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六度万行>>正文内容

佛与时间管理_认识精进和克服懒惰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1日
来源:栖息朴人_新浪博客 2014-07-04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时间管理,究竟而言,还是要反映到做事情上。做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你有一个目标或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刻苦努力(即精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精进,克服懒惰,而认识精进和克服懒惰方面,我认为没有比《入菩萨行论》讲解的更透彻的了。为了避免自己的分别念曲解颂词的含义,我把入行论讲记中的文字摘出来,后面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精进和克服懒惰。

  进即喜于善。

  什么叫精进呢?指喜爱善法的欢喜心。心态是一种欢喜心,对境是善法,从这两方面来定义。唐代澄观法师(即清凉国师)在《华严大疏》中说:“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名之为进。”与此处的解释大致相同。概言之,精进就是法融入心,断除懈怠懒惰的一种善心。

  在这里,首先要明白精进的范围。世间上有些人特别能干,为了经商务农,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人们称之为精进;还有些人,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多长时间也不觉得累,这也叫做精进。但此处的精进与之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外在的身语。因为心的力量极为强大,身体和语言的精进虽然也属于精进,比如我喜欢讲经说法,这叫语言的精进;我喜欢顶礼、转绕佛塔、做善事,这叫身体精进。但这些都是精进的果,真正的精进是一种心态。

  精进的对境是善法。若对杀生特别努力、任劳任怨,按本论的标准来衡量,这不叫精进,当属一种懒惰。因为它的对境不是善法,而是恶法或无记法。所以,对于精进的范围,大家应该搞明白。

  我的理解:

  世间人的理解,精进与勤奋、刻苦努力等可以划等号,但是在此处,却对精进有了更为细致的说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心态,精进首先源于内心,内心生起对某一件事的欢喜心,比如说,我特别喜欢干某事,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是在别人的强制下或号召下,喜欢或不喜欢只有自己能真正明白。心的力量极其强大,只有心精进了,身体和语言的精进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其次是对境,可以理解为做什么事情,我们这里可以说是目标,估且认为你这种目标是对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行为,可以称为精进,不利于目标实现的,只能是懒惰,这在下面会有更详细的讲述。

  下说其违品:同恶散劣事,自轻凌懒惰。

  精进的违品有千千万万,简言之就是懒惰。《大乘阿毗达磨》中云:“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归纳起来,懒惰有三种:同恶懒惰、耽著恶事懒惰、自轻凌懒惰。有了这三种懒惰,善法始终不能成功。大家平时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不是这三种懒惰把你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也没有?

  下面解释一下各自的含义:

  一、同恶懒惰:

  所谓的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平时所说的“这个人特别懒,很懈怠”。做任何一件善事,他不立即开始执行,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今天太累了,我要好好休息,明天再说吧。”明天又推到后天,后天推到大后天……这样一直耽误下去。

  我们有些人想做善法或者想出家,常以“过段时间再说”、“慢慢来”为借口,致使许多良机擦肩而过。所以我自己每做一件善事时,性子特别急,希望尽快把事情做好,生怕拖下去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饥牛吃草是一口接着一口,根本不会耽误时间。行持善法也应如此,倘若总是“明日复明日”,只会导致“万事成蹉跎”。

  同恶懒惰是精进的一种违品,如果有了这种懒惰,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断除。只要是行持善法,就要下决心马上去做,今天该背的、今天该修的、今天该听的,不要拖到明天去。现在外面有些人听课,动不就以这个借口、那个理由不参加,这个星期需要完成的功课,推到下一个星期,到了下一个星期时,又因为一些事情来不了。整个学期结束时,懒惰者所学的寥寥无几!

