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谈汉译佛经语言中的“V+于+O”结构

    书局。   王锳2004《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商务印书馆。   项楚2000 《寒山诗注》,中华书局。   许国璋2001《论语言和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许理和(E. Zürcher)...

    王庆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193680.html
  • 中国文化还有生命力吗?

    意思。   主持人:好,下面我想留一些提问的机会,给我们在座的同学。   学生:主持人好,霍教授好,我是中山大学化工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刚才您谈到,您在十几岁时就读了《四书》、《五经》,还有...

    霍韬晦

    |文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934354229.html
  •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2006年6月书目

    在家菩萨戒八关斋戒合刊 1.30  2003 在家律学 (圣严) 2.70  2004 南山律在家备览选译 (二埋) 2.30  2005 四分比丘戒本  毗尼日用切要读本★ 1.80  ...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7/1331515001.html
  • 以素食拯救地球

    年到 2004 年,巴西境内每年有七千五百平方公里的雨林被砍伐和烧毁,约占中国安徽省总面积的百分之 5.37 ,对森林这样肆无忌惮的破坏,加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过度放牧...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8/03/07273121529.html
  • 因明纲要

    公司,2004,香港。   7. 《吕澄佛学论着集第三卷》,吕澄,齐鲁书社。   8. 《开启百门理路的奇幻之匙?第一册》(藏文版),Drepung Loseling Library Society...

    罗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4238276.html
  • 等待黎明的时刻(三)

    之能而利益众生,况是一个名人,更可以清明之心,行仁慈之举;所以‘相’—物质文明并没有过失,问题的很本是在迷失于物质的‘贪欲烦恼’—即如前所论十二因缘中的‘爱、取’二支烦恼啊!  《经典》(2004....

    修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0940332.html
  • 唯识与唯了别——一个“唯识学”基本问题的再诠释

      (载于《哲学研究》2004第3期,略有改动)   一、问题的缘起   对瑜伽行派的唯识学而言,“唯识”概念具有首要的意义。对“唯识”概念的不同诠释,导致了唯识思想的复杂发展。汉传玄奘唯识学派对“唯识”概念作了“单面化”诠释。其中“识”与眼识等八识的“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0641797.html
  • 许多人去了 …

    ”。在“ 2004 年天津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上,专家如是说。“天津市癌症年新发病例为 1.6 万,并呈增长和年轻化趋势。据介 绍,癌症尽管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由包括饮食在内环境因素引起,如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844906.html
  •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原出自《佛法概论》第三章)  释如正2004/9/17  第一节 佛法从有情说起  一、前言  引言:宗教与哲学,认识其根本的立场,即不难把握其思想的重心。  重点:学习佛法,要把握住佛法思想的重心;要把握住佛法思想的重心,先要认识佛法根本的立场。(佛法含括宗教及哲学)  设问:佛法以什么为其根本的立场?  举答:佛法的中心、根本,是---有情;不是---宇宙、社会...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
  • 《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林崇安(2004)  一、前言  二、《阿含经》的菩萨前五度  三、《阿含经》的菩萨般若度  四、《般若经》的出现  五、结语:印度前后期菩萨道的开展  一、前言  释尊在《阿含经》中的开示,是以声闻道为主,兼及菩萨道。每当释尊提及自己「往昔如何如何修行」时,便是在教导菩萨行。这些教导散见于《阿含经》中,其内容不外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和...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8.html