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16]  于此位中,依著印顺定而发下品的如实智,对于空无所取,决定有所印持,对于空无实在的能取,亦能随顺乐忍。以这为忍位,来表示生起印忍之智。然在此位中,具有下中上的三忍;其下忍是以印所取空位,中忍是... 【参考书目】  1、《华严经》(大正10)  2、《解深密经》(大正16)  3、《摄大乘论释》(大正31)  4、《摄大乘论本》(大正31)  5、《成唯识论》(大正31)  6、《瑜伽师地论》(...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心净则佛土净”之考察

    16b13 ~ 17 )其重颂诵部分亦说︰“我 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净佛国 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 ...  《维摩诘经》“净土行”之详细内容(《什译》大14,538a29 ~ b260;《奘译》大 14, 559a39 ~ c10;《吴译》大 14, 520a16...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845925.html
  • 《大智度论》的十善道之概观

    在中村元的“十善の成立”文章中,[16] 有提到《玉耶女经》以十善为十戒。尤其在《玉耶女经》云:“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口,七不...,必定生天,也能入涅槃。  [6] 《杂阿含经》卷16?442经(大正2. 114下)。  [7] 《中阿含经》卷15?(70)“转法轮经”(大正1. 523上),《长阿含经》卷9?“十上经”(大正...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

    的农家子,10余岁时孤苦无依,到海宁州长安镇,投入泥水匠张其仁的门下学艺,从学多年,学会了泥水工的粗细全套功夫。张其仁见他能干精巧,就将16岁的女儿许配给他,纳他为赘婿。这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初...喜爱看小说,太虚在店中空闲时,也看了许多如《七侠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聊斋志异》之类的章回小说。如此过了一年,他已16岁,智识渐开,内心的苦闷也愈为增加。这时他生起了出世的思想,决计到普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4346060.html
  •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起信论》与扶南大乘 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 1995.07 出版(pp.1-16) 释印顺 1 页 提要 ... 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 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故。(注 16) 意义是相近的。但经说“是心(一切...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346584.html
  •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心的关系

    不动是色是事是慧”[16]。指心在“不动”,不受外界纷扰之醇化状态时,就是“理”之实际呈现。心之作用广大、活动繁杂,如建立一客观共许的理,在修行方法的说明上,有执简御繁之效。早在东晋僧肇(384-...-----  页122  注释:    [1]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6,菩提达摩传中用“理行”、“理入”两词,大正藏50册,551页下。净觉《楞伽师资记》,在菩提达摩传中,则仅用“理入”一词,大...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8.html
  • 窥基的判教思想

    大正藏》卷 9,页 676 下。14 参见《入楞伽经》卷 1,〈请佛品〉第一,《大正藏》 卷 16,页 514 下。15 参见《大法鼓经》卷下,《大正藏》卷 9,页 297 中 –下。16 参见《胜鬘经》〈一乘章〉第五,《大正藏》卷 12, 页 220 上。17 参见《摄大乘论本》卷下,《大正藏》卷 31,页 151 中。18 《法苑义林章》卷一,《大正藏》卷 45,页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346840.html
  • 《中论》解脱思想在宗教学上的意义

    依附于性格、欲望或环境的任何状态条 件。此一无限制的关怀是整体底,吾人本身或吾人世界 的任何部份,都不能自这整体除脱,也无“地”可自它 逃避。[注16] 引文中田立克开宗明义点...“终极关怀”这一概念。笔者曾试著去整理他所描述过的所谓“终极关怀”和“其他关怀”───────────────────────────注16:Paul Tillich著,龚书森、尤隆文译,《系统神学》...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7.html
  •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109页反面第22行;第二段见于第86页反面第16行。承耿世民同志函询法国James Hamilton教授。以上是Hamilton教授在覆信中提供的情况。谨致谢意。  [ii] 《大正新修大藏经》( ...Bechert 2p. 15~16。  [vii] Bechert 1 p. 32~33。  [viii] Opinions sur les relations de deux Véhicules au...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识体理体两分与“一分无性”说

    ──────────────────── 注 2:《解深密经》卷2,《大正藏》第16卷第695页上。 注 3:《大乘入楞伽经》卷2,《大正藏》第16卷第525页。 ...也。前二久久会当成佛,后 必不成”。[注16] 《楞伽经》有二种阐提的说法,但又说其也有“以佛威力故, 或当善根生”[注17]的可能。窥基为了会通《楞伽经...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54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