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信息公告>>正文内容

香港慈宗国际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13年8月23至25日,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将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举行。具体信息如下:

慈宗得名由来:

古代印度:瑜伽行派~弥勒(慈氏)菩萨, 无著论师.世亲论师;

古代中国:法相宗.唯识宗.慈恩宗~玄奘大师.窥基大师;

近代中国:慈宗~太虚大师; 慈氏宗.慈氏学~罗时宪宗师。

(慈氏学涵盖大乘佛学中的般若学.唯识学.禪定学.戒律学.因明学)

慈宗论坛缘起:

“慈宗”一词出自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的提倡。慈宗源於古代印度大乘佛教时期与中观学派并称两大基石的“瑜伽行派”(后世又称為“大乘有宗”,西元四世纪左右兴起)。中观谈“空”,以般若智慧观照宇宙本体;瑜伽行讲“有” ,透过禪定观察宇宙人生现象,揭示人类精神心理活动与宇宙万有的密切关係。慈宗之学乃弥勒菩萨所传,弥勒梵语為Maitreya,译為慈氏。近代不少学者考证认為古代印度确有因崇拜未来佛“弥勒菩萨”,以之為名的论师。唐三藏玄奘大师负笈天竺 ,求学十七年后,将慈氏之学带回中土,建立中土唯识学派——“唯识宗”(又名“法相宗”),也因玄奘大师常年驻锡大慈恩寺,而得名“慈恩宗”,成為我国大乘佛学八大宗派之一 。故“慈宗”是“慈氏宗”、“慈氏学”的简称;同时,也可作為“慈恩宗”的简称 。

唐代中叶以后,由於战乱频繁,“慈恩宗”传承仅歷四代。玄奘大师门人将慈宗之学传入日本、新罗,并各自开创日本及新罗“法相宗”,日本“法相宗”传承延续至今,影响甚大。清末,外交官出身的杨仁山老居士创立金陵刻经处,从日本请回《成唯识论述记》,《因明大疏》等中国遗失了的慈宗重要典籍,创立祇洹精舍,亲自教授讲学。门下有欧阳竟无、太虚等大师,盛弘唯识。為近代佛学復兴奠定基础。其后欧阳竟无大师创立支那内学院。与北京三时学会的韩清净老居士皆专宗慈氏。世称“南欧北韩”,当时西风东渐,中国知识界发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藉与西方思潮抗衡。唯识之学因兼具完整严密的系统逻辑 、哲学思想、宇宙现象以及本体理论而备受推崇和重视。学界精英如章太炎 、梁啟超、熊十力、梁漱溟等纷纷深研唯识。唯识之学顿成显学 ,学界颇有“言必称唯识” 之势。

太虚大师起先提倡八宗平等,最后指归“慈宗”,著力弘扬“慈宗三要”,更命门人法尊译师从藏文译出“现观庄严论”,认為慈氏之学兼具般若的“空”和“唯识”的“有”,不应只称“唯识宗”,应称為“慈宗”,慈宗之名由此大行於中国。今日盛行於台湾的佛光山 、法鼓山、慈济功德会等组织皆在一定程度上受太虚大师慈宗学说的影响,其创办人:星云法师曾亲近过的慈航法师;圣严法师的师尊东初老人;证严法师依止的印顺长老,皆為太虚大师门人。内地德高望重,刚过世的惟贤长老亦為太虚大师门人。香港罗时宪宗师,年青时在广州中山大学参听太虚大师讲座,接受“慈宗皈依”,后来更亲蒙太虚大师指导研究慈宗唐代註疏的方法。罗先生亦是欧阳竟无大师的私淑门人,註解佛经的方法则效法韩清净老居士,可说是集近代慈氏学三大宗师的大成。移居香港后。罗时宪宗师弘扬慈氏学近五十年,為法忘躯,辛勤不輟。门人王联章、郑苑嫻伉儷秉承师志 ,於2003年成立慈氏学会(香港)。继而创立慈氏文教基金,宣讲慈宗学说,培养人材,出版慈宗要籍/学术丛书,并於多所海内外学术机构捐建慈氏图书馆/设立奖学金。2013年8月為庆祝慈氏学会(香港)成立十周年。缅怀中印古今思想巨人的伟大贡献,发挥慈宗学说在净化人心。和谐社会。提升精神品质 ,促进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於香港理工大学召开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广邀中国(包括香港、台湾) 、欧洲、北美、日本精英学者齐集一堂,共同探讨弘扬慈氏之学!论坛已获得五十多位学者提交论文,其餘论文亦在陆续收集中。是次论坛若能圆满成功,将成為香港歷史上由学术机构自力筹办的最大型专宗佛学国际论坛。欢迎各界友好学人随喜参听,共结胜缘。

