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思想之考察

    等,皆是菩萨净土。又说: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33]。  (2)何谓道场?“菩萨品”说,直心、深心、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神通、解脱、方便、四摄法、多闻、伏心...行道及易行道之中,也更强调以众生的自力修行来达成往生的目的。不过也有优胜于弥陀净土的法门者,凡生兜率净土者,   p. 33  即时莲华化生,即时闻法消业,位证不退。不像弥陀净土尚有边地胎生者,佛国...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大辞汇”中,查出“五停心”一辞较详细的记载[33]。虽然这条辞义解释所用的主要资料,还是较后期的“俱舍论”(玄奘法师在六五一年译成汉文)。但是梵文原典,一般定为是四世纪的作品,成书在僧稠之前。“五停心...同上,下栏。   [31] 卷十九,页五八三下。   [32] “佛教语大辞典”,页三六九。   [33] “佛教大辞汇”,第二卷,页一三五八。   [34] 参阅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二”。   [35...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但藏译末句是解释为‘斯是中道义’。第二个“亦”字是没有的。龙树中道思想原只空假二谛,空即中道,直到十二世纪印度的佛教灭亡时止,没有变动。”[33]  由此,中村元氏下结论说:“这是因为汉语的指示代...华冈佛学学报第一期张氏“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第一四一页。   [31] 中村元著「中国人之思惟方法”,第八一页。   [32] 同本注三O同书,同文,一八五页。   [33] 见李世杰著「中国佛教...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逻辑是数学的一部分”[33];而传统逻辑,   p. 294   或“日常的逻辑”(ordinary logic),是“用来处理有限的...mdash;三六。   [30]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七六。   [31] 参见穆谛【佛教的中心哲学】,页一四五。   [32]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六九。   [33] 引见海丁【直觉...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并力谋佛身与色法之调和。僧肇复谓:   “夫法身无生况复有形,既无有形病何由起。然为彼受生不得无形,既有形也,不得无患”[33]。  就现象界而言,法身亦为受生之体,故不得无形,既为有形之体,即无法...始觉之智而显现。   [3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2]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O上。   [33]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二上。   [34]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5]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识之展开

    体则无差而差,以全用之体不碍用故,约用则差而无差,以全体之用不失体故,故举海成波不失海,举波成海不碍波,非有非无,方穷识性,不一不异可究心原。”[33]所以八识之中,无非因果体用。  (四)八识分别义...  [32] 永明著「宗镜录”卷四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OO中。   [33]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七,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四三下。   [34] 永明著「宗镜录”卷六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九八中...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祖慧可继承延续,   p. 461  到了道信,虽然彼时“楞伽与文殊般若早有融合的倾向”[33],且“起信论之引用‘一行三昧’就是楞伽与文殊师利说般若经的融合”[34],以及“……他们(指道信以下之禅者...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a页上。   [31] 同前。   [32] 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b页下。   [33] 中国禅宗史,五六页。   [34] 同前。   [35] 吕澄“中国佛教思想概论”二三四...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不还果”是小乘73页修行中的第三成就 ,再下去就可以成罗汉了。由此可以看出觉贤的习禅成就早已相当高深(注32)。请他到东土传授禅法的人是智严。“高僧传”智严传说,这位高僧:(注33)弱冠出家,便以精勤... 同上,页三二四中。(注 32) 同上,页三三四下。 (注 33) 同上,页三三九上--中。 (注 34) 同上,页三三四下。(注 35) 同上,页三三五上。 (注 36) 同上。(注 37)“...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颠倒……总之,一切有部所说的有只是一种真实有,约起用活动立之为假名有”(注33)。至于经部,开始时“其假有义还是建立在缘无之知”(注34),其又以为“能系结是实,所系境事是假有不实的,……可说是心有境...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1)

    27﹚三结、﹙28﹚三不善根、﹙29﹚三漏、﹙30﹚四瀑流、﹙31﹚四轭、﹙32﹚四取、﹙33﹚四身系、﹙34﹚五盖、﹙35﹚五结、﹙36﹚五顺下分结、﹙37﹚五顺上分结、﹙38﹚五见、﹙39﹚六爱身...曾引用“波伽罗那所说云何通”32、“波伽罗那经说”33。此中“波伽罗那”即是 "prakarana" 的音译,汉译经典常译为“品类”34一语。因此,我们如再回头找寻《大毗婆沙论》,将会发见论中也曾引用...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