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辛二氏的说法,早在唐初的傅奕就已提出[53],至于韩愈〈论佛骨表〉首段举史实以为证的说法,也只是踵武前贤,发扬光大而已。至于高郢举夏禹、梁武为例,以为“夏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人到于今称之;梁武穷...
谭澎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470615.html
-
认为此等议论是竺法深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53页。 [21]《大正藏》卷45,第152页。 [22]《大正藏》卷45,第209页。 [23] 转引自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227页...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
-
以心为宗,探之茫茫,索之冥冥,不若反求诸六经。此《原善》之书所以作也」53。这也是阮元在序中阐明的清代汉学原先的宗旨。可见,时人已意识到了内在于「道问学」与「尊德性」本身的典范危机54。 重新回到...《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页190。 52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页190。 53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470761.html
-
佛教的平等观念去废黜专制政治。显然,唯识宗是太炎从变法转向革命的内在依据。他认为宋恕推荐的《三论》尚是「持空论言快捷方式者」53,「非质言,无以应今之势,此则唯识法相为易入」54。可见,太炎的革命思想...化──章太炎的佛学思想》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页238-93。 52 章炳麟《章太炎的白话文》,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页93。 53 见王云五主编《民国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订...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2076,页373下;(唐)道世撰,《法苑珠林》( 卷7 ),在《大正藏.事汇部 ( 上 ) 》,第53册,卷2122,页328下。 页345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 佛教文学与艺术学...卷53,页4右( 总页520上 )。 49. 鲁迅编,《古小说钩沉.冥祥记自序》,下册,页449~450。 页348 「壶中人」故事的演化─从幻术说起 佛教文学与艺术学研讨会论文集(文学部份)...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2470782.html
-
------------------------------- P.53 说「没有」,才说「有」;没有「没有」,哪来「有」?而且如果说它「实有」,那是没有的;说它「实无」,那也是没有的。 说「实...的论证。 (一)、学界对〈涅盘无名论〉作者之异见 汤用彤认为,「如〈涅盘无名论〉为僧肇所作,则为持渐以驳顿之最早者。但此论文笔力与〈不真空论〉等不相似,且颇有疑点,或非僧肇所作。」[53]其理由可...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7.html
-
50页至53页) 具见上师之圆成五智,任运自然也。上师为金刚手(大势至) 菩萨之化身(见开示录三,二八页),故其传法亦如诺祖常神 通示现,方便自在,随时传法,随地灌顶,不设座,大慈大 悲,...
徐芹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370805.html
-
Kajiyama Yuichi 1982 "Women in Buddhism," The Eastern Buddhist 15:2, pp.53-70.
页216
Keyes, ...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2170811.html
-
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52]「道场者,只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53]这都是强调排除情见,没有分别,体悟性空,即是「空如来藏」。在希运看来,「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所以他既讲...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33 R. Hikata,ibid.,P.1. 注34 同注31,页53中。 注35 《高僧传》卷四:「支孝龙就叔兰一时写( 放光)五部,校为定本,时未有品目。」《正》,L,页 346下。...。那么罗什所译的《大品》究竟是二万五千颂 、二万二千颂或是一万八千颂,就很难决定了。不过《大智度 论》本身证实经本是二万二千颂,(注53)我们相信参予翻译 的僧叡所说的《大品》应指二万二千颂。 ...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027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