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杂志》,第78卷第6期(1986年6月),页248-249;汪娟,《唐代弥勒信仰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页101-120;135-143。 21. [唐]...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145859.html
-
│ │ │ │ │年 │ │143。 │ │ │ │ │(448│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4.html
-
,是名念法。(别译杂187经)[15] [7]《大正藏》册2,页54中。《杂阿含经论会编》(以下简称《会编》)上册,页263。 [8]《大正藏》册2,页143下。《会编》下册,页439...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提及“十住菩萨”,如〈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大正藏》册45,页 128上)、〈次问法身佛尽本习并答〉(《大正藏》45,页131上)、〈次问住寿义并答〉(《大正藏》册45, 页143上),内容虽非尽...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3.html
-
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元月出版,p-1598。 [7] 《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31. 142下15~19)。 [8]《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31. 143中3~10)。 [9] 印顺...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
-
河西之开发与儒学释教之进展(刊于香港 ︰《新亚学报》卷5第一期,1960),页143。(注39)《魏书》卷41〈源贺传〉,页459下。(注40)《魏书》卷5〈高宗本纪〉,页75上。(注41)《...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245990.html
-
0四八 二下~0四八三上。
143页
果是“无”,它就不可能是有。但是,事实上,这一对矛盾而不 可两立的概念,却是...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刘宗周,前引书,页一三六六。 (注142) 顾宪成,《小心斋札记》(台北:广文书局版),页六三。 (注143) 林丽月,《明末东林运动新探》,页一八○~一八一。 (注144) 古清美,《顾泾阳、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
-
感佛既专,则佛说法应之。约观心者,艮为观,兑为境。观智研境既专,则境谛开发而得悦矣。世出世法,皆以感为成事,故可以见天地万物之情。”(《咸》《彖传》,第143页)感应,又称应感。《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七:...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646113.html
-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 蔡伯郎 文化大学哲研所 华梵大学 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0.05 ) 页129-143 华梵大学哲学系, [台湾 台北] --------...-- p143 亦特别强调不颠倒的有为道为胜义,而这种不颠倒的、胜义的有为道,正是瑜伽行派想要凸显实践精神的表现,而这种精神亦正是大乘佛教中,上下回向、无住处涅槃精神具体表现。
...
蔡伯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74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