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5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mdash;观音救苦法门》[152]、南怀谨等人的《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153]、释圣严的《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154]、智君的《从天灾人祸看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精神》[155]、何明怀的...方法》,《中华佛学学报》第七期,1994年7月   [155] 智君:《从天灾人祸看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精神》,《中国佛教》1977年第7期。   [156] 何明怀:《观世音菩萨与众生的缘行》,《...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751065.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1)

    从洞山文献不断受到重视的情况,   p. 155   可以看见曹洞禅在后世仍是甚受尊崇的一宗!   上述三阶段洞山文献共13种,另历代尚有记录洞山思想的文献11种,但他们并无新资料的增加,故...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2)

    随类堕”。[154]   (2)定义“随类堕”和“尊贵堕”:   ①“随类堕”: “只今于一切声色物物上,转身去,不堕阶级,唤作随类堕。”[155]   ②“尊贵堕”: “法身法性是尊贵边事,...154]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33。   [155]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33。   [156]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大正藏》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2)

    D.) 的《东山僧传》、陆明霞(459-531A.D.)的《沙门传》、张孝秀的《庐山僧传》(注155)。至梁朝慧皎乃总其大成,撰成《高僧传》,依然强调:“道藉人弘,理由教显,而弘道释教,莫尚高僧”(... 139-142,193-196。(注126)慧皎,《高僧传》,大正50,5/352A。(注127)《广弘明集》,大正52,10/155A。(注128)村上嘉宾,《六朝思想史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20.html
  • 历代僧道人数考论

    三十七,下州一百五十二。假若高宗的诏令通达无碍地得以推行,可以推算出当时天下共设道观六百九十一所,得度道士四千八百三十七人(155×3×7+37×2×7+152×7)。不过,高宗在发出诏令一天后就去世...

    白文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751629.html
  • 从《杂阿含》第1013经经群看‘善终辅导’

    感受能引起心理的障碍及苦恼。[155] 第1311经佛陀回答迦摩(Kamada)天子的问题,说‘贪恚’、‘恐怖’的生起源于对自身的爱着。[156]  综观上述各种对‘恐怖’的说法,最主要是对身、心的爱取...

    释天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751828.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2)

    改为“沙门堕”,“随堕”被改为“随类堕”。 [154]   (2)定义“随类堕”和“尊贵堕”:   ?“随类堕”:“只今于一切声色物物上,转身去,不堕阶级,唤作随类堕。” [155]   “...”(《大正藏》册47,页510)。   [154]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33。   [155]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大正藏》册47,页533。   [15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2)

    。然而,这“支  竺”到底是指的什么人呢?关于这,向来各佛教史家的意见  ,大约可分三种:第一说以为系指支谦、竺法护、竺叔兰三  人(注154)。第二说以为系指支谶、竺法护二人(注155)  。第三说...) 见冢本先生‘中国佛教通史’第一卷、三○三页  。  (注155) 见前出横超先生“鸠摩罗什?翻译”,三页。  (注156) 见前出梁氏“翻译文学与佛典”,一六页。  (注157) 同上注(7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052280.html
  •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天华出版社,1982年,页155。  [10] 尤其是《大乘义章.八识章义》中收集了诸种异说。  [11] 参见吕澄,《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年,页156-157。  -----...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6.html
  •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

    155岁。公元750年印度莲花生应邀赴中国西藏弘法,当时已90岁,在藏54年,回印度后又活12年,算起来也活160岁。近代乐至报国寺离欲上人世寿105岁。从历代高僧传中分析,其中70岁最多,50岁左右很少...

    喻汉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2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