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走于不丹和印度之间的佛教摄影家:Pawo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来源:摄影之友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走于不丹和印度之间佛教摄影家:Pawo

  摄影家Pawo帕武

  Pawo,帕武,不丹籍摄影师,《看见神圣》一书作者。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罗伦斯大学。目前游走于不丹和印度之间。大多数的时间与太太赖梵耘和两位孩子居住在印度的山间小村比尔。

  遇见山川,看见神圣

  摄影师Pawo(帕武)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配合长发、“陡峭”的线条,形成如不丹山川一样的隽秀外表。也如家乡云雾缭绕的高原景象一样,在一般人心中,他总是贴着“不丹贵族”、“赖声川的女婿”、“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弟子”这些带点戏说色彩的标签,被遮住了本来面貌。

  可Pawo说自己其实很简单,来自不丹外交官家庭,是与妻子和孩子安静生活的佛教徒。因为虔诚心与摄影结缘,成为摄影师,游走于南亚,遇见山川,看见神圣,并且想把这些在日常生活和秀丽山川中看见的神圣通过自己的照片传达给更多的人,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安静下来,感受到慈悲与爱。

  这样的“使命”需要极虔诚的信念和极大的功德才能完成。Pawo有幸,生于虔诚的佛教家庭,并与当今最有代表性的佛教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一起旅行、生活、工作。信仰上的理念和力量让Pawo在感受世界之时独具“慧眼”,因为这样的“慧眼”他看到了大自然的引导,看到了寻常人家生活时的细节,看到了自然与人所具备的天生的佛性,并且拍摄出了精彩的照片。

  他说:“我从未学习过摄影,完全是从爱好开始……我最想做的是让读者能跟神圣结缘,不管是通过我拍摄的风光、还是一滴水、星辰、人物。’一道一刹那的闪电,也会有一刹那的照亮。’如果通过我的照片,能给人们一刹那的提醒,提醒我们还有慈悲和爱,那就足够了。”

  在欣赏了Pawo的作品之时,或许你能够感受到Pawo的理念,看见神圣;或许你只是当作普通的风光、纪实照片来观看,但就如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说:“就算渴望翻阅这些捕捉神圣刹那的照片,都具有启迪人心的作用。”

  从世家子弟到摄影师

  摄影之友:从何时开始摄影生涯?

  Pawo:我一直对摄影非常感兴趣。大学时我有台傻瓜相机,那会儿我拍的照片,我自己觉得很好很自豪,觉得很有艺术的感觉。大学毕业后,父母送给我一台佳能的单反相机,作为我去印度的礼物。自那时起,我开始正式地摄影。

  摄影之友:作为不丹世家子弟,为何没有选择继承家族事业,而选择摄影作为职业?

  Pawo: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对我会有这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我的家庭是皇室或者贵族,事实上与其说我的家庭是贵族家庭,不如说它是一个充满着修行者的家庭。很多的世代以来,我们家都有许多佛教修行人。我的父亲是个外交官,因为他的工作的关系,我是在很西化很现代的教育中长大的。跟着父亲,我在不丹以外的很多国家都上过学,美国、瑞士、科威特、印度等。我的父母并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很尊重我的选择,对我选择做摄影师没有丝毫反对。

  其实我刚开始拍照时并没有把它作为职业,没有任何商业的目的,完全是出于爱好。我拍照更多的是希望把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我有在facebook上分享我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我觉得分享故事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是看到照片上的影像。我从2006年开始非职业化地拍照片,去年的时候有人表示对我的照片感兴趣,并提议让我出书,所以一直到去年我才真正开始把摄影这个爱好慢慢变成了职业。

 摄影家Pawo帕武

  与神圣结缘

  摄影之友:刚开始拍照时喜欢拍摄什么题材?

  Pawo:风光。2006年我大学毕业准备去印度。我一直在西方接受教育和生活,突然要搬到印度的小村庄去学习佛法,于是我父母给了我相机,希望摄影能使得这个转变稍微平缓顺畅一点。这个印度的小山村在高山上,有山川有平原,很美丽。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拍摄风光。

  摄影之友:您拍摄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照片,有肖像、有风光……有没有想过要专注于哪一类的摄影?

