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正、不善、非真妙、恶法,[14] 且在汉译佛典里,是有“不正法”乃“正法”之对应的例子[15] ,因此“邪法”是可等同“不正法”来理解的。[16] 从七个邪法的排列顺序来看,四译本是相当一致的。...以下简称T)册2,页84,b栏,第十六行,以T2.84b16表示。 [2] 法灭的原因可分为内在、外在二方面,皆与人为因素有关: 在僧团内部,僧人轻视法教、不修禅定、忙于俗务等; 在僧团外部,...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觉者 —— 舍离世间覆障之人) (D.II.16,22-24)巴利圣典协会(PTS)的《巴英辞典》(Pali-English Dictionary, PED)给这个词的定义是 “having the ...vighusta-wabdah samyak-sambuddhah. (Lal. 118,14-16) 其中与Pali版vivatta-chadda对应的词是vighusta-wabda,此词Mitra...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7.html
-
曰四天王众,六曰忉利天众,七曰魔众,八曰梵天众。」 (姚秦,佛陀耶舍译,《长阿含经》, T1, no.1,16b18~21)(16) 阿难陀!若苾刍尼夏安居已,于二众中以三事──见、闻、疑──作随意事...。例(16)「二众」巴利语作 "ubhatosavgha"(A.IV.277:3),ubhato是「二」(ubha的从格,转作不变化词),savgha是「(出家的)团体」(音译「僧伽」),「二众」又...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寂静(Zanti, virati, upaZama)、涅槃(nirvANa)。16可是,这种具有灵魂的解脱观是佛教所反对的。释尊认为吾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死的流转不息──轮回。其原因如《杂阿含133经...灭谛。48由于灭谛具有“灭、尽、妙、离”等四相,49所以涅槃当然就具有四种行相,成为能缘智的所缘境了。对此,众贤给予了具体的说明,如《顺正理论》卷17(大正29,432b9~16)记载: 涅槃不依相续...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 p.120 次经文42页半,上下双栏,每半页版框高19.1公分,宽10.1公分,六行,行16字,平均五个半页为一版,两版接缝处,有汉文...跣足恭立世尊左侧,双手捧一象征法门的金刚杵,代表所说密咒,奉献于佛,经上说,佛告阿难已,观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于佛前说“如意宝珠神咒”,诵持此咒者,能蒙观自在菩萨大悲威光之所护念。[16] ...
胡进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147846.html
-
全书今不存,现存二百二十二科。 注3 参见四卷本《楞伽经》,卷2,《大正藏》,卷16,页496上。 注4 《大正藏》,卷44,页524中。 注5 同上注,页524中-下。 页393 八识分别为...虚妄心为根本故。(注9) ──────────────────────────────── 注6 参见四卷本《楞伽经》,卷4,《大正藏》,卷16,页512中。 注7 参见《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8.html
-
格到伽达玛的新派诠释学理论探讨的成果,但过滤了其特定的哲学观点,彼此间在进路上大异其趣[16] 。傅伟勋希望以这样的方法论来面对佛学传统的时代课题,贯通佛教终极真理的探求,展现出佛教在现代化过程中自我...大乘佛教的真谛新探〉(《当代》11期,1987年3月),页16~26。 [3]) 同注2,页17。 [4]) 十项要素,还包含开创人格、基本圣典、解脱进路、世界观、人生观、精神共同体等,见于...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
-
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1] (T16, p0693a) 在上述...轮蜂蝇巨胜,或复青赤白等相,差别现前,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净眼人,远离眼中眩翳过患,即此净眼本性所知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1] (T16, p0693a) 此比喻将遍计所执相比作眼病,即眼中有...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798.html
-
,佛性(16)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卍]有何差别? 五 大师欲更共议,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差慧能于碓坊,踏碓八个余月。 六 五祖忽于...教人坐[卍],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即有数百般(14),如此教道者,故知(15)大错。 七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 (1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150118.html
-
Saddharmapun-darīka-Fragmente)》,载《古代东方研究(AoF)》第16卷,1989年,第371~376页,图版20。)和5件出自该经的偈颂(注:茨默《〈法华经〉偈颂(Der ...汉字,有短语,有词组,有词汇,也有单个的词,尤以文书开首最常见,然后逐字逐句直译。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所藏的16叶残卷由庄垣内正弘先后编订出版(注:庄垣内正弘《ウイグル语·〈阿含经〉拔粹佛典につぃ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185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