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起信论》‘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宋代理学

    生灭心——阿梨耶识为根本,展开现实人生万象。所以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梨耶识。’【同上书,576b。】  这里的生灭心不但是从刹那生灭而说,而且是从...阿梨耶识所凭依之心真如体而言觉,从由于无明而起生灭心念而说不觉。所以,《起信论》说:‘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576b。】。始觉是说明从生死到成佛、从迷...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4539260.html
  • 《法华经》与宗教间的对话

    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T no。262,9.16b1-4)。另,安乐行品中,劝诫弟子不可接近外道和梵志等佛教以外的宗教者。即“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FJF〗葽〖...以下内容:“小善成佛”[参见《法华文句》卷第六上“今经明小善成佛。此取缘因为佛种。若不信小善成佛、即断世间佛种也”。(T no。1718,34.79b24-25)]的教说、声闻的富楼那的本地为菩萨说、《...

    菅野博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139343.html
  • 阿罗汉

    俱舍论》卷二十四云(大正29·126b)︰  ‘不还者进断色界及无色界修所断惑。从断初定一品为初,至断有顶八品为后,应知转名阿罗汉向。即此所说阿罗汉向中断有顶惑,第九无间道亦说名为金刚喻定,一切随眠皆能...487b)︰‘答应受世间胜供养,故名阿罗汉,谓世无有清净命缘非阿罗汉所应受者。复次阿罗者谓一切烦恼,汉名能害,用利慧刀害烦恼贼令无余,故名阿罗汉。复次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名阿罗汉,彼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739447.html
  • 《金刚经》研究(上)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749a-b)  這節提到將來的眾生也會對如來的教化生實信,及他應取的態度。  須菩提提出了一個疑問:現在他得到佛陀親自教誨,得聞《金剛經》的...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    無為法而有差別。( 749b )頁10  這節佛陀進一步否定法的自性。佛問須菩提:如來是否能把握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及如來是否有說過什麼法時,須菩提的答案是否定的,...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639644.html
  • 坐禅漫谈

    经论何不作具体之描述?下愚以为其理有二:(a)人类之语言乃生活中事物经验之描述。如生活中无此事物或经验则应之词汇。而入定之境界乃人类生活经验之所无。故无言语可以表达,只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b)即使...

    何长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139677.html
  • 六祖坛经的思想

    下。  (注7)大正四八,三五一页上及中。  (注8)a《坛经》定慧品,大正四八,三五二页下。b《文殊说般若经》,有两种译本:(1)《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上下二卷,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  (注47)a.《坛经》忏悔品的引文处,大正四八,三五四页中。b.被引用的《华严经》文:(1)出于六十卷本第六卷净行品,为“自归于佛”。大正九,四三○页下。(2)出于八十卷本第十四卷净行品,亦为“...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1540038.html
  • 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

    王梵志  的诗中,就有可称作佛教专用名词的一百二十个左右。[①b]至于后来敷衍佛经而成  的俗讲和变文,佛教词语已是其中的常用词。元、明、清通俗文学中,佛教词语则进一  步深入汉语。《宋元语言词典》中收... 语与汉语相融,数量众多,源远流长。  三  从横面观:佛教词语融入汉语,类多面广。  1.扩大了汉语基本词、根词  “语言的语法构造及其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②b]语  言在...

    梁晓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140753.html
  • 敦煌写本《六祖坛经》校读拾零

    智蜜意”。《对勘》、《校释》校为“令识蜜意”,未确;《新本》校为“令知密意”,是也,Stein本前文“善知识, 此法门中坐禅”云云,“知”正写作“诸”。  〔1〕斯5475号:a.《大正藏》本;b....  敦博本:杨曾文校写《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西夏语重译本:a.罗福成译,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4卷3号西夏文专号,1932年;b.史金波《西夏文〈六祖坛经〉...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240754.html
  • 論中國佛教核心思想的建立

    60年),頁146~295。 [6] 參閱《成唯識論》,《大正藏》冊31,頁46b。 [7] 法藏的詮釋見《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大正藏》冊45,頁499a;方立天:《華嚴金獅子章校釋》...判別。見《大正藏》冊39,頁525c~526a。 [10] 《大正藏》冊45,頁709b~c。 [11] 同上注,頁709c。 [12] 《大正藏》冊48,頁404a。 ...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0341051.html
  • 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

    本子,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Praj?āpārami ta-b?daya-sūtra,以下省稱『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 tā-sū...上等同,兩者具有相同的邊際。這“即”實顯示現象與空在外延上的等同關係。這種關係若以邏輯代數式來表示是a=b;a、b相當于現象與空。[49]   對于色與空的關係,在西藏『大藏經』中也有提到。無垢友( ...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44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