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1915) (1816-1932) (1933-1937) (1938-1942)
|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
三十七岁。 |
拟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中华艺术师范学校”,并聘徐悲鸿、陈师曾、夏丏尊等著名艺术界人士来校任教,为国家培养艺术师范人才,可惜,天时不济,李家赖以生存的“桐达银号”在此际宣告彻底破产,李叔同教育救国之大业也随之幻灭。 |
是年夏,得意门生刘质平自浙一师毕业,李叔同力劝其东渡日本继续深造,虽为其努力争取官派经费不成,但在李叔同之大力帮助下,刘终于得以成行。 |
对佛教兴趣渐浓,有辞去两校教职之意,无奈两校均“坚留”不允。 |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
三十八岁。 |
自上一年底至是年一月上旬,利用年假时间,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由校役闻玉陪侍,共历时三周。第一周,由每餐一碗半饭,逐渐减至每餐一碗粥,第二周,全部断食,每餐仅饮清水一杯;第三周,由每餐半碗粥,渐渐恢复原来的食量。 |
断食期间,每天或练字刻印,或调息静坐。三周中,共作书法一百多幅,刻印数枚,并作《断食日记》。 |
断食结束后,闻玉请摄影师为李叔同拍摄了一幅手捧《断食日记》的照片。 |
回校之后,李叔同书写横额“灵化”,落款言:“丙辰新嘉平,人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书此奉稣典仁弟,以为纪念。欣欣道人李欣叔同。”下加盖二印,一为“李息”,一为“不食人间烟火”。 |
李叔同断食成功,加剧了他归依佛门的决心,在断食期间,他“文思渐起,不能自己”,“精神世界一片灵明”、“法喜无垠”,直至断食第七日:“空空洞洞,既悲而欢”,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出家生活提供了真实的感受。从此,李叔同对外改称“李婴”,断食后,李叔同与著名佛教居士马一浮交往甚密,并在其指导下全心学佛。 |
自是年下半年起,李叔同开始发心吃素,入冬后,请回诸多经卷,如:《产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潜心读经,又在房间里供奉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并大天为之焚香。 |
是年冬季,回刘质平留学经费发生困难,愿每月无偿支助其留学费用直至毕业,他要求刘质平:(一)不得将赠款事“与第三者谈及”;(二)“按步就班用功”,“学成所获,不致半途中止”。 |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
|
三十九岁。 |
是年初,阳历年假期间,在虎跑寺过年,正月初八日,适逢彭逊之在此“发心出家”,并由虎跑寺当家为他剃度,李叔同在场大受感动,故即于正月十五日(公元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归依三宝,礼了悟法师为归依师,取法名演音,字弘一,起初为在家弟子,自称“来沙弥”。 |
二月初九日,在致刘质平信中谈及:“不wang近耽空寂,厌弃人事。早在今夏,迟在明年,将入山剃度为沙弥。……音乐书籍及洋服,拟赠足下。甚盼足下暑假时能返国一晤也。”恐刘质平囚此事分神影响学业,次日又致一信:“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致君事于度外,此款(指刘质平至毕业所需之学费——编者按)倘可惜到,余再入山,倘不能借到,余仍就职到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刘质平收到信后,心内甚感不安,为不耽误恩师入山修道,他毅然中止学业返回杭州。 |
六月下旬,李叔同在浙一师提前举行图画音乐课之期终考试。 |