  因此善法方面不能拖,但是恶法方面,拖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你今天要发脾气吵架,那告诉自己:“明天再来吧!”也许明天的气就消了,那时候也不用发火了。以前的大德经常这样讲:“行善方面不能拖,造恶方面尽量地拖下去,很有可能以后不会做了。”

  我的理解:

  这方面应该好理解,跟我们日常的时间管理也结合的更紧密些,就是让我们珍惜时间,不要拖延。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心想做一件事而行为上没有跟上时,我们总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一件事不停地拖下去。其实是自己的心力不够,没有任何理由可找。这里的“同恶”是指心的状态与那种散慢、懒惰的状态融为一体了,浸淫于其中,甚至自己都没有发觉。所以,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个清醒地反醒,看看自己的状态是什么样,慢慢地才能从这种漩涡中跳出来。

  二、耽著恶事懒惰:

  什么叫耽著恶事懒惰呢?指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把修行成就置之不顾,这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世间人整天将精力浪费在一些琐事上,做农务、搞商业、唱歌跳舞、操持家务,看起来忙得团团转,实则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们在座的道友,除了为公家发心、为僧众和众生做有意义的事情外,假如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琐事,即属于这种懒惰。表面上你似乎非常精进,不是做这个、就是忙那个,但你的心没有与法相融,不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陷入一种懒惰之中。

  我的理解:

  这种懒法,也许也我们平时的理解有所偏差,很多人整天看着忙忙碌碌的,学这个学那个,参加各种活动,看各种的书籍,好象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什么事情都想抓住似的。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也大都会赞叹:这个人真精进啊,你看他每天那么忙,拿了那么多证书,获得了那么多的成就,真了不起。但是,这是真的精进吗?我们撇开佛法慈悲善恶的理念不谈,还是假设有一个目标,你的一切行为跟这个目标相应,有助于实现才叫精进,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获得内心的喜悦与安宁。那么我们那么忙,可以达到那种目标吗?很多很多的人,问他最近在忙啥呢?很多人会说:哎,瞎忙呗!你看,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也不知道,并且还可能紧张兮兮,心力憔悴,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这种状态还是自己的心力不够,缺乏精进,缺乏掌控。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式的区别,如无头的苍蝇乱窜乱飞,把大好的时光花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别人干什么也跟着干,不知道干这些事情的具体目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懒惰,是一种漫无目的,是一种逃避。在那本著名的《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曾讲到,印度人和西方人是两种不同的懒惰,印度人的懒是成天无所事事,晒太阳,看日出日落;而西方的人懒是一种忙碌,如上了发条的陀螺,不停地旋转,表现方式不同,其实都是懒惰。

  三、自轻凌懒惰:

  有些人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说:“我天生特别笨,现在又一大把年纪,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工作特别忙,丈夫不争气,孩子不听话……我这样的人业力深重、烦恼重重,有什么资格修行呢?修行人应该像你们这样,反正我是没有希望了,这一辈子已经完蛋了!”这种自暴自弃、甘于堕落的人,其实心里也有一种懒惰。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也会有一些烦恼障碍,但只要肯精进,不管再忙、再累、再怎么样,也有成就的机会。所以大家要自强、自信,不然在当今社会中,恐怕很多修行人都会倒下去。有漏的身体,谁没有疾病?谁没有烦恼?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很精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心的力量比较强,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意义的尽量放下,有意义的就坚持到底。

  我的理解:

  这段话也好理解,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如此,常会以年纪大、智慧浅等为理由不精进,但真是那样吗?不说80岁都有成佛的公案,说说世间,其实也有很多老有成就的事例。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越觉得晚的时候,其实正是要开始的时候。试想,你正因为愚笨,才更要努力;你正因为上了年纪,以前荒废了很多时间,才要把原先的时间补回来,怎么还能自暴自弃呢?没有任何理由!

  精进和懒惰的比较在这里只是略说,整个《入菩萨行论》的精进品中都在讲精进,还有更为细致的论述。你也许对佛法不太理解,没有兴趣,但佛法所讲述的方法却是可以为你所用的,读一些佛教经典,相信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