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菅野博史:《法华经》与宗教间的对话

    of Religious Pluralism (London: Macmillan, 1985), p.33。日译请参见约翰·希克《宗教多元主义》(法藏馆,1990),第69页。 ...

    菅野博史 (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3.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1)

    许果生──因因而果,许果生也──因不昔灭,不许因灭也。断非  二乘不迁之义」。镇澄申论至此,甚至认为澄观评其为「滥同小乘」  ,乃是错误的。(注33)  接着,镇澄又质疑说,德清既自信僧肇所言者,为「...会伊于慈因精舍,仍以刻本(注31) 示余;余  目之,多觉其未了了,因又辩焉。」(注32)  由此可知,五台山修学时期,镇澄与龙池幻有等道友(注33) ,遇  有佛学的疑问,彼此会互相请教和诤辩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173399.html
  • 王政与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

    犯法者,除杀人以上之罪,亦得按僧律处置。而凡  发出度牒、取缔劣僧以及拟定僧律,均由朝廷订制标准或以诏令指示  办理(注33)。 尤可注意的是「僧祇户」户与「佛图户」的建立,前  者为齐地的被征服汉人... 注29 《魏书》,卷114,,页10。  注30 同上,页11。  注31 同上,页12。  注32 同上。  注33 同上,页17-18。  注34 同上,页13。并参见冢本善隆《东洋...

    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373401.html
  •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

    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3、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4、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

    说:“我于诸佛法中,最崇敬净土法门,于诸善知识中,最钦仰印光法师。” [33]他对净土法门的修持,勇猛精进,有一次法师生病,广洽法师去看望他,问了一些他的病情,法师很超脱的对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33] 定恒:《弘一大师的净土思想》,见《闽南佛学》1990年第2期。   [34] 释慧观:《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见《电子报》,中华民国96年,第76期。   [35] 定恒:《弘一大师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月清《论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31]、李广良《佛法与革命――太虚大师的革命思想》[32]、《佛法与现实――太虚大师佛陀现实主义思想论》[33]、程恭让《从太虚与梁漱溟的一场争辩看人生佛教的理论难题》[...第3期。  [33] 载《普门学报》第14期。  [34] 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35] 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6] 净慧法师:《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法音...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时有,若法不住亦无有灭。何以故,离住相故,若离住相则无法,无法云何灭。”[33]这些论断以机械的非此即彼的中道替代了辨证的缘起中道。   (2)唯识古学的中道思想   唯识古学和新学对“唯识”和“识...,大正藏30/705。  [32] 《中论》,大正藏30/11。  [33] 《中论》,大正藏30/11。  [34] 《藏要》,第四册,495页。  [35] 大正藏16/698。  [36] 大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鉤深致远。其所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并寻文比句。为起尽之意,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渊富,妙尽玄旨。条贯既敘,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33 ...高僧传》卷二《彦传》,中华书局版《高僧传合集》第118页   31、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82页   32、中华书局点校本,第227页。   33、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61页   34、中华书局...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认为,识多对境界说,意多对根身说,心多对心所说。[32]  2.胎生学与认识论两个理解向度  “识”亦可在不同脉络下作理解,如印顺法师依阿含佛典的法义,区分“胎生学”及“知识论”两种层面的意义。[33...,《佛法概论》,正闻:2000年新版,页107~108。  [30] 同上书,页109。  [31] 同上书,页112。  [32] 同上书,页112。  [33] 可见印顺法师《唯识学探源》,台北:...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缘因、了因解释三种佛性,《法华文句》说:“道前真如即是正因;道中真如即为缘因,亦名了因;道后真如即是圆果。”[33]自性住佛性是正因佛性,引出性是缘因、了因佛性,而至得佛则是...  [32] 赖永海指出,本有说在谈论因与果的相互关系时,更注重二者间的必然联系;始有说则在严分二者的基础上,强调因果转化的条件性。见《中国佛性论》,第108页。   [33]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