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基础知识>>正文内容

慈诚罗珠堪布: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4日
来源:《慧灯之光》(四)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诸法无我(下)

(一)综述

按照最严格的规定来说,在修持诸法无我之前,最好能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又需要加行等很多基础条件,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无论如何,修持空性的人至少要对空性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修空性。如果根本不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空性,所谓的修空性就无从下手,所以,在讲无我修法之前,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无我”——为什么“无我”,亦即为什么没有“我”的存在——在懂得道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实修。

前面讲了人我、法我、人我执与法我执的概念,也讲了为什么要断除我执,还简单地介绍了五蕴——将佛教当中的五蕴概念划分为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并初步抉择出三者当中无我的结论,在下面的内容当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地介绍无我。

无我、空性的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凡夫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认为有我,不但有我,包括其他有情众生,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都是存在的,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一下子很难改变,只有反反复复地讲空性,反反复复地修无我,才能对空性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诸如修持出离心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的修法,只要会讲,就可以不分对象、不择法器、不选时机地向每一个人宣讲。但是,因为空性的见解与修法都比较深,故而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不但不能理解,甚至有些人在听了以后,还会对佛教产生不好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坏习气——凡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就认为是错误的,因此,这些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理解的空性理论,判定为错误的观点。

佛陀考虑到这种情况,于是就在佛经中规定,空性法门不能不择对象、不分根器地随便宣讲,如果要讲空性,就要选择那些堪为法器的听众。谁可以听,谁不能听,这是有要求的。

《入中论》里面也讲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善根或根基,一种是空性智慧的根基,另一种是福德资粮的根基,也可以称之为智慧与方便的两种善根。在听众的智慧善根成熟的时候,才可以对其讲空性。

在眼睛所能看到的外在行为方面,智慧善根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在刚刚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便眼泪直流、寒毛耸立,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向这种根基的人宣讲空性,对方很快就能证悟,因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果在听到空性无我法门之际,没有任何反应,目光呆滞、麻木不仁,没有表现出任何信心或反感,对这种人能不能宣讲空性呢?关于这一点,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释》当中说道,虽然没有神通的人,无法了解听众的根基,也不容易把握好是否宣讲空性的尺度,但诸如善知识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上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人,即使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反应,也有资格听闻空性法门。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种人的智慧善根尚未成熟,但他们对善知识的教言是深信不疑的,在他们的心里,善知识说了算,佛菩萨说了算,在上师与佛菩萨的教言当中,决不可能有什么错误,即使他们暂时没有理解空性,但也能接受空性,所以,像这样的人也是可以为其宣讲空性的。

还有一种根基极其下劣的众生,他们既对空性教言没有任何反应,也对上师没有什么信心,不仅如此,在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也会极力排斥、十分反感,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山河大地明明是存在的,我的存在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怎么能说这些东西不存在、是空性呢?”从而产生出极大的邪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为这些人宣讲空性的。

不过,佛经当中又说,无论对空性是否有信心,都应该听闻空性。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后面那种人在听闻空性以后,会因为对空性生起邪见而堕入地狱,但只会堕入地狱一次而已,由于听到了空性法门,便种下了空性的种子,这些空性种子不久以后必定会成熟,因而,从地狱中获得解脱以后,仅凭听闻空性的善根,他们流转轮回的旅程迟早会划上一个句号;如果根本没有听过空性法门,他们的轮回就无始无终,永远没有一个结束的机会,所以,文殊菩萨认为,这种人也应该听闻空性法门。

佛陀曾说过,在我的教言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永不改变的,不但是现在的佛,包括过去、未来的所有佛,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空性。空性是彻底的真理,是整个佛法的精华,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而且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教言之精华。

为什么空性是一切教法的精华呢?因为,诸佛菩萨现身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众生获得解脱。如何让众生获得解脱呢?诸如示现一些神通等其他方法,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获得解脱呢?不行。轮回的根源只有一个,消灭轮回之根的办法最终也只有一个。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无明。其他贪、嗔、痴等烦恼,都是由无明或无明所带来的我执引起的。

