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恩寺短期出家:清静的“军事化”生活
慈恩寺一角(图片来源:中新网)
浙江慈恩寺短期出家:清静的“军事化”生活(图片来源:中新网)
凌晨3点半,闹钟响起,寺院规定的起床时间到了,王泉(化名)关了闹钟转个身继续睡去。一会,室友喊“要迟到了,赶紧起床”,他才猛地坐起来,睁着朦胧睡眼去洗漱。4点,皎洁的月亮还挂在寺院洞口外的上空,王泉来不及看一眼便进入了早课。跟读着似懂非懂的经书,他偷偷地打了个哈欠。
这里就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慈恩寺,寺庙推出的短期出家吸引了众多欲摆脱滚滚红尘的报名者。上早课、打坐、诵经、吃斋饭……凌晨3点半开始的“军事化”生活,是否能同想象中的一样达到清修的目的呢?近日,记者走访慈恩寺,体验真实的短期出家生活。
信众弃红尘“出家”静心
慈恩寺,坐落于天台山南脉龙口处、距离天台县城六公里的白云山上。其依洞而筑,汉时即有梵僧安居,历来为清修、隐悟之所,俗称“岩庵”。
除了建于山腰上的殿阁,寺院的主体位于山脚的人工石洞之中。虽正值盛夏,洞中却异常清凉。寺院宿舍既无电扇也无空调,单人床上还铺着厚厚的床垫。
慈恩寺主持释智渡法师也是国际佛法传播中心秘书长、浙江省台州市佛协理事。据他介绍,寺院有10多位出家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因父母离异等原因于三年前被送至慈恩寺。
近期,陆陆续续有30余人到寺院体验短期出家活动,其中以男性居多。
记者看到住在7号宿舍的王泉时,他正在上网看关于慈恩寺的新闻,之前曾有记者采访过他。“还好没拍到我正脸。”他说。
原来,王泉并没有告诉家人他来到这里。他第一次享受被媒体聚焦的感觉,但同时又担心着是否会被家人看到。
王泉告诉记者,今年28岁的他已离家在外闯荡十余年,这些年奔走于多个城市,也换过好几份工作。“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时常遇到挫折与委屈,时间久了会抱怨,怎么我混了这么多年还是老样子。”
饱受工作重压的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不顺利。而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父母希望其早日成家的唠叨让他心烦意乱。
“为了逃避现状,来到这里体验清静,心灵上的清静。”王泉说,6月底看到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活动后便报了名,辞了工作来到这里。而他对于家人的说法是来浙江工作。
与他住同一间宿舍的安徽人林健(化名)是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90后小伙。他认为,大学四年来,内心一直很浮躁,虽不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却时常对人抱有偏见。
“我想先短期出家三个月再去找工作。”对于林健,此次体验是他正式步入社会前的一次洗礼。
另一位是来自重庆的于明(化名),他并不愿多提及来慈恩寺的原因,只说:“想静一静”。
于明话不多,时常一个人呆在宿舍,或看书或发呆,其宿舍桌上还放着一本《父母恩重难报经》。“读了这本书深受启发,回家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他说。
清静的“军事化”生活
上早课、打坐、诵经、吃斋饭、上晚课……在慈恩寺,何时该做何事,都有明确规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即便是短期出家,信众们的作息时间也都要严格按照寺院的规定。
凌晨3点半,闹钟响起,寺院规定的起床时间到了,王泉关了闹钟转个身继续睡去。一会,室友喊“要迟到了,赶紧起床”,他才猛地坐起来,睁着朦胧睡眼去洗漱。
4点时,皎洁的月亮还挂在寺院洞口外的上空,王泉来不及看一眼便进入了早课。跟读着似懂非懂的经书,他偷偷地打了个哈欠。“以前刚来,上早课时闭着眼睛头往下低,还被师傅敲过桌子。”他说。
早课的程序看似较为繁琐,不过信众们早已习惯,还能跟上念经的节奏,手如何放,何时磕头,也不再如初次上早课那般手忙脚乱。
早课结束休息片刻后,信众穿着长袖外套到洞中打坐。洞中温度较低,他们会先快步走热身。
释智渡法师在打坐前说到:“找一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感觉鼻端的气息进入、流出,抛开杂念,一旦有杂念,就把思绪拉回来。”
信众们盘腿而坐,将手放于腿上,挺直背,开始静心打坐。
王泉说,最初体验打坐时,一闭上眼睛,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镜像。“经常出现那些人、那些事,很多杂念。”