六月底,李叔同将自己的所有财物分赠他人——将当年上海名妓朱慧百、李苹香赠他的诗画扇页,他赠与金娃娃的同卷,以及所书“前尘影世”横额,一块金表,均赠与夏丏尊;将自己的油画、水彩画作品,寄赠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将自己的金石作品及所藏名家金石作品,赠给西冷印社;将画谱等美术书籍人莎士比亚全集》及自己的几幅书画作品,赠丰子恺留存;将音乐书籍赠给刘质平;将文具、《南社文集》赠给王平陵;将钢琴等家产赠给日籍夫人;将一些衣物赠给校役闻玉。随即,李叔同换上麻布长衫,与两位最心爱的弟子丰子悄、刘质平合影留念后,即在丰子悄与闻玉的护送下,正式去大慈山虎跑寺出家了,据考证,李叔同之正式出家日,为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一日。 |
八月十九日,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李叔同于此日正式剃度落发。 |
十月中旬,在灵隐寺受比丘戒。期间读《宝华传戒正范》、《灵峰毗尼事义集要》等书,立誓学戒宏律,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 |
自此,弘一大师谨遵“过午不食”之戒。 |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
四十岁。 |
一月三十一日,在杭州玉泉寺作《为杨白民书座右铭跋》,云:“不可依旧磋蛇去也。,, |
是年,在杭州玉泉寺、虎跑寺、灵隐寺等处研究佛学。 |
春季,受嘉兴佛学会范古农居士约请,赴嘉兴“。阅藏,整理佛教典籍。 |
日籍夫人曾专程来杭州虎跑寺求见,弘一大师坚持未见,夫人挥泪离去,返沪后在丰子悄资助下回国。 |
秋季,在虎跑大慈寺从华德大师习唱赞颂,并亲手书录《赞颂辑要》,并作《赞颂辑要·并言》,归纳歌唱赞颂之大大便利:“一能知佛德深远,二体制文之次第;三令舌根清净;四得胸藏开通;五处众不惶;六长命无病。” |
是年,受范古农居士之启发,为弘扬佛法,广植佛回,开始挥毫为求书者书写佛语等,其书法艺术渐趋顶峰。 |
一九二零年(民国九年)
|
四十一岁 |
是年在浙东各寺云游挂单。 |
夏天,作《印光法师文钞·弃辞》。后往新城贝山闭关修行,精研律宗经典《戒本疏》、《羯磨疏》、《行事钞》、《灵芝记》等,有感于当时佛门德行日衰,发愿深研律宗并将之发扬光大。 |
秋冬,移至浙江衢州莲花寺,继续精研律宗典籍。 |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
|
四十二岁。 |
在浙江杭州、贝山、永嘉一带云游挂单。 |
夏季,至温州庆福寺,再三请求,方得拜该寺主持寂山上人为依止师。 |
秋季,在庆福寺闭关精研佛教典籍。 |
是年,丰子恺赴日留学前,曾专程探望弘一大师,并与之辞行。 |
是年,弘一大师俗家次子李准得子,写信请求大师赐名, |
大师以扬善普度为本,为其取名“增慈”。 |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
四十三岁。 |
一月三十日,发妻俞氏病逝于天津,终年四十五岁。本拟北上奔丧,无奈北方正值“直奉大战”,动荡不宁,交通不便,未得成行。 |
此后,在温州庆福寺闭关修道,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
五月,复俗侄李圣章信,此信历叙出家前后情况,内容详尽,成为后人研究弘一大师的重要史料之一,,信内云:“任杭教职六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出家既竟,学行未允,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也。……” |
夏季患痢疾,多日方愈。 |
冬季,返温州庆福寺,据明代高僧灵峰《五戒相经笺要》及有部律诸典,辑《五戒持犯表记》一册,后又增加《三归略义》等文,刊印传世。 |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
|
四十四岁。 |
