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告诉我母亲:“我不会超过6月14号,你叫大儿子要在6月13号赶回来。”因此,母亲打电话给我,我就按照父亲说的时间回到家里。回到家后,父亲已经不能进食了,只喝少量的草药水。他瘦了很多,走路也要让人搀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0443846.html
-
的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大殿呈纵长方形,面阔三间,11.9l米,进深三间,13.35米。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屋顶、梁架、斗拱、藻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444373.html
-
,面阔5间,主尊释迦坐像为明代铜铸,高近7米,重达13吨。像前又有白玉佛一尊。释迦旁立胁侍菩萨、两侧置十八罗汉像,为元代楠木雕制。佛龛旁立钟鼓。佛龛后倒座立海岛观音,像后为慈航普渡群塑。大雄宝殿前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844750.html
-
结果,不但看到觉者,而且更到净土成佛。这一类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够为一个众生这样牺牲,那很不可思议,让你迅速证得佛果。因此,生活上养成好心肠——一切安乐的来源——是最重要的。谢谢! 摘录自护联会讯第13...
梭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944848.html
-
经典,研读《维摩经》和《法华经》。13岁时,隋炀帝下令度僧,因他年幼,未能入选。主持此事的大理寺卿郑善果见他站在公衙门口,就问他出家是为了什么?他答“继承如来的业绩,光大佛法。”郑善果对他的志向极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0745008.html
-
僧樹璧奉媽祖神像至笨港,三十九年建笨港天妃廟,這是八掌溪以北最早的寺廟。康熙五十一年通事賴科鳩合民番興建淡水甘豆門(關渡)天妃廟,五十四年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鐘瑄顏其廟曰「靈山」,是濁水溪以北最早的寺廟13。...文化出版社,1979。
9 匡宇,臺灣佛教史,頁11,1979。
10 同注9,頁13-15。
11 高志卷9 外治寺觀,頁949。
12 薛志卷7 藝文2,頁186。
13 周鐘瑄,諸羅縣志...
許勝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345587.html
-
助兴学,尤其奖励青年留日以增广见闻,岑春□立即上奏请求旌奖以鼓励。不久,
页297
与光孝、华林、长寿并列广州四大丛林的海幢寺,其住持适安亦主动要求报效学堂经费四万元,以免遭到拆寺命运。(注13)
...08 岑春□,乐斋漫笔,(台北,文星书店,民国五十一年), 页13-14。
注09 吴相湘,“岑春□”,收入乐斋漫笔附编,(台北,文星书店 ,民国五十一年)页1。
注10 ...
黄运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5.html
-
,是修道中于四处、七支相应善巧。四处是修处所、修因缘、修瑜伽和修果,这四处又可分摄为生圆满、闻正法圆满、涅槃为上首、能成熟解脱慧、修习对治(瑜伽)、世间一切种清净、出世间一切种清净七支。(13)声闻地...)无寻唯伺地,(5)无寻无伺地,(6)定地,(7)不定地,(8)有心地,(9)无心地,(10)闻所成地,(11)思所成地,(12)修所成地,(13)声闻地,(14)独觉地,(15)菩萨地,(16)有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247169.html
-
护根护戒,乃至解脱而得涅槃。(10)《本际经》,说恶人因近恶知识,展转乃至无明生爱;善人因近善知识,展转乃至七觉支生明解脱。(11)、(12)《食经》,说恶人为恶知识等食,与上经说相同,并取大海为喻。13...善见王往古修四无量,六返舍身等事。(12)《三十喻经》,佛为舍梨子以王臣严饰等譬喻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严饰具等事。(13)《转轮王经》,说坚念转轮王成就七宝得四种如意之德,乃至比丘应如螺转轮王以念处为境界等...
田光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347171.html
-
根本智品 9义 行——四加行 2、自在因 4、圆加行品 11义 3、自在果 5、顶加行品 8义 4、坚固因 6、渐次加行品 13义 5、坚固果 7、刹那加行品 4义 果——法身果 6、... 修行所依。即大乘种性,这是修行成就之所依,也叫清净法界,是由修法空断我执而薰习成的清净菩提心的种子。大乘资粮道直到十地最后心都属于修行所依。此种又分13种。 (5) 修行所缘。修行所缘即是修行所要...
宇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404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