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所谓的“喀什本梵文《法华经》写卷”

    Calligraphic Upright Gupta Script),梵文《法华经》纸写本 7 张。学 者们研究表明,除第 7 张 ( 编号为 Ot MS. D. No.33) 外 ...之间,(注 33) ,曾有塞种佛教徒在这里活动过。至于他们是否也居住 于图木舒克附近的喀什,因于史无证,难以遽断。 (注 34) 但有一事实却十分值得注意,那...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746242.html
  • 印度中观学的四句逻辑

    是说,当空不能被正确地理解以致被作为名相或概念来执取,以为对应这概念有实在的自性可得时,空也要被否定掉,被〝空〞掉。(注33)四句中的第四句所展示的超越的涵义,易被人视为一种有终极义的超越境地而执取之...想说,这里的真理是就空而言,是究极的第一义谛.   (注32)《大正》30.33b.   (注33)关于“空亦复空”或空亦要被否定掉的进一步的阐释,参看拙文“...

    吴汝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146249.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

    类此的轨迹,在中国的禅宗,也相当接近。初期的禅宗 袓师们,依据《般若经》的空义及《维摩经》的“一切众生 心相无垢”义 (33),但求此心无相,无著, 便与至道... 六,当知是辈,不可习近。” (33) 同上注 27。 (34)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正藏四十八,370 页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446264.html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中心???-”(东京、山喜房佛书林出版,昭和36年)p.33, 汉译十地经(大正10.p.553上)及八十华严(大正10.p.194上)皆 译为“皆依一心”。但,十住经(大正...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7.html
  • 再谈“浮屠”与“佛”

    佛教史》,1938 年,商务印书馆,上, 页 32-33。(注14) 同上书、卷、页 36-38。 汤先生非常慎重,他写道:“以上 推论,似涉武断。但合汉晋所引本经考之,...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646283.html
  • 《观音玄义》性恶问题之探讨

    实相”之阐述,可得知“实相”与“法身”、“正因佛 性”是相通的 (请参大正33?741中~742中,及779下。)(注 22) 大正34?880中。 ...而说的法,藉此“缘了”───────────────(注 26) 如《法华玄义》云:“三、正显体者,即一实相印也,三轨之 中取真性轨。”(大正33?779下)。此即以真性轨代表实相。(注...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546294.html
  • “正性离生”概论

    pratipannaka ;P. Sotapatti-patipannaka)可分为随信行(或信行)、随法行(或法行)。依据《杂阿含经》卷33?982经(大正2,240a):  摩诃男!圣弟子信于佛言说清净,信...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70746315.html
  •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1)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33)。因为这一类菩萨很努力地利益众生,所以称为‘有行般’。  戊四、具‘无行般’名称的菩萨(13)  经云:‘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以)初发意<时,行六波罗蜜>,正超(什译本作:...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0946317.html
  • 20世纪初期两岸汉族佛教的互动(1)

    3)一个近因:太虚的佛教事业之牵线  太虚[33]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佛教改革运动家,在东亚佛教联合会召开之前,他所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已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来华的僧侣亦早已将其视为值得吸收或...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146392.html
  • 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

    如来无所住。无住心名为如来。(注31)        是心不住,住于寂灭,无所依止。(注32)     『金刚经』更以显示无住观而出名。其文谓: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注33)   ...正』8.558上。“住于寂灭"的“住",亦是        虚说。         (注 33) 『大正』8.749上。         (注 34) 『大正』8.749下。抗塞以这无所住而生的心...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