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不直半分钱。”《颂古》卷35上方益颂要亲到宝所,就必须踏破化城,对此禅宗用无病无药加以象征。怀海指出,“佛是众生边药,无病不要吃。药病俱消,喻如清水”《古尊宿》卷1《怀海》。 佛是治疗众生烦恼的药,...。羚羊挂角无踪迹,猎犬绕林空踧。 同上卷24圆悟勤颂   银碗里盛雪,冰壶含宝月。纵具四韦驮,到此虚摇舌。同上卷35佛性泰颂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同上卷27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A Study on the Pedagogy of Buddha Shakya

    In the 80 years of his life, he spent 35 years in the preparation for enlightenment, and after his ... Shakyamuni spent 35 years in preparation for enlightenment, i.e. disciplining himself, and after he...

    Bhikku Musang Pobhy

    |A|Study|on|the|Pedagogy|of|Buddha|Shakya|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50073754.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为法性后,推寻更深刻的俱游二法以为法性。 如〈念佛三昧诗集序〉(注11): 35页 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者是自然之...详下节) 刘遗民之〈法性论〉思想可由致肇公书中得知。 (详见第一章第三节) 而王齐之的义学内容,则可在《广弘明集》(注35)中寻得资料。《广弘明集》中保留了王齐之的四首念佛三昧诗及一首佛赞...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戒律与禅定

    20ff; Tp 158a6ff.; Td 130a5ff)。  页35  戒律与禅定  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1993.07)  在诸「定资粮」(与禅定修行有关的预备条件)中,若单从名称来看,与戒律直接...cakkhundriye sa?vara āpajjati //" SN 35,198 (PTS IV p.176)。  页40  戒律与禅定  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1993.07)  「念防护意」、④「行平等位...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273962.html
  • 姚兴与佛教天王

    徙氐羌十五万落于司、冀州。」35把羌人迁到河北。三五七年,姚襄,姚弋仲的继承者,在后赵瓦解时带部众从河北回到关中时,被苻坚击败而死。姚襄的弟弟,姚苌,即姚兴的父亲,投降了苻坚。十年后,他为苻坚取得...降。子远启曜以权渠为  征西将军、西戎公,分徙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余万口于长安。」  [35] 《晋书.石勒载记》,2745。  p215  获了苻坚,姚苌认为他可以取代苻坚,统治中国,因此向他索取从...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673989.html
  •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上)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上)  李玉珉  故宫文物月刊  第14卷第12期(1997.03)  页4-35  1997 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组  台北市  页5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上) 故宫文物月刊第12....道世。〔法苑珠林〕卷十六,〔大正藏〕,第五三册,页四0六中。  二五、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收录  页35 中国宗教雕塑概述(上) 故宫文物月刊第12卷第12期(1997.03)  于...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774001.html
  • 再论《妙法莲华经》之“十如是”译文

    的解读,否则易生断章取义之弊。这两颂罗什汉译为: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35][35]  梵本颂文的中译为:「于修行道上经...认为颂文中的大果报与性、相意谓:「举十如是中最终的果与报,及最初的相与性,以示十如是的全体。」见《法华经》(上),页337,附注71。  [35][35] 《大正藏》册9,页5下。  [36][36]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4.html
  • 阿毗达磨泛论

    别撰斯部号之曰心(注35)。所谓阿  毘昙经,即论中契经品所释。其经目大同法蕴论本经,有部  称为佛说毘昙者也。论品目次第即依经序抽绎其有关毘昙决  择之各类,编列为界品至定品。故其结构源渊颇存家法,...可知。  (注 35)见出三藏记集卷十,慧远心论序。又论卷四契经品  长行云﹕虽有一切阿毘昙经义,然诸契经应具分别  。是以上各品说经义,而今分别各经,亦可见论之  性质。今人木村泰贤信三论玄义之说,...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
  • 藏文 《声明要领二卷》

    建世译:西藏佛教系考、页34,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注三O:法尊法师编:西藏佛教史,页35,佛教出版社,67年7月初版。  注三一:同注二八。  注三二:西藏的首批僧侣,是依印度请来的...mched)、(35)缘起(rten-cing .hbrel-bar .hbyung-ba)、(36)十善及十不善业道(dge-ba bcu dang mi-dge-ba bcuhi las-kyi ...

    胡进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774048.html
  • 廖明活: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1)

    . 35  以上引文提到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前者以我执为根本,为修成正道、达至涅盘的障碍;后者以法执和无明为根本,为了知诸法实相、达至觉悟的障碍。依引文之意,「住声闻乘」和「住独觉乘」两种种性的众生跟「...35] 以为它们都说得通,后学可以各按情好取舍。  三、法宝对法相宗的「定性二乘」和「变易生死即是增寿」说法的评难  从现存史料所见,玄奘、窥基等宣扬五种种性说法,广受时人关注,支持和反对之声竞起,...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