如何断除无明呢?只能用智慧来断除。只有智慧才是与无明针锋相对的矛盾体,其他诸如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等,都与无明没有什么矛盾之处。

此处所说的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智慧,而是释迦牟尼佛所传播的,至高无上的,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之智。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说法的精华,就是证悟空性之智。

如何证悟空性呢?证悟空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关于这一点,在以前所讲的《中观的基本思想》、《无我的修法》当中也有了,只是因为这次要讲无我的修法,所以之前也要顺带地提及无我空性的见解等内容。

本来空性就是十分深奥的,仅仅讲一次,大家也不一定很清楚。我们当年在听闻空性法门的时候,像《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等每一部论著,都是反反复复地听了很多次,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浏览一次,就不可能弄清其中的深刻含义,所以我想,你们仅仅听一次,也不会了解太多的东西,要想精通空性、证悟空性,就有必要在再三听闻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再三剖析、审慎思维、长期修持,这是最关键的。

(二)如何抉择无我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当中,零散地讲了一些推理方法,后来龙树菩萨把佛陀的逻辑与思路提炼出来,建立了中观的基本理论。虽然在整个中观理论体系当中,有着庞大而精细的推理方式,但我只讲其中最关键、最容易理解的两种思维方法:一种是离一异因,亦即通过分解,而把构成人我的所有成分,包括肉体、精神等等抉择为空性;另一种思维方法,称为大缘起因,亦即因缘的逻辑,其理论依据是,凡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东西,因为是相对的,所以无实有。

1、离一异因

离一异因前面已经讲了,但此处再稍微讲一下。

1)观察物质

人无我比较容易理解,构成人我的,就是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三者,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人我。对于此三者,用中观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将其抉择为空性。

首先我们不观察精神,而只观察肉体。在抉择人无我的时候,不需要分解到微尘的程度,只需把人的肉体分解到一定的层次就足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我执是建立在粗大的五蕴之上的,当我们知道粗大的肉体、精神等等不存在的时候,人我执的基础就受到了破坏,当基础土崩瓦解以后,人我执也不可能站稳脚跟,而只能化为乌有。

如何观察呢?在凡夫的观念当中,我们的身体与精神都是独立的东西,但事实上,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一个综合的名称。

比如说,“人”字并不表示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人的共称。同样,身体也只是一个总体的名称,因为身体本身可以分解为很多不同的部分——皮肤、骨骼、肌肉……,而其中的每一部分又可以继续分解,比如骨骼又可以分解为头盖骨、胫骨、腓骨等一块块的骨头……,这不仅仅是解剖学的观点,而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并不是一个不可分的物质,而是像汽车一样可以不断分解。

我们都认为,所有零件的综合体叫做汽车。当组成汽车的所有零件组装起来以后,就是一辆成型的汽车,但是,如果把这些零件拆下来以后,即使原来的零件,包括小小的螺丝在内一件都不少,这些堆积的零件叫不叫汽车呢?不能叫汽车,而只能叫做一大堆的零件,或者一大堆的金属、橡胶等等。在那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汽车,无论我们怎样去辨认、去追究,也根本不能指认出哪一个零件是汽车,在所有的零件上面,都找不到汽车的影子。

前面也讲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但找不到汽车,而且非常清楚地看见,并强烈地感受到,除了这些零件以外,绝对不存在任何所谓的汽车。不但汽车不存在,包括组成汽车的每一个配件总成,也是由更小的零件组成的。而组成每一个总成的零件堆积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总成,而只是一大堆的金属、塑料等等。如果想指认出所谓的总成存在于哪一个部分,也是不可能的,谁也不知道总成究竟存在于哪一个螺丝或者铁片上面。也就是说,包括配件总成的说法和概念也是不成立的。

