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临海龙兴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府志》卷85 (2) (5)《大日本佛教全书》卷28,圆珍《行历抄》 (3)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27 (4) 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 (6) 日本《天台宗延历寺座主圆珍传》 (7) 牧田谛亮《在...

    马曙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746015.html
  • 《宋高僧传·行满传》辨误

    天台县北23里金地岭之上,两者相距27里之遥。既然华顶峰下无智者院,那么,行满的栖止地究竟是哪一处?就时间来说,行满栖止华顶圆觉道场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华顶圆觉道场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晚于...

    任林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046025.html
  • 佛教建筑记录北京千年文化史

    口传心授的音乐化石,至今流传了27代,现在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智化寺音乐与西安城隍庙音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  智化寺是京音乐的发源地。...

    刘淑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1547007.html
  • 《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林崇安(《内观杂志》27,2004)   一、前言   北传《增一阿含经》共472经,从第1到第446经,依次是一法、二法、三法至十一法,明显呈现出「增一」的形式,第447-472经则不如此规律。南传《增支部》是一法、二法、三法至十一法。由于传承的不同,北传《增一阿含经》和南传《增支部》所编列的经有不小的出入。以下分析北传《本事经》的「经型」,进而...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547810.html
  • 唯识书目略举(下)

    唯识书目略举(下)  昌林佛教语文.翻译专修学院 提供  三、日本之部:以下共列相关典籍五部。   1. 《摄大乘论天亲释略疏》五卷   日域东都泉院苾刍普寂(净土宗学僧,长泉院住持,宝永三年~天明元年,A.D.1706-1781)撰述于江户时代。现刊:日本大藏经(27)、大正藏(68)。   2. 《摄大乘论要抄》二卷   宣有撰述于江户时代。现写:龙谷(2434.9)。   3. 《摄大乘论...

    慈一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3.html
  • 试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别愿的宗教精神

    三十八─四十一、四十三、四十六等十一愿。发菩提心,欲往生净土,即认为净土是人类理想的修行道场,也是一个完美的国土,呈现出和乐的社会秩序。这样的社会  页27 试说无量寿经四十八别愿的宗教精神  中国佛教...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948138.html
  • 清代蒙古贞地区喇嘛寺庙的建筑特色及影响

    末阜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辽城27座⑦。金代阜新地区古建筑也有一定发展⑧。元朝阜新地区古建有很大发展⑨。明代战争频繁,阜新地处明代边墙之外,遭受到城毁人迁的毁灭性破坏,仅留下几座辽塔。清代喇麻寺庙建筑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848369.html
  • 佛陀的语言政策

    本文载于第四期《青松萌芽》页24-27 ...

    自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048729.html
  •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提出了一批推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优秀建筑名单和资料。     1995年9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其中27项为近代建筑。     同时,各地对有...

    张 复 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048832.html
  • 禅宗《坛经》心理学思想研究

    染着,名众中尊。”(27)如此说来,“忘念浮云”生自于自性,依此逻辑,众生对“自性”的认识,其实是“自性”的自我认识,众生的修行,乃是“自性”拂去自己散发出来而又“盖覆”在自己上面的“浮云”,多么调皮...

    陈金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74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