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缘众生>>正文内容

南怀瑾学术思想:用生命解释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怀瑾学术思想:用生命解释中国文化

南怀瑾先生


  一般的学者是用文献解释中国文化,他是在用生命解释中国文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对南怀瑾的学术和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而在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傅新毅看来,南怀瑾在上世纪90年代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先导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书籍进入大陆

  南怀瑾的名字热得发烫

  虽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南怀瑾已经在台湾声名鹊起,一本名为《论语别裁》的书让他受到媒体和读者热捧,但是大多数国人知道他的名字差不多又经过了20年时间。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把包括《论语别裁》在内的南怀瑾作品引进大陆,很快就形成了南怀瑾热。虽然讲述的是并不大众的传统文化,但是大众以极高的购买热情来欢迎并认同这位来自海峡对岸的学者。在上个世纪,在出版市场,南怀瑾的名声并不亚于热得发烫的余秋雨。

  南怀瑾的书为什么受欢迎?曾经有人作出这样的评价:“南怀瑾的著作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而在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傅新毅看来,南怀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国学和传统文化在大陆的传播起到了先导作用。

  “人们为什么愿意花钱看南怀瑾的书,不愿意看原版的《论语》《易经》《庄子》?因为后者的讲述方式离我们太远了,太艰深了。”某电视台编剧杨先生告诉记者,南怀瑾的文字是朴实、生动的,甚至是浅显的,但是越是浅显,人们越是能够接受,当然浅显的只是文字,而不是思想。“南怀瑾所做的是一种普及经典的工作。”

  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也认为南怀瑾在传统文化的普及化、通俗化上是有贡献的。

  儒、道、佛相互诠释

  “用生命解释中国文化”

  《论语别裁》《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的著作总是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傅新毅认为,南怀瑾著作的一个特点,是把儒学、道教、佛教三者融合在一起,用佛学来阐述儒学和道教,同时又用道教来解释佛学和儒学。

  “这就形成一种相互诠释的新形式。”傅新毅说,南怀瑾的这种诠释方式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南怀瑾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正是这种相互诠释的形式,在国内的学术界引发了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南怀瑾有过度诠释之嫌。”

  而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南怀瑾的国学研究不够文献化,而实际上,南怀瑾是用生命解释中国文化,而那些学者是在用文献解释中国文化。”

  在王守常看来,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不是简单的文字注释,这本书中融合了他的阅历和对生命的认识,“南怀瑾走过的路不是那些困步于校园中的普通学者经历过的。”

  “国学大师”的帽子

  不妥当,也不重要

  阅读网友们的回忆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大家自发地把南怀瑾称为“大师”“国学大师”,甚至是“最后的大师”。

  对此,王守常认为这未尝不可,当然南怀瑾自己并不认可。而傅新毅认为,“国学大师”的称号并不是很妥当,而且也不重要,“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他们生前也反对把自己称为大师。”

  南怀瑾生平

  1918年,南怀瑾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曾学习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1945年,前往西康等地参访,闭关修行三年。

  1949年,南怀瑾前往台湾,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并在政大、辅大等大学开课,多名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十方丛林书院”。又于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85年左右,南怀瑾移居美国,并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1988年,南怀瑾移居中国香港,在香港闭关沉思。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在2006年再次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吴江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南怀瑾语录

  1.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2.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3.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4.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像曾国藩在晚年,就为他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圆满。太圆满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这也就是说世界本来缺憾,又何必不让人一步好走路!

  5.读书要细心,尤其青年同学,这才叫读书,读书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换句话说,不要傲慢,认为自己懂了,你应该把自己推开,客观地、仔细地看。告诉青年同学,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同修行一样,要正念,不要马虎。

  6.比如自尊心,本来是件好事,一个人没有自尊心那就完蛋了!自尊心是应该有,但是有许多自尊心理恰是我慢。所谓贪嗔痴慢疑是天生的。婴儿从一懂事开始,我慢就来了,尤其到了幼稚园、托儿所去看看,小孩子早就生起我慢。然而现代的教育都在培养我慢,尤其西方崇尚个人自由,个人自由的我慢越来越大,这里头是个大问题。慢是一个人自我为第一的那种崇高的心理。由于我慢,“安六处聚落”,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善于救你,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度你。

  7.自以为理到了,却定都定不住,不要说定,坐都坐不住。理与事合不起来,那这个理就不是真到了。随便讲不是真到的理,岂不是造口业吗?虽然讲的是出世法,却以善因而种恶果,因为你随便谈空,把因果谈错了,很严重!动嘴巴的朋友要特别注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