  Pawo:我从未学习过摄影,完全是从爱好开始,有很多摄影师评价我,说我是充满了好奇感的摄影师——因为我的作品从山川到星空到人物什么都有。目前我仍在尝试发现自己应该专注的领域到底在哪儿,也许是人物也许是风光……但是我最想做的是让读者能跟神圣结缘,不管是通过我拍摄的风光、还是一滴水、还是星辰还是人物,希望他们能通过我照片中的景象而与他们心中的神圣结缘。我知道许多摄影师都有自己专注的方向和题材,这样的话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和固定的客户。但对于我来说,我有足够的自由,我不想这样做,我想拍任何我想拍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我的照片传递出照片背后的讯息,并且把这些信息跟我的读者分享。

  我觉得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不要丧失自我的激情。如果有一天我突然专注于某一项摄影了,这样有可能就会扑灭我对摄影艺术的热情。

  摄影之友:您讲到您希望大家能通过您的照片与神圣结缘。那您是如何通过影像把神圣展现给大家的?怎样把看到的神圣变成拍到的神圣?

  Pawo:实际上有很多的方式都可以表现“神圣”。字典里的神圣是纯洁的具有宗教性的,但实际上神圣对我来说跟圣洁跟宗教是没有关系的。我认为神圣是让人能够寻找到的作为人类应有的内在素质的东西。这个可能跟我的佛教背景有关系,我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是佛,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具有爱和慈悲、忍耐、互相尊重的素质。

  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世界的财富、物质的财富,想要的比我们需要的还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缺失了互相的尊重、缺失了耐心、缺失了爱和慈悲。有些人从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点,他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别人。我就想让我的照片成为一种提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佛性。比如我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印度的一个小男孩,当时他只穿了一件衬衣,在烧路边的垃圾取暖,而拍摄时我穿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都还觉得冷,所以我想通过这张照片激发起人们内在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到这个小孩儿有多可怜,让大家心里充满悲悯之情。

  请看这两张照片,拍自印度比哈尔。其中左边这张是2006年拍的,右边是2010年拍的。同一个地方拍到了同一个人,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儿。你可以看到左边这张照片中的小女孩儿没有手和腿,只能靠滚动来行动,但你看她的笑容,她是那么的快乐——而物质上的享乐、物质上的财富,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当你们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产生了悲悯的感觉对不对?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哪怕只产生了一秒钟的慈悲,那也足够了。你有可能从这个房间走出去,就忘了这种慈悲,你会被世间一切繁琐的事情所困扰。但是在这一刹那,你感受到了慈悲,一秒钟的慈悲,也非常非常珍贵,因为我通过我的照片,种下了一颗慈悲的种子。就像我的书里面描述的一样:一道一刹那的闪电,也会有一刹那的照亮。所以说如果通过我的照片,能给人们一刹那的提醒,提醒我们还有慈悲和爱,那就足够了。

  摄影之友:您书中的照片都是在哪些地方拍摄的?

  Pawo:大部分都是在印度,还有很多南亚的国家: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等。

  摄影之友:请分享一些像您刚刚所讲的,能让读者遇见神圣的拍摄时的小故事

  Pawo:当然有很多的故事都是像这样的。一张照片可以给你视觉上的感觉,但你听到我的故事后,会产生更多的感觉对不对?所以我在facebook上分享的照片背后一定都是有很多故事的,让大家能有更多的感触。继续说我在印度比哈尔的拍摄经历。比哈尔可以说是印度的乞丐王国,到处都是乞丐,只要你出现在街上就会有一群小孩过来找你要钱。其他的小孩儿都穿着衣服,能跑能跳,只有这个小姑娘,她没有手也没有腿,在大街上滚着前进。但她并没有过来找我要钱,没有乞讨,脸上绽放出纯真的笑容,她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就是没有手没有腿,但是我也很快乐。

  但是第二张照片,2010年,我又遇见了这个女孩儿,但你们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已经不一样了。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失去小时候的纯真,她也一样,这时候的她已经意识到了她不能像其他的小孩儿一样蹦蹦跳跳地在街上行走。我不能说她小时候是无知,但我认为她那个时候真的很纯洁。当她知道更多的时候,她的笑容已经不一样了。