不仅如此,而且包括其中的哪怕一个小小的螺丝,我们也可以分成几块小钢屑,每一个钢屑又可以分成无数的钢粉,这样一直分下去,最后就像物理学所说的一样,可以分至夸克,翻译成中文,意即微子。

佛经里面很早就有类似微子的概念,并为其命名为“微尘”。所谓“尘”,亦即极其微小的微粒。其实,微子和微尘就是一回事。

目前物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夸克是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一切物质的最终基础,它没有形状、颜色,不占据任何空间,是一种根本没有任何物体性质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物理学家不是凭空捏造出夸克这个概念的,他们可以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这个东西的存在。

物理学只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无法再往前走了,无论最终所得到的结果是夸克还是能量,在他们看来,都仍然是一种实有的物质。而依照佛经的观点,无论是夸克还是微尘,都被打破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剩下。这样一来,原来所谓的汽车就在我们的面前消失了。汽车去了哪里呢?不管是汽车还是房子,只要我们去分析,最终都会在我们眼前失踪而成为空性,成为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境界。这是依靠佛的逻辑,经过详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

那时我们就会猛然惊醒:原来我一直认为汽车是存在的,但现在通过分析才知道,不但汽车不存在,包括所有的粗大物质都不可能存在,虽然眼睛看得见,却没有一个实有的本质。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显现,都只是眼睛自己的感觉,除了眼睛的感受之外,真正有没有这回事呢?根本没有,谁也找不到,这就叫做空性。

以上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剖析物质方面,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是不是佛经里面没有更好的分析方法了呢?当然不是,佛经里面有着更透彻、更清晰的抉择方式,但针对很多在大学里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仍然套用两千五百多年前使用的,佛教中观、俱舍等方面古老的专用名词来诠释佛教,仅就名词本身,都要解释半天,这样就有点费力,而直接借用原子、中子、夸克等等名词,就无需解释,大家会一点就通。

不过我想,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夸克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夸克下面又是什么了。其实,夸克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它。怎样超越呢?用佛的理论来超越。在佛教当中,包括夸克这样细微的东西,也是要被毁坏的。

有人会提出疑问:像夸克这样不占空间,无色无形的东西有什么可毁坏的呢?

即使是对这种细微的东西,我们还是会有执着,如果存在这样的执着,则纵然消灭了粗大的“我”,消灭了物体的性质,但正如《俱舍论》所言,色界和无色界天人的境界,就是很细微的,虽然不占空间,却仍然属于物质的范畴,所以我们还是要设法把它摧毁。

怎样摧毁呢?跟前面的方法一样。如果继续用刚才所讲的方法去剖析,所有的物质都会变成空性。

在剖析到没有颜色、不占空间的程度时,如果我们觉得抓不住一个对境,无法去进行分解,就可以用不生不灭的方法来推理。

通过抉择不生不灭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不生不灭的,既然没有生,也就不可能存在。这些方法,都是是既方便,又有说服力的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抉择空性,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平时我们都认为,一切事物都完美无缺地存在着,有我、也有外界,有肉体、也有精神,但现在一观察才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

包括有些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但即便有这种体会,他们也仅仅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也不是究竟的,而只能往空性的方向走一截,所以,我们不能将物理学与佛法等量齐观。要知道,物理学永远也不能与佛法等同,只是它们中间的一部分观点相似而已,到了最后,还是需要佛法的帮助,只有佛教的逻辑,才可以推翻最终的执着。

又有人会说:既然万事万物都不存在,那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又能看到这一切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错了。为什么错了呢?因为我们的眼识,也有无明的污染,它是错误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证明。比如说,除了火焰、河流等明显的运动之物以外,其他任何一个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起来都是静止的,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很小的粒子在哪怕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单位计时的时段中,也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不断地高速运动着的,在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静止的物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切呢?这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是有问题的。它受到了无明的遮盖,所以看不到物质的真相。连这一点它都看不见,更深层次的实相它就更是无法探知了。

