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粗至细”的功能:[33]
一、能执取结生相续。这也就是说,第八识是维系整个生命进程的东西。用太虚的话来说:“从此一生至后一生,……应有一恒行无间之识于中执取,使之相续不断;若无此识,则一死即断灭...境,名曰执持。执色根等,令生觉受,名为执受。摄初结生,名为执取……见此三义,此识名阿陀那。”(大正,V,43,p. 350c)
[33] 以下参阅:太虚,《法相唯识学》,页438-439。
[...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品般若经》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T8.221c)不待色灭而后空,故其智巧。体法空即相当于龙树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33]之诸法“无自性空”义。无自性空为龙树所主张,大乘空宗之真正空...玄义》(T45.4a)。 [33]《中论》(T30.33b )。 [34] 通教之另一胜于藏教处,在其能通于别、圆二教。 [35]《四教义》复明通教诸义云:“断通者:界内惑断同也。行通者:见思无漏...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33]。“一心二门之妙术”是“无所不是”,这是说对于“净种是新薰和本有”之二义皆在某一观点之中加以认可。本来,唯识论立“净种”来作为成佛的根据,唯识论在此所讨论的“新薰”是指净种是后天的修行真如智所...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37 下。 [32]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37 下。 [33]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55。...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1988:33~53;周庆华,1997b:233)。言说者(写作者)和接受者(读者)的对话,常见的现象是:言说者(写作者)利用许多“他者”的语言(如小说中叙述者的发言、其他角色的发言及嵌入的文类等),进入他...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于是决志重新翻译佛典,先后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33],成为唐代玄奘法师之前,最伟大的...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大正五十,No.2059,P352a。) [33] 《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鸠摩罗什传》:“什既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自大法东被始于汉明,历涉魏晋,经论渐多,而支...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不得超过四十夜的期限,因为:‘应须过半住于界内。’ “5. 所以告假出界的规定,以大众部为最宽,有部次之,分别说 页33 系诸部(及先上座部)最严。”[9] 像这样的原典史料比对法则,其实...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2.html
-
是中十及一 故曰为[32]十二 以彼不异分 故名为胜分 如车舆分故 说胜分应知 言“牟尼”者,名为寂灭,亦名无分别,亦名为定,亦名无言说。彼“牟尼所演”宣畅辩说,是名假名[33],然彼非是...长行。 [32] “为”字宋元明及宫本无,见大32.481注7。 [33] “假名”宋元明及宫本作“假名说”,见大32.481注8。 [34] “习”斯2462同,但在《因缘心论释》...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纪念大师〉文末云:“我们要认识大师一生得力,在一个实字。教人也是一个实字。”[注33] 一、思想 印光大师的主要志趣是在宗教生活,而非宗教哲学[注34]。因此印师著作中,较少专为探讨抽象义理之论述,...趋势》(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11月),页84。 [33] 同注1,〈印光大师记念文集〉,册七,页256。 [34] 同注32。 [35] 同注8,页2390。 [36] 同注13,页...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有二十个唯作心,只有作用而没有果报(注 33 )。 这诸法实相可说是另一种范畴论,属于存在进路的分析 (注 34 ),八相四对则是认识进路的范畴。其...页一四七。
?注33: Buddhaghosa, Visuddhimagga (Pali Text Society, London, 1975)...
陈水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246677.html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大正藏》卷8,378a。 [10] 《中论》卷4,《大正藏》卷30,33b。 [11] 《十二门论》卷1,《大正藏》卷30,195c。 [12] 二谛:即俗谛和真谛。俗谛...,则有自他二种过失;如果是无因而生者,则有破坏因果法则的过失。 [24] 《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33b。意思是说:众因缘所生的法是自性空无有自体,自性空者即是假名义,自性空者也是中道义。...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54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