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书》卷97,《列传》第67,其中“西戎”一段讲到焉耆和龟兹。 先抄焉耆国的记述。 焉耆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里,其地南至尉犁,北与乌孙接,方四百里。四面有大山,道险隘,百人守之,个人不过。其俗丈夫剪发...于一隅的南朝,而是北朝。所以,《南史》对西域的记载极少而空,而《北史》则多而实。 《北史》,卷97,列传第85,有“西域”传,讲到西域诸国。在叙论中有一段话讲到丝路,颇有参考价值,今抄录如下: 其...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0142255.html
-
意义的领会,则可谓即是以“体现”实存生命的般若(或无念)智慧境界为其内涵,而不只是对众生悉有如来藏-佛性观点的“认识”或“信解”;换言之,这就是将功夫主体自证的智慧境界“本体”意义化[97] 而名其为“...] 高柏园先生〈坛经般若品探义〉,则将《坛经》“心”字义涵分作两层:或指“本心”,或指“识心”。刊载于《中国文化月刊》第 56 期,1984 年 6 月,页 87~97。 [8] “念”在《坛经》...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742620.html
-
112智顗《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五,T34、73a。 113 T46、97a。 114注同上、97b。 115注同上 116 T46、380b。 117注同上。 118见湛然《金光明经文句》卷三,T39、65c。 119 T39、123c。 120 T33、687c。 121叹佛相好,大相小相皆称为海者:智顗之疏,见《法华文句》卷十,T34、144b;湛然之疏,见《法华文句记...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842743.html
-
117
95
隨逐慾情無欲相 和光凡俗不同塵B56[B56]
96
發願已 歸命禮三寶
97
一切恭敬
98
...
ˇ
ˇ
ˇ
-
96
禮拜
ˇ
ˇ
ˇ
-
97
一切恭敬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于二乘,实是大乘行者应密切关注的课题。《智论》卷五云: 灭诸戏论,言语道断、深入佛法,心通无碍、不动不退、名无生忍,是助佛道初门。(大正25、97上) 又于卷七十九云: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空行,不...语义为何,皆不在本文中来研究讨论。那么何名为之“无生法忍”,卷五云: 已得解脱是等悉舍,灭诸戏论,言语道断,深入佛法,心通无碍,不动 不退,名无生忍。(大正25、97下) 卷五十云: 云何菩萨...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8.html
-
未满足听众心愿,复作了一次详广的讲说,由洽达?敦巴作了纪录。因此普遍传称为“康传现观论”。继续说《二万五千般若光明释》时,据说闻法者仅有十四位格西。”(注97)《青史》又说:“峨译师(rNgog lo...Ka, pp.703-29. (注 95) 见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丹珠尔,中观类,页五七七-六○○。 (注 96) 见多氏《印度佛教史》,页一二九-三。 (注 97) 见贵?罗?选奴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关于佛教各宗在印度的发展,作者提及大众部与上座部的出生计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佛灭后十二年,而第二次约一百年于阿育王Asoka之统治期内。此破裂为大天的五事所促成。我们将单独讨论这两次: 97页 ...medioedEstremo Oriente, 1958. (注 97) 王沂暖:如前所引,62~63页。新唐书,11页。(卷一四一,上卷)。 (注 98) 同上,62 页。 (注 99) 同上,76 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1] E. Lamotte, Le Grande Vertu de Sagesse, t. III, Louvain: P.I.O.L., 1970, pp. 97~179.[2] E. ...:97a, 111c, 177c, 121a. “意止”和“念处”混用。“意止”见下列各页:91b, 173a, 255b。“念处”见下列各页:62c, 62b, 66c, 74b, ...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4.html
-
若必待此而不证,即诸佛世尊大会说法,其中应不俄尔之顷,顿至法忍者。[97]由此引文可以看出慧远是认为菩萨可“俄尔之顷,顿至法忍”。慧远为何能在中国佛教义学史上最早提出完整的“顿证”观点,是与其所宗的“...95]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6] 《大正藏》册45,页140上。[97] 《大正藏》册45,页140中。[98] 梁慧皎《高僧传》卷6〈释慧远〉。《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以国家为重的阳固认为,如果要“救饥寒之苦”[94]、“存元元之民”[95],政府就得带头“绝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96]。侍中崔光也曾劝谏说,只有“罢劳形之游,息伤财之驾”[97],才有...》,《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5] 《魏书·卷第七十二·阳固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6] 《魏书·卷第七十二·阳固传》,《全后魏文·卷第四十四》。[97] 《魏书·卷第六十七·崔光传》...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