 摄影家Pawo帕武

  摄影,是因果缘分

  摄影之友:照这样来说,对您而言,摄影似乎也是一种修行

  Pawo:也可以这样说,因为一切的事情都是因缘而成的。当你有了一些适合的因缘,就会发生一些事情。比如说今天,我们也是有缘,才有了这次采访。关于摄影也是一样的,我们也要有缘才行。比如光、比如影,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因缘。还有更细微的因缘,比如看我照片的人,如果他自己有足够的功德,他就能够看出我想告诉他的是什么,他也能够从我的照片里获得震撼或感动。今天如果我把这两张照片给别的人看,他们也许不会产生像你们这样的悲悯之感,他们可能想,我以后再也不要去印度了——这些都是不同的因缘的结合产生的不同的结果。这也教给了我们一些佛教的道理,一切事情皆是由因缘引起的。

  摄影之友:如果从因缘的角度来讲,帕武先生和中国的因缘是非常大的,因为您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我们特别想知道帕武先生和夫人第一次相遇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Pawo:(笑)实际上今天我还在跟人聊这个事情,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出版?可能确实是我跟中国有特别的缘分。我在facebook上发我的照片,有很多很多人都能够看到,但是似乎中国人对我的照片更加感兴趣,也许这样的照片在中国有更多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年前我来北京拍摄,纯粹地拍摄,并且在798参加了一个摄影展。当时就有人鼓励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办展,或者出本书。这件事后来就水到渠成了,真的就在中国做成了。因此我非常感谢中国的影友与读者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还有一点是如今的中国人十分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同时也对艺术十分向往,这两种追求加起来就使得我的作品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跟其他国家好像不太一样。

  与我太太的相遇也是一种极大的缘分。我和我的整个家庭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我的太太也是。我们相遇在2007年她来印度朝圣的时候,她来过印度很多次,那一次是她带着她的朋友一起来朝圣,而我正好也在这个朝圣的团体里面,就这样我们相遇了。一件事导致了下一件事,我们遇见了,我去了台湾,她也来不丹,然后慢慢慢慢我们就结婚了。

  摄影之友:您的夫人是您这本书的中文翻译,为何选择夫人作为书的翻译,是因为心灵的默契吗?

  Pawo:我跟我太太是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中长大的,但是我们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的宗教信仰。这也是我们俩最最相同的地方。当我们有了共同的信仰之后,她非常地理解我,我想说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传达的信息是什么,我想跟读者分享的是什么,她都非常清楚。这是请她做翻译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是生活中的伴侣,所以我一定要跟她共同地做一些事情,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都是我们必须共享并且分担的。

  “世俗”的虔诚心

  摄影之友:我们都知道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佛学界著名的上师,您在书中也有一些您拍摄的上师的照片。您在拍摄仁波切时与拍摄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拍摄了上师之后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Pawo:仁波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佛教上师之一,我非常幸运,同时我也相信我自己是有一些福德,才能够跟上师在一起。通过上师的照片,通过这本书,我想所有的读者都能跟虔诚心结缘。

  仁波切经常跟我讲,虔诚心不一定非得跟宗教有联系。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虔诚是能通过很多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的,比如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玩具,喜欢糖果,也可以说我们就是对这些东西产生了一种虔诚,一种喜欢的虔诚。长大了以后,我沉迷于打篮球,在学校经常打,这也是我对篮球这项运动的虔诚。到了现在,我把我的虔诚心给了某一个人。当我们说到把虔诚心给某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被大家理解成宗教性质的灵性层面的东西,成为一种图腾化的形象——宗教大师们像佛陀一样坐在那里,或平静安详或悲悯众生。在我的照片中,上师却是在非常世俗的环境里,他在路边等着喝茶、排队等着进博物馆,以这种平凡的日常来展现上师本身具有的功德。这就像我这本书的名字的意义——看见神圣不一定非得是在我们所说的圣洁的宗教领域,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上师的功德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我拍摄的有一张小鸟从仁波切的手上飞出去。这就是我的目的,我想让中国的读者看到,在最普通最世俗的地方,通过自己的眼睛感知到上师的功德,看见神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