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的第一个佛教皇帝--汉桓帝

    的看法。譬如镰田茂雄、吕澄及郭朋等人都认为,安世高在中国所译的禅经及阿毗昙皆属小乘的作品,吕澄甚至认为,其所译经皆限小乘上座一系(注33)。郭朋更在分析安世高所译的禅经《安般守意经》之经文:“十二部经...二一五四,册五十五,四八二百。 (注 31):陈氏注〈阴持入经序〉,《大正》,一六九四,册十五,九页。 (注 3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四十四页。 (注 33):参见吕澄《中国佛学...

    古正美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245960.html
  • 大品般若经与大智度论中的菩萨

    随顺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 摩 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不异摩诃衍。般若 波罗、摩诃衍,无二无别。 (注 33) ... 33a)但引文所引之《大品经》与《放光》相对应 之经文,《大品经》译作摩诃衍,而《放光》则译作 “如来衍”(佛乘),《光赞》则译作“怛萨阿竭慧”...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345961.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经翻译与文化需求

    早以前可汗与我二人祖逢,我为东方佛教之法主,大汗为施 主(将我)拥戴敬奉”(注33)。 《蒙古源流》卷七亦载察卜齐雅勒庙会上二人相见时, ...频伽藏本。 (注 33) 同(注18),第一○六页。 (注 34) 同(注18),集一三三页。 ...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745967.html
  • 《大智度论》的十善道之概观

    不同,则杀人可分“戒重罪重”、“戒重罪轻”;杀畜生亦可分“戒轻罪重”、“戒轻罪轻”等差别。因为毗尼皆为世间事,摄僧及护佛法故,所以不观后世业报。[33] 十善从“道德规范”、“因果业报”的观点来看,十善...29. 84下?85上);《优婆塞戒经》卷六(大正24. 1067上?下)。  [33] 《大智度论》卷八十四(大正25. 648上?中)。  [34]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p.33...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1)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注33) 为解释世尊于菩提树下逆、顺观察缘起之增长法,“齐识而还”之理由,《大毗婆沙论》有十八种说法;其中三种属尊者世友所说: ...“相依性”之学者,将此停滞挫折的九、 十支缘起之“识──────(注33)80c。(注34)124c。 14页  名色”特殊...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945985.html
  •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1)

    沩山大安禅师,受业于黄檗山的缘故,怡山长庆院的衣钵,也可说是出自黄檗吧!(c)鼓山涌泉寺 其次谈到鼓山涌泉寺,《淳熙三山志》卷33,闽县鼓山涌泉院条 云︰ 鼓山涌泉院,鼓山里,建中...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745998.html
  • 延寿的戒律思想初探

    禅师延寿集序”(注33)。 我颇怀疑这篇序文及本文就是《自行录》中所记的那两个书 名。因为《自行录》中所记的延寿著书,有些是非常简短的 小品,而且《受菩萨戒仪》...111册,页83d。 (注33) 同上,105册,页8c。 (注34) 同上。 (注35) 同上。《...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846001.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即具三假。[33]”一念心起具三假,三假为因成假、相续假、相待假。“因成假”指根、尘和合生心;“相续假”指意根前后相续生心;“相待假”指相待于虚空无生而说心生。观此一念以龙树“四门不生”检之:(1)...藏》第三十卷 第1页下  [32]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63页下  [33]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63页下  [34] 《大正藏》第三十卷 第2页中  [35]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 第65页...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大毗婆沙论》佛陀论之探讨(1)

    ,苦当减者便为偞少,若更增者则亦杂乱,皆非殊妙故唯尔所。如佛说“法不可增减”佛相亦尔。无减可增无增可减故。[33]  由上文的三种说法可以知道“三十二相”的这一种的说法,而在《大毗婆沙论》中的“胁尊者...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0.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在阿赖耶识的执受了别中,有种子,可见这是著重赖耶现行的。[32]- 由识现起一切的唯识思想,最早的是《解深密经》。[33]    ? 除〈序品〉外...大乘论讲记》,p.12。[31] 参见《印度佛教思想史》,p.258、284、297、349。[32] 《印度佛教思想史》,p.275。[33] 《摄大乘论讲记》,p.12。[34] 《印度佛教思想...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