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是因果报应
首先要声明,这话不是我说的,北宋老百姓自己说的。
1126年,靖康之变,年前还是盟友的金朝,陡然间变成北宋最大最威胁的敌人。1125年十一月金兵两路南侵,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北宋首都。除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在李纲的主持下胜利外,北宋在历史的风雨中飘飘摇摇,勉强维持政权,其他战场是一败涂地,直到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开封陷落,北宋灭亡。北宋灭亡时,民间突然涌起一股非常大的舆论势力,纷纷传言,这是宋太祖要借金人之手,报当年宋太宗刹兄纂位之仇。不仅民间如此,官方也有此论调,绍兴年间出使金朝的洪浩被金人扣押后回国(1128去,1143回,被扣15年),就告诉宋高宗说金太宗相貌酷似宋太祖。(我自己以为,这纯粹是扯淡,就凭当年的画像技术,洪浩真敢这么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不论怎么说,这舆论在当时的确是一股势力。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北宋屡战屡败,亡国之祸在即,百姓生灵涂炭,悲观失望,厌战,这些情绪产生了为战争打不赢找根据,麻木一下自己;二、大大小小汉奸如张邦昌、刘豫之流为自己汉奸行为正名,应该算汪精卫搞“和平建国论”祖宗;三,也可能是金人瓦解北宋军心、民心的心理战。其实,说因果报应可能是民间的朴素心理。但是它折射出了当时人们对太宗子嗣政权合法性的质疑。
古代社会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认识,无外乎有二,得天下立德、立功,传天下立长不立贤。立德,比如尧舜禹三帝搞禅让制度,就是以德为准,即便包括赵匡胤靠政变得天下,也假惺惺让周恭帝禅位,其他如王莽、曹丕等如出一辙;立功就是马上得天下,所谓“逐鹿中原”,中国大多王朝诞生于此。这两者是得到中国民众认可的,如果不是这二者,基本上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和动荡。
宋太宗得天下疑云重重,历史上以“斧声烛影”概之,现在“斧声烛影”基本上就是阴谋、政变的代名词。按照“嫡长制”继承法,太祖应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但是,太宗说了,他们的母亲杜太后曾经说过,江山轮流做,大哥坐完二哥坐、二哥坐完三哥坐,他和太祖都是孝子,就听了母亲的话,冒千年传统之大不韪硬着头皮上。为把事情做得和真的一样,太宗封自己弟弟赵廷美为皇储,还搞了一套制度,如皇帝突然挂了未立储君,子嗣继承由太后和宰执大臣共同确定,太后“垂帘听政”。不过后来赵廷美因为太短命没做成皇帝,哥哥向弟弟下了手,“垂帘听政”倒是继承下来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太后遗命”,为太宗正名。后来,在太宗的示意下,太祖最信赖的大臣赵普又提出了“金匮之盟”说法,说杜太后的话可不是太宗一个人瞎掰货出来,我赵普也听太后说过,太后还让我记录下来,藏在宫里一个铜柜子里,后来果然找到这个柜子。这说明要不就是赵普记性不好,要不就是太木讷不会拍马屁,因为此时距太宗继位已经满5年啦!不过,这是一个标志,说明士大夫阶层已经和皇帝同流合污了,承认太宗的合法性,普通老百姓一看还能怎么说,反正国家就是你们两人的,爱怎么玩怎么玩,我一老百姓有口热饭有床热铺,足矣。
现在不一样了,别说吃饭穿衣,生命朝不保夕、妻女被人肆意凌辱。所谓“墙倒众人推”,这舆论正是痛苦、羞辱、旁观的应景之作。一个连自己子民也无法保护的政权,别说杀兄自立,就算真的一切合乎礼法,也早就没了存在的基础。后来,宋高宗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为储,不能不说考虑到了民间的舆论。也别说,自从立了太祖子孙,感觉做的确实比太宗子孙好。赵伯琮是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宁宗时又追封“鄂王”,剥夺秦桧爵位,改谥号“忠献”为“谬丑”,即便到今天也能宽慰人心。即便当时国力不济,孝宗、宁宗也能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不似太宗后裔偏安一隅,精神颓废。南宋灭亡,太祖后裔大多未受到徽宗、钦宗的亡国之君遭遇,也不能不说是因果循环。
受佛教影响,很多历史中总会寻找因果线索。不过细细想来,历史长河,有几家不是兴旺衰退?兴是因衰是果,衰是因兴是果,大抵如此。不论兴衰,报一颗善良之心,不把事情做绝,大概才能逃脱“种的恶因结的恶果”报应。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