另外还有举不胜举的例子,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回去慢慢想。不管怎样,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能相信眼、耳、鼻、舌,不能因为自己的眼睛看得见,就认为它是存在的,这个逻辑此时已经不成立了。如果这个推论站得住脚,我们就可以说,因为我的眼睛看到它是静止的,所以它就不是运动的,而是静止的,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能这样说。

即使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无论是眼睛还是耳朵,都不能认知事实的真相。声波也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东西,比如说,当我们听到“眼睛”这两个字的发音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听不出其中的生生灭灭,我们听到的,就是一个连续的声音“眼——睛——”,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连续的声音,只有一刹那、一刹那衔接而成的声音片断。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假如在黑暗中用燃烧的蜡烛在空中画一个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明亮的火圈,但实际上哪有什么圆圈呢?圆圈根本不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无法捕捉蜡烛移动的每一个瞬间和步骤,所以就错把蜡烛前后运动的所有方位,都看成同时、连贯而不可分的一体了。

同样,发出“声音”这两个字所延续的时间,也可以分成很多个千分之一秒或万分之一秒,这两个字的声音是一刹那一刹那地逐渐发出的,而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但我们的耳朵却无法分辨出这种原本断断续续的声音片断。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宇宙辐射,宇宙辐射是由漂浮在高层空间的能量粒子所带来的放射性射线的辐射,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非常细微的东西,它每时每刻都在穿越我们的身体,但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穿过我们的心脏、大脑呢?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过。虽然没有感觉到,但它实际上却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的触觉,也即我们的身识也是靠不住的。

综上所述,不需要佛教的理论,仅凭物理学的观念,就可以打破以眼、耳、鼻、舌的感觉来判定事物的陋习。我们的感觉都是错误的,即使看见了,也不一定存在;即使没有看见,也不一定不存在。

真正的真理,是佛的思维方法。当然,我们的思维,也是在第六意识的操纵下进行的,而第六意识本身,也是一个错误的东西,但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却只有利用它来慢慢引导我们,当把我们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我们的语言、思维等等,就像一双破烂的鞋子一样不管用了,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效力、作用,而只能丢掉不用。

丢掉之后的境界,又是怎样的呢?那时我们就能现量地感觉到。谁感觉到呢?是智慧感觉到,而不是第六意识感觉到。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已经转换为智慧,虽然还不是佛的智慧,但已经是菩萨的智慧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当智慧出现以后,粗大的无明当即消失,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知道了人生、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性。在禅宗、大圆满里面,就称之为顿悟。

这是最后的结果,于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思维,如果不思维,就无法培养智慧;想在我们的心里产生智慧,就必须思维;要思维,就要学中观、学无我。佛陀有着与常人的思路全然相反的全新的逻辑,如果我们顺着世间人的想法去走,就永远是轮回;这些与常识相反的东西,至少是不会跟着轮回走的,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智慧,亦即证悟空性的智慧。

以上所讲的,是肉体方面的观察方法。

2)观察精神

精神方面的观察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精神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外在的粗大物质,就比较容易了解。之所以佛经所划分的五蕴当中的第一个是色蕴,就是因为色蕴表示了这些外在的、相对粗大的物质;而五蕴当中的识蕴之所以排在最后,就是因为识蕴所表示的精神层面最不容易观察。

对于我们这种层次的人来说,观察精神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分解时间来推理。对于物质而言,虽然通过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却并不是只能用时间来推理。比如说,要抉择这个房子的空性,除了分解时间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把房子分割为东、南、西、北、上、下等方向的方法来抉择空性,但我们的精神却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来分割。

如何用时间来分解呢?就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来进行分解。

过去的时光已经彻底消失,它永远也不会再回来。虽然爱因斯坦认为,在超过光速的情况下,时间可以倒流,昔日可以重现,但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呀呀学语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光速也好,超光速也好,都不可能把我们送回从前,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出现呢?不可能的;所谓未来,是指将要发生的阶段,对于现在而言,它尚未诞生,因而不可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可能存在的东西,只会是现在。

