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格鲁派

    弘传情形。大师弟子喜饶僧格(1382-1445),曾在师前领受传法衣帽,肩负起弘扬大师密教任务。他先在后藏伦布孜寺【32】,依宗师密法规制建立曼荼罗法的事相和续部的讲听。后建僧格孜寺【33】,亦如...伦布孜寺:有两寺,一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一在曲水县。  【33】僧格孜:在日喀地区萨迦县境内。  【34】都迦瓦、都拿巴:二人均为第一辈达赖弟子,属协饶僧格的密法法统,称为色举系。  【35】色浦隆:在...

    刘立千

    |藏传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057181320.html
  • 佛说报恩孝亲经句集要

      ——《大方等陀罗尼经》   33、菩萨世世憙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人有狐疑辄用解之。用是故。(成佛时)佛身光明焰出殊好无有比。威神巍巍乃如是。   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

    佛说

    |孝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900531397.html
  • 《论语》全译:学而篇第一

    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

    佚名

    |论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928001518.html
  • 《论语》全译:述而篇第七

    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原文】   7·33 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佚名

    |论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118491568.html
  • 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并以之为建设人间净土的法要。所谓唯心净土,乃据佛法“心净则国土净”之义,保持自心的纯净和快乐自在,开采自性的灵山,发现自心的佛陀。“只要内心净化,当下就是佛国净土。”[注33]在唯心净土里,“虽然...》丛书之一《教理》第六○六页。  [注31] 《星云大师讲演集》(四)第一一二页。  [注32] 《往事百语》(四)第三页。  [注33] 《佛光教科书·佛光学》第九十八页。  [注34] 《佛教》...

    陈兵

    |星云|人间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025141595.html
  • 《论语》全译:宪问篇第十四

    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14·33 子曰:“骥(1)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1)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

    佚名

    |《论语》全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46191959.html
  • 永嘉仁波切网友问答录〔密法类〕

    财神有这种的作用。有福的人,其他人都会喜欢亲近,这个人就很吉祥顺利。    33,问:家人都不信佛,我如果将甘露丸化水给他们喝(比如悄悄放在稀饭里)对他们是否有帮助?会有怎样的帮助?    回答:...

    永嘉仁波切

    |密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258011992.html
  • 我是如何修学《了凡四训》的

    别无选择!改一点算一点,不求满分,但求及格,实在不行,得一分算一分,反正总是赚。于是我就死猪不怕开水烫,好,最晚33岁嘛,好,努力改造最起码可以提前三年。(心理的对抗,此时不仅是求妻了,而是改造整个...

    妙音居士

    |命运|放生|了凡四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904142388.html
  • 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

    .第58期》,中台山佛教基金会,2003。  3.释见护,〈蝴蝶效应〉,《灵泉月刊.第33期》,灵泉杂志社,1998。  4.Austin, James H.《Zen and the Brain》, ...

    见护法师

    |科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0924356507.html
  • 佛教與中國寶卷(上)

    富有特色的傳統作品。因此,當代研究者提出了幾種可視為說經的作品,也多有爭議﹔即使意見比較一致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也有研究者從其內容、體制、語言現象等多方面論證,認為是唐五代佛教寺院中俗講的底本[33...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0251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