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与净土法门
第二篇 有相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修行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净土法门
一、阿弥陀佛的意思
中国本来没有“佛”这个字,是佛法传到中国之后才造的新字,翻成中文就是“觉”的意思。人的智慧圆满、福德圆满就是“佛”,也称为两足尊。两足不是指两只脚,而是福慧两足,两种圆满的意思。
有“觉”就有“不觉”,“不觉”是凡夫,是指没有听过佛法或刚刚开始修行佛法的人;“觉”是听了佛法,如法修行而且已经实证理体的人,例如菩萨。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所以叫作“觉有情”;因为是正在行菩萨道的众生,所以又叫作“大道心众生”。另外还有菩萨摩诃萨,那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萨。
觉的层次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已经觉悟,知道“我”是五蕴所构成,是无常、无我、空的,因此断烦恼,证得涅槃。觉他,是自己觉悟了,同时也帮助众生觉悟。自觉的人,就小乘来讲,是阿罗汉,菩萨是自觉觉他,而佛不仅自觉觉他,还要觉行圆满,所以又称为大觉、圆觉、满觉。
“阿弥陀”的意思有很多,大致可以翻成三种,第一是无量的光明,第二是无量的寿命,第三是无量的清净平等觉。无量光明是慈悲的光,以慈悲的光普照一切众生,这是指空间的无限;无量寿是指时间的无限,是说阿弥陀永远为众生做慈航、做依怙,任何时间地方,只要有众生需要他,就会前去照顾。因此,他有无量的慈悲,而且是永恒的,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且阿弥陀佛对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平等,没有期待心、差别心,没有自私心、偏颇心、选择心,所以是无量的、平等的清净。
佛的光明是慈悲和智慧,因为平等度众生,所以他的慈悲光是无一众生不照、无一处不照,只是多数众生因为没有善根,不知道也或许不相信,所以看不见,也感受不到。就好像一生出就看不见的盲人,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光,即使有阳光、灯光,也不知道那是光。
不要把佛的无量光想成像太阳或电灯发出的光那样,我们从佛像上看到的头光、背光、身光都只是一种象征,但是如果我们有信心,真正接触到佛的时候,就会明白他与凡夫的不同。
光的意思是影响力,好的影响力是白色白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青色青光,坏的影响力则是黑色黑光。黑色不但不能放光,而且专门吸光。每一个人只要存好心就是一个放光的人,用好心待人就是让别人沾光,所以我们常常以“沾光”来形容从他人那里得到了光彩或利益。其实有时我也沾你们各位的光,譬如我有一个弟子在机场服务,我要通关时,这个弟子就跟海关人员说:“这是我师父,请不要为难他。”结果他们就给我礼遇通关。这就是他放光,让我沾了他的光。而阿弥陀佛放慈悲光、智慧光,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二、“成熟众生,庄严国土”的弥陀本愿
根据《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在修行阶段,当时叫作法藏比丘,曾经发了四十八个大愿,虽然有部分经典说是二十四愿,譬如《平等觉经》,但二十四愿其实是四十八愿的浓缩,而且不论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都只是一个名称或数字,凡是有益于众生往生净土,能够帮助众生在净土之中成就道业、成就果位的都是阿弥陀佛的愿,所以应该是“无量愿”。
阿弥陀佛愿愿都是为了成熟众生、庄严国土,所谓成熟众生就是让发愿往生弥陀佛国者都得以往生,而为了让发愿往生者有地方安住,所以成就了一个极乐世界,这就是庄严国土。一般佛国净土都是由佛与众生共同的愿力所成就,因为众生希望有这样的地方可以去,所以那个世界就完成了;但是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所完成,是为了成熟众生而庄严的国土。
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所谓“依”是指依报,也就是我们身体所处的环境;而“正”是指正报,说的是我们的身心。在极乐世界里,无论环境或往生的众生都是清净庄严的。
极乐世界里的环境,有七重行树、七宝莲池,莲池里是金沙铺地,还有许多美丽的宫殿。微风吹过七重行树时,会奏出袅绕的音乐,与飞鸟念佛法僧三宝的声音相和,使人忘却种种烦恼。因此,即使凡夫到了西方净土之后还是凡夫——上品上生也一样,不过还是比在娑婆世界好。在娑婆世界,身口意三业无法清净,而西方极乐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能渐渐使你从凡夫成为圣人。不仅能够亲近诸佛菩萨,而且听到的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与贪瞋痴等烦恼完全不相应。当中也没有钞票、财产,或是权位名势、男女关系等问题,比人间清净万分,身口意三业没有机会不清净,所以不会有烦恼。
地球上虽然有些地方也很美,但是再美都需要有人照顾,像花园、公园都是人工种植,如果乏人照顾整理,很快就会枯萎,变成荒烟蔓草、荆棘丛生,接着就会有垃圾、蚊虫,产生不好的物质。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由福德所感应,不会有虫或垃圾这类东西,也没有人间种种的灾难,譬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等。