但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比如说,如果我们把今天白天划分为现在,则今天白天之前的时间就属于过去,之后的时间就属于未来,现在的范畴内就有十二个小时;如果我们把这个月划分为现在,则上个月就属于过去,下个月就属于未来,这个现在,就有整整一个月;如果我们把今年划分为现在,则去年就属于过去,明年属于未来,这个现在就有三百六十五天……

那么,现在到底有多长呢?有人认为,真正的现在,就是当下的一刹那。

不过,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分细,去观察现在的一刹那,会发现事实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当时间被切到最小的单位时,就像分解物质所遇到的情形一样,假如再分,时间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因为时间的长度本来就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无尽的,总有一个时候,时间会被分解完。关于这一点,虽然不同的哲学家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时间是永远切不完的;有人认为,时间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不能再分了,但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时间在划分的过程中,只会越切越短,而不可能越来越长,既然如此,又怎么会分不完呢?肯定会被分完的。还有,凭什么说时间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不能再分了呢?谁能这样规定呢?真理是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不为任何人所操纵的,谁都不能主观地去认定事实的真相。

关于时间的概念,物理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依照佛教的观点,时间却并不是一种物质,比如说,我们把花的种子播下去,眼看它发芽、成长、开花,直至最后毁灭,在整个种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时间的顺序,但其中的所谓时间,却是除了花的生长以外,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东西。

虽然我们认为,钟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但这只是我们强加给它的,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假有而非真有的概念。既然时间是假有的,我们就无法找到真正的现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无论肉体还是精神,最终都是不存在的,至于它们的运动,就更不可能存在。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思维,没有什么别的东西。通过打坐,先把心静下来,因为所有的证悟,包括比较好的感受,都是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获得的。像我们现在这种随时胡思乱想的心,就不会有什么很深的证悟,虽然出离心、菩提心在思维的状态下也可以存在,而且它们也需要通过思维来培植,但对空性的证悟,却必须在心静下来的前提下才能感受到。

当然,这里所说的平静,只是相对的平静,也即专注于观察有没有肉体、有没有精神、有没有我等等之类的状态。在观察得比较透彻的情况下,就能现量感受到:原来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全都是一种幻觉,根本没有任何根据。

在一本中观论著当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些湖面上长着一种黄色的花,从远处看,是一片绿茵茵的草甸上面开满了金灿灿的鲜花,但如果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些花根本就没有长在地上,而是悬浮在湖水当中的,花根延长到一定的程度,就消失了,谁也找不到这些花的根源。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在不观察的时候,肉体、精神、世界、宇宙……所有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但如果对每一个具体的东西进行观察,去追踪它的根源,则像比喻当中的花一样,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在虚空中消失。

消失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认为,就像一打开电门,灯光就出现;一关上电门,灯光就消失一样,前面的光明叫做存在,后面的黑暗叫做消失,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正当我们看到灯光的时候,灯光、组成灯光的光粒子当下就不存在,这样的效果,才叫作现空无别。如果把消失的含义,理解为灯灭之后的不存在,那就是断见。这是一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离一异因为主,并辅以破有无生因,亦即抉择无生的方法。

2、大缘起因

另一种观察的方法,为大缘起因,凡是相对的东西,都无有自性,都不是实有的。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不知你们以前想过没有,此处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古代,亦即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或住世之前,印度有很多的魔术师,他们可以表演各种令人称奇的魔术。有些物质的能力也能制造幻觉,比如说,把一种蛇脱下来的皮裹成灯心,在点着之后,周围的人就会看到,灯所照见的满屋子的东西都变成了蛇。实际上并不是这些东西变成了蛇,而是观众的眼睛出现了幻觉,这是依靠某种特殊物质的能力而出现的神奇现象;还有一种魔术,是依靠咒语的能力而实现的,技艺精湛的魔术师依靠咒语,就能把一些石头、木块等等变成动物甚至人类,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这些石头、木块变成了真正的人或动物,但凭借咒语的强大能力,就能使我们的眼睛出现幻觉。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例子呢?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凡是相对、暂时的东西,都无有自性,都不是实有的道理。

