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规律[嘎玛仁波切]
导语:不论善业或恶业,从动机和对境的大小之分,功德或罪过有轻重的区别。上至佛陀,下至众生,只要造作了业因,无论果报是快乐或痛苦,都会成熟在自己身心上,无法移转给别人。
业的规律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未作之因,不会有果;已造之因,必定有果;业果会增长广大。
从天道最高处,到地狱最底层的六道众生,因各自的善恶业力,而感受不可思议的不同痛苦和快乐。《百业经》上说:“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于轮回漂泊,业网甚广大。”
今生的痛苦,来自前世的恶业;今生的快乐,也是源于前世的善业。就算是无恶不作的人,也可能因为前世的一点点善业,而暂时感受快乐,他这一生所造的恶业,虽然不会马上受到恶报,可是一旦在未来成熟时,还是会感受痛苦的果报。
经中又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自己所造作的业因,不管果报是快乐或痛苦,都会成熟在自己身心上,无法移转给别人。例如,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子女,造下了罪业,最终都会自作自受。上至佛陀,下至众生,都一定会受业报。而且,业力会不断增长,就像种子很小,但可以长出大的果实。
在造作善恶业时,如果符合六种情形,果报的力量就会变得很大。
其中,前三种属于内心,后三者属于外境。
1、内心的动机
(1)恒常忆念:比如,心里常想:我要修这个法门,持诵这个咒语。恶行也是如此,比如经常想要杀生。
(2)贪执:对要做的善行或恶行,有执着贪爱之心。
(3)没有对治:比如,做了善业之后,心里没有后悔;或是经常造恶业,没有加以对治。
2、造业的对象
(1)福田:造业的对象,是具功德者,称为福田。例如,依靠三宝福田,如果做十善业,功德更大,如果造十不善业,罪过也更严重。尤其在金刚乘中,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本体,所以依靠上师积善或造罪,功德或罪过就更大了。
(2)恩田:造业的对象,是对自己有恩的人,如父母、老师、亲友等,功德或罪过也很大。
(3)悲田:对于悲心的对境,像是久病之人、远道而来的客人,利益或伤害他们,功过也很大。
总之,不论善业或恶业,从动机和对境的大小之分,功德或罪过就有轻重的区别。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