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藏传佛教>> 修法窍诀>>正文内容

明观福田:往生极乐世界之第一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8日
来源:摘自《极乐愿文大疏》(拉喇曲智仁波切蓍 索达吉堪布译)   作者:拉喇曲智仁波切蓍 索达吉堪布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弥陀经》中说:“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于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后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如此宣说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也就是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

  明观福田

  丁一(明观福田)分二:一、明观刹土之相;二、明观佛及眷属。

  戊一、明观刹土之相: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稀奇的语气词。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感到稀奇。往昔无量劫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身边有一位侍者,名为法藏比丘,他对具广大智慧、正念、证悟、妙智、精进……有胜解信,他在佛前发了殊胜菩提心。尔后在俱胝年间听闻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圆满庄严、环境、大地由什么形成……并将所有佛刹合而为一,普皆受持,发广大愿。又过了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此佛刹名为持执大劫,有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辐轮出世。当时他的一位大臣——“海尘”婆罗门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为海藏。海藏长大后出家,最后现前圆满正等觉果位,佛号宝藏。王臣众眷属恭敬承侍、供养宝藏佛。经海尘婆罗门劝请,辐轮国王在佛前受持刹土并发广大愿。佛陀说:“善哉!国王请看,向西方越过十万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称为刹土之王的‘极妙世界’,未来时经过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名为极乐世界,你在此成佛,佛号阿弥陀。”为他作了明确的授记。阿弥陀佛当时虽已证得八地菩萨果位,但仍然在那么多劫当中没有成佛完全是他的愿力所致。后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但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宣讲正法。作者对此感到极为稀有。关于阿弥陀佛与贤劫千佛等发心及发愿的详细情况,可从《大悲白莲花经》中了知。

  这样的极乐世界明观在哪一方向呢?观想在释迦牟尼佛所拥有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日落的西方。距离此刹有多远呢?这是凡夫人无法衡量的,越过众多无数世界,经中说经过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本来极微尘的西方也有极乐世界。

  极乐刹土是如何存在的呢?从这个娑婆世界(向西经过无数刹土)稍许上方有一圣境处,本来刹土有清净不清净多种,但此极乐世界是器情二者都极为清净的刹土,既不存在丝毫诸如普通土石、高岗洼地、危险地带、四大损害等不悦意景象的器世界之苦,也听不到诸如三恶趣、生老病死等名的有情之苦,是极其安乐之自性。关于极乐佛刹的详细功德,下文以“不可胜数之佛陀……”加以说明。这样的刹土,无论从高高的山巅远眺还是通过望远镜观看,以我们普通的肉眼是绝见不到的,因为平常的这个肉眼无法照见极为遥远或被山等阻隔之物。虽然我们自己的双眼不能现量见到,但(并不表示不存在),正如因明中所说:“仅是未见并非无。”

  昔日,阿难曾经对世尊说:“我想亲眼看看极乐世界。”于是世尊以身体的光芒使山川等一切全部隐没不见,对阿难说:“看吧!你应合掌、顶礼、散花。”当时,阿难也现见了此刹。

  因此,我们以佛语作为可信的正量,务必要对比量的智慧诚信不疑。为什么呢?无有阻碍的自心是清晰了然、无有障蔽的,因此应当犹如唐卡图案现于心中一样明观福田。比如,虽然从此处看望不见拉萨地方或觉沃仁波切,但这些并非没有。询问曾经去过拉萨、见过觉沃佛像的人们后,我们内心中可以明观它们大概的形象。同样,肉眼见不到的地方,心中可以观想,内心可观想的地方肉眼不一定能看见。尽管不能够清晰全面地明观广大庄严的极乐世界,但应这样意念:在西方有一个不同于我们这个刹土、具足一切无上安乐的极乐世界,一心专注于西方,乃至微乎其微的善根以上都为往生极乐世界而作回向,这是明观福田,也是修清净刹土的发愿。

  《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之义是指以自力修清净刹土的发愿,这里所讲的是一心向往佛陀早已修成的清净刹土,之后如果积累资粮则可往生到那里。如此也与宗喀巴大师的《开启胜刹之门》等智者们的所有言教相吻合。

  戊二(明观佛及眷属)分四:一、明观主尊身相;二、明观其意功德;三、明观主要眷属;四、明观其余眷属。

  己一、明观主尊身相:

  彼刹阿弥陀佛尊,红莲宝色光耀眼,

  无见顶相足轮等,三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钵,著三法衣跏趺坐,

  千瓣莲花月垫上,身背依靠菩提树。

  在极乐刹土中安住着出有坏怙主阿弥陀佛,因为摧毁贪心等一切烦恼,具足五智慧、降伏四魔敌众,所以称为出有坏。佛陀身体的光芒遍照十方无边刹土,可以说是光芒无量、光明无量、光芒无穷等,因此称为无量光佛,又因为寿量不可胜数,也称为无量寿佛,这是身之本体的功德。