如果今天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通过念咒把这朵花变成了一个苹果,则不需要任何逻辑推理,大家都会一致认为,这只是一种幻觉,实际上不会有什么苹果,但请大家想一想,凭什么我们要这样认为呢?因为我们在刚进这间屋子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知道它只是一朵花,而不是一个苹果——它原来是花,只是因为念了一个咒,就变成了一个苹果——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一个苹果。说来说去,想必大家的理由也只有这些。

那么我就要问,这朵花原先是不是花呢?肯定不是,花是由花的种子长成的,它原来不是花呀!种花的人把花种播到地里以后,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花种才变成了后来的花根、花茎、花枝、花朵等等。既然花也是由种子变成的,我们都承认它是花,为什么我们不承认由花变成的苹果是苹果呢?虽然你们会说因为我们念了咒,所以花才变成了苹果,但花种也是因为种花人辛勤地劳作了,所以才变成花的呀!

为什么要说念咒才是魔术,种花的劳作不是魔术呢?

也许有人会回答,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到或者听到过花可以变成苹果,包括小朋友都知道,很多人也亲眼见到过,只有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果实才会是苹果。

谁说只有长在苹果树上面的才是苹果,花变成的就不是苹果呢?这是我的眼睛告诉我的,你们只能这样回答。但前面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依靠眼睛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眼睛所见是没有资格作证据的呀!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执着,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苹果就是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由花在瞬间之内变成的苹果不会是苹果而是魔术,但这只是我们的习惯而已,并没有任何根据。花存在的时间比较久,我们都知道它的生长过程,都知道它的来源,所以就认为它是一朵实有的花,但因为苹果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的,所以大家就认为它不是真实的,请你们想想,除了存在时间的长短之外,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佛陀才告诉我们,所有相对、观待的东西,都不是实有的。

所谓“相对”的意思,也就是指某个东西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而是可以转化,可以发生改变,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观待于这些条件,才形成了某种物质,这样的物质,就是相对的。简而言之,凡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东西,都叫作相对的东西;凡是相对的东西,都没有自性。

什么叫做没有自性呢?比如说,在大家的认识当中,由花变成的苹果,就是没有自性的。

为什么是无有自性的呢?佛陀对此回答道:这是你们自己说的。

我们什么时候说过呢?就是在你们判定苹果真伪的时候说的!

其实我们早就承认了这个观点,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他从来不用他自己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的观点,而是用我们自己乱七八糟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从自相矛盾的结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没有什么观点的。

这不是简单的推翻或者驳倒的问题,如果你们想证悟中观的空性,这当中有着很深奥的理论。要知道,我们的很多观点都是经不起观察的。

荣森班智达曾讲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群以编织布料为生的工匠。有一天,为了制作织布机,他们中的一个人不得不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到了森林里以后,他发现,每一棵树都长得非常好——既高大,又挺拔,实在让人不忍心下手。他想,为了我们的一个工具,就把这么好的树木砍掉,实在是太可惜!于是,他放弃了一棵棵唾手可得的树木,在森林里四处寻找合适的可用之材。过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疲倦不堪的他便躺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此时,树神因得知他的想法而感到极为欢喜,于是便来到了他身旁问道:“你如此珍惜爱护森林,实在是稀有难得!为了嘉奖你,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需要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愿望吗?”纺织者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最好的愿望,便告诉树神:“我回去跟我的伙伴们商量商量再回答您好吗?”树神也爽快地答应了。

一群工匠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大家终于想到了一个愿望:我们都是编织布料的,如果我们的身体前后都能织出布料,那该有多好啊!你就求一个这样的悉地(成就)吧!伐木者回到森林,向树神表达了他们的愿望。树神听了以后,便施展法力让他如愿以偿了——刹那之间,他就变成了一个前面有手有脸,后面也有手有脸的人

当他到村里,全村的人一看到他,都吓得大声惊呼:“鬼来了!鬼来了!!” 最后,可怜的工匠被“勇敢”的村民用乱石砸死了!

