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之研究

    易流于断灭虚无的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不增不减经》的缺点。到了 《胜鬘经》指出“不空如来藏是如来藏空智”,[33]才以相关论述阐明了“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佛法”,依此,则“不空如来藏”也是一种“如来藏空智”。   [33] 大正,一二. .二二一下,《胜鬘经》,“世尊!如来藏智是...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847090.html
  •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

    直至他在拘尸那揭罗附近的娑罗林(Hain Salavana)中进入涅槃。[32]  这部回鹘文著作,如同其所依的吐火罗语底本一样,常被称作“剧本”。葛玛丽[33]和鲍姆巴奇[34]经研究后认为, 这种...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1961年,第412页。  [33]葛玛丽《弥勒会见记》第2卷,第18~19页,尤其是第19 页称:“我们所论述的古突厥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三论宗之哲学方法

    ,而且也没有X不是A)(33)。另有些人把四句套进下列公式”a,~a, a(~a), ~a?~(~a)”(34)。 其实,中观的四句用法极为灵活,富有弹性而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四句并非特定的...

    郑学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1.html
  • 法华思想与佛教社区共同体-- 以东魏〈李氏合邑造像碑〉为例

    妙法莲华经》卷4,《大正藏》册9,页32中 页33下。 页239 (502549在位)的〈注解大品序〉︰“法华会三以归一,则三遣而一存,一存未免乎相,故以万善为乘体。”(17)竺道生《...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2.html
  • “空”否定了什么?─以龙树《回诤论》为主的一个研究

    体。若汝说言,若无 物者则不得言法无自体,以无语故,不得成法无自 体者,义不相应。(33)   这段论文的第一句是总纲,大意是:当一个人说“诸法 无自体”这一语句时,并不是在制造(作)一个“无自体” ...),亦是中道( `madhyama- pratipad` )义。未曾有一法,不 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引见《大正藏》卷 30,页 33 中。)在这两首偈颂当中,龙树把又叫做“假名”...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547153.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心理需求”,较他早期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还高一级。[33] 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界的泰斗 Ken. Wilber,...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灯会元》:道虔评曰:“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卍续藏》册138,页193下)   页33   行脚,这些都是极端困苦修学的实例。这样的禅法怎能说是&ldquo...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契”,这在《抱朴子》中有所记录,[33] 但具体内容不详。但在《太平经》中这么一段话:“真人欲知其效,今年所付归,因书一通自置之,亦教吏民自记一通置之,视善恶多少,名为天券。来年付归复,置一通,视善恶...》卷33第2号,1990,10;同〈七寺一切经的构成与书写本〉,《华顶短期大学研究纪要》第35号,1990年12月;Ochiai Tshinori, The Manuscripts of ...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

    惬心,而佛经若能译得跟四书五经那样典雅古奥,则更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于是沙门便得研读五经;了解儒经的句法和文字结构,方能达成目的。因此,习惯使用语体文的现代人,不免觉得佛经的文字艰涩难懂了。[33] ... 《汤氏佛教史》上册页64。锡予先生所据的史料〈阴持入经注序〉见《阴持入经注》(《大正藏》册33)页9中。缘于这史料的主要部份锡予先生经已引述,故今从略不举。  [11] 参拙作〈论译场...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学佛三要》的启示

    upatthitasatino) ”──有念根; 时时维持正念、正知,保持最胜离染之心, 忆念过去的经验、随念适用的佛法。 ?有信、发勤、念现前 之佛弟子, 作舍为所缘(注33),...〉757a。 12. 参阅大正〈2〉106ab。 13. 《中阿含52经》《杂阿含 346经》参阅《阿含要略》,   pp.33~...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94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