春季,与尤惜阴在上海佛教居士林合著《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一、印造经像之功德;二、印造经像之机会;三、印造经像之方法;四、发愿文之程式;五、写时画时之注意;六、结论。后附刊于一九二四年上海商务书局印行之《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本》卷四。 |
四月,病卧于温州庆福寺。 |
五月,谢绝寂山上人要其出任宝严寺主持之请求,表明自己专心治律之志。 |
秋季,赴衢州莲花寺。作《绍兴开元寺募建殿堂疏》及《大中祥符朗月照禅师塔铭》。 |
年底,返温州养病。 |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
|
四十五岁。 |
春季,于温州庆福寺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一书的写作。此书系弘一大师最重要的佛学著作,系以唐代南山律祖之《行事钞疏解》为表,再根据宋代灵芝律师、明代见月大师之注解分条写出案语而成。全书均由弘一大师亲笔楷书工写,后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
五月,赴衡州莲花寺,书《华严净行品偈》一卷。 |
六月, 经三次致信“竭减哀恳”,方得赴浙江普陀山参礼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专弘净土,密护诸宗。弘一大师得与印光法师在后山共居七日,悉心求教,受益匪浅。 |
秋季,患菌痢,大病一场。 |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
四十六岁。 |
年初,在温州庆福寺潜心研究佛教经典。 |
春未夏初,外出云游,计划由温州到宁波,再经南京到安徽九华山朝圣。无奈时值苏浙军阀混乱,交通阻滞,弘一大师到达宁波后即滞留于此,挂褡于七塔寺,夏丐尊闻讯后,请大师去上虞白马湖居住,数日后,大师又前往绍兴。后大师又去杭州,在杭州书《梵网经、赠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吴亦书七律一首相赠:“昔闻乌柏称禅伯,今见智常真学人。光景俱忘文字在,浮提残劫几成尘。四十二章三乘参,镌华石墨!日经龛。摩沙玉般珍珠字,犹有高风继昙云。” |
秋季,又返回温州庆福寺,精研《华严疏钞》,发愿弘扬《华严经》。 |
一九二六车(民国十五年)
|
四十六岁。 |
春季,在杭州招贤寺,开始校勘《华严疏钞》,决心“以二十年卒业”。 |
六月,假道上海准备赴江西庐山,在沪会晤丰子恺,并重访故居“城南草堂”,物是人非,不由感慨万端。夏季,与弘伞法师同赴庐山参加金光明道场,分送三百幅经文渴句,其问居牯岭后青莲寺,不久后又返回杭州。 |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
四十八岁。 |
正月,在杭州吴山常寂光寺掩关,特邀请堵申甫居士来寺为之护法,精研《华严疏钞》。 |
此间,弘一大师俗侄李圣章曾来寺探望大师,劝其还俗,结果无功而返,临别大师赠其一本手抄《华严经》及一件旧僧袍。 |
春季,北伐成功,革命军中的激进派打着“反封建“的旗号,主张“灭佛驱僧,收回寺院”,拆掉一些庙字,佛教界一时紧张万分。在此危急关头,居于常寂光寺的弘一大师挺身而出,邀请当地革命党负责人宣中华探讨保护佛教事宜,又为此邀请政界一批知名人士召开座谈会;次月,大师致信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等人士,指出:“仁等于出家人中之情形,恐有隔膜,将来整顿之时,或未能一一允当”,遂推荐“太虚法师及弘伞法师”“专任整顿憎众之事”,因此二人“英年有力,胆识过人”“富于新思想,久负改革僧制之宏愿”。在大的努力之下,灭佛一说终于被制止。而从弘一大师致蔡元培的信中,既可看出其保护佛门的决心,又可发现其不满于现状、意欲改革僧制的愿望。 |
是年冬,丰子恺、裘梦痕编辑《中文名歌五十·首》交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内收弘一大师早年所作歌曲二十五首之多,丰子恺在序言中赞颂弘一大师“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中国能作曲又作歌的音乐家,也只有李先生一人”。此书出版后,即被众多学校选作音乐教材,多次再版,影响巨大。 |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
