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 第二十二章 三妙行—身口意柔 问答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作者: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 第二十二章 三妙行—身口意柔 问答

 

  三四六、什么是三妙行?

  答:三是指身、口、意的三个方面。妙是美妙之意,是身、口、意的展现没有冲动、盲动,而是舒缓、柔和、安详的动。

  三四七、身、口、意有先后顺序吗?

  答:先有微细的心念,即意行,后有口行、身行。但三者的展现是先有身行,后有口行和意行。身行是指身体的动作,口行是嘴巴所说的语言、声音、声调、语气,意行是微细的念头——起心动念。

  三四八、怎样修三妙行?

  答:保持明觉的心,让身、口、意行慢下来,有一个缓冲的空间,以便有时间观察是否有贪瞋之心;是否有冲动之举,然后加以修正、调整。修行的转折点就是让身、口、意由冲动变为缓慢,柔软,反观我慢,加以净化。

  三四九、自我保护的上策是什么?

  答:修好“三妙行”和“四念处”,保持一颗明觉心,清楚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避免冲突,减少恶缘。

  三五O、“守护六根”、“三妙行”、“四念处”,三者关联吗?

  答:六根守护的好,自然有三妙行的展现;修好三妙行,就具备了四念处的基础。反过来,修好四念处,能够带动和增进守护六根和三妙行。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带动。

  三五一、守护六根与展现三妙行的下手处在哪里?

  答:在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能看到身、口、意的变化。功夫高深的,在意行(念头)有变化时,能察觉到,并马上调整化解掉。差一点的在身行有变化时,能察觉到,马上化解掉。时时保持明觉的心,观照意行,把问题、烦恼在内心化解,避免冲动,不造恶业。

  三五二、闻、思与修、证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闻思的核心内容,就是修证的核心内容。打好基础,禅修时事半功倍。通过禅修,又能增进闻思,深解法义。

  三五三、禅修什么时候开始?

  答:经过初步的闻思,掌握了基本的法义,便进行简单的禅修,时间一小时,半天或一天都可以。最主要的是把闻思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应用,做到解行合一。应用本身是禅修的延续,在日常应用之中,快乐增加一分,烦恼减少一分,法喜和信心也增加一分。同时又提高了生活品质,让生命更有意义。平时闻思,偶尔禅修,日常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三管齐下,互相增进。

  三五四、修行真正的功夫是六根触灭,举例说明六根触灭。(触灭:空触,如如不动,三轮体空)

  增补:

  254、修行是使我们越修越厉害吗?(65页)

  答:一般说修行,不是说越修越行,很多的修行人却是越修越厉害,越修我越行,我比别人强,我神通广大,我打遍天下无敌手等等,不是这样的!如果修行不是让你回来反观,照见到身、口、意是不是柔软,不能在历缘对境时,看到自己有没有贪瞋痴的展现,这样的修行需要重新检讨。

  255、空海师父给我们提出修行的“八问”是什么?(66页)

  答:一是能否在历缘对境时,把讲话的冲动速度慢下来吗?

  二是能否听到自己讲话的音调高低与声浪起伏吗?

  三是能否觉察到想讲话的冲动与冲动背后的我是、我能、我慢吗?

  四是能否看到手脚,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吗?

  五是能否看到手脚、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能缓和下来吗?

  六是能否看到思想、意念的冲动吗?

  七是当我是、我能、我慢与贪瞋痴的心生起之际、能觉察到吗?

  八是当贪、瞋、痴、慢的心,生起之际,能停下来吗?

  这八个问题都是很重要的,要在实际的历缘对境时去检验去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落实在平常的历缘对境中。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实际去检验、去应用,那么你的修行跟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还有很大的差距。

  256、每次的闻思修,你是否有昨是今非与脱胎换骨的感觉呢?(68页)

  答:真正的修行,是随时回来反观照见,让我们的知见从原来的框框里,不断地跳脱,不断的升华,让我们的知见,让我们的视野,超脱过去的习惯框框,逐渐来到跟解脱者,佛陀相同的胸襟、视野,相同的世界。所以,修行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自己有没有不断的成长与进步。修行就是如实听闻之后,回来反观自己,能否看到每一次的闻、思、修、让自己有不断的脱胎换骨,看到昨是今非?如果闻思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过去的知见不正确,没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表示你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知见里面,这就需要检讨。

  257、怎么理解“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句话?(69页)

  答:要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印顺长老的一句话。因为佛法讲的就是无常,要以无常的法印来看待佛教与佛法的流传与演变。当你能够站在这样的立场,当你有一天体悟到原始佛法、法味的珍贵,这时也能够以无限的胸襟,来包容一切的宗派、宗教。大家能够以佛法来研究佛法,了悟整个世间的常态,就是无常与变异、演变。那么佛法当一讲出来就落入文字相,就没办法不受世间的影响,因此经典有经典的好处,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病,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世间就是这样无常变异啊!

  258、什么是六根触灭?(70页)

  答:“六根触灭”并非六根不去触,而是遇到可意境,不攀缘、不黏着,不起贪爱。遇到不可意境,不畏、不恶、不拒、不瞋。这都是修行的境界,真正的境界、真正的功夫,都是在这里考验,也就是能够以平等心、舍心,去面对一切境界。

返回目录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