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身体是由莲花化生的功德福报身,不像我们是由父母所生。父母所生的身体并没有不好,但是会害病、会肚子饿、会怕热怕冷,只要几天不洗澡就会痒、不舒服。另一方面,因为身体的生理反应,人们会保护个人生存的条件,譬如安全、健康、地位、名望或财富,于是与人相处时,总免不了你争我夺,你嫉妒我、我猜忌你,彼此矛盾冲突。此外,还有心理的关系,心理问题往往与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关,我们带着过去世的种种福报和罪报来到世上,然后在成长过程中,互相地感染、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我们环境的实况,所以称为五浊恶世。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因为是莲花化生,所以不会有上述种种反应,也没有什么需要跟人斗争的,大家都是同心同愿往生的。而且每个人到了那里,都有自己的莲花座,心里想要到哪里,它就托着你去,完全随心所欲、飞翔自在,就像《天方夜谭》里的魔毯。也不需要空中塔台指挥,完全不会互相冲突。吃穿用度也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耕种、劳动、经商、生产,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如意。有的只是莲花等级的差别,即所谓九品。品位愈小的莲花愈小、身体愈小,品位愈高的莲花愈大、身体也愈高大。下品下生的莲花虽然还没有开,但过了一段时间也能花开见佛,而且花开了之后,也是自由自在。
三、净土法门的殊胜
(一)横出三界的易行道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指出,修行有难行道、易行道两种。所谓难行道是以自己的力量如法修行,从最基础的人天道修起,依序完成解脱道、菩萨道。所谓人天道就是修五戒十善来积功累德,得人天福报;解脱道主要是以人天的五戒十善为基础,继续修四圣谛、三十七道品,以证得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出离三界、得解脱;而菩萨道则需以人天道及解脱道为基础,然后再进一步修六度万行和四摄,最后才能成佛。修行时,证阿罗汉果需要三生六十劫,最快三生,最慢六十劫;证缘觉,也就是辟支佛果,最快四生,最慢一百劫。至于要成佛,就是修菩萨道,需要三祇百劫;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最后一百劫修相好庄严。前后计算起来,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是难行道。
为此佛特别开出一个方便门,即称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法门。因为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前,发了四十八愿,要以本誓愿力来度脱一切有信有愿要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所以只要有人发愿往生,就能仗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往生极乐世界,从此不会再受业的牵制而到三界来出生入死。这种以他力获得解脱的,就叫作易行道。
这无上的方便法门,又叫作横出三界。原本要出三界并不容易,小乘必须证阿罗汉果或辟支佛果,大乘的话也要到初地。可是如果修行净土法门,一切众生,不论善根多少,只要已经听闻念佛法门,而愿意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乃至于临命终时只念十声,也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这就像一根竹竿,本来要一节一节往上破到顶的,现在只需要直接从旁边打一个洞就出去了,所以称为横出三界。
为什么能横出三界?据《观无量寿经》所述,因为念佛能够消业。又常听人说:业不重不生娑婆,障不重不生三界。因为业障重,所以才生在娑婆世界,才在三界中轮回。“业”,是我们往昔生中及这一生中所造的种种恶业,所以生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世界上只要有一个地方有苦难,我们就受它的影响,就是在苦难之中,差别只是在漩涡中心或是边缘而已,无论在哪里,都是在苦海的漩涡之中。如果能够一念回心,把心转过来,愿意自己念佛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此无论做了多少功德或是多少坏事,乃至于十恶五逆的人都能够往生。
其实不仅念阿弥陀佛,念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药师佛、弥勒佛,都可以消业除障,只是大家习惯了,而且释迦牟尼佛也处处介绍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相信念阿弥陀佛是易行道,能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我们到西方去。
(二)三根普被
阿弥陀佛的法门三根普被,不仅适合上、中、下每一种根器,而且所有的人都接引。就是造了十恶五逆,定业不可转,再也没有希望可以转变的人,只要相信阿弥陀佛、愿意照着阿弥陀佛的法门去修,仍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最适合娑婆世界的众生,也因此,大乘一切宗派,没有一宗一派反对念佛。
问题是既然念佛绝对有用,为什么还要其他各宗?难道其他各宗没有用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同。进门修行时,是由于自己的性向,即根器、根性,适合从哪个地方入手就从哪个地方入手。譬如有人修行禅定时很容易体验,很快就能把杂念妄想去除,知道什么是虚妄、不虚妄,什么是无常、非无常,什么是苦、不苦,那为什么不用禅的方法来接引他?也有的人非常喜欢观念、理论的探讨,那就适合从经教方面来接引,可以让他研究教典、读诵经论,渐渐也能解除自己的烦恼。古代大师中就有因专门读诵《华严经》、《法华经》或《金刚经》而开悟的,这有什么不好呢?众生有种种根器就有种种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即适应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接引大众进入佛法之门,因此一切法门都是涅槃门,一切法门都是趋向解脱涅槃的成佛之道。
不过,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只要愿意用就能够得力。而且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不管是精进念佛或平常散心,都可以用。如果念了觉得没有什么用处,这表示未得要领。念佛一定要兼具信、愿、行,并且要明白净土经典中所说的往生条件,如果不明了,就不算修净土法门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