|
四十九岁。 |
是年开始《清凉歌集》的写作。 |
七至九月,由温州至上海,在丰子恺家中与丰子恺、李圆净共同编辑《护生画集》,李圆净选材,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题词,所作题词有的系自己创作,有的选自古人诗作。全书诗书画合一,以“认道主义为宗趣,以画说法”,提倡护生,反对杀生,弘一大师在卷首书写题赞:“普渡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园”,表明了创作此书的主旨。《护生画集》一九二九年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在国内外影响广泛。 |
十一月九日,在丰子恺三十岁生日之日,弘一大师在丰子恺江湾寓中为其授皈依,要求其实行“五戒”,并赐法名“婴行”。 |
年底,佛教居士尤惜阴、谢仁斋拟去泰国弘法,弘一大师闻讯与之同行。船至厦门 ,弘一大师因身体不适弃船登岸,受到厦门大学的创始人陈敬贤的热烈欢迎,闽南佛学界亦热诚欢迎大师在闽弘法,大师遂与尤、谢二居士分手,在福建名刹南普陀寺挂褡。 |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
五十岁 |
一月,在厦门南普陀寺与芝峰法师、大醒法师、法愿法师等高僧相识;应邀赴南安小雪峰过年。 |
四月,自厦门返回温州途中,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发现清初刻本为霖禅师之要著《华严疏论纂要》,仍倡印二十五部,分赠国内外各大丛林,后经内山完造,将其中十二部赠送日本各大名寺及各大学图书馆。 |
夏季,在温州庆福寺继续《清凉歌集》的创作,本歌集共分五大部分:(一)清凉; (二)山色; (三)花香;(四)世梦;(五)观心。由弘一大师作词,刘质平、俞级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学咏等作曲,先后在上海新华艺专和宁波中学试唱,后又经过七年的反复推敲,一九三六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本歌集系弘一大师出家后歌曲创作的精华所在。 |
九月,与惟净法师一同至上虞白马湖,夏丏尊、经子渊、丰子悄、刘质平等集资为弘一大师建造的晚年居所在此落成,大师为之题名“晚晴山房”。 |
十月,在晚晴山房与护法会诸友共度五十寿辰,手书:“大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在大师五十寿诞之际,上海开明书店将大师在俗时所临各种碑帖辑成《李息翁临古法书》出版,以示庆贺,由夏丏尊负责选辑,大师自作序云:“夫耽夫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矣!”《护生画集》亦在此际出版。 |
十月底,赴沪乘船至厦门,在南普陀寺协助闽南佛学院院长常惺法师整顿学院,特为学僧撰《悲智训》:“有悲有智是曰凡夫。悲智俱足,乃名菩萨。我观仁等,悲心深切。当更精进,勤求智慧。智慧之基,日戒日定。依此智慧,方能利生。” |
在闽与广洽法师结识。 |
一九三零年(民国十九年)
|
五十一岁。 |
一月,与太虚法师一同前往南安小雪峰寺过年。 |
二月,在小雪峰寺与大虚法师合作、《三宝歌》,由太虚作词,弘一大师谱曲。 |
二月底,赴泉州承天寺,帮助性愿、广义等法师创办“月公佛学研究社”。 |
四月,返回温州庆福寺,而后即返上虞白马湖晚晴中房,全力校点天津刻经处新版南山《行事钞》。 |
九月,去白马湖金仙寺参力”静权法师讲经的法会,历时两月。由大台山来的静权法师宣讲了《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对弘一大师启发至深。 |
在金仙寺期间,书成《华严集联三百》。 |
年底,返回温州庆福寺。 |
是年,在《海潮音》第十一卷第三期《法海丛谈》发表《法味》长文,记载了大师“前年在厦门时之琐事”。 |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
|
