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虚云老和尚:念佛一法 具足六波罗蜜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摘自虚老所辑《垂语大体略要》 编辑:妙若 责任编辑:李蕴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心念佛,自心柔软(资料图)
 
    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此乃六度对治法门之义也。
 
    今念单此一句阿弥陀佛,即能包藏此六种波罗蜜门,何也?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从生,即是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自心柔软,嗔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蜜。
 
    今时有人不识念佛功能,反视为浅近法门者,却是错会不少,自陷陷人。一句佛不念,单单参个“谁”字话头。殊不知念佛法门,兴于禅宗之前,因时人但知口念,不识其心,故教以念佛带参禅。
 
    夫用心之人,贵在参究、追寻、问讨。若是上根利智之师,便能直下承当。倘或钝根渐次之人,必须先要念佛,待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再向无念之中起一参究,且看这个念佛是谁。要看“谁”字话头者,先当以念佛为缘起,后以参禅为究竟,缘念佛而参禅,是故名曰禅净并修。
 
    古人曾有譬喻云:念佛之人,如母子相忆,自然相近亲。母喻所念佛,子喻能念人。能念之人,即有情身心;所念之佛,即是自性弥陀。自性弥陀并有情身心,不隔丝毫。能念之人与所念之佛,无二无别。须要长久用心,精练纯熟,打成一片。或口念,或心念,或有念,或无念,念至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向这里参究,若能得个入处,通一消息,始知禅净不二,庶几念佛有益,方不负一七辛苦。即今佛七将终,诸位还有得入处、通消息者么?如其有者,须要自己承任的当;其或未然,还要认真念佛。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