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般若波罗密多之般若为六度之要
一、六度之要为般若
六波罗密多,又称之为六度,度什么呢?度苦海的意思。六度是六种可以让众生渡越生死苦海,到达解脱彼岸的方法。六度中,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到禅定,属于佛法中慈悲的部分,是为方便法门,方便也就是善巧;行持这五种方便善巧时,能同时摄以般若,以空性行持,才称为波罗密多。也就是说,六度中的前五度,如果没有具备般若度的话,就称不上所谓的“度”,因为没有具备般若,就到不了彼岸。
佛陀讲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的一切,都是为了理解般若而设的。寂天大师也说:“此胜诸支分,佛为般若说。”修习五度,是为了要理解般若空性。
前五度和般若度就好像是车子左右的两个轮子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两者也像是在茫茫沙漠中的六个人,其中,五个人眼睛看不见,另外一个是明眼的人,看得到行进的方向,但无法行走。
前五度方便善巧的慈悲,就好像五个有双足的盲人,般若智慧就好像是那双目明亮的人。如果这六个人要走出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必须要依靠双眼明亮的人来指引,要靠双脚健全的人走出沙漠,两者一定要互相依存。以修行来说,要具足方便善巧的五度,方能体悟空性;相对的,要彻底从痛苦中解脱,必须要依靠般若智慧;缺少般若智慧,不理解空性,破不了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无法出离轮回。
想要到达生死解脱的彼岸,必须在行五度时,以般若摄持,六度一体同修。比如,行布施之前,发广大的菩提心;在布施的当下,持三轮体空的空性观,如果还不理解空性,可以先暂时以如梦如幻的概念作观就可以;当布施结束以后,将功德完全无私回向给十方众生。这样的布施,具足前行、正行和结行,结合了般若,才是真正的“布施度”。
二、心不攀缘
虽然色、声、香、味、触、法所存在的外境,是活生生的,光鲜亮丽,但是,如果我们清楚明白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心造作,毫无自性,不是真实永恒存在,一切都如梦如幻的话,就不会去想抓住或拥有。当我们对外境,不再执为实有,不让执实的念头产生出来时,分别的心就会渐渐平息,妄念自然就会沉淀。这时,不需要刻意去排斥或破除对境,外在的一切就不会对你产生任何的影响,心的本质就会慢慢显露出来。
我们在观修的过程中,不要去攀缘外境,而是要观察为什么这些境象会影响我们的感官和情绪,要观察自心的来龙去脉。虽然《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要因这句话把所有的一切都想作是“无”。心的本质像万里无云的虚空一样,明空无别,非常清楚明亮。在法界中,所有的一切,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把心安住在原始本位上,在安住的当下,自然体悟空性,这样,就可以说,到了彼岸,就是智慧度了。
在般若度中,我们理解到,只要对外在不执为实有,对世间所有的一切,暂且用如梦如幻的概念来对待,慢慢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是初学佛者所能理解的胜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