五十二岁。 |
正月,患恶性疟疾,起初在温州庆福寺休养,后由刘质平护送至晚晴山房将养,后又被请至上虞法界寺。正在病中,雨僧安心头陀来寺请大师去西安弘法,大师推辞不过,决定带病舍生前往,临行前留下遗嘱一张给刘质平。后幸亏刘质平及时赶到,从即将起锚的轮船上将大师抢回。 |
四月,受著名佛教居士徐蔚如的启发,发愿捐舍有部,改学南山四分律。四月二日作《学南山律誓愿文》,并在上虞法界寺佛像前宣读。 |
五月于法界寺预立遗嘱(二)。 |
夏季,在慈溪五磊寺佛前发愿,以三年为期,演讲律宗三大著作:《行事钞资持记》、《四分律行宗记》、《羯磨疏随缘记》,以在佛教界形成一种重律严戒的好风气。 |
此间,弘一大师往返于白衣、五磊、金仙寺驻锡,并与金仙寺住持亦幻、五磊寺住持栖莲共商在五磊寺筹建南山律学院之事。亦幻、栖莲假此缘由至沪向东北军将领朱子桥居士募得银元一千无。返回宁波白衣寺后,义请弘一大师为作《南山律学院缘册题序》,此后又请大师担任律学院院长之职……这一系列行为,均有违于大师曾立下的誓言,一个做主持,二不化缘,三不收徒弟;更有违于大师。、弘扬律学、严肃僧纪”的创办律学院之初衷,大师绝不肯为了弘律而屈尊与“惜名敛财”者同流合污,遂愤然拂袖而去,创办。:南山律学院”之事即不了了之。 |
夏季,撰《灵峰大师年谱》,未成。辑录藕益大师语录为《寒笳集》。 |
六月,作《华严集联三百·序》,声明:“割裂经文,集为联句,本非所宜。今循道侣之请)勉以缀辑……战兢惊惕,一言三复……兹事险难,害多利少,寄语后贤,毋再虚续。”此书系弘一大师出家后的书法珍品,最初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建国后曾重印。 |
九月,广洽法师来函请大师回厦门过冬,大师遂在月底经绍兴、杭州返沪,在绍兴时,巧遇蔡丐因居士,蔡居十为大师画像,并请大师撰写自己的年谱,大师以“平生无过人的德行,不足言述,”,婉拒之。及至上海,正逢“一.二八”事变前夕,时局动荡,大师在夏丏尊、刘质平、丰子恺等的劝阻下,改道去绍兴戒珠寺。 |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
|
五十三岁。 |
一月,在镇海伏龙寺度过阴历春节。 |
二月,在慈溪金仙寺,宣讲律学。 |
二月,赴白马湖为寺僧华云、崇德等讲授律学约半月,此后半年左右均在浙东游学。 |
五月,为李季谷、陈垣书《华严经渴》,并为陈垣所作《题弘一法师墨迹)一诗题写“附记”。是月间,又回到温州,应温州庆福寺护法赵伯厩居士之请。为赵之亡祖母写经回向,书《普贤行愿品》一卷。 |
七月,刘质平来庆福寺探望弘一大师。在父李筱楼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大师书李筱楼遗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后将此联赠给刘质平。此间,又完成多种书法作品,最珍贵者当属《佛说阿弥陀经》。 |
秋后,大师再回伏龙寺与白马湖两地。 |
阴历八月初,回上虞法界寺,阴历八月十一日,突患“伤寒夹痢疾”之重病,“发热甚剧”,“殆不省人事”,“幸朽人稍知医理,自己觅旧存之药服之。并断食一日,减食数日”,至阴历八月十九日方“获全愈,饮食如常,惟力疲耳”。大师此次病后感慨颇多,在致夏丏尊信中谈及:“如此之重病,朽人已多年未患。今以五十之年而患此病,又深感病中起立做事之困难。无有看病之人),故于此娑婆世界,已不再生贪恋之想。惟冀早生西方耳。……此次病剧之时,深悔未曾预备遗嘱(助念等事)。故犹未能一意求生西方,惟希病愈,良用启惭耳。” |
十一月,因八月间大病之故,自觉浙江寒冷的冬季已不再适合于自己老病的躯体,遂应广洽法师之邀,取道上海至厦门,先居于妙释寺,后移居万寿岩。自此之后,弘一大师。一直居留于闽南,在这片温暖而充满宗教气息的土地上,度过他生命中最后十个年头。 |
十一月间,在妙释寺作题为。净土法门大意,之讲演。 |
十二月, 复俗侄李晋章信,说明“数年前上海报已载余圆寂之事,今为第二次。记载失实,报中常常有之,无足异也。……星命家言,余之寿命与尊公相似,亦在六卜岁或六十一岁之数。寿命修短,本不足道,姑妄言之可耳。” |
在万寿岩期间,编集一册《地藏菩萨盛德大观》,以纪念“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