  (阿弥陀佛)身相是怎样的呢?慈悲一切众生之标帜:其身色宛如太阳照在红莲花珍宝山上一般威光耀眼夺目,极其辉煌,由众多广大福德而形成的无见顶相,是指头上由骨肉累积而成的肉髻,除了从正面可见外谁也无法看见顶端。佛陀的双足掌心有具凸出花纹的八辐法轮。由上下这两种妙相来涵盖所有妙相,能了知或能表示佛陀是具足白毫右旋等三十二相福德的大丈夫。能表明正士内在的所有美德显露于外相,由指甲赤铜色等八十随好所严饰。妙相主要是指粗相,随好是细相。一面表示唯一离戏法身;二臂表示智慧与方便二者;双手结定印表示方便与智慧(无二);以定印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表示以深广正法满足一切众生。令诸众生最初趋入别解脱之标帜:身着出家三衣,即上身披蓝色七衣及红色祖衣,下身穿红黄色五衣(僧裙)。双足金刚跏趺坐表示于轮涅等性之义中不动摇。根据续部、密宗诸仪轨及嘎单巴仁波切等大德们(修行境界中)所见,阿弥陀佛所坐的法座是由大如须弥山的八大孔雀及无数小孔雀支撑着的珍宝座,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千瓣莲花,莲花上有满月轮的坐垫,坐垫上方是名为莲花光明的珍宝菩提树,高达六十万由旬,树根粗达五百由旬,八百由旬的枝叶相互掩映,并有争奇斗艳的鲜花及累累的硕果,还有如皎月般的宝珠、帝释所持的宝珠、如意宝珠等,以及珍宝束、装饰鬘、黄金、珍珠、珍宝的璎珞、铃铛、孪铃(大小铃铛)等装饰着。仅仅见到这颗菩提树直至菩提果之间不会患眼病;听到此树的声音不会患耳病;若得以品尝则不会患舌病;身体碰到树影不会罹患身体疾病;若忆念此树则可自然生起等持;见到这棵树以后不会退转菩提等有无量功德。阿弥陀佛背面倚靠这样一棵菩提树而安住。

  以上是观想身相。

  佛经中没有直接宣说法座等,所说的菩提树大小等略有不同,因为佛陀的行境不可思议、众生各自福德有大小之别而导致说法和所见也有所不同。

  己二、明观其意功德:

  慈悲慧眼遥视我。

  再观想:阿弥陀佛一定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从遥远的极乐世界注视着我。如律藏中说:“遥远所住佛,慧眼即清净,何具此治力,顶礼胜医王。”如果自己具有信心,那么佛陀的观照是无有远近的。譬如,虽然太阳位于高高的天空中,但是它的光芒却可照射到此处。本来,圆满正等觉恒时具足大悲心,无论自己祈祷与否,佛的大悲观照始终周遍各方。然而,如果没有以信心祈祷开启大悲之门,则无法见到加持的光明。例如,虽然室外太阳时常升起,可是假设没有门窗,则阳光不可能射入室内。所化众生要得遇佛陀的大悲加持(必须要积资净障),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来净化自相续,则无法亲见佛陀,如同明镜未经擦拭便不能显现影像一样。

  己三、明观主要眷属:

  右侧观世音菩萨,身白左手持白莲,

  左侧大势至菩萨,身蓝左持金刚莲。

  右手施依印向吾,三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朗然坦然住。

  接着观想:阿弥陀佛身体的右侧是圣者观世音菩萨,身色洁白表示住于轮回却未沾染轮回的过患,一面二臂,以各种报身圆满服饰严饰,左手以三宝印执持六瓣白莲花茎于胸间,表示以如白莲花般纯洁的大悲心慈悯众生,白莲在耳边绽放,表示相续中谙熟所闻之法义并且增长智悲力。阿弥陀佛身体的左侧是大势至菩萨即金刚手,身色碧蓝表示法性不变,一面二臂,具足报身装束,左手以三宝印执持金刚所严饰的莲花于胸间,这表示其获得诸佛三密能力灌顶。二位大菩萨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自己表示:任何众生若祈祷我们,则不必畏惧三界轮回之苦,即是无畏施的标帜。这里的施依印是右手从身体的髋骨处伸开,作摸顶式。三宝印是左手在胸前以拇指食指的指尖执持莲花茎,其余三指向上伸直。二位菩萨以站立式安住表示一切菩萨利益众生刹那也不懈怠,并趋入大乘道。以上阿弥陀佛与二大菩萨眷属即三大主尊犹如须弥山王一般胜过他众,巍然赫立,身体妙相随好的功德极其明显。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身色宛如阳光照射在红莲宝山上一般红亮,观世音菩萨身色如同阳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洁白,大势至菩萨身色好似阳光普照在蓝宝石山上一般碧蓝,他们(身体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所有刹土;语言是六十种梵音之自性,清晰明朗,悦耳的妙音传遍整个刹土;意是慈悲智慧大光明之自性,恒时坦然安住。

  己四、明观其余眷属:

  大乘比丘十千亿,身皆金色相好饰,

  著三法衣黄灿灿。

  观想:阿弥陀佛有十千亿终生不退转的大乘比丘以及无数将得大菩提的声闻阿罗汉眷属。此处所说的十千亿是数量词,表示数量极多之义,而实际数量并非仅此而已。如《弥陀经》中说:“无量光佛之光芒、寿量、眷属、极乐世界安乐之因及功德普皆圆满,众多佛陀于数劫中说亦不能尽。譬如,比丘大目犍连获神变自在,彼若欲求,则一日内可数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辰,具百千俱胝如是神变者于百千俱胝那由他年中不做任何余事,亦无法数尽无量光如来声闻众之百分之一量。”那些眷属身色无有差别全部是金黄色,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严饰,身着三法衣,犹如阳光照射在早晨的海面一样黄灿灿。

  明观这样的刹土以及意念佛陀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随念三宝。如果面朝西方以对生的方式观想极乐世界,则与修生起次第相同。然而,生起次第是观想实质性的本尊等,如若不具备清净的忆念,那就称为贪执妙相本尊之分别念,是生起次第的障碍。极乐世界则是未经绘画的自成坛城,观修阿弥陀佛也是以信心意念佛陀,因此无论观成如布画般扁平,还是铸像般凹凸不平……任何形象都可以,因为阿弥陀佛现在以色身住世,所以我们观想时不需要任何迎请、安住、祈送,而日日夜夜念念不忘才是一大要诀。

  在家男女们,最初在上师传授《极乐愿文》时要听讲,看看是否懂了。如果不懂,那么当传讲者从极乐世界的唐卡上加以介绍的时候,自己要认真细致地观看,之后闭目思维,看看这样的形相能不能浮现在心中。当心中现出来时,如果再三明观,则内心自然能够明现其形相。如果白天念念不忘,那么夜晚做梦遇到恐怖梦境时也定能忆念祈祷,如若梦中能如是忆念,那么临终时或中阴界出现恐怖、畏惧时定能忆念。

    假设在家男女们,明观阿弥陀佛主尊眷属、刹土庄严等实在无能为力,那么也可以意念:极乐世界位于西方,那里住有阿弥陀佛和他的眷属,他们正在注视着我,我自己死后立即往生极乐刹土。如是一心专注,以坚定信心忆念极乐世界或持诵阿弥陀佛名号,仅此也可算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因。

  曾有这样一则实例:达多地方一位具有信心的老人,常常祈祷阿弥陀佛并念诵了许多遍《极乐愿文》,但他一直认为阿弥陀佛身色肯定是淡蓝色的,而根本不会明观形相。可是,凭着信心力,他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自降临在他面前,将这位老人接引到极乐世界。

  此外,古代一位具有强烈信心的老妇女持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及十万遍度母赞颂偈,结果,一日晚上梦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给了她一件蓝色衣服。又一天晚上梦到一位顶具发髻、身着白衣之人给她一串水晶念珠。尽管那位老妇人全然不知观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标帜,但她心中铭记二尊名号,并生起虔诚的信心,仅以此念诵及(信心力)便获得了成就。

  因此,无论是眼见佛陀的身相或耳闻名号,甚至仅仅意念阿弥陀佛垂念或手触佛像……都必定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我们无论能否明观佛陀身相等,但一定不要忘记其名号。世尊也曾说:“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又云:“愚者具坚信,彼可获悉地。”“何者作意佛,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三摩地王经》中云:“能仁身相极庄严,何人行住坐卧时,忆念能王佛陀尊,本师恒时住彼前。”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我常伴随具信者。”

  因此,自己若能顶礼、祈祷阿弥陀佛,乃至对阿弥陀佛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则佛陀一定会以慧眼照见、以天耳明听、以他心通明知、以神足通立即来到他的面前赐予加持。虽然我们自己看不到,但佛陀却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们,犹如盲人面前有一位具明目之人一样,仅以意念佛陀也可往生极乐刹土。如《弥陀经》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往昔(佛在世时),给孤独长者之女嫁给了边地的一位国王。那里只有外道而无有(僧众等)殊胜的福田。于是,她面向舍卫城方向,观想圆满正等觉佛陀并诚心祈祷,结果佛陀及其眷属瞬间降临在她面前。

  又如一位具信心的愚人工布觉沃奔迎请拉萨的觉沃仁波切到家中做客,结果觉沃仁波切真的亲自前往了。因此,一开始以信心意念佛陀十分重要。

  此明观福田是下文所讲积资净障的所依,也是遣除发菩提心、成就清净愿的违缘,成办顺缘的见证者。(开法会等时)奉劝大家明观仿佛亲眼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一般地猛烈祈祷,心不外散而缓慢念诵“唉玛吙!自此日落之方向……著三法衣黄灿灿”一遍,一边念诵一边随词句忆念意义。

  这以上已圆满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因——反复明观极乐刹土及佛陀形象。

  妙相随好色身观不厌,明观怙主阿弥陀佛尊,

  生死梦境中有一切时,大悲铁钩摄受祈加持。

  第一因——明观福田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