你肯定念佛念得好。
 
    我们常说:“闻经达理,断疑生信。”真实的信心,来自于对经文的了解,产生一种智慧的观照、抉择,而断除心中的疑惑;而不是说人云亦云,你叫我往生我就往生,不是这样子的。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