当他断气以后,惊魂未定的村民才慢慢鼓起勇气来到他的尸体旁。大家吃惊地发现,他身体的前后是完全一样的,根本找不出任何差别。按理来说,只有他前面的手和脸才是正常的,而后面的手和脸应该是幻化出来的,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些差别,但直至他死了以后,人们都区分不出二者的不同。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用法术变幻出来的东西,完全可以像真正的东西一样,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一样。以前大家都认为,猛然间用花变出来的苹果是假的,不能吃,其实这样的苹果也有可能是可以吃的,有些魔术变出来的物品完全可以达到真实的效果,我们以前的看法是不能作为理由的。

现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呢?既然没有理由,以前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想呢?那是我们的习惯。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习惯呢?这是眼睛或者耳朵告诉我们的,因为我们看到或者听到过这样的现象:花的种子经过园丁的培育就可以开出花来。

现在真相大白了,一切错误的始作俑者,就是眼睛或者耳朵,就是它们在作怪,其他没有什么理由。从无始以来,我们都非常相信它们,正是它们,才把我们丢到了轮回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灌输给我们的所有观点都推翻,再也不接受它们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不顺着轮回,而与轮回背道而驰了,这就是走向解脱!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虽然还算不上是证悟空性,却有了证悟空性的苗头。就像清晨的一线曙光,虽然与白昼的阳光不可比拟,但离白昼已经不远了。

大家一定要好好思维,因为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这样的分别执着。比如说,虽然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人的影像,但我们不会认为那是真的。如果问我们,为什么这些屏幕上的人不是真的呢?我们一般都会回答说,因为这些图像,是我插上电源,打开电视机开关,电视机接收到由发射台通过电磁波传送过来的图像信号以后,才显示出来的,所以都不是真正的人。

凭什么说电磁波传送过来的就不是真正的人呢?人不也是由其他的东西变成的吗?大家都知道,人没有出生之前,是胚胎;在变成胚胎之前,是受精卵;在受精卵之前,是精子和卵子,那么,在精子和卵子之前又是什么呢?谁也回答不出来了。既然由其他东西变成的人,我们可以承认是真正的人,为什么屏幕上的人就不是真正的人呢?这是没有道理的,全都是我们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无明培养的。正是因为无明,我们才会有真真假假的分别。

中观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简单的就是以上这两种,还有很多复杂的理论,如果讲起来,仅仅其中的每一个名词,都要从头去学,那就要费很多口舌和时间了,所以这次我们不讲,有兴趣的,可以参阅其他的中观论著。

(三)结语

你们每天要多抽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两个理由,有些时候观察自己,有些时候观察外境,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观察,至少可以减少我们的执着,甚至可以控制、推翻我们的执着,至于推翻的程度如何,那就要看我们的修行了。现在我们虽然明白了这些道理,但烦恼、我执等等还是会有的,如果持之以恒地修行,智慧就会逐渐增长,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彻底断除烦恼我执;如果不修行,那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实际上不会有什么进步。这不能怪佛法没有能力,而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修行,怎么会有进步呢?不付出代价,是不会有成果的。

虽然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对境不同,人无我是对内观察,法无我是对外观察,但二者的实质却是一样的,观察的方法与结果都毫无差别。

以上内容,为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的内容就不广讲了。

什么叫做涅槃呢?解脱就是涅槃。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法、报、化三身,五智,就叫做解脱涅槃。

寂静是什么意思呢?解脱之后,就再也没有前面所讲的三种痛苦,包括三种痛苦的种子和名字都不存在。这种清净永恒的快乐,就是寂静。当然,这种快乐并不是世间人所说的快乐,只是由于没有任何有漏的痛苦,所以称之为“快乐”。因为很清净,因而称之为“寂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