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现。(注51)如此的组合说明佛教一进入中国就同化于中国的宗教中。此外从中国神话意义上来推敲,佛像和僧侣像应该和中国神话人物中的象征不会相差太远,即是,希望佛陀和僧人能保障死者能有较好的来生或死后的...册22,页51 4a。 注48:Oskar von Hin ber,ibid,p。100。参见季羡林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店,1985,页122-123。 注49:大正,册52,...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070539.html
-
[2]大正藏:第55册[M]. [3]郭朋.隋唐佛教[M].齐鲁书社1980. [4]元永常.南北朝时代の疑伪经における末法思想の形成[J],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51卷第1号,...
殷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170568.html
-
三、制度 在佛教的制度中,可以说到两点特色: 1. 以法摄僧: 佛教是有僧团组织的,佛是实际的领导人,也是弟子们心目中的教主。但佛却说:“我不摄受众[51]”;又说:“我亦是僧数[52]”。...之丹鼎融冶于一炉,去除咒术、迷信等要素,而重视坐禅修持。(《佛光大辞典》p.2191。) [51] 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令。(《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九) 》p.5950.1) [52] 印顺法师《佛...
释敬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470572.html
-
不多造寺观而福德自至,不多度僧尼而殃咎自灭。”宁原悌在抨击佛道时指出“……其有鬻贩先觉,诡饰浮言,以复殿为经坊,用层台为道法,皆无功于元虑,沼泻渡耍何涿羁箪肚埃瘸箬a于后”[51],将本朝与...
谭澎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470615.html
-
初版,第51页。 注15《论语?卫灵公》 注16《全集》,第291页。 注17《全集》,第293—295页。 注18《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周》,卷58。 注19《朱子语类》卷1。 注20王夫之...
周行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75670686.html
-
抑制时,由於抑制了所有的(行力,因而达到)无种三昧。(1·51)”
这里所谓的“主体的光辉”,指在证悟世界实相的道路上已经看到了神我──这个世界的...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2570718.html
-
facts)即“生物学的自然主义”去说明“心灵”这个现象、第一哲学,乃至所有哲学问题(1999:51)。 3.2 当然,塞尔提醒我们不要外于所知的事实去说明问题,并未忘记强调“心灵”作为存在最重要...
郑文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3570729.html
-
特征51。在《附记》后记中,江引述了他父亲的话后写道:「余谨守庭训,少读儒书,不敢辟佛,亦不敢佞佛,识者谅之。」52可见,江是站在儒佛二元的立场来批判理学的。这一立场受之于戴震:「夫以理为学,以道为统,...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页164。 51 江藩在《国朝宋学渊源记》后记中认为「盖宋儒言心性,禅门亦言心性,其言相似,易于混同,儒者亦不自知而流入彼法矣。」(江藩:...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470761.html
-
地论》、《成唯识论》,「乃悟大乘法意」51。章出狱以后被同志迎到东京,1906年6月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讲,主张「要用华严、法相二宗,改良旧法」52。这基本上是谭嗣同的思路,此时,章已明确提出了要以...忘山庐日记》,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页94。 26 胡珠生编《宋恕集》,上,页51。 27 胡珠生编《宋恕集》,上,页165。 28 见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下...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 P.51 经》,并为之序。僧肇〈...离病无身,众缘所成,谁后谁先,既无先后,则无新故,新故既无,即入实相,故名为慧也。既有此慧,而与彼同疾,不取涅盘谓之方便。」[51]再者,《维摩诘经》卷六:「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