不过,他说现在已经好多了,很少再受杂念干扰。
半个小时后,释智渡法师的一声“时间到”,他们才睁开眼,敲打酸疼的腿。
于明告诉记者,还记着初次打坐完,腿麻得不行,甚至走不了路,现已慢慢习惯。
6点30分,进入早斋时间,油条、白粥、豆角、黄瓜、豆芽……寺院的斋饭清淡而简单。用斋前,信众们需诵经,然后排队打饭再回到座位上;用斋时,男女分开,不允许说话,安静地吃完。
吃一两天的素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个难题。但从“食肉动物”进化到“食素动物”则并非易事。
林健说,最初确实很不适应,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心甘情愿地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什么熬不过。”
除了早课、吃素,慈恩寺上、下午各需诵经一次,少则一小时,多则两、三小时。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业报差别经》、《吉祥经》、《善生经》、《玉耶女经》……在自由诵经时间,释智渡法师会推荐信众根据各自需求诵读不同经书。
至晚上8点暮鼓敲响时,信众在寺院一天的清修生活基本结束。
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林健偶尔会回忆起慵懒的大学生活,每每睡到中午时分,而现在,不到7点,他已拿着扫把前往寺院各处打扫卫生。
记者了解到,慈恩寺的一些建筑目前正在扩建,除了施工工人外,还有不少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佛殿中纳凉。信众的任务就是打扫被丢于地上的垃圾,然后去往距离寺院几公里外的垃圾池倒垃圾。
这也是他们来到寺院后,为数不多能走出寺院的机会,走在蜿蜒的田间小路上,远处是被云雾缭绕的青山,置身于美景中,这也是他们最为放松的时刻。
林健打开了手机中的音乐,时不时地哼上两句。于明则忍不住在路边小店买了包烟。他说,自来到寺院后,便几乎不再抽烟,虽很难忍,但倒是个戒烟的好机会。
“有蛇!”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原来有一条已经死去的蛇躺在路边。前一秒还在说笑的他们立马停了下来,为已走的生命感到惋惜。
王泉还在路边用石头凿了一个洞,将蛇放入后埋上土。他说,在寺院静心学习的日子里,他对生命多了一份尊重和敬畏之心。
有缘信众皈依落发
除了体验寺院的“军事化”生活,部分参加短期出家的信众还体验了皈依、剃度等出家仪式。
释智渡法师介绍,皈依,指皈依佛法僧三宝,有回头、归来、投奔、依靠诸义。“参加皈依仪式的信众跟着师傅念诵忏悔文,与过去的罪恶告别。”
同时,信众受居士五戒,即不饮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
释智渡法师告诉记者,慈恩寺如同对待出家人般对待短期出家者,但剃度仪式即佛教徒剃发受戒的仪式,则需因缘而定。
“磨刀不费砍柴功,要给他们过渡的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体验。”他说,目前已有近十名短期出家者进行了剃度。
王泉在寺院清修一个多月,有幸能参与剃度仪式。剃度前夕,他看到以往的朋友谈及美食,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内心还是放不下世俗的金钱名利、成家立业这些事。”
但他还是静下心,接受这一庄严仪式的洗礼。当头发落下的那一刻,他内心并不感到纠结。“我就是想让自己静心,改变以往的自己,哪怕以后回到社会遇到烦恼也不会退缩。”
与王泉一样,大多参与短期出家的信众为“静心”而来。
这也是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活动的初衷所在:“帮助人们暂时放开世间束缚,到寺院体验一段相对宁静的日子,边整理、充实自己,边修学佛法、积福积德。”
据释智渡法师透露,来自重庆的于明经过在寺院一个多月的清修体验,已调整好心态,目前已结束寺院生活回归至世俗生活中。
相比于明,不少人只住了几日后便匆匆离开。
“进入寺院如同与世隔绝,与喧嚣的城市截然不同,在这里诵经、打坐,哪怕喝一口生水,都让人感到身心舒畅。”他相信,每个体验过的人,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感悟。
新的时代总有新的交流方式,记者了解到,目前留在慈恩寺体验短期出家活动的信众还组建了一个名为“慈恩寺短期出家”的微信群,用的是皈依后释智渡法师给他们起的法号:圣辉、圣善、圣跃、圣峰……利用空余时间,他们也常私下交流“出家”感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