荣誉赞助单位:

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慈氏学会(香港)

慈氏文教基金有限公司

荣誉顾问: 许嘉璐教授,

叶小文先生, 陈吉寧教授,李家杰先生, 梁诗爱女士,

曾德成先生, 霍震环先生, 沉冲先生, 唐伟章教授,

郑钢淼先生, 蒋坚永先生, 陈洪教授, 王家春先生,

王增建先生, 许晓暉女士, 郭李天颖女士.李绰芬教授, 李润生教授

协办单位:

1. 德国汉堡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佛学研究中心

3. 美国西来大学中国佛教研究中心

4.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学系

5. 印度德里大学佛教研究学系

6.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7.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8. 清华大学国学院

9. 清华大学哲学系

10.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11.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12. 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

13.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14. 南开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15.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16.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17.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18.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9.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20.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21.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歷史文化学院

22. 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23. 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

24.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25. 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26.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27.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

28.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29. 香港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30. 台湾法鼓佛教学院

31.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

32.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33. 台湾淡江大学通识与核心课程中心

34. 中国佛学院

35. 四川尼眾佛学院

36. 浙江杭州佛学院

37. 河南佛教学院

38.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39. 陕西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40. 四川成都大慈寺慈氏学研究会

41. 湖北武汉莲华寺(原太虚讲堂)

42. 浙江绍兴会稽山兜率净土龙华寺

43. 辽寧大连横山寺

44. 河南滎阳洞林寺

45. 广东惠州元音古寺

46. 香港佛教法相学会

47. 加拿大安省法相学会

48. 香港智度会弘法慈善基金

49. 香港法云禪修学佛会

50. 香港普明佛学会

51. 香港弥勒佛学社

52. 重庆华藏书院

53. 佛教在线

54.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55. 北京同愿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56. 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

57. 香港佛哲书舍

论题

1. 慈宗要藉理论与实践研究——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 摄大乘论;辨中边论;现观庄严论;成唯识论等

2. 弥勒信仰与慈宗大德思想研究——弥勒信仰;无著思想;世亲思想;玄奘思想;窥基思想;欧阳竟无思想;太虚思想;吕澂思想;罗时宪思想

3. 慈宗与大乘佛学各宗关系研究——与中观学关系;与华严学关系;与天台学关系;与律学关系;与禪学关系;与密法关系等

4. 慈宗与东西方宗教学术比较研究——与道家哲学/唐代基督教/西方心理学等比较研究

语文: 现场以普通话/广东话/英语/日语宣读逾60篇论文摘要

 

会议日程

23/8(五)

下午3:00-6:00理工論壇

一、慈宗要籍理論與實踐研究论文摘要

1. 慈宗般若學

2. 慈宗唯識學

24/8(六)

上午 9:00-10:00:开幕典礼;上午 9.:50-10:20:主题演讲;上午10:20-12:00:3. 慈宗禪定学 4. 慈宗戒律学 5. 慈宗因明学 二、弥勒信仰与慈宗大德思想研究

下午2:00-3:30:1. 弥勒信仰座谈

下午3:30-6:00:2. 慈宗大德思想研究论文摘要

25/8(日)

上午9:00-10:30:三、慈宗与大乘各宗关系研究论文摘要

上午10:30-12:00:四、慈宗与东西方宗教学术关系研究座谈;下午2:00-3:30:五、慈宗传播东亚欧美及其典籍弘传相关研究座谈;下午4:00-5:00:闭幕仪式

 


预先登记索取门票纲页:http://www.inst-maitreya.org/forum2013/html_t/registrations/reg_form.php

欢迎在论坛举行三天内五个时段直接到理工大学现场索票入座(出席最少三个时段者稍后可获赠“慈氏学丛书”10册及“慈宗修学系列丛刊”3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